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偵探小說,喜歡日式推理的「詭計多端」?還是愛情夢想的迷思?

2020-12-26 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雖然與甲賀三朗、大下宇陀兒並稱為戰前偵探小說三大巨星,「日本推理小說之父」江戶川亂步的名字在中國更名聲鶴立。

不僅他的作品受到日式推理迷的追捧,連風靡幾十年的名偵探柯南的姓名,也在向江戶川亂步致敬,柯南取自英國偵探小說之父阿瑟·柯南·道爾,加上江戶川這個姓氏。

柯南中隱藏的名偵探毛利小五郎,則是取自江戶川亂步筆下的名偵探「明智小五郎」,可見江戶川亂步在日本本土偵探推理界的地位。

不喜歡看推理小說?那可能走錯了派系

對於國內推理讀者,日式推理作品是公認的最為好看,情節緊張,出人意料,閱讀體驗上乘,亞洲人更容易理解文化性,東野圭吾的《嫌疑人X的獻身》、《白夜行》、《惡意》等作品一直在暢銷書上架,經久不衰。

如果追溯到日本的推理小說鼻祖江戶川亂步等開山大師的定義,百年前偵探推理小說就分為:本格派、變格派。

什麼叫「本格派」、「變格派」?

和江戶川亂步同期的偵探小說家——甲賀三郎,定義的日本推理小說流派專有名詞的「本格」與「變格」。

之前日本推理小說評論家平林初之輔,曾將注重破案、解謎、犯罪手法的解析等純粹的推理小說命名為「健全派」,而將奇幻、怪誕以及描寫精神、心理類小說命名為「不健全派」。

這樣的命名顯然具有一定的偏頗性,因此甲賀三郎將其改稱為「本格」與「變格」,沿用至今。

江戶川亂步

和江戶川亂步同齡的甲賀三郎,是本格派的堅守者,十九世紀三十年代,他在日本偵探小說雜誌上,分別於大下宇陀兒和木木高太郎圍繞推理小說,是該注重邏輯推理性還是文學性和藝術性,也就是注重「本格」還是「變格」,展開了近十年激烈的文學爭論。

以本格派作品為主的江戶川亂步,在甲賀三郎去世後,也發表了多篇偵探小說學術論,他認為日本推理小說應該具備多樣性,「本格」和「變格」都是推理小說,但不能脫離偵探小說的本質——謎題推理。

以這一本江戶川亂步的作品《孤島之鬼》收錄的兩篇作品《孤島之鬼》和《巴諾瑪拉島奇談》為例,就可以很好的證明「本格」和「變格」區別。

當然,喜歡推理小說的人,不一定非要了解「本格」和「變格」的區別。但很多讀者對推理小說有非常高的心理預期,有的偏重於謎團設置,有的偏重於情節推理,有的偏重於文學高度,有的偏重於現實契合度......

倘若不太了解自己的閱讀傾向,就會對作者的欠缺部分要求過高,而失去了對偵探小說的品讀樂趣。

本格派作品《孤島之鬼》:偵探式樂趣

江戶川亂步從小就喜歡閱讀偵探小說,最愛的部分就是邏輯推理部分,當他開始創作偵探小說時,不禁感慨:不管是戰前「偵探小說」,戰後「推理小說」,其實真正的本格小說也是難得一見的。

歐美推理小說家範達因說過:「一名作家不該寫出超過六篇以上的偵探小說」。江戶川亂步深度表示贊同:一個人不可能想出超過六種的奇特詭計。尋找詭計是偵探小說最大的苦惱,所有很多時候,小說家們會重複使用代表性的詭計,巧妙使用也會相當成功。

這篇《孤島之鬼》創作於1929-1930年,是在江戶川亂步鼎盛時期的作品,據說他最滿意的作品之一。

這部長篇小說中以偵破樂趣為主體創作目的,豐富多樣謎團詭計設計、逐層邏輯推理,整部作品是一部極佳的本格派作品代表。

非常符合江戶川亂步在多次宣稱的推理小說本質:「偵探小說是著眼於犯罪的難解秘密被邏輯推理逐漸解明過程樂趣的文學。」

本格派偵探小說家注重的詭計設計,令人拍案叫絕:

