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春遊經歷,給朱熹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他寫下了一首讚美...

2020-12-22 騰訊網

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對絢麗多彩、百花齊放的春天的精彩描寫,也是對繁花似錦的春天的讚美。這句詩出自於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一詩,詩人為什麼會說到「萬紫千紅總是春」呢?

如果單純地去解讀這一句詩的話,會有以偏概全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也不能準確地把握詩意。只有將這一句放到整首詩的意境中去解讀,才能更好地理解詩人為什麼會說「萬紫千紅總是春」了。原詩如下:

春日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首先說一下,這是一首寫景詩,詩人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色,並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春日》解讀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二字,開門見山,點明這是一個好天氣,說的再通俗一點,「勝日就是好日子的意思,尤其結合詩題,我們會想到很多的詞語來描述這樣的好天氣、好日子,如「春風和煦」、「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等都可以說是「勝日」

「尋芳」二字是全詩的主旨,也點明了出遊的目的,說的是在這樣的好天氣裡出門遊春賞春,尋找春天的美好。「尋」字不僅寫出作者的閒情逸緻,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

「泗水濱」點明春遊的地點。首句分了三層進行敘述,以「泗水濱」作結,是詩人為了突出此次遊賞的目的地。

詩中的「泗水」並不是山東的泗水,泗水位於山東省中部,源於泗水縣東部陪尾山下,出縣境後又有西沂水、險水、汴水的支流匯入,所以泗水也成為淮河下遊最大支流。歷史上常把泗河與淮河並稱為「淮泗 」。

婺源春色

朱熹生活的南宋,據史料記載,朱熹一生的足跡並沒有去過山東,因為當時泗水流域為金朝的國土,而且朱熹也沒有出使過金朝的記載。所以詩中的「泗水」是指朱熹老家婺源附近的一條普通的河流的名字而已

春暖花開之際,朱熹乘興賞春遊春,遊賞無邊的春光爛漫的景象,是人的心情可想而知是非常愉悅的,所以就寫下了這首《春日》詩。

朱熹繪像

「無邊光景一時新」一句,描寫的是詩人對映入眼帘的春色的第一印象。由「無邊光景」四個字可以看出來詩人遊賞的地方是:溪流河谷、漫山遍野都是春色一片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出此時的春色畫面:漫山的野花競相綻放,光彩奪目,也正像詩的最後一句說的那樣是一派「萬紫千紅」的景象

這不禁讓人想想到我國當代著名文學家葉聖陶先生在《記金華雙龍洞》這篇遊記中描寫的春日裡的山色: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

浙江金華漫山遍野的杜鵑花

葉聖陶遊記中的地點是浙江金華,朱熹春日裡的地點是江西婺源。

雖然兩人的時代不同,遊賞地點不同。但是浙江金華和婺源一帶的氣候、物候是差不多的,兩地處在同一緯度,而且地理距離也是很近的。朱熹是南宋徽州婺源人,南宋徽州婺源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

所以朱熹的詩中雖然沒有寫出漫山遍野的繁花似錦的景象,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葉聖陶筆下的描寫進行對比或者進行想像這樣的畫面。

除過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油桐花、各色野花之外。當然還有最能代表婺源的山茶花了,重瓣山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

茶花有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山茶花的盛花通常在一月份到三月份。真的是可以用「萬紫千紅」來形容了

美麗的山茶花

婺源的茶可是非常出名的,唐朝陸羽所著《茶經》一書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宋史·食貨志》中也記載:婺源之謝源茶為全國六大絕品之一

「無邊光景一時新」一句,不管是在詩意上還是在行文上,都很明顯地照應了首句中的「勝日尋芳」。此時泗水河畔的景色正是詩人「尋芳」的結果,朱熹用「無邊」形容映入眼帘的全部春日裡的風光景物

「一時新」三字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的煥然一新,也是詩人的視覺體驗和感官享受。

