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樣才算享受一杯茶?
喝茶如果只是為了使淡而無味的白開水有些味道或者僅僅是為了解渴,那麼自然談不上享受一杯茶。
享受一杯茶,不僅要從感官味覺上去體驗品嘗茶的六種滋味:苦、甘、酸、甜、澀、香;也要有「渴飲山呼雲氣,笑吞日月精華」的心理感受,從而達到陶然忘我的境界
所謂「啜苦甘舌香」,茶湯入喉,香氣充塞於口腔,吸氧下肚,無限清爽,滿口芬芳,此時的感受,真如翱翔於九霄雲外的神仙。
2、中國各地飲茶習慣有何不同?
中國茶產區地在長江流域以南,華北地區因冬天降雪,氣候不適宜種茶,所需之茶均賴長江流域一帶供應。
古時交通不便,存儲技術欠佳,茶葉從南方運到北方時已然沒有了香氣,所以茶商在茶中摻入茉莉花、玉蘭花等,供給當地人飲用,久而久之便成了習慣,故而北方人都喜愛花茶。
而在長江流域則盛產綠茶,故華中地區的人喜愛新鮮的綠茶、龍井、清茶。南方人偏愛濃味的烏龍茶、水仙茶、鐵觀音。
邊疆的遊牧民族喜愛肉食,同時為了便於運輸與儲存,喜歡壓成磚塊狀的普洱茶。
3、清香茶與濃香茶各有何優缺點?
清香茶營養豐富、新鮮芬芳,喝起來刺激活潑,令人有提神與興奮之感,但是對於神經衰弱或腸胃不好的人,可能有些不習慣;
濃香型的茶葉更加適合腸胃不好的人,在長久陳放後,變得香沉醇厚,沒有刺激性,而且韻味十足,後勁無窮,是一般老茶客的最愛。
4、茶湯熱飲與冷飲有何區別?
茶經上說:「熱飲精華浮其上,重濁凝其下」,茶湯的香味,來自揮發性的芳香物質,而芳香物質在越高溫之下,越能揮發出來,因此茶湯熱飲時,香氣十足;
冷了之後,香氣消失,且由於茶湯泡出太久,茶湯也會因接觸空氣而產生氧化現象,使湯色暗沉、味道欠佳。
5、為何有人說隔夜茶不宜飲用?泡好茶多久以後飲用對身體無害?
「茶」和一般食品、飲料一樣,放置太久會發生化學變化而變質,所以一般人常說隔夜茶不宜飲用。
其實隔夜茶如果在其所含蛋白質尚未分解、腐敗本味前,仍然可以飲用。
例如:在衝泡後,將茶葉與茶湯分離,然後放入冰箱冷藏,可以保存數天,將茶葉與茶湯分離,可以保存茶湯的風味,不致變苦、變澀,冷藏則是為了使茶湯穩定,以確保品質。
在炎炎仲夏來杯冰涼的茶湯,暑意全消,也是品茗的另一種享受。
6、茶葉可以存放多久?
茶葉用鐵罐密封,存放在乾燥、陰涼的地方,可以存放幾年。如果是潮溼、高熱的地方,就容易變質。原則上香片茶和清香茶的茶葉,趁著新鮮時喝,更加鮮爽,濃香的茶葉越陳越醇,可以多存放幾年。
7、茶葉之中可以加其他東西嗎?
可以的。最簡單的例子:一般喝紅茶加糖、牛奶、檸檬,風味會更好。
歐洲人喝藥茶,在茶中放草藥;中東阿拉伯人喝茶,必加很多的糖;在中國古代,也曾有記載,在茶葉中加入薄荷、肉桂、杜仲、人參等,只是國內消費者不太習慣。
8、清香類茶葉存放多久,香氣會逐漸退香呢?
這要看存放的技巧了。如果放在通風乾燥陰涼的地方,半年也不會退香。如果放在潮溼高溫不通氣的柜子裡,可能半個月就退香了。
9、水質會影響到茶湯的品質嗎?
不同的水質泡茶,當然會影響到泡出來的茶湯,水質的不同可以從口腔直接感受到。硬度高的喝起來沒有硬度低的那麼爽口、甘滑;如果水中含有其他味道的氣體,更直接影響到「水」的清爽性。
實驗結果表明:高硬度水質衝泡出的茶湯,湯色較暗,茶香較不明顯。如果水中含有消毒劑或是水管、容器的異味,也直接顯現在茶湯之中。目前採用加「氯」為消毒方法,以軟化效果不佳的自來水供應地區,但較講究的都自行加裝軟化器及去除「氯」的設備。
另外將泡茶用的水煮得太久,導致水中含氧量過低,或硬度增高,也不利於茶湯香氣與滋味的發揮。
一般認為山泉水用以泡茶比較好,但也不能一概而論。首先要看硬度與衛生度是否合乎要求,進一步還要仔細檢驗是否含有危害身體的重金屬。
10、維C很易被破壞,茶葉中的維C為什麼不會呢?哪種茶含的維C最多?
一般而言,維C的確很容易被破壞,例如藥品中的維C如果以熱水衝泡,會遭破壞,但在泡茶時,由於茶中的維C不是以單獨的形態存在,而是與別的成分結合呈現絡合狀態,因此不容易被熱水破壞。
維C很容易氧化,會隨著茶葉製作的發酵而氧化。所以發酵程度輕的茶——如綠茶,維C的含量較高;而重發酵或全發酵的茶——如普洱、紅茶,則含量很低。
那麼,在貯存過程中,維C會不會變化呢?在茶葉發酵到適當程度時,我們就以高溫殺青停止其發酵,這時也會破壞維C的氧化酶,所以它在茶葉中很穩定,如果好好保存,成分不會發生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