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與甲賀三朗、大下宇陀兒並稱為戰前偵探小說三大巨星,「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的名字在中國更名聲鶴立。
不僅他的作品受到日式推理迷的追捧,連風靡幾十年的名偵探柯南的姓名,也在向江戶川亂步致敬,柯南取自英國偵探小說之父阿瑟·柯南·道爾,加上江戶川這個姓氏。
柯南中隱藏的名偵探毛利小五郎,則是取自江戶川亂步筆下的名偵探「明智小五郎」,可見江戶川亂步在日本本土偵探推理界的地位。
不喜歡看推理小說?那可能走錯了派系
對於國內推理讀者,日式推理作品是公認的最為好看,情節緊張,出人意料,閱讀體驗上乘,亞洲人更容易理解文化性,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白夜行》、《惡意》等作品一直在暢銷書上架,經久不衰。
如果追溯到日本的推理小說鼻祖江戶川亂步等開山大師的定義,百年前偵探推理小說就分為:本格派、變格派。
什麼叫「本格派」、「變格派」?
和江戶川亂步同期的偵探小說家——甲賀三郎,定義的日本推理小說流派專有名詞的「本格」與「變格」。
之前日本推理小說評論家平林初之輔,曾將注重破案、解謎、犯罪手法的解析等純粹的推理小說命名為「健全派」,而將奇幻、怪誕以及描寫精神、心理類小說命名為「不健全派」。
這樣的命名顯然具有一定的偏頗性,因此甲賀三郎將其改稱為「本格」與「變格」,沿用至今。
江戶川亂步
和江戶川亂步同齡的甲賀三郎,是本格派的堅守者,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他在日本偵探小說雜誌上,分別於大下宇陀兒和木木高太郎圍繞推理小說,是該注重邏輯推理性還是文學性和藝術性,也就是注重「本格」還是「變格」,展開了近十年激烈的文學爭論。
以本格派作品為主的江戶川亂步,在甲賀三郎去世後,也發表了多篇偵探小說學術論,他認為日本推理小說應該具備多樣性,「本格」和「變格」都是推理小說,但不能脫離偵探小說的本質——謎題推理。
以這一本江戶川亂步的作品《孤島之鬼》收錄的兩篇作品《孤島之鬼》和《巴諾瑪拉島奇談》為例,就可以很好的證明「本格」和「變格」區別。
當然,喜歡推理小說的人,不一定非要了解「本格」和「變格」的區別。但很多讀者對推理小說有非常高的心理預期,有的偏重於謎團設置,有的偏重於情節推理,有的偏重於文學高度,有的偏重於現實契合度......
倘若不太了解自己的閱讀傾向,就會對作者的欠缺部分要求過高,而失去了對偵探小說的品讀樂趣。
本格派作品《孤島之鬼》:偵探式樂趣
江戶川亂步從小就喜歡閱讀偵探小說,最愛的部分就是邏輯推理部分,當他開始創作偵探小說時,不禁感慨:不管是戰前「偵探小說」,戰後「推理小說」,其實真正的本格小說也是難得一見的。
歐美推理小說家範達因說過:「一名作家不該寫出超過六篇以上的偵探小說」。江戶川亂步深度表示贊同:一個人不可能想出超過六種的奇特詭計。尋找詭計是偵探小說最大的苦惱,所有很多時候,小說家們會重複使用代表性的詭計,巧妙使用也會相當成功。
這篇《孤島之鬼》創作於1929-1930年,是在江戶川亂步鼎盛時期的作品,據說他最滿意的作品之一。
這部長篇小說中以偵破樂趣為主體創作目的,豐富多樣謎團詭計設計、逐層邏輯推理,整部作品是一部極佳的本格派作品代表。
非常符合江戶川亂步在多次宣稱的推理小說本質:「偵探小說是著眼於犯罪的難解秘密被邏輯推理逐漸解明過程樂趣的文學。」
本格派偵探小說家注重的詭計設計,令人拍案叫絕:
1、「密封房間裡的遇害」
這種詭計元素在《孤島之鬼》中拿出來亮相,用於「初代之死」的首要謎團。當然只是個詭計元素,大部分偵探小說家會絞盡腦汁想出不一樣的細節。
正如我看過的東野圭吾的《沉默的巡遊》,主要詭計就是圍繞著蓮召寬一同樣在密封的房間裡被害,同樣利用了一個詭計元素。
2、「意外的罪犯」
