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首李光耀,寧可得罪華人,也不將華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

2020-12-23 遇史坊

現如今我們中華文字語言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儘管都是中國人,但是各地所說的話術卻各有不同,這也是普通話的由來,我們現在在手機平臺上也經常能夠看到,許多外國友人也紛紛學習中國的語言,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對於從小就用漢語交流的我們肯定會認為漢語其實很簡單吧,其實不然,很久以前世界就有一個說法,漢語是世界上最難學的語言。

新加坡元首李光耀

1965年,新加坡剛從馬來西亞獨立的時候,因華人佔其中的大多數,所以許多華人希望能將漢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開國元首李光耀並沒有同意,這讓眾人不解,李光耀自己也是華人,為何要拒絕這樣的提議呢?首先李光耀認為雖然華人在新加坡總人口佔百分之七十以上,但還有百分之三十的的印度人和馬來人,我們不能忽視其他種族的存在,如果將國語定為新加坡的語言,勢必會引發其他民族的不滿,嚴重的話還可能引發暴亂。

新加坡元首李光耀

所以為了國家的穩定李光耀並沒有這樣做,還有一點便是,他認為漢語在國際競爭中處於劣勢。當時新加坡的周圍都是馬來人,為了吸引馬來人來新加坡進行建廠投資,新加坡的民眾就必須說一種他們能聽懂的語言—英語。所以李光耀就採取了雙語教育政策,要求所有的學校都要以英語作為第一語言,同時學習自己國家的母語,例如華人學生要學習英文和漢語。

李光耀拒絕將華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

李光耀認為學習漢語的難度非常大,自己年輕的時候也不會漢語,因要與華人打交道才學了漢語,但學了50年仍感覺自己沒有掌握要領,相比而言,英語就會簡單很多,並且佔有很大的優勢。在當時李光耀的雙語政策實施後,引起各國的關注,許多其他國家的居民紛紛來到新加坡定居,關鍵原因便是,希望孩子同時學習兩種語言,政策實施後也具有顯著的效果。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學習兩門語言也有一定的弊端,比如英校生就沒有華校生團結,有自信。因為教英語的老師,僅限於語言的交流,在語言中一些微妙的表達學生很難學會。

李光耀提倡雙語政策

而華校的老師,在用中文講述的時候,同時傳承的還有中國民族的文化,這也是華校生自信的原因。李光耀還曾說道,如果把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國語,是十分愚蠢的,因為現在中國人從小到大也在學習英文。這讓我有所懷疑我們現在學習英語的目的?難道不是為了更好的交流呢?不得不承認漢語在國際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雖然我們現在國家發展迅速,但與其他國家相比還有一些方面的劣勢,這也讓我們不得不需要學習英語,來進行學習交流,不過漢語作為我們的母語,它的魅力也是無窮的,它是我們中華文明的象徵!

