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製作商「麻豆」,當業界電影用國語交流時

2020-12-17 宅宅香蕉派

它是一家講國語的華人廠牌

它至今還未成為熱門製作商

它至今還未盈利卻仍在堅持

小小的它一直有個大大的夢

它就是【麻豆】,一個到目前為止還未被大家所熟知的華人廠牌

關於【麻豆】的介紹,其實早在上個月就想做,但一直存在著一些顧慮,可能會產生一些與規範相悖的問題,我也有立場尷尬的擔憂,直到昨晚找到了【麻豆】主創通過網絡結識,一番交流之後我還是想介紹一下這一家「特別」的廠牌。

【麻豆】這個名字其實音譯「Medel」,也就是模特的意思,會選用這個名字為廠牌的意思也不難理解,寓意要推出顏值身型俱佳的女演員,事實上【麻豆】的做法非常「膽大」,所邀約過來的也確實有數位氣質不同,有御有顏的模特小姐姐,不僅採用國語對白,還大膽的展現了顏值。

【麻豆】製作的視頻畫面精良,運鏡流暢,也有較為明朗的劇情導向,從製作畫面來說,它的鏡頭穩定,可以看出有專業的打光,畫面光線均勻,在一些細節處理上雖然還有一些不足,但相較於我們以往所見的盜攝,【麻豆】的製作要精良得很多,如果沒有意外的話,【麻豆】也將會是一個像【汝工作室】一樣在華人市場中冉冉升起。

當然,意外肯定是會有的,【麻豆】所要面對的問題以及市場的衝擊也是避免不了的,就目前來說擺在【麻豆】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版權的問題,相比於【汝工作室】所要面臨的盜版問題,【麻豆】要更艱難。

一方面是因為它的受眾面更廣,【汝工作室】沒字幕的話可能會讓很大一部分人云裡霧裡從而被勸退,但是【麻豆】的劇情走向全程用的都是國語,大家都聽得懂,且目前因為是唯一一家華人廠牌,有著特殊光環。

另一方是【麻豆】的投放平臺很少,也未曾開啟會員付費訂閱,甚至沒有自己的專有平臺,而是跟APP合作賺取分成,對於盜版者來說,【麻豆】的盜版成本太低了。

也因此呢,【麻豆】現在所面臨的一個現象就是:剛把視頻更新到合作的APP,過一會兒便有人「冒名頂替」將視頻打包放在論壇或一些社交圈裡進行PY交易~更流弊的則是一些影帝級別的大佬,塗改一下水印,假裝自己是「主人公」建立起了自己的飯圈~

對於這個痛點我是感同身受的,雖然我只是個十八線小編,但我也是帶著自己的偏執在搞原創,每當被洗稿被抄襲,有心想要去掰扯兩句,人家不鳥我我也無計可施,就比如今天早上有人告訴我油管上有人用我的稿在做視頻,本以為我的文上了Twi已經是極限了,沒想到油管也出現了我的粉,上去一看,還別說,視頻剪得還不錯,旁白如果用人聲的話就更好了

任何一個創作者,不管是創作什麼,其實都挺不容易的,像我這種不做付費內容的還有個正職作為穩定收入,至於【麻豆】這種只能依託於合作APP分成的盈利還需要投本的方式則要尷尬得多,它的付出其實更多是在打白工,關鍵是這還沒法去維權。

【麻豆】至今都還沒有做出自己的會員付費體系,且知名度也沒有鋪開,至今成立了數個月時間,【麻豆】依然還未能達到收支平衡,從粉絲數量來說呢,這家製作商的粉絲其實都不算多(甚至沒我多~~)。

既然連收支都沒辦法做到平衡,又為什麼要投錢去做這個呢?其實說到這個得說一個背景:

提起「國產視頻」這個話題,想必大家腦海中首先浮現的畫面是【某先生】、【X仔】等網絡人物採用的盜攝方式製作的視頻,亦或是某個直播平臺上的抓取的視頻,在那談不上高清又晃動的畫面中,所呈現的更多是一些的標題作品,而這些方式還有個很坑的點,就是女性權利的問題,盜攝和抓取畫面肯定是沒經過女性同意的。

