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美國和日本都加速要把企業從中國撤離,有何陰謀?

2020-12-12 黛米妺兒

01

在疫情期間,美國和日本重心不是在忙疫情,而且到處去找麻煩。

1.白宮國家經濟會議主席庫德洛呼籲,所有在中國的美國公司全部撤離。對於從中國遷回的美國企業的搬家費,美國政府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廠房、設備、智慧財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

2.日本政府也宣布政府出資22億美金(人民幣158億)協助日本企業撤離中國,避免對中國產業鏈的過度依賴。

當然在全球疫情期間,美日穿一條褲子的國家,在這個節骨眼上找麻煩,肯定是有貓膩的。

想要把這些美日企業撤離中國,目的就是擾亂中國市場,讓中國在工業方面出現短板,從而直接影響中國經濟增長率。還有就是想要通過搬回自家企業,擾亂中國甚至全球各國的工業,從而拖累其他國家經濟,來掩蓋自家國家經濟下滑的現象,自造經濟下滑的假象。

02

美國與日本為何突然呼籲企業撤出中國,箇中緣由難以揣測,但來自市場的反應,更是讓「撤資中國」的論調很尷尬。

美國超市巨頭開市客內地首家門店迎來「開門紅」,日本最大的家居連鎖店似鳥株式會社宣布將把中國大陸門店擴張到1000家,沃爾瑪旗下山姆會員店在華增資開設新門店……中國市場的旺盛需求,中國消費者不斷提升的購買力,成為外資「加碼中國」的強勁動力。

外資零售企業紛紛來到中國,只是中國市場巨大魅力的縮影之一。

美國政府除了向世界各國展示其強硬關稅政策別無其他,而中國卻在不斷遞出胡蘿蔔」,很多國家「正在享受到中國的更低關稅和更開放市場」。隨著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近14億人口的消費市場、寬容多元的商業模式、與全球市場的緊密聯繫,將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所以不管是中美貿易戰,還是這次的疫情之下的撤離補貼政策,這些美資和日資未必真的買帳!

外資零售業,在中國市場火爆,誰捨得撤資離開中國呢?

03

企業能不能撤出中國,不是美國和日本政府說了算了。

而是由供應鏈和市場等因素綜合決定的,如果日本和美國一旦堅持這麼做,那麼很有可能就是熱臉貼冷屁股,企業可不是傻子,一時的高額補貼不能解決一世的生存問題。

而日美在這件事的背後,可能還有另一層更深的含義,那就是通過撤出在華企業來完善他們的產業鏈,從容打破我國產業鏈的完整性。正所謂此消彼長,最終的結果將會是使我國在世界上經濟競爭力減弱。

