「弟弟,爹娘在你家住了18年,他們的房子在哪裡?」「我管到底」

2021-01-19 騰訊網

「弟弟,爹娘在你家住了18年,他們的房子在哪裡?」「我管到底」

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爹娘的房子去哪了

父母親有三個兒子,18年前,父母由三個兒子輪流贍養,每家一年一輪,村子拆遷的時候,父母恰好輪到了小兒子家照顧,按照當時的拆遷政策,大兒子當時已經分家分了出去,戶口分開了,所以分到了一個大戶,二兒子和小兒子剛成家沒多久,分到的均是小戶。

自從拆遷之後,父母就一直跟著小兒子居住。在小兒子家住了18年。可就在前不久,父母突然哭著跑去了二兒子家,說小兒子要把他們趕出去,聞言,二兒子和大兒子都很是惱火,要去找弟弟討個說法。

在大兒子和二兒子看來,當年拆遷時父母跟著小兒子,所以父母的面積應該都在小兒子那裡,他們也希望在把父母百年之前把父母的房子問題說清楚,避免今後出現矛盾。

老二問老小:「弟弟,爹娘在你家住了18年,他們的房子在哪裡?」老小的媳婦說:「我管到底,你們可以回去了」,調解現場三兄弟針鋒相對,那麼父母的房子到底是不是在老小那裡呢?

情感調解

在第一次調解時老小媳婦告訴調解員:「18年前的拆遷,公婆沒有面積,公婆算不算進我們這一戶,我們分到的都是小戶,但是今後如果有新的拆遷,公婆享有的安置面積,等公婆百年以後,仍然是三兄弟平分」。

然後在第一次調解時,老大和老二的情緒都比較激動,他們堅持認為父母的面積就在老小的房子裡,還提到當年拆遷時,老小花九萬八千多買了一套房,這套房原本是準備由老二和老小兩兄弟共同出資購買,今後兩兄弟共同共有這套房產,可因為老小媳婦說兩兄弟買一套房子,今後會有矛盾,所以那套房子讓老小一個人出錢買了,只是當時三兄弟約定,老小買的這套房,今後要給父母住到百年。

在第一次調解中,因為對18年前的拆遷政策並不熟悉,調解員撥打原本經手此事的老村長的電話也未能打通,所以約定下次聯繫上社區主任再進行調解。

調解一開始,公婆就先澄清了小兒媳要把他們趕出去這回事,婆婆說:「我們一直在小兒子家住的很好,小兒媳也沒說要把我們趕出去。」

小兒媳告訴調解員:「我當時跟我婆婆說的原話是,家裡的房子要造平臺了,廚房暫時也用不了,你們能不能去跟兩個哥哥商量下,去他們家住幾天,等平臺造好,你們再搬回來,當時我婆婆回復我說兩個哥哥不讓他們去住。」

當著調解員的面,小兒媳說自己說話從來都不添油加醋,隨即問婆婆自己說的是不是事實?婆婆點頭,公公也表示在小兒子家住的很好。

老二聽完,不耐煩的說道:「這種亂七八糟的事情不要跟我說,我就想知道爹娘的房子在哪裡?你們給我說清楚,爹娘的房子要是不在你們那裡,你們會讓兩老住在你們家嗎!」

老小媳婦說:「什麼房子?婆婆哪有房子在我們家?拆遷之前,公婆是三家輪流照顧,拆遷後,也是婆婆哭著跟我老公說,要在我們家長住,不想搬來搬去,怎麼現在就成了婆婆有面積在我房子裡了?」

老小媳婦對調解員說:「他們(老大和老二)不管贍養,就是想要公婆的面積。」

調解員有疑問了:「拆遷已經過去18年了,為什麼要現在才來談論父母份額的問題?」

老二:「因為爸媽說在老小家裡住的不舒服。」

老母親翻了個白眼:「誰說住的不舒服了?明明一直都住的挺好」,老父親也附和。

老二聞言,怒氣騰騰地對母親道:「誰說謊,誰馬上死掉。」

一句話,讓調解現場燃起了硝煙,老小媳婦拍桌說:「我管到底好了,不要你們輪流贍養,你們可以回去了。」

老二和老大站起身就朝著調解室外走去,調解員急忙追了出去,老二媳婦說:「偏心偏得太嚴重了。」

為了解決問題,調解員聯繫了親屬,讓他們幫忙勸勸老二和老大重新回去調解,一番勸說後,老大和老二回到了調解室,老大說:「村裡都說父母在弟弟家住了18年,就完全是弟弟贍養的,我是老大,村裡這麼說,我面子往哪兒擱?」