詩人對映入眼帘的景物沒有做具體的描繪,只用了「一筆蕩開」的寫作手法。詩人沒有在意一花一草的描繪,而是對春景做了整體的描繪。

「一時新」三字極大地拓展了詩意的空間,這也是「以面帶點」的描寫手法。

《春日》詩意圖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兩句,詩人又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春日的繁花似錦。在和煦的春風吹拂下,在明媚的陽光照射下,漫山遍野的春色更加光彩奪目,詩人的心情更是賞心悅目

「等閒識得東風面」一句中的「識」字又緊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這四個字是說春天的景物有它自身的特點。

春天的物候是極富特徵的,因為有的花卉只有在春季才會綻放,是春天的花語,這在詩意上又與首句的「勝日尋芳」四字綰合在一起

《春日》詩意圖

這次的遊春賞春給詩人帶來了對春天的全新認識,詩人徜徉在溪流河谷中,欣賞漫山遍野的春色,這樣的視覺體驗是令人感到身心愉悅的。

結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詩人對映入眼帘的春色的高度概括與總結,也是對春天的讚美。

詩人的言下之意是說這萬紫千紅的、光彩奪目的景象全是由「勝日」的春光點染而成的,詩人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春日》詩意圖

小結

結合整體詩意,「萬紫千紅總是春」這一句也是詩人對「等閒識得東風面」的回應。「萬紫千紅」四字近承「東風面」,又遙相呼應第二句中的「無邊光景」,屬於句外的對偶,這樣的修辭又讓詩意韻味十足。

「萬紫千紅」照應「無邊光景」,讓詩意產生了極強的色彩感染力。「萬紫千紅」這四個字流露出詩人對春色的喜愛之情、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相關焦點

