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資助企業撤離中國,名單已經公布,越南或為最大贏家

2020-12-12 封面商業

2020年7月19日傍晚,多家越南媒體聯合進行報導,日本貿易促進組織公布了30家擬定撤離中國的日本企業名單,而其中的15家企業擬定遷往越南。據悉,這15家擬定把生產線遷到越南的企業,大多數屬於醫療設備、手機零件、空調機等生產領域。目前他們並沒有確認是將全部還是部分生產線遷出中國,其中專門生產硬碟配件的企業豪雅集團,計劃將中國的全部生產線遷移到越南和寮國。

同時,日本政府還將出資超過5億美元助力57家日本企業把生產線從中國撤回到日本本土,其中就包括Sharp group以及iris ohyama group等公司。這是日本4月份公布的面對全球供應鏈多樣化提出的一部分政策,目的是減少對中國市場的過度依賴。自從中美發生貿易摩擦開始,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將成為產業中心轉移的獲益者的猜測屢見不鮮。但是關於這個話題卻有兩種聲音,有人認為這是一種產業轉移,也有人認為東南亞的國家目前還沒有能夠取代中國市場的實力,成為世界工廠不過是無稽之談。日本企業在中國市場的規模都不小,想要遷出中國經濟壓力自然也不會小,安倍政府宣布將撥款2200億日元,專門資助這些企業從中國市場撤資。

其實中美貿易戰就像是一劑催化劑,是加速產業中心轉移的條件,並非誘發產業中心轉移的關鍵因素。一部分發達國家企圖將生產線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國家,是因為中國的生產成本上漲以及我國產業結構發生變化,這也是東南亞國家經濟發展的動力,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事實上,不僅僅是海外投資商選擇把生產線遷移到越南,就連中國投資商也在越南進行投資建廠。產業重心轉移不應該斷章取義,全面分析進行產業轉移的企業性質,才能了解產業重心轉移的原因。

越南政府成功進行了兩輪的疫情防控工作,國內零死亡病例足以證明,越南政府的執行能力和人民的配合程度,因此海外投資者對越南充滿了信任。無論是越南還是其他國家,都認為現在就是越南招商引資的最佳時期。不出所料,蘋果公司擴大了在越南的無線耳機生產線規模,還計劃在越南生產更多的重要零件。如果說產業重心轉移是大勢所趨,那麼東南亞國家真的做好準備了嗎?就拿越南舉例子。很顯然還至少從工業用地方面看還是有所欠缺。迎接外商投資,就要進行國家產業結構的調整。

