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放牛娃到清華副校長,考研3次讀博7年,成功必然會眷顧努力的人

2020-12-23 含沁說歷史

當我們不成功時,不要再一直抱怨是因為自己的運氣不好,你應該需要認真的反思一下,你是否將自己逼到極限了呢?

薛其坤從放牛娃到清華副校長,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正是因為他的這份忍耐,將自己逼到了極限,我想才會有了他今天的成就。

薛其坤出生在一個貧窮的小村莊裡,在這樣的一個地方,父母是不會重視孩子讀書讀的問題,薛其坤每天放學回家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放牛,抽空才能完成自己的作業,就是在這樣一個環境下,薛其坤成功考入山東大學光學系,成為了一名大學生。

大學畢業後,他被分配到曲師大物理系,一心想報考哈工大的研究生,結果高等數學只考了39分。

他並沒有甘心,而是回到學校一邊教書一邊苦讀。兩年後,報考中科院物理所,這次更慘,物理只考了39分。這仍然沒有讓他喪失鬥志,鼓起了勇氣考了第三次,終於考入中科院物理所。

人家讀博士,5年,他卻花了整整7年。甚至在碩士畢業後一兩年,他一度想放棄自己的科研生涯。

當時,薛其坤在北京讀研,妻子和孩子在山東生活,他想給家人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可根本不知道該怎麼辦,看到人家都過上穩定幸福的生活,自己的前途在哪兒都不知道。

這一天薛其坤迎來了人生轉折點,導師陸華的日本同學,來華訪問,相中了薛其坤,便安排他去日本留學。在那裡,他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價值,他開始沉浸於科研事業中,

每天7點到達實驗室,11點之前不可以離開,無論遇到怎樣的意外情況,都必須準時到達。薛其坤在日本的求學生涯是他最灰暗的時光,語言不通,導師嚴格。

有著家人的支持,薛其坤重新振作了起來,在1995年的時候,他被導師櫻井利夫獎勵去美國,做一個20分鐘的學術報告。

正是因為這20分鐘的報告,又給他逼出一項技能,那就是英語,在自己的努力下,英語水平也提升了很多。

1998年薛其坤正式回國之後,入選了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他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很多成果,他獲得了數不清的榮譽。

2013年,薛其坤帶領其研究團隊,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研究中取得重大突破,從實驗上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該成果在美國《科學》雜誌發表後,引起國際學術界的轟動,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稱其為「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

35歲晉級教授,41歲,成為中國科學院當中,最年輕的院士之一。在2018年,他被任命為清華副校長。

正是因為薛其坤的這份努力,這份永不放棄,才會成就了他。而他身上的這種品質,正是我們當代青年人所缺乏的品質,不要害怕失敗,因為成功永遠都會眷顧努力的人。

想要增強孩子的這種不怕輸的精神,一個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多學習別人的事際,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哈佛家訓》。

《哈佛家訓》涉及了夢想、創意、勇氣、習慣、責任、專注、行動這7大主題,

旨在幫助青少年以極大的勇氣和責任擔當,用專注的態度、良好的行為習快速的執行力去追尋自己的夢想,並在實現夢想的過程中獲得人生的幸福。

它是一部哈佛博士的教子經典,也是一部個人的修身指南,裡面有近百則生動富有內涵的故事,告訴人們人生幸福快樂的密碼。

300多年來,哈佛大學培養出了數位總統和諾貝爾獲得者,為商界、政界、學術界培養出了無數的成功人士和時代巨子。

影響千萬人的教育觀念,改變千萬人的教育智慧。包含影響哈佛學子一生的諫言

不管你從事著什麼職業什麼年齡,擔任著什麼角色,都可以從中獲得啟發!

這本書並且匯集了很好的教育理念和教育精華不如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感悟人生,為成功的人生樹立航標。

