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耀:想華語選為國語,就先把我打倒,很慶幸統治我們的是英國

2020-12-12 鶴吹牛

【鶴吹牛】李光耀在自己的書中曾經這樣描述過一件事:新加坡剛剛獨立的時候,中華總商會的代表建議,把華語選為新加坡的國語。這件事並不奇怪,當時新加坡絕大部分人都是華人,大部分人用的都是漢語。

但是李光耀卻回答說「你得先把我打倒!」李光耀的回答讓外人看來非常不解,身為華人的李光耀為何會如此排斥華語呢?

如果我們聽一下李光耀的這種心聲,恐怕就不會感到奇怪了。李光耀在自己的書中這樣寫到,

「很幸運的是,過去統治新加坡的是英國,它留下了英語。假如統治我們的是法國,那麼我們就必須拋棄法語轉頭再學英語。」

當然,我們這裡說的並非是李光耀的親英思想,更無關所謂的批判李光耀的「奴性」想法。就論事而言,可以說,在李光耀的心中,英語是英國殖民者留給新加坡最為重要的財富。

李光耀這樣說,也自有他的理解和想法。

新加坡獨立之後,作為一個彈丸小國,新加坡夾在數萬個被穆斯林群體佔據的島嶼中,猶如一葉小舟,風雨飄搖,一個不小心,就會徹底覆滅。

為了挽救新加坡,李光耀曾經推動了新馬合併,結果卻以失敗告終。無奈之下,李光耀只能留著淚帶著新加坡重新開始。

當時李光耀就下定了決心,要向歐美看齊。一方面,新加坡與英國的關係比較親近,再加上新加坡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所以,英國也願意通過新加坡來對東南亞施加影響。

再者,當時的世界經濟浪潮仍舊由歐美國家掌控,而世界貿易的語言就是英語,所以,保留英語能夠讓新加坡與外界進行廣泛的交流。

在李光耀心中,新加坡這個國家太小了,自己根本就不能滿足自己生存的需要,新加坡要想活下去,那就只能融入世界,和世界各國打交道,做生意。

事實也證明,李光耀的選擇就新加坡本身的發展來說,無疑是非常正確的。新加坡依靠自己的優勢地理位置,成為了遠東地區的貿易中心。

而在這一過程中,作為世界通用語言,英語無疑成為了新加坡發展的最大助力。保留了英語,那麼就能夠鞏固新加坡的政治制度,也能從文化上靠近西方,以此獲得西方國家的信賴。

李光耀在評價新加坡獲得成功的發展歷程時說到,將近50年過去了,歷史顯示能講英語並與世界溝通的能力,已成為新加坡的成長故事中最為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李光耀的一生中,他不止一次提到了英語的重要性,他甚至曾經說過,即便中國在未來崛起,哪怕成功在經濟上超越了美國,新加坡也不會放棄英語。因為新加坡賴以生存的貿易往來,靠的仍舊是那些英語國家。

