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直言:漢字「缺陷」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通用語言

2020-12-27 騰訊網

《說文解字·序》:諸侯力政,不統於王。惡禮樂之害己,而皆去其典籍。分為七國……言語異聲,文字異形。

春秋初期,見於記載的諸侯國還有170多個,各國相互兼併,到戰國時期,七個國家從紛爭中脫穎而出,形成「七雄」,七國文字、語言並不統一,秦始皇攻滅六國之後,才正式將小篆作為官方文字。

漢字的起源可見,《說文解字·序》:黃帝之史倉頡,見鳥獸蹄迒之跡,知分理之可相別異也,初造書契。從上古倉頡造字開始,中國漢字在不斷演變中形成了今天所用的方塊字,作為世界上最古來的漢字,中國漢字影響力是巨大的。

日本、韓國都深受影響,然而新加坡的工作語言卻不是漢語,新加坡人口主要由4大族群構成,華人、馬來族、印度裔和歐亞裔,其中華人就佔了新加坡總人口的74.2%,若是將漢語定為工作語言,似乎也很正常,李光耀為何不願意呢?這跟李光耀人生經歷也有一些關係。

李光耀,漢族客家人,祖籍廣東梅州市,不過他從小接受的是英式教育,12歲考入了當地頂尖的英校萊佛士書院,但因為抗日戰爭一度中斷了學業,戰爭結束後,李光耀拿到了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赴英留學。

他在英國攻讀的是法律,1949年,李光耀獲得了 「雙重第一榮譽學位」,畢業後在倫敦拿到了執照,從事法律工作,也讓李光耀走上了政界,1959年,李光耀,新加坡走向自治,李光耀擔任總理。

新加坡在李光耀大刀闊斧的改革下,經濟發展相當快,新加坡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繼紐約、倫敦之後的第三大國際金融中心。對於這些改革,李光耀認為最難的還是語言改革。

2011年,李光耀出版回憶錄《我一生的挑戰:新加坡雙語之路》,在首發儀式上,他說「雙語是新加坡取得成功的基礎」,英語和漢語,都是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但擁有7成華人的新加坡,卻沒有將漢語當做工作用語(通用語言)。

李光耀在書中解釋道:「語言政策可能會成為經濟成功的關鍵,它確實能決定一個國家的成敗」。

英語是世界上通用的預言,新加坡又深受英國殖民影響,加上多民族文化,為了吸引投資者來新加坡發展,國民必須要講他們能懂的語言,這種語言只能是英語。漢語將成為第二語種。

漢語在經濟競爭當中,有著明顯的劣勢,同時他認為漢語有些一些「缺陷」,他以前沒有學過漢語,從政以後,也需要跟華人演講,所以就自學了漢語,他花了50年的時間,也沒有掌握漢語的精髓。

他在學習漢語中,也吃了不少的「苦頭」,漢語有多音字、會意字還有諸多的成語、歇後語,哪怕是一個字的發音都有4個到5個聲調,這對初學者來說十分困難,除此之外,漢字的筆畫複雜,難於書寫,基於多種原因漢語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相關焦點