江戶川亂步曾總結過《詭計類別集成》,初代和偵探深山木幸吉雙雙蹊蹺死亡,被斷定為同一個兇手。兇手的設置並非前文的人物以及預想到的人物,而是島上密謀者的一個服從者,而這個兇手出乎意料的是個兒童。
這種玄妙的設計在偵探小說中實屬罕見,「兇手」本身沒有明確的殺人動機及負責能力,從偵探小說的寫作手法來看,是上乘的詭計設計。
3、「手信線索」
江戶川亂步用大量的筆墨,敘述了一本神秘的雜記內容,雜記是以第一人稱「我」為視角的一部微型小說。
「手信線索」在偵探小說中也是常見的形式之一,但內容過長,這種設計在偵探小說穿插是很容易讓讀者厭煩的,緊張的偵破節奏會被打破,降低閱讀熱情。
但這個「微故事」,卻是我整個小說中最喜歡部分,很快就進入到另外一種神秘的想像空間中,從對於一個人在一個封閉房間裡生活十七年的好奇,轉到一個人兩個頭的畸形特徵的怪異想像,完全是另外一種怪奇小說的精彩。
但江戶川亂步最終還是利用了雜記內容其實是主要「線索」,順利的成為邏輯推理重要一部分。
4、「迷宮逃脫」
從東京轉入孤島,是這部小說的奇特之處,擴大了犯罪範圍,拓展了敘事空間,在孤島上詭計設計中,江戶川亂步採用了羅馬地下宮殿設計靈感。
日本善光寺進入黑洞時入口處有提示「右手千萬不要離開牆壁」。但是複雜的迷宮,摸著牆壁也不靈,反倒是會讓人在同一個地方兜圈子,經常有人餓死在裡面。
江戶川亂步整合這些靈感,迷宮設計增加了整體小說的趣味性和探險性。
江戶川亂步在《孤魂之島》這部長篇小說中,運用了多種詭計元素,解密的過程充滿樂趣,全篇以此為主軸。解迷方法越是意外,結果越精彩,一切順理成章,有又極度意外,這是這部偵探小說的精彩之處,是一部上乘的本格小說。
但如果追求情節與現實接近,情感細節豐富、追求精神內探索描寫,那就不是本格小說的「偵探樂趣」為主的文體了,這本書的另一短篇小說《巴諾瑪拉島奇談》倒更符合這類讀者的喜好。
不像偵探小說的《巴諾瑪拉島奇談》:天堂與地獄,一念之間
江戶川亂步是本格派代表,但他最喜歡讀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將殺人犯的秘密隱藏在最後,但重點並不在解開犯罪的秘密,而在其他的部分,如在日本歸類,就屬於「變格」小說。
詭計陷入瓶頸期,就是日式偵探小說的瓶頸,之後出現了大量的變格偵探小說,正如江戶川亂步也逐漸缺少新詭計,偶爾創作出重視作品魅力的內涵和文體的小說。
《巴諾瑪拉島奇談》這部小說是江戶川亂步剛剛決定做專職作家,高產時期的產品,1926年江戶川亂步30歲兩年間創作了29篇短篇,4部長篇連載小說,而在《巴諾瑪拉島奇談》連載後,就宣告靈感枯竭,停筆一年。
這部作品似乎就是江戶川亂步的新嘗試,詭計設計在這一次很簡單,貫穿始終的只有「一人飾兩角」這個詭計元素,這就是包含了偵探小說的元素。
兩個長相酷似的同學,一人死亡,一人慾望焚身決定裝扮另一個人完成自己的夢想的主題。
可以看出江戶川亂步再試圖尋找包含偵探小說的更高的文學性、藝術性的作品轉變,江戶川亂步說「徒勞無功的痛苦思索新詭計,不如退而求其次,使用舊的詭計,重心放在處理方式及整體文學性上。」
江戶川亂步在這部作品《巴諾瑪拉島奇談》上,筆墨重點放在了主人公人見廣介在孤島上,打造的一座海市蜃樓。奇幻新奇,出人意料的魔幻仙境,但逾越自身能力,冒他人之名,所創造的世界,天堂與地獄,只是一念之間。
寫在最後:
現在的推理小說一直在熱銷榜上,我們在閱讀時,很難思考一部小說是本格派還是變格派,但大多數人是為了追尋推理中的偵探樂趣,如果能具備較高的文學性,就是一部好的推理小說。
江戶川亂步是日本推理小說之鼻祖,一生都在瘋狂的追求偵探推理的樂趣,力求盡力提高文學性。一切都源於他對偵探小說的熱愛,曾經為了寫《天花板上的散步者》,瘋狂的在自家閣樓上散步,去物色最合適下毒藥的洞穴。
一個用一生都在尋覓偵探小說魅力的小說家,假如喜歡推理小說,不妨從江戶川亂步的短篇讀起。
作者介紹:榮榮
關注女性,賦能家庭。歡迎關注~@榮榮家庭關係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