所以,選擇英語也是新加坡必須做出的決定,這與其他無關,只與新加坡的生存有關。

相關焦點

  • 新加坡有超過7成的華人,為何李光耀說,漢語永遠不會成為國語
    在那時中華總商會的一些人曾向他提過建議,其實漢語當作新加坡的官方語言是利大於弊的,但是李光耀卻表示:可以,但是你們要先打倒我。意思很明確了,就是只要他還在為一天,那麼官方語言就有一天不會是漢語。李光耀在他的回憶錄中曾經寫道:當時我是絕望的,我甚至與不想去管這個爛攤子,我想過逃避,但是作為國家領導人我不能這麼做,即便有再多的困難,我也要去帶領我的國家走向繁榮!他還表示自己從來沒有想過他會在42歲的時候獨立負擔起新加坡的責任,去照顧兩百萬人的生計。
  • 李光耀:此生最自豪的事,把英語而非漢語作為新加坡官方語言
    按道理來說,新加坡以華人為主體,在國語選擇上應該選擇華語才對,但新加坡卻偏偏選擇了英語作為國語,這又是什麼原因呢?其實,在1965年,新加坡都馬來西亞趕出來獨立建國的時候,曾有人建議,將漢語作為官方語言,被李光耀斷然拒絕。
  • 開國元首李光耀,寧可得罪華人,也不將華語作為新加坡的國語
    現如今我們中華文字語言至今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在中國各地都有不同的方言,儘管都是中國人,但是各地所說的話術卻各有不同,這也是普通話的由來,我們現在在手機平臺上也經常能夠看到,許多外國友人也紛紛學習中國的語言,漢語是我們的母語,對於從小就用漢語交流的我們肯定會認為漢語其實很簡單吧,其實不然
  • 華人佔新加坡人口74%,為何李光耀拒絕將華語定為新加坡國語?
    其實在新加坡,有將近75%的人是華人,就連這個國家的開國首腦李光耀也是中國人。本以為這個華人比重如此高的國家,將漢語當做國語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但沒想到開國首腦李光耀卻拒絕這樣做,甚至表示如果選擇漢語作為國語,會是新加坡的一大錯誤。這究竟是為何呢?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漢語絕不會成為官方語言,除非你們把我打倒!
    即便是到了現在,提到新加坡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想到李光耀這三個字,這便是他的影響力。新加坡有一個奇怪的現象,就是其國內有超過7成的人數是華人,漢語已經成為了一種通用的語言,但是卻從來未被官方定義為國語,這一切的根源則與李光耀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新加坡華人佔七成,李光耀卻堅持將英語作為官言:除非你們打倒我
    早在獨立之初,不少華人富商為更好傳承中華文化,興辦中文學校;英國殖民期間基於華人在新加坡的影響力,也未強制新加坡人拋棄漢語改學英語。可當「國父」李光耀一上臺,他便主張將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並廢除漢語、不允許使用漢語教學,連南洋大學也被逼停辦。
  • 新加坡華人這麼多,為什麼英語是第一通用語,而馬來語是國語?
    但是即便華人數量比例過高,可《新加坡憲法》明定馬來語為新加坡的國語,英語作為主要的通行語和教學語。至於華語,雖然也是官方語言,但從新加坡的規定來看,顯然在新加坡馬來語和英語更加重要,這是為什麼呢?新加坡是馬來半島末端的島嶼,但其實說實話,大航海運動開始前,新加坡並沒有什麼戰略位置,可是中國人移民新加坡的歷史卻非常早。
  • 為了攀結西方,李光耀把漢語廢除了,用英語作為新加坡的官方語言
    1959年新加坡實現了自治,在四年後,與馬來亞、汶萊、砂拉越和北婆羅洲聯合組成了馬來西亞聯邦政府,從此脫離了英國的統治正式加入馬來西亞。 1964年9月,由於印尼特務的挑撥離間,新加坡又發生了嚴重的種族暴亂。
  • 李光耀為何說:漢語劣勢明顯,不可能成為新加坡的工作語言
    可如今來看,李光耀做出這樣的選擇的確是審時度勢的結果,而恰恰是將英語作為國語的決策推出後,推動了新加坡日後在國際領域的發展。 由此可見,看待任何歷史、國際、社會問題時,只有放在大環境中去考量,才不會產生不必要的偏見,我們看待問題才會更加理性。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為什麼掀起「去中國化」運動,廢除漢字教育?
