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2020-12-17 史書雲海

新加坡是除了中國以外,世界上華人佔比最多的一個國家,佔比達到了百分之七十之多。在新加坡在剛剛獨立的時候,就有著不少的富商為了更好地傳承中國文化,創辦了許多的中文學校。就是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也從未規定讓新加坡人民必須使用哪種語言。

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

新加坡獨立

1965年的8月9日早晨,新加坡的總理李光耀在新加坡獨立之後第一次發表了講話,這一次的講話代表著新加坡真正地走向了獨立。在被英國殖民地統治了一個世紀之後,他們緊接著成為了馬來西亞的一部分。

但是由於新加坡的華人佔比數量太高,馬來西亞的人擔心在之後會不會慢慢的被華人掌控馬來西亞。於是在1965年,進行了是否讓新加坡獨立的投票會議中,以128票同意,零票拒絕的絕對優勢讓新加坡被迫獨立了。到這裡,剛剛來到馬來西亞才不到兩年的新加坡被趕出去了。

經濟蕭條

在那個時候的新加坡人民大概有兩百萬左右。其中有百分之七十左右是華人,所以周圍的國家對新加坡並不友好,甚至還帶有歧視的意思。如果說這些還能接受,那麼下面肯定就接受不了了,這個時候的新加坡人均GDP竟然只有450美元,當時就連淡水資源就需要從國外進口,於是當時的飲用水也是一大頭疼的問題。

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曾經寫道:當時我是絕望的,我甚至與不想去管這個爛攤子,我想過逃避,但是作為國家領導人我不能這麼做,即便有再多的困難,我也要去帶領我的國家走向繁榮!他還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想過他會在42歲的時候獨立負擔起新加坡的責任,去照顧兩百萬人的生計。

對不設立漢語作出解釋

在二戰結束後,新加坡地處於馬六甲海峽上:這個被稱為海上十字路口的貿易海峽。新加坡在當地被當作轉口貿易中心,根本沒有任何的工業基礎,經濟結構更是十分單一化。在英國軍隊撤離新加坡的時候,當時他們想的就是未來的日子就靠著馬來西亞了。

可是誰能想到老天開了個玩笑,僅僅兩年不到,新加坡就被迫獨立出去了,但是生活還是要繼續啊,於是李光耀就在所有人的不可思議中,宣布了他的決定:把漢語廢除,用英語作為我們的國語。

相信很多人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做法,新加坡七成以上的人口都是華人,漢語不是應該能容易管理嗎?但是李光耀卻獨獨不這麼認為,但是他對於理由一直沒有說出來。到了2013年李光耀寫的《李光耀觀天下》才說明,他認為漢語是落後的,並且當時新加坡七成的人民都是華人,都說漢語的話外來人可能聽不懂,所以他廢除漢語,都學習英語,這樣對於新加坡之後的發展也有很大的好處。

李光耀治國

李光耀在治理過的過程中曾說道:「我們也算是很幸運的,過去統治新加坡的是英國,他們使用的是英語。如果當時我們和越南一樣是被法國所統治,那我們現在就必要去忘掉法語,再去重新學習英語,這樣才能更快地與世界接軌,可以想像那個過程是非常可怕並且煎熬的,」

李光耀對於新加坡的現狀看得很清楚,他知道這裡的國土面積非常小,自然資源也少的可憐,如果想要得到快速發展,那麼必須要去拉動外資,於是吸引外資成為了非常重要的事情。他化身為一個國際的推銷員,去美國遊說各大有名的企業去入住他們國家。

同時李光耀對於外來青年的文化才俊非常賞識,為了讓人民去外國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文化知識,他設立了非常高的獎學金,並且每年親自選拔人才到外國去交流學習。希望在這些青年學成歸來後能為新加坡注入新鮮的血液

