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到了,詩人會怎樣去描繪春天呢?朱熹說春天是萬紫千紅的

2020-12-09 小話詩詞

「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對絢麗多彩、百花齊放的春天的精彩描寫,也是對繁花似錦的春天的讚美。這句詩出自於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一詩,詩人為什麼會說到「萬紫千紅總是春」呢?

我認為,如果單純地去解讀這一句詩的話,會有以偏概全的認識,是有局限性的,也不能準確地把握詩意。只有將這一句放到整首詩的意境中去解讀,才能更好地理解詩人為什麼會說「萬紫千紅總是春」了。原詩如下:

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首先說一下,這是一首寫景詩,詩人描繪了春日美好的景色,並表達了詩人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春日》解讀

首句「勝日尋芳泗水濱」,「勝日」二字,開門見山,點明這是一個好天氣,說的再通俗一點,「勝日」就是好日子的意思,尤其結合詩題,我們會想到很多的詞語來描述這樣的好天氣、好日子,如「春風和煦」、「春暖花開」「陽光明媚」等都可以說是「勝日」

「尋芳」二字是全詩的主旨,也點明了出遊的目的,說的是在這樣的好天氣裡出門遊春賞春,尋找春天的美好。「尋」字不僅寫出作者的閒情逸緻,也給詩歌添了不少情趣。

「泗水濱」點明春遊的地點。首句分了三層進行敘述,以「泗水濱」作結,是詩人為了突出此次遊賞的目的地。

詩中的「泗水」並不是山東的泗水,泗水位於山東省中部,源於泗水縣東部陪尾山下,出縣境後又有西沂水、險水、汴水的支流匯入,所以泗水也成為淮河下遊最大支流。歷史上常把泗河與淮河並稱為「淮泗 」。

婺源春色

朱熹生活的南宋,據史料記載,朱熹一生的足跡並沒有去過山東,因為當時泗水流域為金朝的國土,而且朱熹也沒有出使過金朝的記載。所以詩中的「泗水」是指朱熹老家婺源附近的一條普通的河流的名字而已

春暖花開之際,朱熹乘興賞春遊春,遊賞無邊的春光爛漫的景象,是人的心情可想而知是非常愉悅的,所以就寫下了這首《春日》詩。

朱熹繪像

「無邊光景一時新」一句,描寫的是詩人對映入眼帘的春色的第一印象。由「無邊光景」四個字可以看出來詩人遊賞的地方是:溪流河谷、漫山遍野都是春色一片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出此時的春色畫面:漫山的野花競相綻放,光彩奪目,也正像詩的最後一句說的那樣是一派「萬紫千紅」的景象

這不禁讓人想想到我國當代著名文學家葉聖陶先生在《記金華雙龍洞》這篇遊記中描寫的春日裡的山色:

山上開滿了映山紅,無論花朵和葉子,都比盆栽的杜鵑顯得有精神。油桐也正開花,這兒一叢,那兒一簇,很不少。

浙江金華漫山遍野的杜鵑花

葉聖陶遊記中的地點是浙江金華,朱熹春日裡的地點是江西婺源,雖然兩人的時代不同,遊賞地點不同。

但是浙江金華和婺源一帶的氣候、物候是差不多的,兩地處在同一緯度,而且地理距離也是很近的。朱熹是南宋徽州婺源人,南宋徽州婺源也就是今天的江西省上饒市婺源縣。

所以朱熹的詩中雖然沒有寫出漫山遍野的繁花似錦的景象,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葉聖陶筆下的描寫進行對比或者進行想像這樣的畫面。

除過漫山遍野的杜鵑花、油桐花、各色野花之外。當然還有最能代表婺源的山茶花了,重瓣山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茶花有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山茶花的盛花通常在一月份到三月份月份。真的是可以用「萬紫千紅」來形容了。

美麗的山茶花

這裡拓展的說一下,婺源的茶可是非常出名的,唐朝陸羽所著《茶經》一書中,就有「歙州茶生婺源山谷」的記載。《宋史·食貨志》中也記載:婺源之謝源茶為全國六大絕品之一。

「無邊光景一時新」一句,不管是在詩意上還是在行文上,都很明顯地照應了首句中的「勝日尋芳」。此時泗水河畔的景色正是詩人「尋芳」的結果,朱熹用「無邊」形容映入眼帘的全部春日裡的風光景物

「一時新」三字既寫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的煥然一新,也是詩人的視覺體驗和感官享受。

詩人對映入眼帘的景物沒有做具體的描繪,只用了「一筆蕩開」的寫作手法。詩人沒有在意一花一草的描繪,而是對春景做了整體的描繪。「一時新」三字極大地拓展了詩意的空間,這也是「以面帶點」的描寫手法

《春日》詩意圖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兩句,詩人又用形象的語言具體描繪了春日的繁花似錦。在和煦的春風吹拂下,在明媚的陽光照射下,漫山遍野的春色更加光彩奪目,詩人的心情更是賞心悅目

