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國企布局海上風電新能源!俞章法代表:建立可再生能源配額+綠色...

2020-12-15 大河報網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陳駿 通訊員 張娜娜 雷利甫

核心提示丨由製作一個關鍵部件進入一個全新領域,進而布局新能源產業,老牌兒國企中信重工進軍海上風電產業的過程可謂一個「傳奇」。

伴隨著企業重兵布局新能源領域,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中信重工董事長俞章法也從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提交了《關於進一步完善補貼機制 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建議進一步完善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建立我國可再生能源配額+綠色證書制度。

一個鍛件打入一個新領域

在傳統製造業中變道超車,在新興行業中持續領跑,作為全國首批「雙創」示範基地,有著66年建廠史的中信重工始終圍繞著創新與轉型升級做文章。

3年多來,開發出特種消防機器人等40餘種單品,穩居特種機器人行業第一梯隊。如今,中信重工又將目光瞄準了海上風電領域,並成功開發出系列化液壓打樁錘、海上風電嵌巖樁鑽機等特種施工裝備及新能源儲變電系統,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和裝備依賴進口的局面,實現了裝備國產化。

提及與海上風電的結緣,俞章法介紹說,中信重工原本是為海上風電項目提供打樁錘上的關鍵鍛件。在這期間,公司發現自己有能力研發製造打樁錘,還有能力製造風電機組塔筒,於是,便有了「通過一個鍛件,打入了一個新領域」的故事。

但在俞章法看來,中信重工能夠快速搶佔海上風電市場絕非偶然,看似機緣巧合的背後是「硬核」技術實力的支撐,更是老牌國企60餘年積澱的厚積薄發。

俞章法說,作為國內主要從事重型裝備領域的製造商,中信重工在原有豎井鑽機、懸臂式掘進機、盾構機等掘進產業研發的基礎上,開發了海上風電大直徑樁基施工用大型液壓打樁錘和嵌巖樁鑽機,積累了海上風電各類塔筒、鋼管樁、導管架、漂浮樁及鋼結構附屬件的技術實力。

「依託傳統產業的一個鍛件產品,公司進入海上風電新興產業領域,是公司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躍升、向綠色發展重要戰略部署的成功實踐。」談及此次轉型謀新的意義,俞章法這樣說。

應完善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

「保障能源安全」、「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儲備能力」,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些字句讓俞章法頗為振奮。「風電作為可再生能源和重要的能源供給,是國家『十三五』戰略性新興產業,也是推動能源供給側結構改革和能源向清潔低碳發展的重要方面。」俞章法說。

從進一步促進我國可再生能源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俞章法擬以海上風電產業為例向兩會提交《關於進一步完善補貼機制促進可再生能源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建議》。

針對現行可再生能源定價和補貼機制逐漸暴露出補貼缺口擴大、財政補貼定價難度大、裝備國產化率不高等問題,俞章法建議,在吸收借鑑國際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我國可再生能源補貼機制,將現行固定電價補貼機制調整為可再生能源配額+綠色證書制度,通過市場化方式分攤新能源發展成本。配額制和綠證交易制度通過市場機制補償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環境效益,推動可再生能源企業參與市場交易。

此外,俞章法還呼籲各方,對可再生能源行業維持一定的支持力度,繼續鼓勵可再生能源投入,促進其進一步規模化發展;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減少行政管制;通過有效的激勵政策,形成全員發展新能源、全員使用新能源、全員為新能源發展買單的局面,進一步加強對消費側的激勵和引導,加強對海上風電產業裝備技術研究。