李光耀的做法在後來看來無疑是正確的,新加坡的發展道路逐漸的走上了正軌。並且出現了「新加坡模式」這一說法,1990年李光耀卸任的時候,新加坡的人均GDP已經翻了幾十倍,達到了14000多美元,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發達國家

相關焦點

  • 華人佔新加坡人口74%,為何李光耀拒絕將華語定為新加坡國語?
    而漢語則代表著中華民族的國魂,是中國人的根本。它猶如血脈筋骨一般,紮根在中國人的心中。如今除了中國人之外,越來越多的種族開始接觸漢語,甚至還成為某些國家的通用語言,比方說新加坡。記得在百度上有這樣的一個詞條,」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1、複雜的國民結構  新加坡是一個多元文化的移民國家,雖然其地方不大,但也有複雜的國民構成。新加坡剛剛獨立時情況是這樣的,總人口約200萬,75%以上都是華人(如今依舊超過70%),還有馬來族、印度裔和歐亞裔/混血等公民,當時人均GDP剛到450美元。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而這僅僅是李光耀針對於新加坡國語政策推行的前奏而已,之後,在新加坡正式獨立成國之時,李光耀宣布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而為了表明自己堅定的立場,他對外宣稱:將漢語作為新加坡國語絕對不可能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說起新加坡這個國家,許多中國人都不陌生。新加坡是全球最發達的國家之一,他們的人均GDP比香港還高,位居世界前列。新加坡不僅僅是世界的金融中心之一,而且他們的製造業非常發達。新加坡還是一個著名的移民國家,其中單單是華人就佔了7成。
  • 開國元首李光耀,寧可得罪華人,也不將華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
    現如今我們中華文字語言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儘管都是中國人,但是各地所說的話術卻各有不同,這也是普通話的由來,我們現在在手機平臺上也經常能夠看到,許多外國友人也紛紛學習中國的語言,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對於從小就用漢語交流的我們肯定會認為漢語其實很簡單吧,其實不然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是什麼使新加坡獲得了如此巨大的進步呢? 那麼則不得不提一個人——新加坡最偉大的總理李光耀;那麼則不得不提一項重大的政策——廢除漢語,將英語作為國語。新加坡一實現獨立便廢除漢語,在上個世紀的世界裡,可以說是一項極具積極意義的決策,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巨大進步。
  • 新加坡華人居多,有4種官方語言,英語第一,漢語為何只排第三?
    新加坡華人佔70%以上,官方文字為何是英文?李光耀:為求發展!新加坡華人居多,漢語為何不是第一語言?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新加坡的第一語言是英語。所謂第一語言,就是政府公文寫作的通用語言。新加坡常駐人口有560多萬,其中華人佔了人口的74.2%,是個以華人為主導的國家,但是,作為華人的母語漢語,在新加坡仿佛成了「外語」。漢語在新加坡的地位為何如此尷尬呢?
  • 李光耀:此生最自豪的事,把英語而非漢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人均GDP6.4萬美元。有人問,這個以華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為何不以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按道理來說,新加坡以華人為主體,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新加坡華人高達74%,為何國語是英語卻不是漢語?三個原因很重要
    正因為新加坡的歷史因素較為複雜,當地屬於一個多元化的國家,只不過大家所熟知的只是新加坡華人較多。為何新加坡大部分都是華人?根據了解,上個世紀末,新加坡的華人高達230萬,佔據總人口的77.3%,其中閩南人有20%;客家人不足10%。
  • 李光耀直言:漢字「缺陷」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通用語言