這本書只需要36元也就是一頓飯,一包煙的價錢,就能讓你學到如何教育出有能力的孩子,真的是一點也不虧~

點擊下方卡片就可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原清華副校長任南科大校長: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
    從放牛娃到清華副校長再到南方科技大學校長,他是考研三次,讀博七年,想做科研人偶像的薛其坤。當薛其坤遇上南科大,他會帶領這所十歲的高校創造新的輝煌嗎?考研三次,讀博七年從放牛娃到校長,他厚積薄發!連續兩次落榜,對他的心理打擊非常大,周圍人也勸他別固執,可他還是鼓起勇氣考了第三次,終於考入中科院物理所。1990年7月,薛其坤碩士畢業,獲得理學碩士學位。9月進入中國科學院大學物理研究所,攻讀凝聚態物理專業博士學位。人家讀博士,5年,他卻花了整整7年。
  • 山東男孩考研3次讀博7年,卻發表物理論文330篇,如今又有新突破
    許多人說,在科學上有成績的人一定是有天賦,也就是那些每次考試幾乎第一、考研一次通過,且讀博一兩年就畢業的學霸,否則能熬到本科畢業都不錯了。真的是這樣嗎?普通人靠努力、付出比別人更多的時間,也沒有機會成功嗎?難道「笨鳥先飛」只是一個口號?
  • 放棄清華讀博,是什麼支撐到你在一個行業走到現在的?
    當初高考失利,上了一所普通二本,不甘與此的我在入學的第一天就下定決心一定要考研去一所211或者985的高校。所以整個大學,我一心苦學專業課,也沒想過這個專業是否真的適合自己。為了讓自己的成績極點漂亮,大學的活動經歷豐富,所以整個大學期間一直在努力學習,考各種證書,參加各種社團活動。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將任南科大校長!曾考研3次讀博7年,50歲時發...
    清華大學官網顯示,薛其坤,男,漢族,1963年12月生,山東蒙陰人,中共黨員,博士,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 1984年畢業於山東大學光學系雷射專業,1994年在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獲得博士學位。
  • 考研熱度居高不下,然而讀博人數寥寥無幾,過來人:並非不想讀博
    今年報名研究生考試學生數量為341萬人,比2019年高出了50多萬人,增長的幅度超過了17%,達到了有史以來的最高峰。而研究生畢業後,這些學生大部分卻不會選擇繼續讀博,據權威機構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超80%的研究生畢業生,不會選擇讀博。
  • 大學生考研,讀2年和讀3年有什麼不同?哪個就業前景更好?
    文/美美 截止到目前,2021年考研筆試的總報名人數還沒有統計出來,但是部分考研機構預測2021年考研筆試的報名人數會達到422萬。
  • 考研人數年年暴漲,但讀博學生寥寥無幾,背後原因有3點
    距離2020年考研結束,已經有將近兩個星期了。毫無意外,2020年考研又是一場戰況激烈的戰爭,一共有341萬考生角逐不到100萬的研究生名額,競爭很殘酷。近年來研究生報考人數越來越多,每年都大概有50萬左右的上漲,而且據估計這個上漲的勢頭會一直持續下去。
  • 數學考了39分,50歲卻攻克世界難題:一個農村放牛娃的自我修養
    他年僅四十一歲便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五十歲時攻克世界公認的物理難題,他和他的團隊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然而誰能想到這位世人眼中的天才,曾經只是一個山村裡的放牛娃,考研連續失敗兩次,讀博延期畢業,努力進行了一生。他說,"只要你勤奮、執著、專注,就不會在世上一事無成。
  • 考研學生門庭若市,為何選擇讀博的學生寥寥可數?有這兩大因素
    但是在那些考研成功的學生當中,很少有讀博的,許多人都會問,考研學生門庭若市,為何選擇讀博的學生寥寥可數?其中有這兩大因素。 客觀因素 雖然博士畢業之後會受到很多羨慕的目光,也能有更好的福利待遇,但其實讀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光有年齡壓力,對經濟方面的壓力也是很大的。一般讀博的學生,在畢業之後最少也都到了30歲吧,同年齡的學生可能都已經事業起步,有孩子了,而你才剛剛畢業,所以說想要做科學研究並不是件容易的事,最主要的就是要能夠承受住寂寞。
  • 考研人數不斷上升,為何卻很少有人願意讀博呢?過來人含淚說實情
    考研人數不斷上升,為何卻很少有人願意讀博呢?過來人含淚說實情隨著大學生就業難的情況出現,很多學生都把目光轉向了考研,覺得高學歷能讓他們更好的改變現狀,可是為什麼很多學生讀了研卻不再讀博呢?讀博不是會讓學生更加具有競爭力嗎?
  • 為什麼說考研上清華不算「清華人」?了解了這些,你就懂了