來源:大河客戶端 編輯:沈晨

相關焦點

  • 國家能源集團與法電牽手開發中國海上風電!將建立合資公司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北極星風力發電網訊:據悉,中國國家能源投資集團與法國電力集團本周正式籤署協議,雙方同意建立合資公司,共同在中國境內開發海上風電。消息稱,法國電力集團將通過其子公司EDF Renewables和EDF China持有該項目公司37.5%的股份,國家能源集團將通過其神華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和神華清潔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持有剩餘股份。至此,中國大陸首個中外合資海上風電開發企業正式落地!
  • 廣州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2008-2020)
    (四)發展新能源有利於拉動內需增強我市產業競爭力,搶佔經濟制高點。近年來,受石油價格上漲和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新能源的開發利用受到國際社會的極大重視。據了解,2007年全球對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投資增長了60%,達1480億美元。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產業持續高速增長,新能源汽車、替代燃料行業發展的速度顯著加快。廣州市正處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和布局的重要階段。
  • 海上風電配儲經濟性待考零碳未來海上風電仍需
    日前,在以「海上風電場儲能技術創新」為主題的英中海上風電系列研討會上,英國伯明罕大學教授、儲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龍表示:「對於零碳未來,可再生能源裝機必不可少,而構建合理的海上風電轉換、存儲、輸送和利用系統,將有效解決進一步開發海上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技術瓶頸,推動高效的零碳能源系統發展。」
  • 江蘇首屆新能源投資論壇熱議如何走好風電下一步 「風光」想長久...
    以風電為例,唐學文介紹,江蘇海上風電資源豐富、年利用小時數高、發電量高,是全省最具規模化發展潛力的可再生能源,也是推動能源轉型、替代化石能源潛力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有利於可再生能源的高質量發展和能源轉型。然而,目前江蘇的風電布局大多在蘇北,但負荷中心在蘇南,一江之隔,阻礙了「北電南送」,從而產生消納瓶頸。
  • 棄風制氫|一種「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風電制氫將風力發出的電直接通過水電解制氫設備將電能轉化為氫氣,通過電解水產生便於長期存儲的氫氣。風電制氫有效解決了大規模的棄風問題,不僅對綜合能源系統中風電的消納能力具有重要意義,也將探索出不同於儲能、P2G、供冷供熱進行本地可再生能源消納的新途徑。
  • 可再生將迎跨越式發展,有望打破「不可能三角」
    過去十年,可再生能源帶著綠色「光環」,以迅猛的姿態,發展成為中國乃至全球能源領域一枝獨秀。從明年起,除海上風電外,我國可再生能源將正式進入平價上網時代。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成本已然大幅下降的可再生能源,將迎來爆發式增長的態勢。業內普遍預計,如果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我國電力系統需再增加60億千瓦的可再生能源裝機。而截至2019年底,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總裝機容量只有7.94億千瓦,佔全部電力裝機的39.5%。
  • 國家能源局: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多管齊下解決
    您這個問題非常關鍵,「十三五」新能源發展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就是消納的問題,「十四五」面臨消納和接入兩個問題並存,所以說要解決消納問題。首先要加快構建適應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也就是新一代電力系統。
  • 吉寶海工鎖定可再生能源船舶訂單
    10月9日,新加坡吉寶海工(Keppel Offshore & Marine Ltd)宣布,與一家能源公司籤署價值6億新幣(約合4.4億美元)訂單,為海上可再生能源行業建造一艘船舶。
  • 丹麥能源轉型啟示:中國能源轉型向何處走
    針對我國的可再生能源行業情況,「十四五」規劃需要為智慧能源體系建立開創性的監管、政策和市場框架,例如建立全國統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場,建立達到國際標準的綠電採購與交易制度等。現階段,以風電和光伏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已經開始向後補貼時代過渡,從能源發展的歷史來看,任何一種新能源要成為主流能源的話,經濟性是必備的最重要的因素,平價上網將成為風電行業發展的必然規律,如何持續降低風電度電成本,顯得尤為重要。
  • 站在全球海上風電的前沿——蘇格蘭海上風電報告
    蘇格蘭在海洋能源發展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可再生能源研究機構、實驗室—— Orkney EMEC。  蘇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的北部,東瀕北海,西臨大西洋,擁有12000公裡的海岸線和790多個島嶼,平均風速常年在9米/秒以上,海上風電儲量超過169GW,佔全歐洲的四分之一。
