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呼籲企業撤離:蘋果離開中國會如何?郭臺銘:或大批企業倒閉

2021-01-10 騰訊網

目前雖然這世界的一些地方還相對的比較落後,但是總體來說世界的局面還是比較向整體化進行發展的,特別是一些相對於發達的國家來說,這也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體現。像我國的經濟越來越好,更多的企業在國內發展良好之後,下一步便是更傾向到國外進行投資發展,比如像咱們的玻璃大王,還有其它一些行業的巨頭也是一樣。相對國外的一些企業當然也不能放過我們中國這麼大的市場,都紛紛的選擇來中國進行繼續發展,像我們非常熟悉的特斯拉,寶馬等等都已經是紛紛在中國設立了工廠。

話題討論:美國呼籲企業撤離:蘋果離開中國會如何?郭臺銘:或大批企業倒閉

對於外資企業來我國進行投資建廠,這點當然我們也是非常歡迎的,因為畢竟這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好事情,他們來我們這裡可以賺錢,而相對應的我們也能從他們身上得到一些利益,比如解決就業問題等等。不過有的朋友會覺得,雖然幫助咱們解決了一些就業問題,但是他們付出的報酬是比較低的,往往他們賺走的會更多。但是現在美國方面卻有另外一種聲音,就是呼籲美國的企業都撤出中國,不但如此,他們還會負擔撤出中國的全部費用。

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其實這種事情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之前華為事件發生的時候美國也發出這樣的聲音,而且他們還不惜拋出了非常豐厚的補貼來吸引在中國的美國企業撤出中國,比較搞笑的就是,美國的企業沒有去,反而是郭臺銘的富士康去了。所以當時郭臺銘也是被輿論推到了風口浪尖的位置,當時郭臺銘表示,富士康到了美國會投資100億美元,給美國創造超過1萬3個就業的崗位,美國方面也非常的客氣給出了41億美元的補貼。

相信大家對於富士康都是不陌生的吧,最為全球最大的代加工企業,蘋果可以說是他們最大的客戶了,我們用的蘋果國產的機子都是從富士康出來的,可以說蘋果核富士康的關係非同一般了。之前蘋果打算要將生產線遷到印度去,然後富士康馬上就在印度建廠,然後現在富士康這樣的舉動,在美國投100個億,意思蘋果是準備要撤出中國了?所以很多人就會有問題產生了,萬一蘋果真的撤出中國的話,那麼中國市場會演變成什麼樣?

對此之前郭臺銘也是表示過,如果蘋果真的撤出中國的話,那麼影響將會是非常巨大的,首先一大批的中國企業將會倒閉,畢竟和蘋果存在關係的中國企業現在還真的是千絲萬縷的,那麼企業一倒閉的話,隨之而來的就是員工的下崗了,所以蘋果撤出中國的後果是讓人不敢想像的。

但是根據蘋果CEO的說法則是,蘋果是無法退出中國市場的,畢竟在很多方面,蘋果是非常依賴於中國的製造商和市場的,萬一退出中國市場,那麼蘋果的損失可以說是非常巨大的。所以不得不說郭臺銘的說法還是讓人感到非常的不齒的,一個中國人,自己在那裡說些喪氣話,人家美國人都還沒說什麼了。對此也有不少的朋友表示,蘋果而已,不用也罷,我們自己的華為其實也挺好用的,我們也並不是非得用蘋果不行。

像目前隨著我國手機業的發達,可以說不少的國內的手機企業還是做得非常好的,這樣一來也讓我們消費者有了更多的選擇。要是10年以前還不敢說這樣的話,但是現在,沒了蘋果的話,我們還有華為,小米,OPPO等等高性能的手機可供選擇,所以目前蘋果在我國的市場份額也已經是縮水了不少。僅僅上一年,蘋果的市場份額就下降了21%,而華為方面則是上漲了35%,可以說這是非常驚人的,基本上可以說華為是替代了蘋果了。