1、「密封房間裡的遇害」

這種詭計元素在《孤島之鬼》中拿出來亮相,用於「初代之死」的首要謎團。當然只是個詭計元素,大部分偵探小說家會絞盡腦汁想出不一樣的細節。

正如我看過的東野圭吾的《沉默的巡遊》,主要詭計就是圍繞著蓮召寬一同樣在密封的房間裡被害,同樣利用了一個詭計元素。

2、「意外的罪犯」

江戶川亂步曾總結過《詭計類別集成》,初代和偵探深山木幸吉雙雙蹊蹺死亡,被斷定為同一個兇手。兇手的設置並非前文的人物以及預想到的人物,而是島上密謀者的一個服從者,而這個兇手出乎意料的是個兒童。

這種玄妙的設計在偵探小說中實屬罕見,「兇手」本身沒有明確的殺人動機及負責能力,從偵探小說的寫作手法來看,是上乘的詭計設計。

3、「手信線索」

江戶川亂步用大量的筆墨,敘述了一本神秘的雜記內容,雜記是以第一人稱「我」為視角的一部微型小說。

「手信線索」在偵探小說中也是常見的形式之一,但內容過長,這種設計在偵探小說穿插是很容易讓讀者厭煩的,緊張的偵破節奏會被打破,降低閱讀熱情。

但這個「微故事」,卻是我整個小說中最喜歡部分,很快就進入到另外一種神秘的想像空間中,從對於一個人在一個封閉房間裡生活十七年的好奇,轉到一個人兩個頭的畸形特徵的怪異想像,完全是另外一種怪奇小說的精彩。

但江戶川亂步最終還是利用了雜記內容其實是主要「線索」,順利的成為邏輯推理重要一部分。

4、「迷宮逃脫」

從東京轉入孤島,是這部小說的奇特之處,擴大了犯罪範圍,拓展了敘事空間,在孤島上詭計設計中,江戶川亂步採用了羅馬地下宮殿設計靈感。

日本善光寺進入黑洞時入口處有提示「右手千萬不要離開牆壁」。但是複雜的迷宮,摸著牆壁也不靈,反倒是會讓人在同一個地方兜圈子,經常有人餓死在裡面。

江戶川亂步整合這些靈感,迷宮設計增加了整體小說的趣味性和探險性。

江戶川亂步在《孤魂之島》這部長篇小說中,運用了多種詭計元素,解密的過程充滿樂趣,全篇以此為主軸。解迷方法越是意外,結果越精彩,一切順理成章,有又極度意外,這是這部偵探小說的精彩之處,是一部上乘的本格小說。

但如果追求情節與現實接近,情感細節豐富、追求精神內探索描寫,那就不是本格小說的「偵探樂趣」為主的文體了,這本書的另一短篇小說《巴諾瑪拉島奇談》倒更符合這類讀者的喜好。

不像偵探小說的《巴諾瑪拉島奇談》:天堂與地獄,一念之間

江戶川亂步是本格派代表,但他最喜歡讀的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馬佐夫兄弟》,將殺人犯的秘密隱藏在最後,但重點並不在解開犯罪的秘密,而在其他的部分,如在日本歸類,就屬於「變格」小說。

詭計陷入瓶頸期,就是日式偵探小說的瓶頸,之後出現了大量的變格偵探小說,正如江戶川亂步也逐漸缺少新詭計,偶爾創作出重視作品魅力的內涵和文體的小說。

《巴諾瑪拉島奇談》這部小說是江戶川亂步剛剛決定做專職作家,高產時期的產品,1926年江戶川亂步30歲兩年間創作了29篇短篇,4部長篇連載小說,而在《巴諾瑪拉島奇談》連載後,就宣告靈感枯竭,停筆一年。

