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風電配儲經濟性待考零碳未來海上風電仍需

2020-12-27 東方財富網

有報告稱,在全球多數市場中,風電配儲項目的經濟性都表現不佳,只有少數市場中存在可行的「風電+儲能」商業模式。

日前,在以「海上風電場儲能技術創新」為主題的英中海上風電系列研討會上,英國伯明罕大學教授、儲能研究中心主任丁玉龍表示:「對於零碳未來,可再生能源裝機必不可少,而構建合理的海上風電轉換、存儲、輸送和利用系統,將有效解決進一步開發海上可再生能源面臨的技術瓶頸,推動高效的零碳能源系統發展。」

零碳未來海上風電不可或缺

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已有多家研究機構發布成果稱,今年全球碳排放量較去年將出現下降,2019年可能成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達峰之年,在此情況下,經濟「綠色復甦」的呼聲也越來越高。近幾個月來,包括中國、日本、韓國等國在內,都已公布未來淨零排放目標,全球減碳進程也進一步提速。

丁玉龍在會上介紹稱,全球海上可再生能源資源豐富,在零碳目標的推進下,到2050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規模預計將達到521吉瓦。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測算,到2042年,海上風電預計將成為歐洲地區第一大電源。

「近年來,全球可再生能源成本不斷下降,在美國,海上風電成本預計將降至與光伏發電相當,而中國海上風電成本預計將有更大降本空間。」丁玉龍在會上表示,「然而,從全球範圍來看,都存在著能源資源豐富區遠離負荷中心的問題,時間維度上也存在不匹配,這催生了可再生能源配儲的應用場景。」

海上風電鮮有配儲

蘇格蘭Aqua Power公司執行長Andrew Skocz在會上指出,可再生能源大多具有高度的間歇性,同時也存在可預測性不強,供需平衡難以實現等問題。他指出:「從全球範圍內來看,目前海上風電配備儲能的批量部署相對陸上風電以及光伏領域較少,而海上風電配備儲能的技術發展也存在一定空白。」

丁玉龍也指出,目前,各國海上風電項目都往往採用高壓交流輸電併入電網,但海底電纜投資維護成本相對較高,海上風電也可能因不具備儲能功能而缺乏一定的靈活性。

記者了解到,跨國能源企業沃旭(Orsted)開發的英國海上風電場Burbo Bank曾在2017年前後嘗試部署儲能設施,這一項目也被視作全球首個海上風電配儲項目。但從目前情況來看,全球海上風電配儲項目仍寥寥無幾。

據了解,當前陸上風電以及光伏配備的儲能,主要以電化學以及抽水蓄能等技術路線為主,部分地區則在嘗試研究壓縮空氣儲能等技術路線。但在Andrew Skocz看來,總體上講,目前海上風電配備的儲能系統仍面臨著系統效率不夠高的問題。

經濟效益是主要考量因素

Andrew Skocz指出,儘管當前全球儲能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儲能需求日益增加,但儲能領域也面臨著整體效益難以提高的困境。

「具有可持續發展空間才能夠實現普及,對於儲能系統來說,需要關注的因素包括充放電速度、充放電次數等。實現大規模應用的儲能技術也應該有足夠的資源供應,例如大型陸上儲能面臨著佔地較大等問題,而鋰電儲能則可能面臨著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Andrew Skocz說。

彭博新能源財經也於近日發布報告稱,在全球多數市場中,風電配儲項目的經濟性都表現不佳,只有少數市場中存在可行的「風電+儲能」商業模式。彭博新能源財經分析稱,如果風儲項目僅用於單個應用場景,則經濟效益偏低;若項目能投入多個應用場景,經濟效益會大大改善。

丁玉龍則指出,如果能夠將儲能系統與供電、供熱等應用相結合,可能將構建更加高效的能源系統。「整合海上風電、潮汐能或波浪能發電的液態空氣平臺可能是其中一種解決方案,液態空氣也可以使用氫氣、甲醇等其他燃料,基於這一平臺,應用場景將包含儲氫、儲氨、LNG等,實現海上能源運輸。」

彭博新能源財經預測稱,儘管風電配備儲能這一領域迄今為止發展緩慢,但隨著電網要求不斷變化、支持政策持續湧現和經濟性日趨改善,風儲市場未來有望迎來增長。

然而,對於國內而言,也有業內專家認為,考慮到當前海上風電市場的發展現狀,要配備儲能甚至更加多元化的設計,過高的成本對於企業來說將難以承受。一位不具名業內專家告訴記者,隨著國內可再生能源不斷降本,目前光伏以及陸上風電已能夠實現平價,與之相比,海上風電競爭力已稍顯不足,對於國內海上風電項目,大規模配備儲能設施尚無必要。

(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報)