相關焦點

  • 減少依賴 日本公布獲得補貼的企業名單 以資助其撤離中國
    日本經濟產業省周五公布了首批獲得補貼的企業,這些企業將口罩和消毒液的生產移出中國,此舉旨在減少日本對中國的依賴,並建立有彈性的供應鏈。冠狀病毒爆發初期,日本在採購口罩和其他預防用品方面遭遇了嚴峻挑戰,其中許多產品來自中國。
  • 十一個國家(地區)參戰的越南戰爭,日本為什麼是最大的贏家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胡志明領導的越南獨立聯盟(越南共產黨)在向法國宣布獨立,於1945年9月2日在河內建立了"越南民主共和國"(北越)。1954年5月7日,在陳賡大將協助指揮下,越南人民軍對法軍作戰,取得奠邊府戰爭勝利,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統樊尚·奧裡奧爾被迫解散政府。
  • 「芯視野」日企撤離中國邁出第一步的背後
    首批日企名單以資源和勞動密集型為主與美國政府聲稱要全額補助在華美企撤離中國不一樣,日本政府還是說到做到了。雖然日本方面非常「低調」地公布了首批撤離名單,包含了87家日本企業可獲得700億日元的補貼,但是依然上了媒體的頭條,實際重點不在補貼的金額上,而是日本方面真正開始實施撤離的舉動。
  • 日本砸700億日元助87家公司撤離中國,還將邀請臺積電赴日
    近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了首批將製造業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或日本提供補貼的87家日本公司名單。報導這一消息時,媒體形容日本是「極為低調地」。儘管十分低調,日本卻難掩急迫,而且投入巨大。媒體稱,這次日本公布的87家撤離中國的日本公司,總共將獲得700億日元(約合6.53億美元)的資金。
  • 日本撤離企業大起底,歐美也在同步撤離中國嗎?
    今年4月初安倍政府公布日本市場最強的經濟刺激計劃,規模達到108萬億日元,其中包含2435億的改革供應鏈計劃補貼願意回遷日本的企業。同日美國也宣稱願意回遷美國的企業報銷搬遷費用。這一晃3個月過去了,日本的第一隻靴子落地。第一批87個項目確定,但美國至今還沒什麼動靜。為什麼這次日企倒成了急先鋒,我們應該如何看待外企搬離呢?也有人想了解整體上外企撤離的情況。
  • 美國日本政府要資助企業從中國撤回?認真分析下就知道為啥行不通
    最近,不少國內外媒體、自媒體都廣泛報導「日本資助企業撤出中國」、「美國政府將支持美企撤出中國,並全部買單」。疫情當下,美國政府、日本政府竟然不約而同要求企業撤出中國,有這種可能性嗎?倘若美國、日本政府真的要求撤出,美企、日企會自願撤出嗎?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4月16日的最新表態,似乎是對輿論的回應。
  • 日本推進「去中國化」?政府發放2200億補貼,87家企業率先撤離
    1995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45萬億美元,遠高於2018年的4.97萬億美元。當時,日本經濟總量佔世界經濟總量的近20%,比世界最大經濟體美國的7.66萬億美元低了約2萬億美元左右,是中國的7倍。不過事實上,日本當時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驚人的4.34萬億美元,比美國還要高出了50%。
  • 製造業為何不斷撤離中國?選擇越南等東南亞,轉移到中西部不行嗎
    製造業為何不斷撤離中國?選擇越南等東南亞,轉移到中西部不行嗎?這些年,我國的經濟在不斷的發展,很多優秀的本土企業開始嶄露頭角,但也有很多外資在不斷的撤離,據日本方面公布最新消息,已經有57家日企將正式開始撤離中國。
  • 又一日企在華關閉,中國市場環境變了,還是日本企業正撤離中國?
    例如三星集團,已經陸續關閉了位於國內的多個工廠,並在東南亞建成了亞洲最大的生產基地,雖然三星集團表示並沒有搬出國內市場,只是為了更好的適應國內市場的需要。而最近一段時間,史丹利百得也關閉了深圳工廠,並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但現如今又有不少外資企業選擇了關閉中國工廠,升龍科技就是其中一家。
  • 中國控制住疫情後 日本政府卻加大支持企業搬離中國
    來源:環球時報原標題:中國控制住疫情後,日本政府卻加大支持企業搬離中國為改變日本企業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日本政府將支持日本企業前往東南亞,並準備提高補助金,幫助日本企業將生產基地擴大至多個國家。日媒稱,預計日本首相菅義偉將在本月下旬訪問越南之際正式提出這一方針,並呼籲推進對東南亞的投資。據悉,日本政府的資金補助政策主要是以將生產基地集中在特定國家的產品為對象。日本政府將對大企業、中小企業分別提供最多達1/2和2/3的資金補助。