這部作品似乎就是江戶川亂步的新嘗試,詭計設計在這一次很簡單,貫穿始終的只有「一人飾兩角」這個詭計元素,這就是包含了偵探小說的元素。

兩個長相酷似的同學,一人死亡,一人慾望焚身決定裝扮另一個人完成自己的夢想的主題。

可以看出江戶川亂步再試圖尋找包含偵探小說的更高的文學性、藝術性的作品轉變,江戶川亂步說「徒勞無功的痛苦思索新詭計,不如退而求其次,使用舊的詭計,重心放在處理方式及整體文學性上。」

江戶川亂步在這部作品《巴諾瑪拉島奇談》上,筆墨重點放在了主人公人見廣介在孤島上,打造的一座海市蜃樓。奇幻新奇,出人意料的魔幻仙境,但逾越自身能力,冒他人之名,所創造的世界,天堂與地獄,只是一念之間。

寫在最後:

現在的推理小說一直在熱銷榜上,我們在閱讀時,很難思考一部小說是本格派還是變格派,但大多數人是為了追尋推理中的偵探樂趣,如果能具備較高的文學性,就是一部好的推理小說。

江戶川亂步是日本推理小說之鼻祖,一生都在瘋狂的追求偵探推理的樂趣,力求盡力提高文學性。一切都源於他對偵探小說的熱愛,曾經為了寫《天花板上的散步者》,瘋狂的在自家閣樓上散步,去物色最合適下毒藥的洞穴。