在這種背景之下,【Swag】平臺就成了近年來比較受歡迎的業界UP主平臺,其實在【Swag】平臺之後,在2019年的下半年【麻豆】也就這麼橫空出世。

【麻豆】的出現其實和《【汝】工作室》的誕生緣由很相似,都是一個市場從0-1的那一步,但又有本質上的差別,【汝】工作室是立志提升亞洲男性形象,由於環境的不同,【汝】工作室所要攻克的問題只是市場問題而已,而【麻豆】則是要創造一個華人業界文化,除了要攻克市場問題之外,還要面臨限制的問題。

【麻豆】想要做的是在亞洲市場上打造出一支帶有中國文化標籤的華人廠牌,由於一些道德觀念以及常理限制問題,作為媒體人我無法評價這個想法的好壞,也無意引導支持或反對,各位以自己的觀點去判斷這事的好壞就行。

我就表述一下【麻豆】主創們的想法吧:

【麻豆】主創一直認為文化是會產生衝擊與碰撞的,業界電影也是一種不同的文化,剛好主創也有接觸到這方面的資源,所以他想打造一個與華人場景有關的情景市場,亞洲的業界市場中有日本、韓國、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然而卻缺少了一支能以中文為主的作品,當然,因為道德觀念和常理束縛,【麻豆】所要面臨的問題和難點非常多,他們所要走的路也將比很多製作商都要困難得多。

所以【麻豆】優先將市場放在國內也不難看出,這家製作商心理上還是有著得到認同的急迫感,這種認同感並不單純來源於盈利基礎,更是作品的認可,畢竟我也是個創作者(所以盜版先不說,塗抹水印這種做法是真打擊)。

就目前來說,【麻豆】前前後後也出了數十部短視頻,因為成本的控制,每一部的時長都只能歸類為單元劇短片,目前【麻豆】一共延伸了兩個系列,之前是以MD為主的橫屏劇,最近又新開了一個Mds適合手機瀏覽的豎屏系列,兩個系列的製作都是比較專業的,從場景布置到補光等都做得比較精緻。

比較不同的就是【麻豆】的兩個系列並沒有像日本製作商那樣根據劇情內容進行細分,因為才剛剛轉型為製作商,【麻豆】也在進行著各種劇情嘗試,主創也透露了如果繼續運營下去的話,【麻豆】將來也會製作一些內容豐富的作品以及創新節目出來,目前【麻豆】還是以一些網絡腳本進行製作,未來也考慮能否從生活類入手,進行一些包含生活環節的創作。

所以也希望【麻豆】未來能成長為一家擁有劇情分類的廠牌吧,其實我個人也很希望看到【麻豆】能出一些幻想類的作品,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想必武俠類的劇情線也是一條非常有趣的劇情線。

不過這些都是比較久遠之後的事,目前擺在【麻豆】面前的問題還有不少。

排除掉限制因素,單純以一家劇情線製作商來說,隨著題材越來越豐富,【麻豆】的作品對於演員的演技也將有較高要求的,雖然【麻豆】的主創也表示有在針對演員之間的表達方式做培訓工作,但是相比於日本業界經紀事務所的造星式管理和企劃能力,【麻豆】的起點要低不少,這也就讓它的提升要更艱難得多,演員除了需要與劇本契合的演技之外,臺詞功底和語言情感也需要更細膩,因為這語言我們是能聽懂的,所以我們的要求標準也會更高。

另外就是,【麻豆】的演員需要的除了演技之外,還需要很強的抗壓能力,至於原因就不細說了,人言可畏,最接受不了的或許是看完了還要道德譴責幾句,下次還接著看。

比較有意思的是【麻豆】的封面,他們的封面會也是採用寫真方式去呈現,獨特就獨特在它們並不會像香社一樣對於人物進行修圖大改,封面是什麼樣的,基本上女主就是什麼樣的,這一點來說倒是脫離了封面埋雷的範疇,倒是挺讓人驚喜的

最後呢,對於【麻豆】的創立,我的態度其實蠻矛盾的,可能是我自己職業的原因,【麻豆】的願景和想法在我感覺有好也有壞。

這一家製作商是比較特別的,比如它要做的對國內來說是一個閉環市場,也是一個在某些方面註定無法得到正面認同的,另一方面是我能理解業界市場的需求以及人性本身是無法避免靈欲需求的。

【麻豆】的出現必然也是網際網路普及之後,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大膽行為」之一,這個情況一直都有,只是由「麻豆」走到了臺前,作為第一家且唯一一家的【麻豆】,未來也會相繼出現一些「大膽效仿者」,只是對於它們來說,這一切的開頭是屬於【麻豆】。