相關焦點

  • 海上風電:推動未來能源結構轉換
    海上風電海上風電目前仍處於產業發展初級階段,並且較之陸上風電而言技術難度更高。2019年海上風電發電量僅佔到總風力發電量的7%,即2000萬噸油當量。雖然海上風電體量規模較小,但是近年來增勢卻十分強勁:2009-19年海上風電裝機量年均增長23%,產量估算年均增長40%。
  • 日本艱難重啟海上風電
    日前,日本經濟和國土部門發布聯合聲明,宣布開啟浮式海上風電公開招標活動。據悉,這是日本首次進行浮式海上風電招標,同時也是日本自頒布最新《可再生海域利用法》以來,首次公開進行海上風電招標。日本經濟產業省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日本政府將向專家諮詢擬定商業計劃的可行性和效率,之後再選出中標企業。根據要求,該浮式海上風電項目預計將建於長崎縣後藤市,最低裝機容量要求為16.8兆瓦,補貼後電價設定為36日元/千瓦時,約合0.34美元/千瓦時。此前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輪海上風電招標已延遲數月。
  • 海上風電概念股票一覽表
    海上風電上市公司龍頭海上風電概念股票一覽表1、上海電氣股票601727,最新股價5.70元,市盈率28.37,市淨率1.33。公司海上風電具有高可靠性、易維護、高發電量、抗颱風等優點,在國內海上風電市場累計份額超60%;2、金風科技股票002202,最新股價10.86元,市盈率18.00,市淨率1.56。
  • 日本海上風電達成裡程碑!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12月15日,在日本政府-行業海上風電大會第二次會議上,各方就日本海上風電遠期目標達成共識:2030年完成10GW,2040年完成30~45GW。參加會議的有包括經濟產業大臣、國土交通大臣的政府代表,以及能源行業代表。
  • 海上風電正迎來新風口
    面對這個巨大的機遇,12月4日至6日,在「2020中國海上風電工程技術大會」上,來自風電行業的專家、學者、企業紛紛表達了自己的思考和心聲。堪當重任還需繼續前行「海上風電開發是我國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歷史背景下,面向『十四五』和『2035』遠景目標的一項重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是我國從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型升級的重要舉措。」
  • 禾望電氣亮相中國海上風電大會,智慧變流助力海上風電揚帆遠航
    風電變流器龍頭企業禾望電氣相關管理層受邀參加了本次大會,風電產品部總監廖小松作了《智慧變流 助力海上風電揚帆遠航——大功率海上風電變流器解決方案》主題演講。根據的通知規定,2018年底前已核准的海上風電項目,2021年底前未完成併網的,國家將不再補貼。   隨著國家補貼的退出,海上風電開發商成本承壓。資料顯示,由於海上風電成本構成中,機組成本佔比不到45%,施工和安裝成本佔比高達55%以上,因此海上風機大型化可快速降低度電成本,隨著國內海上風電補貼的逐步退坡,海上機組大型化將進入提速發展階段。
  • 站在全球海上風電的前沿——蘇格蘭海上風電報告
    蘇格蘭位於大不列顛島的北部,東瀕北海,西臨大西洋,擁有12000公裡的海岸線和790多個島嶼,平均風速常年在9米/秒以上,海上風電儲量超過169GW,佔全歐洲的四分之一。  憑藉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行業經驗,前瞻的政府引導和頂尖的研發設施,蘇格蘭在海洋能源發展中處於世界領先地位,屢破可再生能源紀錄。
  • 菲律賓海上風電潛力巨大 將開闢固定式海上風電市場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菲律賓將開發本國首批 海上風電項目。開發商表示,這些項目的面積和規模超過了最初的計劃。從長期來看,菲律賓海上風電潛力巨大。據我們所知,雖然有很多企業對菲律賓海上風電市場表示出興趣,但我們是唯一一家在項目上到達這一階段公司。但我認為,其他企業也遲早會認真審視其他風電場的選址。」Triconti是瑞士投資和服務公司Stream投資控股的子公司。Stream專注於國際可再生能源領域。該公司業務遍布全球的利基市場,擁有多元化的投資組合,從能源生產和項目開發中獲得回報。該公司此前已經涉足菲律賓的陸上風電領域。
  • 海上風電概念股有哪些?海上風電上市公司一覽表
    10月30日訊,中國石化新聞辦昨日披露,中石化所屬新星公司將參與開發位於陝西大荔的分散式風電項目,總裝機容量20兆瓦,這將是中石化首個風電項目。由於需求端大量的風電存量訂單需要在2020年底以前實現併網,下半年將迎來更密集的風電搶裝。