一個用一生都在尋覓偵探小說魅力的小說家,假如喜歡推理小說,不妨從江戶川亂步的短篇讀起。

作者介紹:榮榮

關注女性,賦能家庭。歡迎關注~@榮榮家庭關係教育

相關焦點

  • 偵探與推理小說:嚴肅的異類
    (儘管嚴肅的純文學作家們其實並不抗拒推理小說,例如科塔薩爾就曾經躺在床上馬不停蹄地閱讀偵探作品)於是,非但推理小說本身受到了嚴肅文學的歧視,就連那些稍微帶著點偵探結構的文學作品,在文學界中也不太受待見,似乎只有伊斯梅爾·卡達萊或迪倫馬特那類作家的小說才是無形的文學評委們能接受的形式——即破解謎團的偵探不能是個具體人物,只能是時間、回憶、歷史等更形而上的存在,或者讓謎題自己解決自己。
  • 80後推理迷褚盟: 99%推理小說不值得看第二遍
    內地第一個專業推理小說出版平臺——新星出版社「午夜文庫」的副主編褚盟,是位出生於1984年的深度推理迷,曾寫作過《謀殺的魅影——世界推理小說簡史》。記者向他討教時,他居然「拆自己臺」,稱:「99%的推理小說,都不值得看第二遍。」
  • 懸疑、偵探、推理小說,適合小學生的閱讀攻略,福爾摩斯來了
    看一組數據在文學大國法國,喜讀偵探小說的佔全體讀者的35%;在高學歷、高智能的科研人員中70%的人喜讀偵探小說;據統計偵探小說在歐美的圖書銷售量佔到圖書總數的15%到25%。1、喜歡看,激發好奇心、探索和求知慾望。課外閱讀始於興趣,偵探推理小說讓孩子一打開就不願意合上,喜歡看才是最好的敲門磚。
  • 讓柯南自愧不如的密室推理小說是他寫的
    說到擅破密室殺人案的偵探你會想到誰?大偵探波羅還是名偵探柯南,今天要為大家聊的密室第一神探基甸·菲爾博士和很像邱吉爾的亨利·梅利維爾爵士,這兩位神探背後的偵探小說家約翰迪克森卡爾。阿加莎·克裡斯蒂曾說:「現今的偵探作家很少有作品能困惑我,而卡爾總能。」
  • 日本推理小說作家,江戶川亂步和東野圭吾,你更喜歡誰?
    江戶川亂步和東野圭吾都是日本著名的小說家,我受兒子的影響,去年開始看東野圭吾的小說,《白夜行》《惡意》《嫌疑人X的獻身》《流星之絆》……一本本看完後,意猶未盡,還想繼續看讀下去。上周,我第一次接觸了江戶川亂步的小說《孤島之鬼》,雖然只看了這一本,卻喜歡上了這種創作手法,對江戶川亂步有了進一步認知。
  • 世界偵探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逝世44周年
    阿加莎·克裡斯蒂(1890-1976) 她是偵探推理小說的重要標誌性人物> 也是世界三大推理文學宗師之一 國內的小說迷習慣稱她為「阿婆」,一方面是因為她的年紀,一方面是出於親切以及對她的尊重和喜愛,最重要的是她在推理小說領域祖母級的地位。
  • 偵探推理文化 | 時尚
    二戰之後,「當用漢字」制度的限制導致「偵」字無法使用,加之「偵探」一詞的局限性過大,改稱「推理小説」,又稱「ミステリー小説」(英 Mystery fiction)。中文常用詞為「推理小說」(多指日系)、「偵探小說」(多指歐美系)以及語義更廣的「懸【初始時代】19世紀之前,犯罪、謎團以及辦案等題材的文學作品就已廣泛存在於世界各地的文學中。
  • 擺脫男人們的「想像」——女偵探們的「進化史」|推理筆記
    比起國內,從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探索女性偵探角色的美劇是這方面的「老江湖」,近年女性地位的進一步提高,則讓美劇中的女性偵探形象成熟而多樣。名媛+刑警這樣浮誇的組合,在日式推理作品中並不少見。而無論是不缺紅顏知己的小說家偵探,還是喜歡裝神弄鬼實際觀察力驚人的偵探,在過盡千帆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與多年以來一直相伴身邊的美麗女警察走在一起。粉絲對《超感神探》結尾兩位主角婚禮的回味而在2019年播出的《難以置信》第一季中,為了證明一個少女所言屬實,兩位女警察冷靜而充滿人性地投入對這場強姦案的調查之中。
  • 《秘密》:有一種推理小說,叫「東野圭吾式推理」
    文|大翎大眾印象中的推理小說(或偵探小說),在推理界中被稱為「本格派」——以推理解謎為核心的主流類型。所謂「本格」是從日本引進的詞語,指「正統」的意思。本格派通常讓讀者擁有與偵探相同的線索和視角,使其盡情享受解謎的樂趣。因此,「本格派推理」常被廣大推理迷所推崇。
