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漫長的寒冬,人們「不等今日去,只盼春來歸」。進入農曆的早春二月,春回大地,萬物復甦,大自然的一切都欣欣向榮,生機勃勃。一年之計在於春,大家都喜歡春天的氣息,因為春天是充滿希望的季節,歷代詩人也對春天格外青睞,寫了很多迎春的詩詞,其中孟浩然的《春曉》是家喻戶曉,「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的詠春名篇千古流傳。
描寫冬去春來詩還有蘇軾的「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杜甫的「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朱熹的「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等等。這些詩都描繪出一幅春天明媚絢爛的春景,讓人們對大自然春意盎讓的景象非常的喜愛和珍惜。春暖花開,其中梅花最為燦爛,迷人,詩人對梅花的讚美從寒冬一直到春天,從沒間斷過。在梅、蘭、竹、菊古代四君子中,梅排在首位。梅花有臘梅和春梅之分,臘梅抗寒,多在臘月及正月寒冬時開放,春梅即是早春時的梅花。賞梅據說有三個階段,一是探梅,此時是含苞待放,尋覓春天的訊息;二是賞梅,此時是梅花滿園,盡情在花海中享受春光的美好;三是邂梅,此時花謝凋零,別有一番春的風韻氣息。
下面我們一起品讀宋代、清代三首探春、尋春的詩篇。
(一)《探梅》宋代 楊萬裡
山間幽步不勝奇,政是深寒淺暮時。
一樹梅花開一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在山間漫步感覺是那麼神奇,在寒氣逼人的薄暮之時,看到一顆梅花樹,只尋到開放的一枝梅花,還開在樹的最頂端,真讓人懊惱啊。
為了探尋欣賞雪中的梅花,詩人在山間漫步看到山中的景色感覺是那麼神奇,在寒氣逼人的薄暮之時,已是夕陽西下,終於看到樹上有一朵梅花,形單影隻,想仔細欣賞一下,發現這棵樹上竟然只有一朵梅花,還開在梅花樹的最高處,真讓人失望懊惱。這首詩有情趣和意境,最後二句讓人意猶未盡,韻味十足。
(二)《尋梅》 宋代 徐瑞
冰溪凍合路迢迢,雪片疏疏著地消。
幽香襲人無覓處,信步行過獨樹橋。
這是宋代詩人徐瑞的尋梅詩,古代詩人都有踏雪尋梅的雅致情趣,徐瑞的尋梅詩堪稱探梅之最,他的每年都尋訪梅花,樂此不疲,一共寫了十首梅花詩,可見詩人對梅花是真愛啊,這是尋梅詩其二。
詩人為了尋梅,不顧路途遙遠,一路上溪水都結成冰了,天還下著雪,但雪落在地上都融化了,可見詩人在早春寒氣未消之時,就迫不及待地出發探梅了。邊走還邊嗅梅花的香氣,只聞到梅香,卻不見梅影,到哪裡能尋到梅花啊,只有隨意的信步閒庭,跨過一座獨木橋繼續去尋覓梅花的蹤跡。
(三) 無詩名的尋梅詩 清代 顧書城
歲暮琴川返棹,折得紅綠梅。是日已立春矣,舟發賦此
久客俄驚換歲華,歸時贏得睹梅花。
風輕日暖清芬逗,我與春光共到家。
顧書城是清代文學家,一次他回家坐船從江蘇常熟出發,特意折了梅花帶回家。當時已過了立春,但天氣還是有寒氣,但春天的腳步越來越近了。詩人盼望春歸的心情很迫切,寫了這首詩。在異鄉久居時日,歷經漫長的寒冬,忽然發現又到了新的一年。如今要回故裡,幸好還能看到春回大地,梅花綻放。在風和日麗的時候,春光溫暖,我逗留在梅花樹下嗅著芬芳香氣,折下一枝梅花,我要帶著梅花,和春天一起回到家鄉。
這首詩詩人沒寫詩名,但從詩的大意來看,也是尋梅詠春的詩篇,詩句明了,令人回窮,是一首可愛有趣的好詩。
縱觀以上三首詩,都是探梅尋花詩,也是盼春歸的詩作。尤其是最後一首尋梅詩,讓我們感受寒冬真的即將要過去,春天正在路上,向我們奔跑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