隨著這種完整性被打破,我國自給自足的能力將會失去,而日美在這方面將會得到極大加強,這就讓我們陷入十分被動的局面。

當前的全球產業鏈格局是通過無數個市場、通過產期的自然選擇而形成的,這種政治化的幹預,希望去全球化的舉措,必然是逆潮流而動,終究難以持續。

相關焦點

  • 美國和日本不約而同宣布幫助企業從中國撤資,這裡有何貓膩?
    這個事情起源是日本和美國率先提出,要他們的企業從中國撤離,回到本國。並且日本直接上了真金白銀,掏出了大約20億美元;而美國的財政部長庫德羅也表示美國會支付企業搬遷的成本。關於這個話題,我最近和一位朋友探討過,兩人還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 日本終於認清現實!企業撤離只是假象,背後還在加速擁抱中國
    日本終於認清現實!幾個月前,日本宣布有87家企業領取政府津貼後撤出中國,並揚言還要從中國陸續撤離上千家企業,將此事鬧得沸沸揚揚,但還沒有過去多久,現在日本就認清了很多日企根本離不開中國市場的事實。就拿市場公布的一組數據來說,時至今日仍有上千家企業在華運營。從撤退計劃設定以來,退出中國市場的日本企業也少之又少。同樣在前不久的進博會上,在各地區和國家中,日本參展的企業數量也最多!數據顯示,今年共有來自64個國家的674家展商參加進博會,其中日本就有超400家企業參展,比上屆還增長了10%。
  • 美國、日本鼓動在華企業「大撤離」,到底又想耍什麼花招?
    無獨有偶,同一時間,大洋對岸的美國也提出類似的呼籲:4月9日,美國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洛公開建議,一種可能吸引美國企業從中國回流的政策是,將回流支出100%直接費用化。按照他的解釋,這樣就「等於我們為美國企業從中國搬回美國的成本買單」。儘管多家媒體報導此事,但截止目前,無論中國、美國還是日本官方尚未對此事發表權威意見。
  • 日本撤離企業大起底,歐美也在同步撤離中國嗎?
    今年4月初安倍政府公布日本市場最強的經濟刺激計劃,規模達到108萬億日元,其中包含2435億的改革供應鏈計劃補貼願意回遷日本的企業。同日美國也宣稱願意回遷美國的企業報銷搬遷費用。這一晃3個月過去了,日本的第一隻靴子落地。第一批87個項目確定,但美國至今還沒什麼動靜。為什麼這次日企倒成了急先鋒,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外企搬離呢?也有人想了解整體上外企撤離的情況。
  • 日本推進「去中國化」?政府發放2200億補貼,87家企業率先撤離
    在泡沫經濟的影響下,日本進入了經濟大蕭條時期。在日本經濟陷入衰退的同時,作為世界新興經濟體,我國進入了快速發展的快車道。自從進入千禧年以來,我國已超越德國和日本,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並且正在逐漸縮小與美國的差距。 2019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為99.08萬億元,日本國內生產總值35.09萬億元,約為我國國內生產總值的35.4%。
  • 美、日報銷路費鼓勵企業撤離中國,你覺得中國是紙糊的麼!
    美日報銷路費讓企業回家?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國內供應鏈幾乎全部停頓,全球範圍內的製造企業都受到影響。4月初,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提出一項讓美國企業撤出中國、回流美國的建議。他說要為這些從中國遷回美國的企業給予100%直接報銷,包括廠房、設備、智慧財產權、基建、裝修等所有費用隔天,小兄弟日本馬上跟進,日本政府內閣會議通過《新冠肺炎疫情緊急經濟應對方案》,鼓勵國內投資和鼓勵海外供應鏈多元化。一時間,美日企業撤資大逃離,成了整個製造業以及人力資源服務業的熱點話題。一時間焦慮的情緒充滿了市場。
  • 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將會撤離美國嗎?
    長期以來,美國都以中方不配合美國審計工作為由,強行要求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退市。一旦《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在眾議院通過,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將面臨下市危機。與之內容類似的,2019年6月5日在美國國會眾議院提出的《2019年確保外國在美上市企業高質量信息和透明性法案》的立法進程也可能會被推動。 第三,SEC和PCAOB聯合點名中國。
  • 日本政府資助企業撤離中國,名單已經公布,越南或為最大贏家
    2020年7月19日傍晚,多家越南媒體聯合進行報導,日本貿易促進組織公布了30家擬定撤離中國的日本企業名單,而其中的15家企業擬定遷往越南。據悉,這15家擬定把生產線遷到越南的企業,大多數屬於醫療設備、手機零件、空調機等生產領域。
  • 有何不同?2020年中國、美國、日本的名義GDP、實際GDP分享
    現在網友們是不是更加糊塗了,2020年的日本出現了兩個不同的GDP,即名義GDP和實際GDP。名義GDP、實際GDP有何不同?舉個例子,假設一個國家的2020年GDP是110億元,2019年是100億元,那是不是就意味著這個國家的經濟實際增速是10%呢?
  • 「芯視野」日企撤離中國邁出第一步的背後
