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邊的心理學:刻板效應及暈輪效應等異同

2020-12-22 玉笛心聲

在心理效應中,有刻板效應、定勢效應、慣性效應、投射效應、暈輪效應、近因效應及首因效應等七個心理效應既有共同點,又有不同點。

一、共同點。上述七個心理效的共同點,就是「先入為主」,即當事人事先將自己的某種心理去揣摩、認知他人或它事;這種「先入為主」主要表現在:對他人或事物的認知上具有定勢性、泛化性和擴張性「三性」。

(一)定勢性。定勢(即心向)是指重複先前的操作所引起的一種心理準備狀態,它影響解決問題時的傾向性。定勢的作用是指人們在從事某種活動前的心理準備狀態,會對後邊所從事的活動產生影響。如定勢效應是指人們對某個人或事物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看法認為這個人或這一事物都具有這一特徵。

(二)泛化性。泛化指的是當某一反應與某種刺激形成條件聯繫後,這一反應也會與其它類似的刺激形成某種程度的條件聯繫,這一過程稱為泛化,泛化有二種形式:一是不完全泛化,即反應的刺激事件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類似、相關聯的事件;二是完全泛化,即同最初刺激事件不類似、無關聯的事件。

一般情形是不完全泛化,即不再是最初的事件,同最初刺激事件相類似、相關聯的事件。如暈輪效應,初次見到某人穿著整齊,談吐不凡,就很可能認為他是個生活講究,知識淵博的人。

泛化是區分一般心理問題和嚴重心理問題的唯一依據。

(三)擴張性。擴張性是指人們對某人或某事有某種特性認識後,將這一特徵推廣到該人該事也具有這一特徵。如首因效應,當事人與某人第一交往發現其為人和善,則很可能他與其他人交往也是和善的。

二、不同點。刻板印象、定勢效應、慣性效應及投射效應主要是體現定勢性,而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暈輪效應主要是泛化性和擴張性。

(一)刻板印象、定勢效應、慣性效應及投射效應都是以社會共識和自我認識去定勢去認識他人或事物。如刻板效應很大程度上受人們觀念影響,比如,老師是溫文爾雅的,農民樸實的,這是大多數人的觀念;定勢效應主要受自我社會實踐、價值觀及文化習慣等影響,即用「老眼光」看人、看事物。比如,父母總希望子女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特別是找一個央企或國有企業,不希望子女闖蕩。慣性效應與定勢效應類似,主要受自我社會實踐、價值觀及文化習慣等影響。

刻板效應與定勢效應主要是社會共識或環境影響去定勢認識他人或事物,這裡的社會共識主要包括民族風俗、社會理念等社會群體心理。比如刻板效應是由社會共同對某一事物產生的定勢心理:年輕人敢闖敢幹,老年人墨守成規。又如定勢效應受環境影響去定勢認識他人或事物:啞巴買牙刷做刷牙動作影響,可能誤導人們盲人買眼鏡要做戴眼鏡動作。

而投射效應與慣性心理主要是個體主觀認識去定勢他人或事物,這裡的個體主觀認識主要包括個人價值觀、社會閱歷等主觀因素。比如,投射效應就是以自己想法去揣摩他人,以自己的感受去體會他人情緒情感:自己努力工作是為升職,很可能,認為同時小王努力也是為了升職;自己在站在馬路上感覺很冷,同樣猜想站在馬路上的小李也可能很冷。

慣性心理效應與刻板效應、定勢效應和投射效應的主要區別是:一是慣性心理具有較強的能量性。它這種能量叫做慣性心理能量,通俗的說,就是人們某種心理長期存在、作用後,凝固成為一種比較穩定的固化心理。這種固化心理的穩定性,它如現實中的其它物體的動量一樣,具有能量性。

固化心理如同其它物質運動狀態一樣,具有一定的慣性,如同牛頓慣性定律指出的,如果沒有一定力的作用是不會其運動狀態的,即不會改變固化心理形態。如果要改變它,必須有一種與其相反相等力量與其抗衡。正是因為有了固化的心理能量才會使人們不容易改變其心理。這就是慣性心理效果的根本原因,這也是慣性效應與刻板效應、定勢效應和投射效應的重要區別。