調解員表示:「18年前的拆遷,父母到底有沒有面積,這是你們心裡的一個結,我們今天請到了社區主任,讓他把當年的事情說個明白。」

一直沉默的社區主任說:「當年的拆遷有很多歷史遺留問題,拆遷是按照大小戶安置的,兩位老人是沒有面積的,但是當時有個政策,拿小戶的,但是人口達到一定標準,買房可以優惠一點,老小當時是花了九萬八千多買了一套房子,但那套房子的實際價格可能在14萬左右,其中優惠了一些。」

「老小買房的記錄我們也查過,錢是老小拿出的,發票也開給了老小。」

社區主任將當年拆遷,老人到底有沒有份額的事情闡述清楚,可老二和老大仍舊固執的認為老小的房子裡有兩老的面積,如果沒有父母在,老小不可能用優惠價買到房子,這其中的幾萬塊差價,就是父母在老小房子裡的面積。

調解員表示:「法律沒這個說法的。」

隨後,調解員苦口婆心地跟老大和老二解釋了很多,並表示上一次調解中老小媳婦也說過,雖然18年前公婆在拆遷中沒得到面積,但如果有新的拆遷,屬於公婆名下的面積安置,等公婆百年之後,依舊是三個兒子平分。

最終,老大和老二對這個結果表示了認可,在詢問三方意見後,約定兩老今後還是在老小家生活,但是老二和老大會時常去探望。

情感點評

老大和老二的吃相有些難看,調解員和社區主任都講清楚了,18年前的拆遷兩老沒有面積,他們卻還是認定父母的面積在老小的房子裡,就因為老小以優惠價買了一套房子,他們就理所當然的認為買房的差價應該換算成父母在老小房子裡的面積。

這當然是不合理的,老小一家照顧了父母18年,這18年來,老小對父母的贍養肯定要比兩個哥哥多。

現在老大開始談村裡人議論他們兩個兒子不贍養父母,全是老小在贍養父母,讓他們面子上掛不住,那早做什麼去了?父母在老小家住的前幾年,怎麼不談這個問題?

現在18年過去了,開始說老小沒照顧好父母,父母在老小家住的不舒服,這也太馬後炮了一些,說到底,還是為了自己的利益。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找作者刪除)