  • 李光耀:漢字影響雖大,但「缺陷」明顯,不可能成新加坡通用語言
    亞洲各國文字或多或少都受到了漢字影響,新加坡這個華人人口數量佔據該國人口77%以上的國家就更是如此,漢字和漢語都是該國官方文字、語言之一,街上到處都是漢字寫的廣告牌。儘管漢字在新加坡的覆蓋率很高,但新加坡的總理李光耀說漢字有」缺陷,在新加坡不能成為通用語言。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在1965年新加坡建國之初,李光耀就公開表示過: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乍一看,是不是感覺滿滿的排華意味呢? 而這僅僅是李光耀針對於新加坡國語政策推行的前奏而已,之後,在新加坡正式獨立成國之時,李光耀宣布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而為了表明自己堅定的立場,他對外宣稱:將漢語作為新加坡國語絕對不可能
  • 新加坡華人佔7成,為何英語是官方語言?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去新加坡旅遊跟生活的話,基本上漢語就可以了,畢竟街上大部分都是華人。不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新加坡的華人佔了7成,但是漢語卻不是他們的官方語言,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則是英語。這一點可能許多中國人都想不明白了,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自己也是華人的後代,為何不把漢語定為官方語言呢,而是要選擇英語呢?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新加坡超過7成都是華人,李光耀卻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官方語言 引言 越喜歡一個人,受這個人的影響越大。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為什麼掀起「去中國化」運動,廢除漢字教育?
    然而,漢字在新加坡的繁榮景象,也僅僅維持了短暫的十年,但在之後的「去中國化」運動中,陷入了低迷期。 新加坡「去中國化」運動,發起人正是當時的總統,「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李光耀是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正是這樣一位華人總統,在新加坡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去中國化」運動,這場運動直切要害,從漢字教育入手,直接廢除了新加坡課堂漢字教育。
  • 華人佔新加坡人口74%,為何李光耀拒絕將華語定為新加坡國語?
    如今除了中國人之外,越來越多的種族開始接觸漢語,甚至還成為某些國家的通用語言,比方說新加坡。記得在百度上有這樣的一個詞條,」新加坡可以說中文嗎?"從這個詞條當中也能夠感受的到,新加坡居民對漢語的了解程度之高。其實在新加坡,有將近75%的人是華人,就連這個國家的開國首腦李光耀也是中國人。
  • 先在新加坡廢漢語,後又扶持漢語學校發展,李光耀果然是老狐狸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數量眾多的國家,在這個小小的國家裡,華人的數量超過四分之三。在許多中國人的印象裡,新加坡的通用語言是漢語和英語,很多中國遊客認為在新加坡可以做到「無障礙交流」,但是事實上,新加坡大部分人使用的都是英語。
  • 為了攀結西方,李光耀把漢語廢除了,用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通過觀察新加坡的近代史,我們可以了解到,這個國家不是在成為殖民地就是在成為殖民地的路上。總之就是一直被殖民統治。在當時新加坡的人口數到達了兩百萬,其中有一大半的人口是華人。就連喝的水也需要從馬來西亞的柔佛州進口。而此時周圍國家對於新加坡剛剛成立的共和國還保持著不友好的態度。 作為一個蕞爾小國,世界對於新加坡是否能繼續存在表示疑問,除了主權糾紛,其他重要的問題包括住宅短缺,缺乏土地與天然資源。失業率當時高達12%。新加坡為了求存求活,開始一連串的措施來發展工業及經濟。
  • 李光耀廢除新加坡漢語教育,建議中國全面學習英語,最終被打臉了
    漢語是全世界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聯合國的任何文件都要有一份中文版的。漢語和漢字經過了數千年歷史的沉澱,承載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祖先留給咱們最重要的財富。不過近代以來不少人都主張廢除漢語和漢字,魯迅曾經這麼主張過,被稱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也曾經建議中國廢除漢語。