  • 菲律賓海上風電潛力巨大 將開闢固定式海上風電市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菲律賓將開發本國首批 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商表示,這些項目的面積和規模超過了最初的計劃。從長期來看,菲律賓海上風電潛力巨大。Triconti ECC可再生能源公司董事Bjrn Rosenberger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希望在菲律賓中部的吉馬拉斯海峽(Guimaras Strait)和北部的阿帕裡灣(Aparri Bay)地區開發固定基礎式風電項目,其計劃總裝機量可達1.2 GW,但實際上可能要遠高於此。
  • 維斯塔斯收購CIP基礎建設基金股份 尋求可再生能源價值鏈創更廣價值
    通過對CIP的投資,維斯塔斯旨在進一步擴大其在可再生能源項目開發中的影響力,並尋求在公司現有活動之外的可再生能源價值鏈領域內進行投資。維斯塔斯就此可建立一條創造價值的新途徑,從而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項目產生的長期回報。除了目前的已經在做的共同開發和可再生能源項目早期投資,維斯塔斯還可以增加在能源價值鏈中的影響力。
  • 利用海上石油和天然氣開發的專業經驗發展海上風電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從化石燃料到可再生能源的轉變不會一蹴而就。這不僅僅是一個淘汰舊能源,引進新能源的問題,而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受到從國際框架、油價和融資到成本、技術和觀念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為了實現這一能源轉型,通過多元化業務培育進入新市場或行業的能力至關重要。
  • @風電人,你們想要的十四五風電「藏寶圖」來了!
    一批地方能源規劃、能源企業規劃及能源研究類課題也在同步編制,加上近年發布實施的寧波舟山LNG登陸中心規劃、油氣管線規劃,形成省域「1+6+N」能源規劃體系。風電方面:要大力發展海上風電,按照「海上風電+海上牧場+陸上基地」模式,重點在領海海域及毗連區布局海上風電項目,預計2025年裝機達到600萬千瓦。
  • 超590GW規劃、1095億美元投入 海外巨頭加碼布局新能源
    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訊:隨著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轉型,新能源行業爆發出的巨大潛力吸引了更多海外巨頭加碼布局,並陸續發布了未來5-10年布局新能源的規劃。據北極星太陽能光伏網不完全統計,自年初以來道達爾、BP、PKN、Galp Energía、杜克能源、Endesa、NTT等多個領域的巨頭髮布了近590GW新能源裝機容量,累計超過1215億美元的投資計劃。
  • 我國風電發展或將進入「倍速」階段
    相比「十三五」時期我國風電的年裝機水平,若宣言提出的目標實現,意味著我國風電發展將進入「倍速」階段。業界提出的這一目標底氣何來?風電產業鏈準備好了嗎?記者就此採訪了多位業內人士。   綜合能源、智慧能源成發展方向   風電作為一種綠色能源,是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重要方向。經過30年發展,已成為推動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力量。
  • 中金公用事業新能源2021年展望:多能互補,開啟碳中和徵程
    可開發平價項目量充足,新能源運營龍頭「十四五」規劃宏偉,盈利具備明顯成長性。我們測算全國可開發的風電、光伏項目資源空間充足。諸多電力集團已經與各省市籤訂戰略開發協議,提前布局大基地項目,在2060年碳中和大目標下,「十四五」或迎來更大規模的新能源投資。圖表: 中國風光可開發資源圖
  • 「十四五」風電光伏裝機規劃展望:大力發展綠色能源 推動能源結構...
    根據中電聯數據,截至2020 年10 月,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21.04 億千瓦,非化石能源發電裝機達到8.73 億千瓦,佔比42%;風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30 億千瓦,太陽能發電累計裝機規模達到2.28 億千瓦。能源結構轉型加速,「十四五」風電光伏裝機有望超預期。
  • 2016—2019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約12%
    2016年至2019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年均增長約12%,其中新增裝機容量在全國電源新增裝機容量中佔比均超過50%,領先化石能源新增裝機容量,可再生能源已逐步成為新增電源裝機主體。截至今年8月底,我國水電、風電、光伏發電、生物質能發電累計裝機分別達3.6億千瓦、2.2億千瓦、2.2億千瓦、2575萬千瓦,均居世界首位。
  • ...將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推動煤炭消費儘早...
    12月21日,國新辦就《新時代的中國能源發展》白皮書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國家發展改革委秘書長趙辰昕就節能減排成效,以及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轉變能源消費方式方面還將採取哪些措施作出回應。他表示,下一步,將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大力發展光伏發電、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推動煤炭消費儘早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