——本文完

——關注我,溫暖相伴

相關焦點

  • 「哥,母親的房子你強住,產權公證過了?」「房子我住了14年」
    「房子我住了14年」 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強住母親房子的老三 父母一共生了四個孩子,如今父親已經過世,老母親91歲,十幾年前,為了讓老三方便照顧老母親,其餘姐妹同意讓老三住進母親的房子,可現在老三生病了,在照顧母親的事情上力不從心,其餘姐妹輪流照顧老母親。
  • 「我管了爹30多年,爹要分房子了你來要財產」「爹給你造的房子」
    大兒子的房子造好後,大兒媳請婆婆來家裡住,但是婆婆提出要跟公公住一起,大兒媳覺得如果兩個老人都住她家,那她虧了,所以就沒同意,必須要小叔子老父親,他們家管老母親。 小兒子對哥哥說:「我管了爹娘30多年,爹要分房子了你來要財產」,大嫂說:「爹給你造的房子,你們的房子是大人造的」。
  • 「老婆,陪嫁的房子一直空著不如讓我弟弟住」「想得美,離婚吧」
    父母終究是心疼自己的孩子的,曉曉父母看到小兩口婚後租房住,就把一套在租的房子收了回來給他們住,就這樣兩個人總算是有了一個家。張志這些年一直覺得虧待了曉曉,所以一直很拼命地賺錢來彌補他心裡的虧欠。兩個人很努力地賺錢,終於首付了一套屬於他們的房子。有了新房子,之前曉曉父母給的那套房子就租了出去,租金還可以貼補家用,這樣小兩口的生活過得也更輕鬆一些。
  • 「兒子,你拿了7年租金,房子我要收回來賣掉」「賣了我住哪兒去」
    「兒子,你拿了7年租金,房子我要收回來賣掉」「賣了我住哪兒去」 本期情感調解的主題是變了心思的父母 父母生了三個孩子,兩兒一女,十幾年前,兩老用自己的工齡房改購房買了兩套房子,其中一套房子給大兒子居住,後來大兒子買了經濟適用房
  • 我買的房子不是我的房子?女子住了30年的房子,被鄰居辦了房產證
    比如說自己的家人幾十年前買的東西,你一直用到現在,結果這時候突然間有人跳出來說你的東西其實是我的,你這幾天還給我!在大家的印象中,自己花了重金買了一套房子,並且一住就是幾十年,這期間裡面,任何人找這棟房子的主人,都是找到自己。但是自己的房產證確實是辦理不下來,現在變成如何證明自己居住了幾十年的房子是自己的房子。
  • 「我買不起房,想去你家住」「可以,但你得給我房租」
    「姐,我到了你們家附近的公司工作。」弟弟把這個好消息第一時間就告訴了自己的姐姐。隨後,女人便回復道:「以後咱們就有個照應了,不過那公司怎麼樣,你都決定好了嗎?」女人對自己的弟弟還是很關心的。 「那間公司是國企,總體來說還挺好的,工資方面也還算可以。」弟弟說道。其實弟弟的話中還是有些不真實的,雖然公司是不錯,但新人剛入職,工資哪裡會有很高的呢。他這樣對姐姐說,只不過是想讓自己的姐姐不要那麼擔心自己。
  • 領養了弟弟之後,我的人生從此變得與眾不同
    失學在家,正值青春期的弟弟受不了奶奶媽媽的嚴加看管,前所未有的叛逆起來,奶奶媽媽哪裡懂什麼叛逆期,只會吵罵,越管越不聽話,沒辦法,媽媽只會找我訴說,一則鞭長莫及,二則不勝其煩,我後來看到家鄉區號的來電就心有餘悸。
  • 幽默搞笑:老師都管不住,我哪裡管得住
    1、幼兒園老師發了視頻在群裡,我問四歲兒子:別的寶寶都在讀書,為什麼你摳鼻子咬手指玩腿玩頭髮,老師不管你啊?兒子小聲說:管了沒用。那你就不知道管著點自己嘛?兒子瞪大眼睛說:老師都管不住,我哪裡管得住。2、上個星期,張大媽給我介紹了個對象,說是個空姐,興奮的一宿沒睡好。第二天見了面一看,人確實漂亮。但是一張嘴就是要求月收入多少多少,房子多大多大,我聽得膩歪了就說了一句:「你咋不上天呢?」空姐優雅的一笑:「我今天不上天,因為今天我放假休息啊!」3、諸葛亮病重,設壇向老天借命。
  • 「兒子,我的房子你賣了90萬,分你哥哥30萬」「買新房錢花光了」
    老小和父母住的房子是父母的房子,後來老小提出要買新房,但是錢不夠,差60萬,父母想著這些年老小對他們的照顧,就答應賣套房子替老小湊錢買新房。情感調解老二告訴調解員:「我弟弟原本一直跟父母住在一起,住的是父母的房子,後來把父親的房子賣掉後,那筆賣房款我們都沒見到,按理說賣的父親的房子,90萬應該給父親,父親再給老小60萬買新房,剩下的30萬給我和我大哥分掉,但我弟弟說這30萬不會給我們,還說父母他會養的,但是現在他不養父親了,所以我父親很生氣
  • 省吃儉用買的房子 母親逼我過戶給弟弟 我不肯 父母和我斷絕關係