  • 亞馬遜與Ørsted籤署歐洲最大海上風電PPA
    總部位於華盛頓州西雅圖的技術公司亞馬遜已與全球海上風電領先企業Ørsted籤訂了為期十年的公司購電協議,以從Ørsted在德國計劃的900MW Borkum Riffgrund 3海上風電場中獲得250MW的發電量。
  • 英國「脫歐」塵埃落定 優先開發海上風電和電網項目
    儘管這份協議仍需得到英國國會和歐洲議會的批准,但英國和歐盟對這份近1500頁的「分手」協議均頗為滿意。其中,在能源領域,雙方一致同意未來將建設「互聯互通的」能源合作新模式,從而在可再生能源、氣候問題、碳排放交易等關鍵合作中尋求共同利益。
  • 棄風制氫|一種「海上風電—氫能」綜合能源系統
    風電制氫有望加速海上風電進一步降低成本,進入平價上網時代。除了棄風制氫,棄風壓縮空氣儲能也是一種可行的技術方案,廣東沿海分布有大量的適合建造地下儲氣庫的花崗巖,可建設海上風電—壓縮空氣儲2月27日,荷蘭殼牌宣布啟動歐洲最大的海上風電制氫項目(NortH2),NortH2項目計劃在荷蘭Eemshaven建設大型制氫廠,將海上風電轉化為綠氫,同時在荷蘭和西北歐建立一個智能運輸網絡,
  • 禾望電氣亮相中國海上風電大會
    作了《智慧變流 助力海上風電揚帆遠航——大功率海上風電變流器解決方案》主題演講。  據了解,禾望電氣作為最早一批進行海上風電變流器開發與應用的專業廠家,深耕風力發電領域多年,專注於風力發電電網適應性研究和未來新機型研發,在高/低電
  • 風電海工裝備市場潛力大!我國海上風電10年內將超過50GW!
    在廣闊的市場增量環境下,隨著中國風電海工裝備將向大型化發展,國內風電海工裝備市場潛力大。中國海上風電2030市場規模展望中國海上風電裝機總容量將從2020年底的10GW增加到2030年的50GW,未來發展空間大。目前陸地風電裝機容量遠高於海上風電,10年後海上風電裝機佔所有風電的比例將提升。
  • 十年裡程碑 華銳風電推動中國海上風電實現跨越式發展
    攻堅克難 華銳風電首立中國海上風電裡程碑在東海大橋風電場項目之前,國內海上風電尚無成熟可以借鑑的發展路徑,項目建立之初,曾面臨著選址工作是否科學、風電機組能否適應海上環境、施工和維護成本高怎麼解決、上網渠道是否順暢等問題。
  • 中國海裝助力打造「風電產業之都」 繪就海上風電發展新藍圖
    6月8-9日,2020中國(南通)海上風電產業鏈發展大會在江蘇南通成功舉辦。作為國內海上風電領域的先行者和最早落戶南通的整機廠商,中國船舶集團海裝風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海裝」)應邀參會。未來,中國海裝亦將充分貫徹中國船舶集團的戰略發展方向,依託「雙子星」科研平臺(國家海上風力發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做優做強風電產業鏈,助推地方經濟發展,助力南通市打造「風電產業之都」,同時為國家能源轉型、綠色發展作出貢獻。
  • 海上風電搶裝的背後 我們應該做什麼?
    「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可降低行業成本。」秦海巖認為,未來海上風電要往遠海、深海發展,技術創新至關重要。風機整機製造、長葉片等關鍵部件都依靠風電設備製造技術的持續創新和產業鏈的不斷成熟完善。同時,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能夠大幅度提高風電機組與裝備製造環節的智能化程度。
  • 江蘇鹽城射陽國際海上風電產業新城建設路徑回眸
    實施「新舊動能轉換、智能製造推廣、工業提速增效」「三大行動」,實現經濟、科技、資源合理利用;圍繞「補鏈」「擴鏈」「強鏈」開展「三大攻堅」,14家國字號、央字頭的風電產業旗艦型企業、上下遊配套項目相繼落戶。
  • 翟恩地:對中國海上風電平價時代技術創新的思考
    2021年中國海上風電安裝船預期量是40艘,假設一條船一年吊裝35至40颱風機,每颱風機容量是6MW,理論上吊裝總容量將近900萬千瓦。風電機組主軸承等大部件產能受制於國外供應商,即使不考慮今年疫情影響,根據中國海洋工程諮詢協會海上風電分會的統計,預計至少800萬千瓦項目將結轉至2021年之後。結合各省已招標未建設的容量,可以看到未來建設任務仍然很重。
  • 江蘇鹽城:大豐海上風電合作籤約儀式在鹽城舉行
    籤約儀式前,由金風科技牽頭舉辦了大豐海上風電產業生態圈建設研討會,與會的風電產業鏈企業和專家圍繞風電產業的各個生產環節如何降低成本,共同構建海上風電產業生態圈,進行了充分討論,形成了《關於建設大豐海上風電產業生態圈的初步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