  • 李光耀:此生最自豪的事,把英語而非漢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新加坡是繼倫敦、紐約、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人均GDP6.4萬美元。有人問,這個以華人佔絕大多數的國家,為何不以漢語作為官方語言?按道理來說,新加坡以華人為主體,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 新加坡基本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在當時新加坡的居民結構中,由7成華人和3成的印度人及馬來西亞人共同組成。所以在本國哪種語言的使用率最高則可得出分曉。 不過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是考慮到,本國畢竟由這三種人群組成,所以採用漢語、馬來西亞語和印度語這三種中的任意一種作為官方語言,都會引起其他群體的不滿。 恐怕會滋生許多禍端、甚至引起暴亂什麼的。
  • 李光耀:漢語沒有任何優勢,應推崇英語
    中國的漢字可謂是中華民族文化智慧的象徵和結晶,每一個漢字都充滿著無窮無盡的魅力和神奇力量,漢字除了文化上積澱之外還帶有一種美感,使人們見到漢字的時候就會油然而生一種愉悅的心情,可見漢字的魅力。但是新加坡卻拋棄漢語學習英語,到底是為什麼呢?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就是在英國殖民期間,他們也從未規定讓新加坡人民必須使用哪種語言。但是在李光耀上臺之後,他直接廢除了漢語,並且禁止了漢語的相關學習,更是將南洋大學停辦了。他只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
  • 西方媒體為什麼不敢罵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
    ——李光耀  如果你常讀國際新聞,對於新加坡這個國家恐怕印象會不錯。花園城市,經濟發達,金融中心,街道乾淨,人民生活幸福,官員清廉……總而言之就是,一個高大上的國家。  如果你英文夠好,即使翻遍西方主流媒體,恐怕也找不出幾篇批評新加坡的文章。
  • 新加坡大多是華人,為何一獨立就廢除漢語?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至於為何不將漢語或者馬來西亞語作為自己的官方語言,當時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考慮到,新加坡是由多層國民結構的,如果以漢語或者馬來西亞語又或者以印度語為主,勢必會造成其他國民結構的不滿,最終可能會引發新的問題,而作為國際語言的英語則不會有這種問題
  • 開國元首李光耀,寧可得罪華人,也不將華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
    新加坡元首李光耀1965年,新加坡剛從馬來西亞獨立的時候,因華人佔其中的大多數,所以許多華人希望能將漢語定為新加坡的國語,但開國元首李光耀並沒有同意,這讓眾人不解,李光耀自己也是華人首先李光耀認為雖然華人在新加坡總人口佔百分之七十以上,但還有百分之三十的的印度人和馬來人,我們不能忽視其他種族的存在,如果將國語定為新加坡的語言,勢必會引發其他民族的不滿,嚴重的話還可能引發暴亂。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成長軌跡
    李光耀究竟是如何一步步成長為一名譽滿全球的偉人,他的家庭、童年、學生時代以及工作經歷又給其日後成為一國元首帶來怎樣潛移默化的影響呢?童年生活李光耀的家族祖籍在廣東梅州市,自其曾祖父開始定居新加坡,祖父李雲龍是當時新加坡知名商人,經營船務公司還進行樹膠貿易,父親李進坤則是殼牌石油公司的員工。
  • 新加坡華人居多,有4種官方語言,英語第一,漢語為何只排第三?
    新加坡華人佔70%以上,官方文字為何是英文?李光耀:為求發展!新加坡華人居多,漢語為何不是第一語言?大家都知道,新加坡是一個多語言的國家,擁有4種官方語言,即英語,馬來語,華語和泰米爾語。基於和馬來西亞的歷史淵源,《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主要是尊重新加坡原住民所使用的語言。新加坡的第一語言是英語。所謂第一語言,就是政府公文寫作的通用語言。新加坡常駐人口有560多萬,其中華人佔了人口的74.2%,是個以華人為主導的國家,但是,作為華人的母語漢語,在新加坡仿佛成了「外語」。漢語在新加坡的地位為何如此尷尬呢?
  • 新加坡領導人李光耀生前是如何看待中國崛起過程中遇到的挑戰?
    中國經濟發展速度在21世紀第一個10年內在全世界「一騎絕塵」,以讓人瞠目結舌的速度在21世紀第二個十年輕鬆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明眼人都看出中國超越世界第一大經濟體美國只是時間問題。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指日可待。
  • 新加坡國土面積這麼小,為什麼會有四種官方語言?
    新加坡位於東南亞各種人種和民族的包圍之下,離之最近的馬來西亞通用馬來語,印尼通用英語,離中文地區更是隔著遙遠的南海,顯而易見中文在東南亞地區沒有肥沃的土壤。雖然華人佔據主要人口,但一方面華人並不是最初的土著居民,另一方面華人在東南亞政治上並沒有非常有力的話語權,語言地位受制於政治地位,因此中文無法成為第一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