二是個體性較強。我們平常說的「老頑固」,就是指這種慣性心理能量較大。比如,社會發展較大,但某些人仍然堅持過去觀念、過時的生活方式;甚至不願改變,若要改變,則可能產生很大的不滿情緒。

(二)首因效應、近因效應和暈輪效應主要是泛化性和擴張性。

1、泛化性。上述三個心理效應都具有將事物的某一特性泛化到整個事物也具有這一特性。比如首因效應就是將第一次認知某一特性,泛化到其它方面,比如首次對張三談吐好,則認為他可能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2、擴張性。上述三個心理效應都具有將事物的某一特擴張到整個事物也具有這一特性。比如首次感覺李四說話聰明,則認為他其它方面也聰明。

相關焦點

  • 十大心理學效應暈輪效應
    暈輪 效應 暈輪效應又稱「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指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 教招備考-解析心理學效應
    心理學效應非常有趣,在生活中應用廣泛,同時也是我們教師類考試的考點之一。下面老師就為大家梳理並解析一些咱們考試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一、理論解析(一)首因效應首因效應是指人與人交往中留下的第一印象。在與陌生人交往時,首因尤為重要。我們在面試時會精心打扮自己,以給對方留下好的第一印象,這就符合首因效應的原理。
  • 身邊的心理學:刻板效應的利與弊
    刻板效應,通俗地說,一般認為,農民是老實憨厚的,老師是知書達理的,這樣機械地歸類事物;它是指人們對某個事物或物體形成的一種概括固定的看法,並把這種觀看法推而廣之,認為這個事物或者整體都具有該特徵,而忽視個體差異。
  •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辨別印象形成效應的小技巧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辨別印象形成效應的小技巧 2020年甘肅教師招聘考試正處於緊張的備考狀態,按照往年信息來看,甘肅省教師招聘考試內容一般為教育基礎知識和教育專業知識。
  • 其他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近年來,在教師招聘和教師資格考試中,對於心理學效應的考查也越來越多,書本上常見的效應有社會刻板印象、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投射效應、登門檻效應等,但是選項中會出現其他的一些效應,比如扇貝效應、破窗效應等,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一部分的知識。
  • 暈輪效應蒙蔽了你的雙眼
    定勢效應所謂定勢思維效應,是指人們因為局限於既有的信息或認識的現象。儀表、相貌的定勢效應主要表現為刻板效應和暈輪效應。當然,這顯然屬於後者。暈輪效應即我們所說的「以偏概全」,因為一方面的不完美而概定了整個事物的發展全貌。暈輪效應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比比皆是。
  • 五大不可不知的心理學效應
    ,巴納姆效應又稱福勒效應,星相效應。03, 首因效應首因效應可以說以心理學方式揭示了第一印象的重要性,指通過「第一印象」最先輸入的信息對客體以後的認知產生的影響作用,其本質是一種對於不同輸入順序而產生的優先效應
  • 周四心靈加油站丨「暈輪效應」是怎麼回事?專家給你解釋一下……
    今天又到漲知識的時間 小板凳擺好 趕緊學起來 第12期 【暈輪效應
  • 「每日心理」暈輪效應
    這就要說到本文的標題「暈輪效應」。什麼是「暈輪效應」?暈輪效應(Halo Effect)又稱光環效應或光暈效應、日暈效應。是指在人際交往中,一個人的某個特別突出的品質或優點常會影響我們對他其他品質的客觀判斷。那麼相對應的,如果把「優點」替換為「缺點」,那就是我們常說的「負暈輪效應」。
  • 2021福建教師資格證筆試:印象形成效應
    在教師資格證考試中,心理學的知識點對我們來說有一定的難度,其中印象形成效應中社會刻板效應與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與近因效應,知識點比較容易混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印象形成效應中的社會刻板效應、暈輪效應、首因效應、近因效應以及投射效應。
  • 家長不要給娃隨意貼標籤,警惕以貌取人的「暈輪效應」