    我從小就對房子有一種執念 。小時候別的小孩都在找爸媽要新衣服 ,好吃的零食時 ,我在問爸爸什麼時候可以修一間漂亮的大房子 ,一套永遠不會漏雨的房子 。後來我們家終於有了大房子 ,窗明几淨 ,再也沒有蜘蛛網, 再也不會一大家子都擠在一個不到十幾平的小屋子裡 。
  • 婆婆要分家,要求我們先給他們買套房,老二啥也不用出,憑啥
    我和老公剛結婚,婆婆就提出了要分家,當時我還挺高興的,心裡想著:就算公婆再怎麼偏心小叔子也會一個兒子一套院子吧! 可是萬萬沒有想到,婆婆提出的分家要求就是:讓我老公給她在縣城裡買一套房子,他們將來去縣城養老用。農村給父母養老不都是一家住上一段時間嗎,公婆怎麼會想起要買房子養老呢,還要在縣城?
  • 拿了幾十個紀錄片獎項後,「農夫導演」焦波將鏡頭對準爹娘的「爹娘」
    可話裡那種淳樸、那種心意……她說的不是『你好,謝謝你』,她說的是『我們養活你』,說起這個,我就想掉淚。」焦波說,「我就是這樣,對土地,對鄉村,對老百姓的感情越來越厚。」後來,焦波調到北京,進了人民日報社。有了更高的舞臺,他的創作視野卻依舊向下沉澱,從胡同裡的「民間外交家」到北京最後一代掏糞工人,他拍攝大量百姓故事,同時,也繼續拍著《俺爹俺娘》。
  • 弟弟為娶妻借哥哥房子 親哥結婚要收回房子 弟媳:沒那麼容易!
    小霞跟丈夫阿偉一直在外打工,幾天前夫妻倆回到老家,先去公婆家拿鑰匙,結果打開公婆家的大門,發現新婚才買的家具家電被隨意扔在院子裡,兩人都傻眼了,這到底是什麼情況?自己家的東西被搬到公婆的院子裡,隨處堆放,這到底是誰幹的?小霞十分氣憤。當夫妻倆倆回到家裡才發現,家裡早已經住人了,並且是住的哥嫂。小霞當即跟哥嫂大吵了一架。
  • 「哥,明年我結婚,你們住這不方便」「滾,這是我和你嫂子的家」
    五年前,我們搬進新房後,弟弟以進城工作方便為由借住在我們家,當時我想弟弟跟我的感情一向很好,我是做哥哥的,自然要幫襯弟弟,所以就說服老婆讓弟弟住進了我們三室兩廳的房子。剛開始的還很好,弟弟還知道幫忙做家務,有時候發工資了也會給我們夫妻買點兒禮物,請我們出去吃飯,但是房租的事他一次也沒有說過。
  • 家裡窮我讓給弟弟兩個餅,多年後我患重病,他的做法令我痛哭
    鳳英從被窩裡把弟弟拽了起來。從鍋底給他舀了一瓢玉米糊糊,讓弟弟喝了。說是糊糊,可鳳英知道,自己只給半鍋水裡撒了一丁點玉米面。幾乎和白水差不多。兩個餅子鳳英捨不得吃,爹娘去地裡幹活了,他們那身子骨鳳英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只怕他們會突然倒在麥田裡,起不來了。
  • 《安家》:真正的家不是房子,而是愛你的人在身旁
    點擊「關注」,讓我用文字,帶你看盡這人間百態。房子是租的,但人是自己的,只要有你有我,哪裡都是家——房似錦徐文昌在和房似錦說到房子的事情時,充滿了對愛人的歉意,這是房似錦回他的一段話。家是什麼?是兩室一廳還是大別墅,亦或是狹窄的樓梯間和陰暗的地下室?
  • 因為我是女孩,父母將家裡的兩套房子全給了唯一的弟弟,合理嗎?
    如果是我孩子,我肯定給你一套,哈哈! 做人關鍵要想得開,如果父母決意不給你了,你也別恨他們,畢竟他們把你養大。然後你該慶幸,沒有讓你做扶弟魔對不對?都說重男輕女什麼的,我想說你嫁的老公也同樣繼承了你公婆的所有財產,難不成你還想攤兩份?我是女兒,爸媽不給我是不會要的,為了讓哥嫂對爸媽好吧,結了婚的女人不要什麼都往婆家扒,婆家也什麼都有。
  • 大哥建房 弟弟霸路阻撓 六年房子都沒建成 弟弟:我的路別想過
    當年建房所準備的水泥磚塊也都已經布滿青苔,被周圍肆意生長的雜草所覆蓋,眼前的場景讓人疑惑,2014年到底發生了什麼?時間追溯到1990年,當時邱家的老父母給兄弟倆分了家,從圖上看左邊分給了大哥,右邊分給了老五,同時五弟門前還有兩間廂房、一個豬欄和一件烤菸房歸屬於大哥。
  • 「你爸媽去世了,把他們房子給我弟結婚用吧」「讓他先戴三年孝」
    ,但是這事實在太緊了,你也知道我弟快結婚了,那女孩子父母說我弟沒房子不嫁,你父母剛去世,房子也空了下來,要不你把那房子先給我弟,給他結婚用。」 美娟的話讓陳飛不敢置信,他一臉震驚地對美娟說:「你怎麼可以這樣?現在我父母去世,你不想著安慰我,卻只盯著他們住的房子,你到底有沒有良心?
  • 「姐夫,你送的毛坯房沒法住,再給我20萬裝修費」「房子沒送你」
    「姐夫,你送的毛坯房沒法住,再給我20萬裝修費」「房子沒送你」01.大學畢業後,丁浩留在了大城市發展。工作幾年後,他用存款和父母贊助的錢在老家買了一套房。之後他重新找了工作,並準備尋找真愛然後開始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