相關焦點

  • 華人佔新加坡人口74%,為何李光耀拒絕將華語定為新加坡國語?
    本以為這個華人比重如此高的國家,將漢語當做國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沒想到開國首腦李光耀卻拒絕這樣做,甚至表示如果選擇漢語作為國語,會是新加坡的一大錯誤。這究竟是為何呢?興衰與發展一個國家的興衰與發展,與當政者有著離不開的關係。
  • 李光耀:此生最自豪的事,把英語而非漢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人均GDP6.4萬美元。有人問,這個以華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為何不以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按道理來說,新加坡以華人為主體,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新加坡華人這麼多,為什麼英語是第一通用語,而馬來語是國語?
    但是即便華人數量比例過高,可《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至於華語,雖然也是官方語言,但從新加坡的規定來看,顯然在新加坡馬來語和英語更加重要,這是為什麼呢?新加坡是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但其實說實話,大航海運動開始前,新加坡並沒有什麼戰略位置,可是中國人移民新加坡的歷史卻非常早。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可如今來看,李光耀做出這樣的選擇的確是審時度勢的結果,而恰恰是將英語作為國語的決策推出後,推動了新加坡日後在國際領域的發展。 由此可見,看待任何歷史、國際、社會問題時,只有放在大環境中去考量,才不會產生不必要的偏見,我們看待問題才會更加理性。
  • 李光耀:想華語選為國語,就先把我打倒,很慶幸統治我們的是英國
    【鶴吹牛】李光耀在自己的書中曾經這樣描述過一件事:新加坡剛剛獨立的時候,中華總商會的代表建議,把華語選為新加坡的國語。這件事並不奇怪,當時新加坡絕大部分人都是華人,大部分人用的都是漢語。但是李光耀卻回答說「你得先把我打倒!」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就是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也從未規定讓新加坡人民必須使用哪種語言。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但是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佔比數量太高,馬來西亞的人擔心在之後會不會慢慢的被華人掌控馬來西亞。於是在1965年,進行了是否讓新加坡獨立的投票會議中,以128票同意,零票拒絕的絕對優勢讓新加坡被迫獨立了。到這裡,剛剛來到馬來西亞才不到兩年的新加坡被趕出去了。
  • 新加坡是「華人社會」嗎?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今日凌晨逝世,小國偉人與世長辭。李光耀作為華人後裔,建立了在世界上擁有舉足輕重地位的新加坡。華人提起新加坡和李光耀,也每每覺得與有榮焉。但是,新加坡真的是「華人社會」嗎?這是個問題。如果近距離觀察新加坡這個國家,你或許會覺得很奇怪。
  • 新加坡華人佔七成,李光耀卻堅持將英語作為官言:除非你們打倒我
    新加坡是中國之外唯一以華族人口佔多數的國家,其華人數量佔國民總人口的70%以上。早在獨立之初,不少華人富商為更好傳承中華文化,興辦中文學校;英國殖民期間基於華人在新加坡的影響力,也未強制新加坡人拋棄漢語改學英語。
  • 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為何有四種官方語言?
    由於政治、民族等多重原因,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獨立建國。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在當天的電視記者招待會上宣告:「新加坡要建立一個多元種族的國家。我們將建立個榜樣。這不是馬來國,這不是華人國, 也不是印度國。讓我們真正的新加坡人……不論種族、語言、文化、宗教團結一致。」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而獨立之後的新加坡,積極開始了自己的改革,而其十分重要的一項政策就是廢除漢語,以英語作為國語。從當時的時代背景來看,新加坡此舉是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為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進步,加強了新加坡與世界的聯繫,尤其是身處東南亞腹地,它需要更為激進的政策來為自己謀發展。
  • 新加坡華人居多,有4種官方語言,英語第一,漢語為何只排第三?
    新加坡華人佔70%以上,官方文字為何是英文?李光耀:為求發展!新加坡華人居多,漢語為何不是第一語言?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新加坡的第一語言是英語。所謂第一語言,就是政府公文寫作的通用語言。新加坡常駐人口有560多萬,其中華人佔了人口的74.2%,是個以華人為主導的國家,但是,作為華人的母語漢語,在新加坡仿佛成了「外語」。漢語在新加坡的地位為何如此尷尬呢?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為什麼掀起「去中國化」運動,廢除漢字教育?
    然而,漢字在新加坡的繁榮景象,也僅僅維持了短暫的十年,但在之後的「去中國化」運動中,陷入了低迷期。 新加坡「去中國化」運動,發起人正是當時的總統,「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李光耀是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正是這樣一位華人總統,在新加坡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去中國化」運動,這場運動直切要害,從漢字教育入手,直接廢除了新加坡課堂漢字教育。
  • 李光耀廢除新加坡漢語教育,建議中國全面學習英語,最終被打臉了
    不過近代以來不少人都主張廢除漢語和漢字,魯迅曾經這麼主張過,被稱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也曾經建議中國廢除漢語。 英國殖民期間也甚至華人在新加坡的影響力,因此並未強制新加坡人學習英語,徹底拋棄漢語。不過李光耀上臺之後卻主張廢除漢語,在這種政策的作用下,新加坡的不允許使用漢語教學,南洋大學徹底消失……。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是什麼使新加坡獲得了如此巨大的進步呢? 那麼則不得不提一個人——新加坡最偉大的總理李光耀;那麼則不得不提一項重大的政策——廢除漢語,將英語作為國語。新加坡一實現獨立便廢除漢語,在上個世紀的世界裡,可以說是一項極具積極意義的決策,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巨大進步。
  • 李光耀:漢語沒有任何優勢,應推崇英語
    但是新加坡卻拋棄漢語學習英語,到底是為什麼呢?眾所周知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居多的國家,大約佔到全國總人口的百分之70,這個開國元首叫李光耀,祖籍廣東。因為國內大多都是華人因此將漢語定為第一語言肯定是再好不過的了,但是李光耀就偏偏反其道而行之將英語定為第一語言,還說:"在國際上漢語沒有任何優勢,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第一語言"。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成長軌跡
    李光耀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一名譽滿全球的偉人,他的家庭、童年、學生時代以及工作經歷又給其日後成為一國元首帶來怎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呢?童年生活李光耀的家族祖籍在廣東梅州市,自其曾祖父開始定居新加坡,祖父李雲龍是當時新加坡知名商人,經營船務公司還進行樹膠貿易,父親李進坤則是殼牌石油公司的員工。
  • 李光耀:漢字影響雖大,但「缺陷」明顯,不可能成新加坡通用語言
    李光耀在祖父李雲龍的影響下進入英式學校學習,12歲考上新加坡最好的英式學校萊佛士書院,之後又去了倫敦經濟學院和劍橋大學讀書,從李光耀整個人生的求學經歷可看出,他骨子裡流的雖然是華人的血,但他頭腦裡裝的都是西式思想,新加坡成立初期有人看在新加坡人大多數都是華人,提議將漢語作為行政語言,但李光耀力排眾議選擇英語作為行政語言。
  • 為了攀結西方,李光耀把漢語廢除了,用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也逐漸走向了舞臺的中心,當時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他認為,解決兩個族群衝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於是,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獨立。
  • 新加坡滿大街都是華人,為何不將漢語當工作語言?當地人這麼說的
    說到新加坡的話,相信大部分都不會覺得陌生。首先新加坡是一個發達國家,在上個世紀新加坡就被譽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經濟上比絕大部分國家都要強。所以那時候知道新加坡這個國家的人,自然就比較多了。其次新加坡是一個華人很多的國家,多到什麼程度呢?可以說滿大街都是。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說起新加坡這個國家,許多中國人都不陌生。新加坡是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他們的人均GDP比香港還高,位居世界前列。新加坡不僅僅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而且他們的製造業非常發達。新加坡還是一個著名的移民國家,其中單單是華人就佔了7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