  • 大量外企撤離?印度、越南想取代中國製造?我國做出「重大調整」
    近40年來,我國的經濟實現了騰飛,加上人口紅利和優惠政策的支持,吸引了很多外企在我國投資辦廠,隨著越來越多的外企湧入中國,中國成為了世界最大的製造業國家,還獲得了「世界工廠」的稱號,與此同時,也讓國內的3000萬人找到了工作。
  • 歐美日韓敦促本國企業撤離中國,為何遭拒絕?有三大原因
    對此,美國、日本和歐洲等國就發布了一系列的鼓勵政策,讓該國企業將生產線撤離中國,為此他們還願意提供一筆資金,來抵消企業的轉移費用。然而,讓人非常意外的是,並沒有多少企業響應國家的號召,根據美聯社調查發現,大多數美國企業都不願意撤離中國市場。華南美國商會會長哈雷·塞耶丁表示:「在我知道的企業裡面,沒有一家企業在推進搬遷計劃。」
  • 2020年中小微企業上雲資助項目定點雲平臺名單公布
    2020年中小微企業上雲資助項目定點雲平臺名單公布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6月28日訊 (深圳特區報記者 周雨萌)6月28日,深圳市中小企業服務局公布了2020年中小微企業上雲資助項目定點雲平臺名單。
  • 又一日企突然關門,1500員工面臨失業,日本推進「去中國化」?
    日企等外資紛紛關廠撤離,有經營不善的原因,也有因為人工等綜合成本太高的原因。這幾年,越南、泰國、印度等國家紛紛以各種優惠政策來吸引這些企業去投資建廠,從中國這個「世界工廠」搶奪資源。 其中,越南是爭奪日企最多的國家。
  • 150多家企業競爭越南160億項目,中企或將成為最大贏家
    大家也都知道,近幾年來越南的發展十分的迅速,可以說有我國當年發展的勢頭,其實在經濟發展中,最重要的就是修建基建事業了,據說越南已經拋出了160億的基建項目,全球有150多家企業參與到這個項目的承包,而中企可能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 日本花費700億從中國撤出87家企業,只是撤出了某個產業的生產線
    今年4月8號的時候,美國叫囂著要跟中國脫鉤,日本就跟著美國起鬨,宣布要在今年的財政預算當中撥款2200億日元用於資助日本企業從中國撤出,撤回到日本或者是東南亞去。上周五日本公布了要從中國撤出的第一批87家企業名單,其中57家撤回到日本本土,另外30家搬到東南亞去。中國商務部2018年底公布的數據是日本在華有5萬多家企業,日本自己公布的數據是有3萬多家企業,有點差距,估計是統計方法上的差距。
  • 日本放寬入境名單,越南上榜中國被排除在外,日媒:不敢得罪美國
    日本首批准入名單,沒有中韓在此情況下,日本列出了第一批入境名單,但讓人意外的是這份名單中沒有韓國、更沒有中國。這一情況讓人意想不到。此次日本開放入境的國家一共有四個,分別是越南、泰國、澳大利亞以及紐西蘭。越南為什麼能上榜呢?
  • 1757家在華日企撤離?中國回應:站不住腳!近20000日本人才來華
    近期,國家發改委重要人士對外表示,2019年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首次突破40萬億元,較2015年增長超42%,即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消費品零售市場。正是看重中國潛在的龐大市場,各國企業也紛紛來華布局,然而,今年卻有「大批日本企業排隊撤離」的不實消息傳出,對此,剛剛中國也回應了。1757家在華日企排隊撤離?
  • 美日企業撤離中國說,無非著急上火者在刻舟求劍
    原標題:美日企業撤離中國說,無非著急上火者在刻舟求劍文 | 海上客不約而同,這兩天,美企撤出中國說、日企撤出中國說,都在中文網際網路上輪番發酵。恰恰4月14日,美國總統川普宣布暫停資助世衛組織(WHO)——某種程度上說,這也算一種撤資,且是實實在在的行動。
  • 大批外資企業撤離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如今它們過得怎麼樣了?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國內的勞動力成本逐漸上升,對於外資企業的落地要求也越發嚴格,部分汙染較大的低端製造產業被遷出,「中國製造」開始向「中國智造」轉型。今年有一則消息傳來,美、日兩國再度呼籲企業撤離中國,試圖吸引外資企業將工廠遷回本土或是轉移到東南亞等地區,擺脫所謂的「中國依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