  • 王安石騎毛驢春遊鐘山,寫下一首充滿生活氣息的詞,讀來耳目一新
    鐘山 有一年春天,王安石又牽著小毛驢去往鐘山的定林院,美麗的鐘山令他流連忘返,晚上他住宿在定林寺昭文齋,寫下了一首《漁家傲》的詞作,記錄下了這次出遊的經歷,可以說這首詞就是他退休閒居生活的一個縮影
  • 朱熹說春天是萬紫千紅的
    「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對絢麗多彩、百花齊放的春天的精彩描寫,也是對繁花似錦的春天的讚美。這句詩出自於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一詩,詩人為什麼會說到「萬紫千紅總是春」呢?我認為,如果單純地去解讀這一句詩的話,會有以偏概全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也不能準確地把握詩意。
  • 蘇軾寫下一首詩讚美春天,結果被當成新婚必背臺詞流傳到現在
    某年春天,蘇軾寫下一首《春宵》詩。這首詩非常優秀,第一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在現在非常有名。因為很多古裝劇裡,只要有人結婚,就一定會有人一臉姨母笑,悄咪咪地對男主念出這句詩,然後把男主塞進婚房。」他的意思是:短暫的春夜非常珍貴,花兒散發陣陣清香,月亮照著花兒,投下朦朧的影子。不愧是大詩人,把春天寫得這麼美!要是讓我等小輩來讚美春夜,恐怕連拍張美照都做不好,只能驚呼「wo槽」。2.
  • 一位宋代僧人寫下一首詩,詩中有杏花雨和楊柳風,這首詩妙在哪裡
    朱熹很欣賞志南的詩,並讚賞他的詩沒有書生氣,尤其是朱熹很喜歡志南的「沾衣欲溼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這兩句。根據現有的文獻資料,志南的生平狀態已不可詳考,他也僅有這一首詩存世,但就是這短短的一首詩,把詩人的名字載入了宋代詩史,所以說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詩。
  • 葉紹翁春遊時寫下一首詩,只有短短4句,便美豔了整個春天
    春遊,古稱踏青、遊春、尋春和探春,是我國古老的傳統文體活動。許多文學作品都有記載春遊的生動景象,例如我們所熟知的唐詩宋詞。本文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遊園不值》,便是南宋詩人葉紹翁春遊時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相信大家對於這首詩並不陌生,畢竟它誕生出了一個成語「春色滿園」和一句名句「一枝紅杏出牆來」。顧名思義,這首詩寫的就是葉紹翁春日遊園時的所見所感。因此它雖然只有短短4句,卻囊括了滿天絢麗的春光,可謂美豔了整個春天。
  • 朱熹水平很高的一首詩,每一句都充滿憂愁,但是不著一個愁字!
    然而此時的朱熹只好是去到各地遊玩,乘船回到福建,南下古田,在路上還寫下了一首很傷感的詩《水口行舟二首.其一》,整首詩意境悽美,每一句都充滿了愁,但是又不著一個愁字。朱熹的理學對於後世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明清兩朝,他的學說成為了主流思想;所以他是一位偉大的思想家,也是一位了不起的詩人,他的詩清新脫俗,大部分以說理為主,營造出了高遠的意境,講述了一個個大道理。
  • 84歲的陸遊再遊沈園,為過世50年的唐婉寫下一首詩,成千古絕唱
    陸遊,是南宋著名的文學家、史學家,愛國主義詩人,他臨終之時的一首《示兒》,「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成為盡人皆知的千古名篇。提起陸遊,還有一個人不能不提,她就是陸遊的前妻唐婉。陸遊和唐婉結婚的時候,大概二十歲左右。
  • 朱熹《觀書有感》知識點匯總
    因為塘水如果沒有一定的深度的話,即使很「清」也反映不出「天光雲影共徘徊」的情態。詩人抓住了塘水「深」而且「清」,就能反映「天光雲影」的特點。2、比興手法的運用: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詩。全詩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達了一種微妙難言的讀書感受。池塘並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鏡一樣,清澈見底,映照著天光雲影。
  • 理學大家朱熹寫的一首詩,就是最好的答案
    下面我們要提到的這一首小詩,就是他在慶元二年的一次講學過程中寫下的名作——《觀書有感其一》。一、朱熹原作賞析《觀書有感·其一》——南宋·朱熹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我們讀書的時候如果能像聖人一樣,保持心如明鏡止水,物來不亂,物去不留,就可以照出深不可測的世道人心。半畝那麼大的一個小水墉,比起廣闊無限的天空是十分渺小的。但是因為它清澈得像鏡子,就可以把天邊的流雲和光線,全部收納到自己的四方天地當中。
  • 他用朱熹《春日》,喚醒每個人心中的春天
    他用朱熹《春日》,喚醒每個人心中的春天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 他因賭博傾家蕩產,絕望時寫下一首歌,卻成就了一代歌王!