而且現在5G時代已經是來臨了,華為在5G方面的布局可以說已經是非常先進的了,而蘋果方面在5G方面則是遲遲都像打不開局面一樣,這樣下去的話,相信蘋果的市場很快就會完全失去。而且美國方面有一份相關的報告表明,在調查過在華的75%的美國企業都表示,在中國的投資計劃將會持續下去不會改變,畢竟美國人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聰明的。

特別是在經濟這一塊,他們非常知道他們目前的情況,也知道中國現在的發展是非常高速的,如果撤出中國的話,這將會讓他們損失得非常的慘重,美國的那點補貼算什麼呢?還不夠九牛一毛的,所以聰明的美國企業當然都是選擇繼續留下來發展會好很多,況且美國方面相信也不會讓他們的企業隨便的就撤出中國的,畢竟美國的企業都是需要給美國繳納稅收的,如果企業撤走了,沒錢賺了,誰來交稅給他們呢。

那麼這個時候其實並不是我們要擔心別人會撤走,而且別人要擔心自己能不能繼續在中國發展下去。所以這個就是主客的問題了,畢竟按照目前我國的發展情況來說,美國企業撤走對於咱們的影響其實並不是非常大的,畢竟我國的發展前景還是非常良好的。但是反觀美國方面則沒有那麼好了,萬一他們撤出了我們中國,他們又該前往何方呢?全世界哪裡還有像中國那麼大的市場存在呢?

答案是完全沒有,況且他們現在在這裡的話,他們所能獲得的利益是比我們能夠獲得的利益要大的,所以會算帳的應該都能算出來吧,傻子才會撤出中國呢。如果他們一旦撤出中國市場的話,中國企業也從美國撤出,這樣對於他們的影響才是非常巨大的。

本來美國現在的情況就不是那麼好,稍微知道美國現在國情的朋友應該都知道,美國現在屬於是外強中乾,很多時候只是表面強而已,而且這還是以前遺留下來的,經過這麼多年的發展,其中他們的發展速度還是非常慢的,而我們中國的發展比他們想像中的則是要快得多,大家不妨可以看看我們兩個國家的一些情況就可以對比出來,所以現在是他們害怕我們比我們害怕他們要多很多。不知道大家是不是也是這樣的看法呢?