或許每個人心裡都有個標尺吧,不管未來怎麼發展,隨著盜版以及搬運的推波助瀾,如果沒有出現第二家「大膽效仿者」,這家華人廠牌必定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在不同的成長環境和觀念中,支持者有之,厭惡者有之,覺得是國產創作也好,覺得是文化抹黑也罷。

是非的評斷無非是來源事物的兩面

沒有絕對的正義

也不存在道德的制高點

相關焦點

  • 「日版歐美玲」春咲りょう前進麻豆傳媒拍片!
    春咲りょう(春咲涼)不久前到了麻豆傳媒拍片:  作品標題叫「過年2021 / 日版「歐美玲」經典復刻重現」,片中春咲りょう(春咲涼)飾演一個長期在麻豆經紀公司上班的日本女孩「美玲」,趁著農曆春假,她回到了日本,暫住在叔叔家裡,想不到卻被性衝動的表弟(叔叔家為什麼是表弟?
  • 麻豆傳媒映畫是幹什麼的?探尋一番原來別有洞天
    最近無論是逛微博,還是在微信群裡聊天,總會看到有不少人在討論「麻豆傳媒」這家公司,他們不是求麻豆傳媒映畫資源,就求麻豆傳媒官網app下載地址,他們似乎很難在網上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 經典恐怖遊戲改編,新「寂靜嶺」電影、「零」電影正在製作中
    經典恐怖遊戲改編,新「寂靜嶺」電影、「零」電影正在製作中 動漫 178動漫原創 ▪ 2020-02-02 13:54:24
  • 新加坡華人高達74%,為何國語是英語卻不是漢語?三個原因很重要
    正因為新加坡的歷史因素較為複雜,當地屬於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只不過大家所熟知的只是新加坡華人較多。為何新加坡大部分都是華人?根據了解,上個世紀末,新加坡的華人高達230萬,佔據總人口的77.3%,其中閩南人有20%;客家人不足10%。
  • 新加坡華人這麼多,為什麼英語是第一通用語,而馬來語是國語?
    但是即便華人數量比例過高,可《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至於華語,雖然也是官方語言,但從新加坡的規定來看,顯然在新加坡馬來語和英語更加重要,這是為什麼呢?新加坡是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但其實說實話,大航海運動開始前,新加坡並沒有什麼戰略位置,可是中國人移民新加坡的歷史卻非常早。
  • 開國元首李光耀,寧可得罪華人,也不將華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
    現如今我們中華文字語言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儘管都是中國人,但是各地所說的話術卻各有不同,這也是普通話的由來,我們現在在手機平臺上也經常能夠看到,許多外國友人也紛紛學習中國的語言,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對於從小就用漢語交流的我們肯定會認為漢語其實很簡單吧,其實不然
  • 艾德獲頒香港交易所「創新內地市場服務信息商」大獎
    2020年11月19日,艾德控股集團戰略合作方-深圳市艾德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榮獲由香港交易所信息服務有限公司頒發的「創新內地市場服務信息商」獎項,以表揚深圳市艾德網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在2020年對港交所市場數據業務發展的支持。艾德控股集團首席執行董事兼營運長楊偉健(Ricky)作為代表上臺領獎致辭。
  • 那位墮落暗黑界的臺灣美人「春美」是…
    在去年年中的時候,她以臺灣人的身分瘋狂發車,有時候是留學生、有時候嫁到日本的人7、甚至偶爾還得客串混血兒的角色…雖然應該沒多少人相信她真的來自臺灣,但看到標題裡「臺灣」兩字還是讓很多華人圈的影迷high起來了~  不過在今年TRE臺北國際成人展到日本取材時在下已經從其經紀人口中證實這位「新臺灣人」不在業界了,想不到最近我們又看到了這位春美
  • 日本恐怖片製作大師:他讓「端著的」日本人「很快放下架子」 短故事