  • 東野圭吾最著名的6本推理小說,多讀多悟,對社會人心加深認識!
    「推理小說」一詞的使用最早源於二十世紀中期的日本。在日本,「偵探」和「推理」本為同一意思,後來因日本文字改革,「偵」字被廢止,文學界才用推理小說取代偵探小說。雖然推理小說的歷史早有淵源,但是一直到愛倫·坡1841年發表《莫格街謀殺案》,推理小說的發展歷史才真正展開。
  • 東野圭吾冷門作品——另類的東叔(內含推理小說套路)
    東野圭吾的作品以推理小說為主,而推理小說就無可避免的帶有著一絲悲傷的色彩和壓抑的氛圍。但是東野圭吾不只會寫「冷酷」的文章,有的時候,看他的書也會讓我捧腹大笑。今天,小編要講的就是東野圭吾冷門到另類的作品。1.
  • 推理小說推薦,這八本經典推理小說,入門必讀
    推理小說是以推理方式解開故事謎題(大多數是找出殺人兇手)的一種小說,通常故事都含有兇殺案與偵探,亦有部分並非以兇殺為主要劇情走向,諸如找尋失物或解開奇異事件的謎底等。偵探小說的一種,不過揭開謎底的並不總是偵探。好的推理小說,不在乎詭計高超、邏輯推理嚴謹到天衣無縫,情節曲折吸引人,無時不刻挑逗著讀者的神經。
  • 推理小說,一個嚴肅的異類?
    事實上,近幾年國產推理類劇集迎來了一個爆發期。除了《隱秘的角落》,《法醫秦明》《無證之罪》等熱播劇,其核心要素也是推理與偵探元素。而其中不少推理影視作品都改編自推理小說。比如,《隱秘的角落》就改編自紫金陳的推理小說《壞小孩》 。為什麼推理故事總是能抓住人心?
  • 「近觀日本」為什麼日本推理小說迷倒眾生
    說實話,我看推理小說看的確實不多。早年讀過錢德勒的《漫長的告別》、《長眠不醒》,只覺著敘述老練,推理環環相扣,股市也經得起推敲,但僅此而已。後來讀阿加莎克裡斯蒂的《陽光下的罪惡》,有點失望。這個故事當中,人物被限制在一個小島上,由一個讓人反感的女子被殺引出了各種紛爭。所有人物都有殺人的可能性,偵探必須從每一個人行為的每一個細節中尋找碎片,然後拼成一副完整的圖景。
  • 時隔多年再讀江戶川亂步,日本推理小說鼻祖的稱呼名不虛傳
    這是宸媽2020年發布的第111篇原創內容全文共計2354字,大約需要3-5分鐘時間閱讀好多年不讀推理懸疑偵探小說,記憶裡痴迷這類體裁是學生時代的事了。學生時代讀推理懸疑偵探小說,有很多都是日本的作品。
  • 一百部最佳推理小說排行榜
    《馬爾他之鷹》是號稱"勝過海明威任何一部小說"的冷硬派經典,有人說即便你不喜歡也應該讀一下,體會一下另一種風格的偵探小說。在蘭登書屋20世紀百大英文小說上也排名第56位;另三部進入百大推理的為《瘦子》(31)、《血腥的收穫》(39)和《玻璃鑰匙》(88)。本書電影版由亨弗萊·鮑嘉主演,名列美國二十世紀百部最佳影片第23位。
  • 比起「歡喜冤家」,我還是更喜歡「童年陰影」|推理筆記
    《兩世歡》或許是幾部劇作裡推理元素最弱的一部,就連原作者也曾承認這是一部「偽推理古言」。雖然同樣採用章回體的敘事手段,以一個個小案子,將線索逐漸連接起來,將觀眾一步步引向最後的幕後黑手。但本質上,《兩世歡》的核心仍舊是愛情,而「探案」更像是為了能讓這個愛情故事不落俗套,而採取的創新手法。
  • 縱橫40年,美國偵探作家埃勒裡奎因幾乎推進整個推理行業產業鏈
    其次,他們在推理小說中用這個筆名作為主人公的名字。主人公偵探埃勒裡奎因和他的父親是兩人作品中的主要角色。然後,他們創辦了《埃勒裡·奎因神秘雜誌》將偵探小說從通俗文學提升為正統的文學形式。後面,埃勒裡·奎因的作品衍生出一系列的電影、廣播節目、電視節目。
  • 偵探小說揮別黃金年代?
    此後,被譽為「推理小說女王」的阿加莎·克裡斯蒂,憑藉《東方快車謀殺案》等「四大名著」享譽世界;英國作家約瑟芬·鐵伊一生只創作了8部推理小說,但被公認「沒有失敗作品」……這些名家雖已離世,但對英國人來說,偵探小說的黃金年代從未遠去。近年來英國每年售出的偵探、推理類小說超1800萬本,是英國讀者最歡迎的小說類型。
  • 《千面人》:日本推理史上,名偵探與怪盜的首次智慧對決
    在日本,只要說起推理小說,江戶川亂步,是一個必定會提起的名字。他是日本最富盛名的推理作家、評論家,被譽為日本「偵探推理小說之父"。其作品講究寫實,以科學的邏輯推理作為重要的偵破手段,於偵破中揭露社會的各種黑暗和弊端,體現了一種寫實的創作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