相關焦點

  • 如果蘋果退出中國會怎樣?郭臺銘回答直戳要害
    不少商戶和小型企業都已經支撐不住,多虧我國政府及時出臺各項惠企政策幫助這些民營經濟度過難關。這些小企業撐不住是很正常的事,那麼那些大的超級民營企業會不會倒閉呢?就此我們關注了代工巨頭富士康在疫情期間的經營狀況,提起富士康我國老百姓無人不知,可以說是我國民營經濟的一個奇蹟,全球手機巨頭蘋果公司的手機產出就很依賴富士康的產線。
  • 臺灣富豪和郭臺銘「背道而馳」?從美國「撤離」,讓美損失千億
    不少富豪在我國「發家致富」之後,卻想著離開我國,去往海外投資,甚至是在海外國家捐款。因此,我國還被人稱為「留不住」人。而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的確有不少富豪,都在加大對外投資力度,甚至一些富豪花費了百億、千億投資到國外,但並不是所有富豪都這樣的。我國有些富豪,卻選擇從海外地區「撤離」,還「帶回」了千億回國。
  • 蘋果手機一旦退出中國,會有怎樣的後果?郭臺銘:我會跟著走!
    蘋果手機是中國消費者非常喜歡的一款手機,因為IOS系統相比安卓更加便利,所以很多人都會在選擇購買手機的時候首先考慮蘋果,而且使用蘋果的人還有一種優越感,所以很多人就會選擇購買蘋果手機
  • 蘋果一夜消失1萬億,美國或將有700萬人失業
    除此之外,美國洛約拉馬裡蒙特大學的商業經濟學家孫聖源預計,受新冠疫情影響,就業崗位可能將減少520萬個,也就是意味著,可能將會有520萬人失業。受種種因素影響,很多美國公司的股份都出現了下降,其中以蘋果最為「典型」。據媒體報導,蘋果在美股向下熔斷之後,股價曾經出現了大幅度下降,下降幅度是12.46%,一夜之間市值蒸發了1.06萬億人民幣。
  • 蘋果九家在華工廠遷往印度!曾猛誇中國消費者:如今卻「變心」了
    ,就曾勸說過郭臺銘,將富士康的iPhone 手機生產線遷移到印度,如今蘋果多家在華工廠都紛紛開始將蘋果產品生產線遷往印度,對此也有很多網友們擔憂:「此前富士康郭臺銘就曾說過:「一旦蘋果撤離中國,將會有很多國內企業面臨倒閉。」
  • 美國日本呼籲企業撤資回國:說撤就能馬上撤?可行性高不高?
    近來,美國和日本呼籲要讓企業從中國撤出。日本拿出了22億美元救助,而美國甚至呼籲幫企業主們出搬遷費。這些舉動體現了一個現象:全球化有回退到區域化的趨勢。也就是一些發達國家的關注點慢慢回歸到本國生產力上來,對外投資或會一定程度的收縮。
  • 郭臺銘正式宣布!川普始料未及,富士康或將進入半導體行業
    從郭臺銘桀驁的態度可以看出,對中國大陸的市場非常自信,認為大陸離不開富士康工廠,但是要知道如果不是大陸給富士康機會,又怎麼可能發展到今天。但不可否認的一點是郭臺銘創建的富士康在行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小米,蘋果等手機廠商都是富士康的客戶,富士康掌握的科技以及體量都可以保證客戶的訂單生產。
  • 中國離不開蘋果嗎?如果蘋果撤出中國會發生什麼?郭臺銘2字直言
    這也產生了一個問題,如果蘋果退出中國,會發生什麼呢?郭臺銘對此有話說。蘋果在當今科技領域的地位毋庸置疑。其系列產品風靡各國,而且蘋果擁有自己的iOS系統,這也是蘋果的一大優勢。多年來,蘋果收購了多家公司,為自身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利益。
  • 大批外資企業撤離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如今它們過得怎麼樣了?
    過去我國憑藉著地大物博、完備的基礎建設,以及龐大的人口紅利,通過種種優惠政策吸引了大批外資企業前來辦廠,逐漸擁有了「世界第一工廠」的美稱,國內製造業的發展也是突飛猛進。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的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對於外資企業的落地要求也越發嚴格,部分汙染較大的低端製造產業被遷出,「中國製造」開始向「中國智造」轉型。今年有一則消息傳來,美、日兩國再度呼籲企業撤離中國,試圖吸引外資企業將工廠遷回本土或是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區,擺脫所謂的「中國依賴」。
  • 如果蘋果退出中國,那國內眾多供應商將無法生存?別信郭臺銘的話
    如果蘋果退出中國,那國內眾多供應商將無法生存?別信郭臺銘的話!推薦語:眾所周知,美國從去年開始對華為實施了新規,將華為加入到了「實體清單」中,所有美國企業都和華為斷開合作,華為徹底的退出了美國市場。既然美國態度那麼強硬,我國自然也不會坐視不理。那麼相反的,今後中國如果禁止美國的蘋果手機進入中國市場,那麼誰的損失會更大呢?事實上對於這個熱議的問題,臺灣首富郭臺銘曾經就發表過一些看法,郭臺銘主要的觀點是:如果蘋果手機撤出中國,那麼對於中國很多企業的影響將是不堪設想。
  • 2020年美國和日本都加速要把企業從中國撤離,有何陰謀?
    1.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庫德洛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全部撤離。對於從中國遷回的美國企業的搬家費,美國政府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廠房、設備、智慧財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2.日本政府也宣布政府出資22億美金(人民幣158億)協助日本企業撤離中國,避免對中國產業鏈的過度依賴。