    日本、韓國都深受影響,然而新加坡的工作語言卻不是漢語,新加坡人口主要由4大族群構成,華人、馬來族、印度裔和歐亞裔,其中華人就佔了新加坡總人口的74.2%,若是將漢語定為工作語言
  • 先在新加坡廢漢語,後又扶持漢語學校發展,李光耀果然是老狐狸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數量眾多的國家,在這個小小的國家裡,華人的數量超過四分之三。在許多中國人的印象裡,新加坡的通用語言是漢語和英語,很多中國遊客認為在新加坡可以做到「無障礙交流」,但是事實上,新加坡大部分人使用的都是英語。
  • 華人佔多數的新加坡為何有四種官方語言?
    為什麼不是漢語?新加坡首任總理李光耀祖籍廣東梅州,新加坡也有大約3/4的人口是華族,為什麼漢語既不是國語,也不是共同語呢?其實,華人太多也正是漢語不能夠成為新加坡國語或共同語的原因之一。正如李光耀所說,「語文問題就是政治問題,新加坡身處馬來海洋之中,我們必須認清這個事實。1965年新加坡獨立,我面對新加坡人口雖有75%華人,卻不能以華文作為共同語和工作語的困難。我做了很全面的思考,也就這個課題,對人民進行大幅度政治教育」。
  • 李光耀廢除新加坡漢語教育,建議中國全面學習英語,最終被打臉了
    漢語是全世界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聯合國的任何文件都要有一份中文版的。漢語和漢字經過了數千年歷史的沉澱,承載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祖先留給咱們最重要的財富。不過近代以來不少人都主張廢除漢語和漢字,魯迅曾經這麼主張過,被稱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也曾經建議中國廢除漢語。
  • 李光耀:想華語選為國語,就先把我打倒,很慶幸統治我們的是英國
    【鶴吹牛】李光耀在自己的書中曾經這樣描述過一件事:新加坡剛剛獨立的時候,中華總商會的代表建議,把華語選為新加坡的國語。這件事並不奇怪,當時新加坡絕大部分人都是華人,大部分人用的都是漢語。但是李光耀卻回答說「你得先把我打倒!」
  •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踢出,新加坡人均GDP為14504
    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馬來西亞踢出,被迫宣布獨立,獨立後新加坡,人口200萬,其中75%是華人,讓漢語作為國語大勢所趨,當地中華總商會找到李光耀,希望能將漢語作為國語,李光耀卻強硬說到:「除非擊倒我,否則漢語永遠不會成為新加坡國語」。
  • 為了攀結西方,李光耀把漢語廢除了,用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通過觀察新加坡的近代史,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個國家不是在成為殖民地就是在成為殖民地的路上。總之就是一直被殖民統治。「馬來人至上」的觀念也逐漸走向了舞臺的中心,當時第一任首相東姑阿都拉曼擔心華人會主宰馬來西亞的政治及經濟環境,他認為,解決兩個族群衝突的最好辦法就是以華人為主體的新加坡獨立出去,以保證馬來族的統治。於是,將新加坡驅逐出馬來西亞,1965年8月9日,新加坡被迫獨立。
  • 新加坡華人這麼多,為什麼英語是第一通用語,而馬來語是國語?
    而說起海外華人哪裡最多,恐怕當屬東南亞地區。由於東南亞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東南亞各個國家才是海外華人主要的聚集地。像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華人數量都不少,不過並沒有成為該國人數最多的族群。在新加坡華人數量佔比最大,達到了總人口的74.2%,還有馬來人(13.3%)、印度裔(9.1%)。
  • 李光耀:漢字影響雖大,但「缺陷」明顯,不可能成新加坡通用語言
    亞洲各國文字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漢字影響,新加坡這個華人人口數量佔據該國人口77%以上的國家就更是如此,漢字和漢語都是該國官方文字、語言之一,街上到處都是漢字寫的廣告牌。儘管漢字在新加坡的覆蓋率很高,但新加坡的總理李光耀說漢字有」缺陷,在新加坡不能成為通用語言。
  • 新加坡華人佔七成,李光耀卻堅持將英語作為官言:除非你們打倒我
    新加坡是中國之外唯一以華族人口佔多數的國家,其華人數量佔國民總人口的70%以上。早在獨立之初,不少華人富商為更好傳承中華文化,興辦中文學校;英國殖民期間基於華人在新加坡的影響力,也未強制新加坡人拋棄漢語改學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