「等閒識得東風面」一句中的「識」字又緊承首句中的「尋」字。「等閒識得」這四個字是說春天的景物有它自身的特點。

春天的物候是極富特徵的,因為有的花卉只有在春季才會綻放,是春天的花語,這在詩意上又與首句的「勝日尋芳」四字綰合在一起

《春日》詩意圖

這次的遊春賞春給詩人帶來了對春天的全新認識,詩人徜徉在溪流河谷中,欣賞漫山遍野的春色,這樣的視覺體驗是令人感到身心愉悅的

結句「萬紫千紅總是春」,是詩人對映入眼帘的春色的高度概括與總結,也是對春天的讚美。

詩人的言下之意是說這萬紫千紅的、光彩奪目的景象全是由「勝日」的春光點染而成的,詩人從這萬紫千紅中認識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

《春日》詩意圖

小結

結合整體詩意,「萬紫千紅總是春」這一句也是詩人對「等閒識得東風面」的回應。「萬紫千紅」四字近承「東風面」,又遙相呼應第二句中的「無邊光景」,屬於句外的對偶,這樣的修辭又讓詩意韻味十足

「萬紫千紅」照應「無邊光景」,讓詩意產生了極強的色彩感染力,流露出詩人對春色的喜愛之情、對春天的讚美之情

相關焦點

  • 萬紫千紅總是春!他用朱熹《春日》,喚醒每個人心中的春天
    他用朱熹《春日》,喚醒每個人心中的春天 《春日》 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
  • 漲知識:「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可不是寫春天的詩
    就是探討詩歌所描繪的意象、情感都是表面的,在其深層還有著更為深刻的哲學意義,發人深思,令人感慨。比如《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樣一來的話,詩歌的韻味必然會受到衝擊,但是在唐詩已經發展那麼成熟的情況下,宋詩能夠摸索出來這麼一條出路也已經很不容易了。
  • 古人是如何通過詩詞描繪春天的?大好河山躍然眼前、美不勝收
    古人是如何通過詩詞描繪春天的?大好河山躍然眼前、美不勝收春天既是四季輪迴中的第一個季節,同時也是萬物復甦、春暖花開的大好時節。古代詩人雖然有「傷春悲秋」的文人情懷。但是在面對生機盎然的大自然時,也禁不住用富有活力的詩句,去讚嘆紅花柳綠與奼紫嫣紅。
  •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是詩人眼中的春天
    春天到了,到處都有鳥語花香的痕跡;春風拂過,柳葉兒為它彎了腰。說起春天,就讓我想到了一首詩,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而其中「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是歷來被傳為名句的。說到這,大家應該都知道是哪首詩了吧?我們今天就要來欣賞朱熹的這首詩。
  • 這十個詩詞名句,寫出了春天的萬紫千紅
    春天充滿了蓬勃的生機,是每個人嚮往和追求的目標。正是有了春天,人們看到秋風掃落葉就不會去害怕,看到白雪皚皚也還有歡喜。因為人們知道,這一切都是暫時的,春天不久就要回來。世界這麼廣闊,春天永遠不會缺席。春天東風浩蕩,陽光明媚,鶯歌燕舞,萬紫千紅,連流水都唱著歌。一切都帶著笑意,都帶著向上的歡樂。我們歷朝歷代的詩人也是賞春遊春詠春,抒發懷抱,寫下了不計其數的詩篇。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這是韓愈寫的《早春》裡的詩句。
  • 一次春遊經歷,給朱熹帶來了不一樣的視覺體驗,他寫下了一首讚美...
    「萬紫千紅總是春」,是對絢麗多彩、百花齊放的春天的精彩描寫,也是對繁花似錦的春天的讚美。這句詩出自於南宋詩人朱熹的《春日》一詩,詩人為什麼會說到「萬紫千紅總是春」呢?
  • 亂花漸欲迷人眼,萬紫千紅總是春,7首春天之詩,總有一首觸動你
    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中的一個"愛"字,將詩人內心的情感展露無疑,他對錢塘湖的春景,喜愛之至。02春日宋代:朱熹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這是本文7首中唯一的宋詩。歷史上,整體而言,宋詩比唐詩更具理趣。因此,朱熹此詩也是7首中理性最強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 一路繁華雨鶯啼,萬紫千紅總是春
    憶裡的春天,是孩童時父母無微不至的呵護,讓我感受到了春雨的滋潤 ;是學生時代老師一句句關心的話語,讓我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 ;是朋友的一份份慰藉,讓我感受到了陽光的撫慰;是工作時同事的一聲聲鼓勵,讓我感受到了春風的柔和。如果說春天是一首歡快的四季曲,那麼陽光便是靈動跳躍的音符。
  • 春光明媚: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是充滿朝氣的季節。冰雪在春光中悄然消融,溪流在春日淙淙流淌。天空像重新清洗過一樣,湛藍得令人心怡。春天是那樣的生機勃勃,富有生命力,自古文人就有大量歌詠春天的詩篇,讓我們一起來欣賞一下吧。1、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古代詩人寫的3首尋梅詩,溫暖人心,最後1首讓人感到春天正在路上