    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下:他因賭博傾家蕩產,絕望時寫下一首歌,卻成就了一代歌王! 陳煥昌音樂人生的第一位帶路人是他在教會當清潔工的阿姨,她把6歲的陳煥昌帶進臺灣鄉下一間天主教堂,他聽到了修女的鋼琴聲,從此開啟了天堂。這是音樂與愛之初體驗,因創作一首《小雨來的正是時候》開始正式步入音樂圈,並在音樂領域達到較高境界,與羅大佑、李宗盛並稱三大音樂人 。
  • 清代詩人看到孩子放風箏,寫下一首經典之作,讚美春光與希望
    清代詩人高鼎看著在春天放飛風箏的孩童,寫下了一首讚美春光的詩。村居 高鼎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村居》是清代詩人高鼎晚年歸隱,閒居農村時創作的一首詩。全詩洋溢著歡快的情緒,給讀者以美好的情緒感染。
  • 韓愈被白居易放了鴿子,於是寫下一首有趣的詩,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不過有一首很特別,那就是這首《同水部張員外籍曲江春遊寄白二十二舍人》,當時他與正好是約了自己的大弟子張籍,還有白居易一起去同遊曲江踏春賞景,可是白居易有事沒有來,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被白大詩人放了鴿子,於是他心裡很不爽,所以寫下了這麼一首有趣的詩:漠漠輕陰晚自開,青天白日映樓臺。
  • 白居易看見窗外積雪,寫下一首詠雪詩,詩句古樸凝重,清新淡雅
    安史之亂後,唐朝隱隱有了頹廢之勢,盛唐時期的風採再也尋不到,沉寂的不只是大唐而已,詩壇也隨之沉寂了。公元772年,李白去世十年,杜甫也走了兩年,唐代的詩壇榮光不再,正像鼎盛的唐朝一樣,一去不復返。十幾歲的年紀,白居易帶著自己的詩作進長安,長安的達官顯貴看見這個小子,不屑一顧,沒想到一首《賦得古原草送別》,讓他聲名遠揚。公元806年,白居易正式開始了自己的仕官生涯,這一年,他寫了一首長詩,初步奠定了自己在詩壇上的地位,這首詩便是《長恨歌》。
  • 李清照和蘇軾都在自己新婚時候寫下一首詩,「香豔」程度不分伯仲
    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宋朝最著名的詞人,他從小飽讀詩書,才華橫溢,小小年紀就頗負盛名,足以跟唐朝時期的李白相媲美;李清照是「千古第一女詞人」,她出身書香門第,從小就才華出眾,她寫出的詞不但意境優美,還有深遠的意義,她跟南唐後主李煜在文學上的造詣不分高低。
  • 朱熹的一首絕句,樸實無華,情真意切,最後7字深蘊哲理
    當我們學會飲水思源、安貧樂道,並不計較名利得失,才能吃得了常人無法承受之苦!下面介紹朱熹的一首絕句,樸實無華,情真意切,最後7字深蘊哲理。家題宋代:朱熹蔥湯麥飯兩相宜,蔥暖丹田麥療飢。莫道儒家風味薄,隔鄰猶有未炊時。這首絕句先讚揚蔥湯麥飯的藥用價值,然後勉勵大家要體恤時艱。
  • 被譽為中國最美麗的農村,人傑地靈名人輩出,連朱熹也寫詩讚美它
    婺源古鎮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的故裡和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的家鄉。「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徽州」 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家園,地處偏僻山鄉的婺源很幸運地保存了古徽州的所有氣韻。婺源山明水秀,四季景色各呈千秋,尤其是春秋兩季,漫山遍野的映山紅和滿山的紅楓葉猶如一簇簇火苗爭奇鬥豔。置身於這樣的景色之中,足以讓你感覺到心曠神怡和流連忘返。
  • 蘇軾、李清照各自在新婚之夜寫下一首詩,「肉麻」程度不相上下
    雖然蘇軾和李清照沒有什麼交集,但是他們兩人都在新婚當夜寫過一首詩,而且兩個人所寫的詩內容都很「肉麻」,可以說是不相上下。蘇軾迎娶王弗當晚,洞房花燭夜,才子佳人共處一室,蘇軾有感而發,寫下了一首詞送給愛妻,全詞如下:寒玉細凝膚。清歌一曲倒金壺。冶葉倡條遍相識。淨如,豆蔻花梢二月初。
  • 白玉蟾與朱熹的超時空友誼
    白玉蟾不僅道法精深,而且作畫、書法、寫詩都為世人所稱道:論及寫詩,號稱「已無煙火氣」「詩章立成,文不加點」,其中佼佼者就連《千家詩》也有收錄、論及書法,有人見過他「一丈草書,龍蛇飛動」,至今故宮博物院還藏有他的《足軒銘》、論及作畫,他的梅竹和人物也是一時之佳品。
  • 白居易深夜失眠,想念初戀,寫下一首名作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詩詞天地,ID:shicitiandi】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文章原來題目是:白居易深夜失眠,想念初戀,寫下一首名作,開頭兩句讓人想哭「愛而不得」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白居易最懂其中滋味。在唐代詩人中,白居易37歲才結婚,妥妥的晚婚。而晚婚的原因,據說和白居易的初戀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