  • 美、日報銷路費鼓勵企業撤離中國,你覺得中國是紙糊的麼!
    美日報銷路費讓企業回家?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供應鏈幾乎全部停頓,全球範圍內的製造企業都受到影響。4月初,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提出一項讓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回流美國的建議。根據中美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聯合民調顯示:在全球收入超過5億美元的25家在華美國企業中,儘管新冠疫情對其業務產生了影響,但約70%的企業沒有搬遷計劃。這項調查還顯示,約40%的受訪企業寧願保持對中國的長期供應鏈戰略不變。
  • 中國電信或突然全面撤離美國市場,會不會倒閉?
    早在今年4月份,美國多個機構同時以非市場原因呼籲FCC撤銷中國電信在美國運營的能力,把更多的美國電信市場讓給當地運營商。作為中國最大的電信公司,中國電信獲得在美運營授權已近20年。此前在6月份,中國電信旗下的美國子公司--中國電信美洲公司指出,美國政府的主張「沒有根據」,並稱FCC不應「在缺乏具體不當行為證據的情況下,僅僅基於外交政策疑慮」而撤銷其在美國運營業務的權利。
  • 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站不住腳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2月10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高峰在會上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 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商務部回應: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來源:央視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商務部回應→在10日舉行的中國商務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數據顯示,今年1-10月,在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2.95萬家中,來自日本的企業有604家,實際投資金額達202.6億元人民幣。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高峰:實際上,大部分在華日資企業並沒有考慮退出或撤離中國市場。一些日企在日本和東南亞國家的投資大多為新增的非同質化項目。
  • 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站不住腳
    在今天(10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 日本撤離企業大起底,歐美也在同步撤離中國嗎?
    今年4月初安倍政府公布日本市場最強的經濟刺激計劃,規模達到108萬億日元,其中包含2435億的改革供應鏈計劃補貼願意回遷日本的企業。同日美國也宣稱願意回遷美國的企業報銷搬遷費用。這一晃3個月過去了,日本的第一隻靴子落地。第一批87個項目確定,但美國至今還沒什麼動靜。為什麼這次日企倒成了急先鋒,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外企搬離呢?也有人想了解整體上外企撤離的情況。
  • 4月銷量下跌近80%,蘋果退出中國市場會怎樣?郭臺銘直言不諱
    因為華為在某些領域的表現已經是世界第一了,比如說5G的建設,這是美國難以接受的事實,因為掌握了核心技術,所以華為取得領先是正常的情況,但是對於美國的發展肯定會受到影響,所以美國這樣做,但是這種小家子氣一點不像一個大國。
  • 美國、日本鼓動在華企業「大撤離」,到底又想耍什麼花招?
    無獨有偶,同一時間,大洋對岸的美國也提出類似的呼籲:4月9日,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公開建議,一種可能吸引美國企業從中國回流的政策是,將回流支出100%直接費用化。按照他的解釋,這樣就「等於我們為美國企業從中國搬回美國的成本買單」。儘管多家媒體報導此事,但截止目前,無論中國、美國還是日本官方尚未對此事發表權威意見。
  • 中國每天有1.2萬家企業倒閉,每分鐘近10家企業關門,為什麼?
    幾年前,《中國中小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白皮書》調查顯示,我國中小型企業平均壽命2.5年,集團企業平均壽命7至8年,可以這麼說,在中國,每一天有1.2萬家企業倒閉,每一分鐘就有近10家企業關門。而今年疫情的影響,更是加劇了企業的倒閉數,根據企查查專業版數據顯示,2020年1-7月,共有231萬家企業註銷倒閉,其中3-10年企業倒閉數量佔比50%!中國的創業市場,是一貫的叢林法則。怎樣的公司更容易倒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