    經過漫長的寒冬,人們「不等今日去,只盼春來歸」。進入農曆的早春二月,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大自然的一切都欣欣向榮,生機勃勃。一年之計在於春,大家都喜歡春天的氣息,因為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歷代詩人也對春天格外青睞,寫了很多迎春的詩詞,其中孟浩然的《春曉》是家喻戶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詠春名篇千古流傳。描寫冬去春來詩還有蘇軾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杜甫的「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朱熹的「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等等。
  • 春日可愛,古詩詞中的春天
    春天是古代文人吟詠得最多的節候,詩人熱愛自然、熱愛生活、崇尚美好、多愁善感的秉性也在春天詩詞裡得到了充分的張揚。早在《詩經》時代,詩人們就開始吟詠春天。「春日載陽,有鳴倉庚。女執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描寫了一群可愛的女子在一個美好的春日裡出門採桑的情形,而「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 朱熹的這首詩構思巧妙,用詞淺顯明白,卻句句另有深意
    不過,小佛還是不得不承認,朱熹建學校這個事值得稱讚,另外,朱熹存世的詩文歷代評價也不低,比如大家上學時背誦過的《觀書有感》: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與這首詩名氣相當的是他的另一首七言絕句《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 描寫春天的古詩詞名句,關於春天的詩句鑑賞,唯美經典的句子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出處】南唐·李煜《虞美人》【鑑賞】春花與秋月這種美景什麼時候會完結?我又會記起多少往事呢?小樓上昨晚又吹來了春風,我怎能承受在這月明之夜回顧已經滅亡的南唐王朝的傷痛。詞的上片採用以樂景寫哀情的手法,在景物描寫中寄寓自我的國破家亡之痛。「何時了」三字說明詞人希望美景早日結束。
  • 唐代詩人筆下的春天是什麼樣的?美輪美奐,生機勃勃
    唐朝詩人對春天的感悟非常深刻,這除了與詩歌文化比較繁榮有關係之外,其實也與當時政局比較穩定,以及政治環境寬鬆息息相關。唐詩中描繪的春天之所以會擁有更加深刻的思想內涵,其實與詩人群體文學素養較高,以及有更多時間去鑽研文學已經有很大關係。
  • 春天踏著風來到了我們身邊
    春天來了,真的來了,它踏著微風慢慢的來到了我們身邊,讓我們真正的感覺到春暖花開的季節。春天新的開始新的希望,讓我們一起來擁抱它吧!一年之計在於春,剛起頭兒,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花「爭開不待葉」盛開於枝頭。
  • 5首春意盎然的詩詞,送給不能出門的你,在家也能感受春天的氣息
    不知不覺,就已經立春了,這也預示著春天很快就將到來。往常這個時候,大家可能已經帶著家人、約上朋友,去到郊外,去到公園,迎著和煦的陽光,看東風送暖,冰雪消融,萬物復甦。但是今年,因為特殊的原因,很多人都不得不待在家裡,無法出門。
  • 立春已至,萬物萌動,品讀春天的詩詞,希望這個春天充滿陽光和愛
    春天,在很多人人的心中是美好而溫暖的,是可以治癒一切和療傷的季節。在唐代詩人杜甫眼中,春天充滿了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的詩情畫意之感;在宋代大文豪杜甫眼中,春天具有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的人生感悟。
  • 萬紫千紅總是春丨戶外踏春,拜訪最美的春天
    小草在詩人眼中極盡詩意,在我眼中亦如是。當第一株小草映入我的眼帘,我心中激動著、澎湃著,為那最先報春的生命顏色而喝彩!在祖國傳統文化中,春的寓意為「生發」,顏色為「綠」。而小草,是第一個兼具「生發」和「綠」的植物,之後便拉開了春天的大幕。
  • 如何拍攝出「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唯美意境?
    和春天有關係的詩句有很多,我泱泱大中華有著悠悠五千年的文化傳承,最不缺的就是文人騷客。當中不乏有託物言志的,不過對於攝影愛好者來說,只關注詩詞字面上的意思,照樣還原出詩詞所描寫的景色就可以了。歷史背景啊,詩人的心情啊,詩詞的寓意什麼的……那是文史領域應該深挖的內容。
  • 詠春詩八首,描繪春光秀美
    春天來之不易,沒有風雪的洗禮,就沒有春天 到來。正如元代詩人劉因的《探春》詩所云: 道邊殘雪護禿牆, 城外柔絲弄淺黃。 春色雖微已堪惜 ,輕寒休近柳梢旁。 冬春交際之時,殘雪還擁著破牆負隅頑抗,企圖阻止春光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