    他從未目睹過任何靈異事件,卻和怪力亂神的故事打了30幾年的交道,當用鬼來嚇人漸漸成為「老梗」,新一代的觀眾們會喜歡什麼樣的恐怖片?對現在的一瀨隆重來說,那個「貞子一出來,嚇倒一片人」的恐怖片時代已經過去,他更想讓自己的電影成為一個偶爾嚇一嚇你的好故事。
  • 介紹70年代經典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國語歌曲中與「月亮」有關的歌,少說也有上百首,但若要說到流傳最廣、人人會唱,甚至成為華語歌曲代表的,就非「月亮代表我的心」莫屬了。把這首歌唱到全世界皆知的是鄧麗君,但她並非原唱者,而這首歌的「身世」更有不少的曲折。
  • 日本本土電影起死回生,都是因為電視臺的「劇場版」
    直到幾部神奇的影片出現,成功地將本土電影的魅力傳達給當時的年輕人,改變了日本電影市場的格局,使本土電影開始慢慢恢復元氣。 2006年是二十年來日本本土電影第一次在票房戰上戰勝海外電影,之後六年本土電影只輸過一次,近年優勢越來越明顯。全世界所向披靡的好萊塢電影在日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
  • 金曲獎/恭喜Leo王封「歌王」奪國語男歌手!喊話媽:別再情緒勒索
    其中,「最佳國語男歌手」獎項由莫文蔚頒發,最後宣布結果,由Leo王登上歌王寶座!【第30屆金曲獎得獎名單】看這裡Leo王封歌王!(圖/翻攝自Hami Video)Leo王分享自己從臺大休學的經歷,為此受到一些壓力,如今封歌王,他先是笑說,「不要再這樣情緒勒索,媽!」
  • 純手工製作,「青山工房」日本刷具世家
    說到日本刷具、毛刷,化妝用刷具,或許大家先想到的是熊野筆刷具。廣島縣熊野町也稱作「筆之都」,日本的毛筆和化妝筆有80%左右都在這裡生產。但其實在日本埼玉県日高市中鹿山附近有家堅持手工製作的低調刷具老店「青山工房」,它在刷具製作的造詣上可謂更勝一籌。
  • 印尼宗教領袖:華人富有是「最大問題」
    印尼首都雅加達特區信奉基督教的華裔前首長鍾萬學在本週因褻瀆《可蘭經》罪名入獄兩年,而去年底發起雅加達十萬人抗議鍾萬學大遊行的強硬派伊斯蘭教領袖納夕爾(Bachtiar Nasir)在雅加達受訪時,再把矛頭指向印尼富有的華人,
  • 好萊塢大片商投懷串流平臺,電影院將成為過去式?
    但不少電影人認為,華納兄弟的決定實屬無可奈何,在今年嚴峻疫情的情況下,諾蘭依然執意上映他的全新作品《天能》,而最終的票房接近4億美金與諾蘭導演的過往成績相比,確實也沒有達到業界的期待,加上疫情在海外並沒有顯著的趨緩,也讓後續許多大片紛紛延期。因此,在電影無論如何都必須上映的狀況下,選擇在上線會是一個中短期的方案,確保片商有收入,將虧損降至最低。
  • 電影「編舟記」:一生只做一件事就夠了
    那麼…你能解釋一下「右」這個詞語嗎?- 啊…右…不對,不是這樣…右手…左手- 是面向…西方站立時,朝…北的方向…就是「右」從早上醒來睜開雙眼,到晚上躺上床閉起雙目,13年如一日的,每天都只做同一件事同一樣工作,你願意嗎?
  • 漫改真人電影「寓言殺手」第二部製作決定 2021年上映
    漫改真人電影「寓言殺手」第二部製作決定 2021年上映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南韓國語辭典明示:有貶義
    首先「李氏朝鮮」一詞是日本在殖民時期取的稱呼,1910年大韓帝國城為日本的殖民地後,日本方面為了區分1910年前後的朝鮮,因此將大韓帝國最後一個皇帝的姓氏與朝鮮兩個單字組合起來,才有了「李氏朝鮮」一詞誕生,表面上是為了區分時代而使用,但在韓國人眼裡,這個詞就是日本為了貶低朝鮮而造出的名稱。「李氏朝鮮」一詞是日本殖民時期產生。
  • 和蔡智恆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輕舞飛揚」的原型原來是她
    可即便是死死盯著他看,恐怕也沒有人能認出,這正是1998年藉網絡小說《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在華人世界爆紅的「痞子蔡」。但在網絡世界,「痞子蔡」依然是一個難以忘卻的意象。去年3月22日,有微信公眾號推播了一篇文章,紀念《第一次的親密接觸》開始連載20周年。有人把這篇文章貼給了蔡智恆,連他也被驚到了。「我自己都不記得那個日子了,竟然還會有人寫文章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