    孩子自卑,可能源於家長的「完美主義」,家長千萬不要給娃隨意貼標籤,應警惕以貌取人的「暈輪效應」。什麼是「暈輪效應」?心理學上的「暈輪效應」,指人們對他人的認知就好比日暈由中心逐漸向外部擴散成圓圈,是一種在某一突出特徵影響下所產生的以點帶面、以偏概全的社會心理現象。
  • 十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排行榜!首因效應又稱第一印象,趕緊來看看
    導語:想必心理學在不少朋友心中都是比較深奧的吧,可實際上有不少心理學效應雖然不少記住,但卻是頗為有趣,下面就整理了十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一起來看看吧一、酸葡萄效應在十個有趣的心理學效應中酸葡萄效應簡單解釋的話,其實是一種自我安慰的心理,而且還是那種「極端」自我的安慰
  • 知道五大心理學效應會讓你的婚姻更幸福
    因此掌握並利用心理效應,在人們的婚姻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 一、從眾效應 當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會懷疑並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朝著與群體大多數人一致的方向變化。也就是通常人們所說的"隨大流"。從眾效應是一種追隨別人行為最常見的心理學效應。 盲目從眾,會給你婚姻帶來很大後遺症。
  • 2020上半年甘肅教師資格證考試:印象形成效應知識點解讀
    一、知識點講解(一)社會刻板印象1.概念:對一群人的特徵或動機加以概括,把概括得出的群體的特徵歸屬於團體的每一個人,認為他們都具有這種特徵,而無視團體成員的個體差異。2.解讀:主要是利用群體特徵推個人,主要表現在男女性別、地域和職業方面。
  • 身邊的心理學:避免慣性心理效應的不良影響
    慣性心理效應是依據本人多年對心理學研究,特別是對銀行信貸心理學研究,發現人們心中存在一種慣性效應心理規律。慣性心理效應,通俗地說,就是人們某些仇恨、想法,不會輕易改變的效果。心理學認為,長期憎恨他人,不僅長期心情不好,而且很可能導致胃、心臟等人體器官發生病變。三、慣性心理效應與刻板印象、定勢效應、慣性效應及投射效應比較分析。
  • 要想有技巧性地去吸引一個人,就要懂得運用「暈輪效應」的原理
    心理學家認為我們要想有技巧的吸引一個人,就要懂得運用「暈輪效應」的原理。什麼是「暈輪效應」?暈輪效應又稱為「成見效應」、「光圈效應」、「日暈效應」,指的是在人際知覺中所形成的,以點概面或以偏概全的主觀印象。
  • 辨別印象形成效應的小技巧
    近因效應:也叫作最近效應,指的是在總體印象形成上,新近獲得的信息比原來獲得的信息影響更大的現象。例如:識別三日當刮目相看。暈輪效應:又稱為光環效應,是指當我們認為某人具有某種特徵時,就會對其他特徵做相似的判斷。例如:一好百好,一壞百壞,一白遮百醜,諸如此類,都是放大一個特徵來影響其他特徵的。
  • 職場效應之:刻板效應、羅森塔爾效應、權威效應
    刻板效應——我們與別人還沒進行實質性的交往,就對他們產生了固有的看法。職場刻板效應:職場中至少有2個表現;第一,如果我們看到某個人比較沉默,我們可能認為他是個城府比較深的人。這些都是刻板映像,但這其實都很影響我們個人在職場的發展,我們需要「眼見為實」以及「拓展認知」,不能僅憑自己的刻板映像就去判斷一個人,或者一件事情。
  • 心理學的小知識,太有用啦,真後悔剛知道刻板效應!
    刻板效應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鑫鑫老師,今天我給大家分享的是心理學當中的一個名詞:刻板效應。比如,人們一般認為工人豪爽,農民質樸,軍人雷厲風行,知識分子文質彬彬,商人較為精明,諸如此類都是類化的看法,都是人腦中形成的刻板、固定印象。此外,性別、年齡等因素,亦可成為刻板效應對人分類的標準。
  • 8個在生活中影響著無數人的心理學效應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於心理學這門知識越來越重視,畢竟它和我們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心理學的範圍很廣,其中有一些讓人迷戀的心理學效應,真的非常的有趣,或許很多人對於它們的名字都聽說過,但是真實的背後含義是什麼,知道的人大概就不是很多了,那麼根據這方面小編今天來聊聊,在生活中,也許影響著無數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