    在今年4月8日,日本政府宣布政府將會在2020財年補充預算中撥出2200億日元(約合22億美元,158億人民幣)協助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用於補貼日本企業將工廠遷往日本和東南亞地區,其中,235億日元用於促進從中國到東南亞的生產基地多樣化。
  • 真的要走?87家日企獲日本政府700億資金補貼,要將企業搬離中國!
    相信很多朋友還記得,前段時間美國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羅(英文名稱:Kudlow)呼籲,希望美國每一個在華美企撤出中國,搬遷到美國本土或者東南亞國家。如果有美國企業願意響應這一號召,美國政府願意支付企業搬遷過程中的所有花費。
  • 歐美日韓敦促本國企業撤離中國,為何遭拒絕?有三大原因
    對此,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就發布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讓該國企業將生產線撤離中國,為此他們還願意提供一筆資金,來抵消企業的轉移費用。然而,讓人非常意外的是,並沒有多少企業響應國家的號召,根據美聯社調查發現,大多數美國企業都不願意撤離中國市場。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雷·塞耶丁表示:「在我知道的企業裡面,沒有一家企業在推進搬遷計劃。」
  • 優衣庫要在中國加速擴張,2020 年店鋪數量可能會超過日本
    據日經新聞報導,日本迅銷旗下服裝品牌「優衣庫」的中國店鋪數可能會在 2020 年超過日本。截止今年 5 月底,優衣庫在中國的 120 個城市裡已經有 540 家店鋪,未來公司將加速擴張,達到 1000 家。而日本國內店鋪數量為 840 家,已經長期處於停滯狀態。
  • 美國對中國的圍堵,相比當初對蘇聯和日本有何不同
    首先在經濟上美國對蘇聯實行了出口管制,任何有軍事意義或者有助於增強紅色國家軍事和經濟潛力的產品都被列入禁運範圍,它們還制定了巴統名單,由巴統委員專項負責禁運。美國同時還加強控制高新技術的轉移,杜絕蘇聯獲得一切相關技術,控制原油價格,推行馬歇爾計劃,擴充核武力量,拉攏盟友圍剿等。
  • 日美在華企業大規模撤離?權威回應來了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日本經濟刺激計劃細節公布,撥款扶持日本企業從中國撤離。從總體上看,儘管疫情對在華外資企業造成一定影響,但中國沒有也不會出現大規模外資撤離情況。外國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在中國長期經營發展的信心和決心沒有改變。據監測,目前在華外資企業復工復產率穩步提升。
  • 日本砸700億日元助87家公司撤離中國,還將邀請臺積電赴日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這批撤離中國的日本公司,產品覆蓋航空零部件、汽車零部件、化肥、醫藥和紙製品生產商,其中包括夏普、Shionogi、Terumo 和 Kaneka 等知名企業。這些日本公司,有57家將從中國搬回日本。
  • 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站不住腳
    中國經濟周刊-經濟網訊 12月10日,商務部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新聞發言人高峰在會上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 商務部: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站不住腳
    在今天(10日)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會上,新聞發言人高峰表示,所謂「大批日本企業撤離中國」的說法根本站不住腳。 高峰介紹,今年4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對華南地區約3500家日企進行了調查,其中91.7%的日企表示並沒有計劃轉移在華業務,較今年2月的調查增長了6.9個百分點。
  • 美日企業撤離中國說,無非著急上火者在刻舟求劍
    原標題:美日企業撤離中國說,無非著急上火者在刻舟求劍文 | 海上客不約而同,這兩天,美企撤出中國說、日企撤出中國說,都在中文網際網路上輪番發酵。恰恰4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停資助世衛組織(WHO)——某種程度上說,這也算一種撤資,且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 美國日本政府要資助企業從中國撤回?認真分析下就知道為啥行不通
    最近,不少國內外媒體、自媒體都廣泛報導「日本資助企業撤出中國」、「美國政府將支持美企撤出中國,並全部買單」。疫情當下,美國政府、日本政府竟然不約而同要求企業撤出中國,有這種可能性嗎?倘若美國、日本政府真的要求撤出,美企、日企會自願撤出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4月16日的最新表態,似乎是對輿論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