    高考能考入清華北大這種頂尖學府的人,要麼是天賦異稟,要麼是聰明過人的同時還保持努力,要麼是智力一般但極其努力。其實,即便是在清北這種高級學府裡,也有大量鄙視鏈的存在。換言之,那些考上清華的人並非到了學業鄙視鏈的頂端,而是從其他的鄙視鏈圈子裡,跳到了另外一個更加難以逾越的鄙視鏈圈子裡。
  • 4次高考,接連考入清華、北大、復旦,教授卻直言:我教不了
    更多考試指南及考試複習資料到【文得學習網】查看閱讀~我們無法去否定的一件事是有的人在學習上是確實天賦異稟。今日的主人公是張非,在所有人眼中他是學霸,學神,遠超平常人的學習能力使他變成了那四次髙考職業生涯的佼佼者,四次報名參加髙考一次又一次地考入所有人羨慕的一流名牌大學。2次考上清華,1次考上北大,1次被復旦錄取,但3次皆被勸退,最後第四次又錄取,教授直言:我教不了。這又是什麼原因?是張非智力太高,清華北大容不下這座「大山」嗎?
  • 碩士研究生畢業後,大多數都不會選擇讀博,導師說出其中緣由
    現在報考研究生開始的人數越來越多,很多人不禁會擔心,幾年之後,研究生學歷的畢業生會不會像本科生一樣「爛大街」。所以就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問題,考研之後的學生,要不要有先見之明的直接讀博呢?之前看到一份高校研究生學院的調查數據,顯示研究生畢業之後,真正選擇讀博的人其實連10%都不到。
  • 讀博優劣分析
    如果是國外做科研,讀博期間收入稅後10000+人民幣/月,博士畢業後收入為20000+人民幣/月,算不上高薪,養活自己和一家人是沒有問題的。 博士訓練,意指在某個學科,進行5-7年的長期訓練,包括文獻閱讀、設計實驗、執行實驗、分析數據、撰寫論文、匯報答辯等等,並不是生手可以通過短時間培訓就達到的:這是清華機械博士訓練和藍翔技校挖掘機培訓的主要不同。
  • 她是二本師範生,成功跨考清華研究生,為什麼要考研她說了三點
    劉曉豔默默承受著大家對她的嘲笑,但是她的內心卻始終不放棄,也暗下決心,一定要不怕吃苦,要非常努力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從準備考研到最後考上清華,她花了一年多的時間,而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她每天早上五點多就起床,晚上還會在路燈下背書。她曾說:「在商丘師範學院早晨五點多鐘路燈下有同學背書的身影,那一定是我。」
  • 2020考研:二次考研失敗後還要不要三戰?
    她是93年,當時2016年本科畢業考985研究生失敗,當即決定二戰,在二戰的同時也著手複習公務員考試,整整一年她都在認真備考,同時也去了幾個城市參加公務員考試。但二戰還是失敗了,公務員也沒有著落。但她還是沒有放棄,繼續三戰考研和考公務員,最後,在18年成功考上了公務員。
  • 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南下深圳!離諾獎最近的物理學家擔任南科大校長
    11月13日,「大樹成長營」小編走在南科大校園,就已聽到有同學說起,薛校長的到來會不會參照清華的模式,強化學生體育鍛鍊,例如跑步這樣的活動。清華副校長薛其坤曾考研3次,5年沒出過成果,11月18日,高考倒計時兩百天!南科大舉辦優秀中學生體驗營,一路向南到深圳也關注到南科大,可以說,「大樹成長營」算得上薛其坤校長和南科大的「雙重粉絲」。
  • 昔日「放牛娃」三戰考研,50歲攻克世界物理難題,獲中國諾獎
    薛其坤2020考研結束,許多考生如願拿到了打開大學大門的鑰匙,也有很多人名落孫山。對此,不少人抱怨考研太苦,然後就輕易放棄了提升學歷的機會。窮人的孩子早當家,還在上學的薛其坤在放學後就會幫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因為自己經常幫父母放牛,薛其坤也就戲稱自己為「放牛娃」。可誰又會預料到,這個曾經在山東田野放牛的孩子,會成為中國物理界最頂尖的科學家。
  • 考研熱日趨盛行,為何卻很少有人選擇讀博?下面幾點很現實
    隨著教育的不斷普及,越來越多的人可以進入大學就讀,應屆畢業生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在這個時候,很多人會選擇考研。近幾年掀起了一股考研熱,卻很少有人會選擇繼續讀博,這是為什麼呢?二、年齡因素一般來講,國內本科畢業生的平均年齡為23歲,讀完三年碩士就是26歲,讀博後,再進行研究型工作,可能就到了30歲左右了。對於這個年紀的人來說,很多都已經成家立業了,童年小夥伴的孩子都能夠打醬油了,自己還在繼續讀書。
  • 高考狂人張非,4次高考,2次清華、1次北大、1次復旦,後來咋樣?
    截止2007年,他4次通過高考披荊斬棘,被中國頂級學府錄取。 別人拼了老命都考不上的名校,他卻將其視為囊中之物。清華、北大、復旦,張非走馬燈似地換著來。然而他每一次考上大學,最終都因為多門功課不及格而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