    新加坡「去中國化」運動,發起人正是當時的總統,「新加坡國父」李光耀。李光耀是新加坡華人,祖籍廣東省梅州市大埔縣。正是這樣一位華人總統,在新加坡掀起了轟轟烈烈的「去中國化」運動,這場運動直切要害,從漢字教育入手,直接廢除了新加坡課堂漢字教育。在此期間,新加坡唯一一所漢漢語言大學「南洋大學」被關閉。
  •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成長軌跡
    在被押往集中營的路上,李光耀靈機一動,悄悄向一名日兵遞上香菸,並用日語喊了句「閣下」,另日兵頗為滿意,於是李光耀藉機提出要求,稱自己忘帶衣服,需要回家拿,然後日兵竟然放他走了。因為不敢回家,李光耀逃到了大山溝裡,在那裡,他親眼目睹了日本人用機槍掃射無辜平民的畫面。當李光耀平安回家後,他開始認真研究日本歷史,想弄懂為何日本人如此殘暴。
  • 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李光耀在回憶錄中寫道:  「一些國家原本就是獨立的,一些國家爭取到獨立,新加坡的獨立則是強加在它頭上的。每當我們回顧籤署協議,使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的那個時刻,我們總會感到痛苦,我從來沒這樣悲傷過。分家成了事實,我辜負了許許多多的人。」
  • 李光耀的預測:30年後中國經濟將達到何種程度?美國處於什麼位置
    當時李光耀因為學習成績優異還打算到英國深造,但是恰逢日本軍隊侵略新加坡,而新加坡的英國軍隊又無比的懦弱,甚至可以說是不戰而敗了,所以新加坡就這樣落入了日本人的手裡,新加坡開始了被日本統治的時期。李光耀被眼前的景象觸動了,他立誓要改變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慘狀。
  • 李光耀直言漢語劣勢明顯
    這一點可能許多中國人都想不明白了,新加坡的國父李光耀自己也是華人的後代,為何不把漢語定為官方語言呢,而是要選擇英語呢?這個問題李光耀曾經就非常深入分析過。第一個問題就是新加坡的居民組成的結構問題。新加坡有7成華人,但是還有3成的印度人跟馬來西亞人。在這種親情況下,新加坡如果選擇漢語作為官方語言,那麼印度人跟馬來西亞人在感情上肯定無法接受。
  • 「華語金曲獎」歷屆年度最佳國語男歌手
    「華語金曲獎」歷屆年度最佳國語男歌手「華語金曲獎」是「國際華語音樂聯盟」主辦、評審和運營機制與國際接軌,打造「華語歌壇的格萊美」活動,這是最具公信力的音樂評選平臺,下面我們就看一看歷屆年度最佳國語男歌手都有誰吧。
  • 李光耀的孫子輩為什麼不姓Lee?
    說起李繩武,你可能有點陌生,但說起他的爺爺李光耀,那就地球人都知道了!李繩武是李光耀的二兒子李顯揚的長子。在李光耀的葬禮上,他那段大氣磅礴的悼詞讓很多人印象深刻:然而,我們今天不是要說他有多牛,而是單純想看看他的名字~他名字的英文寫法是:Li Shengwu。乍一看沒毛病對不對?就是拼音啊!但是,你注意到了麼?
  • 大預言家李光耀:2019年的世界局勢,他27年前就看穿了?
    面對「地獄難度」的生存局面,李光耀意識到,整個國家必須擰成一股繩,必須比其他所有國家更團結、更高效、更拼命,才可能有出路。以衛生為例,我們都知道現在新加坡城市衛生做得不錯,人稱「花園城市」。雖然新加坡也是議會制,議員也是全民選舉出來的,但有不少西方國家經常指責新加坡是假民主,新加坡是「李家坡」,李光耀長期獨裁治國等等。但是李光耀根本不Care,他雖然是在劍橋學法律出身,但他並不認為英國的那套「民主制度」最適合新加坡。他直截了當地說:我從不相信民主會帶來進步,我認為民主只會帶來退步。
  • 李光耀:漢語有個劣勢
    那麼則不得不提一個人——新加坡最偉大的總理李光耀;那麼則不得不提一項重大的政策——廢除漢語,將英語作為國語。新加坡一實現獨立便廢除漢語,在上個世紀的世界裡,可以說是一項極具積極意義的決策,它從多方面推動了新加坡綜合國力的巨大進步。
  • 精選一組新加坡國父李光耀的名言
    李光耀,漢族客家人,祖籍廣東梅州市大埔縣高陂鎮黨溪鄉。(李光耀祖居)李光耀1923年09月16日出生於新加坡,自幼接受英式教育,初高中都在新加坡就學,二戰結束後,李光耀榮獲大英帝國女王獎學金,並開始赴英國留學。
  • 李光耀廢除新加坡漢語教育,建議中國全面學習英語,最終被打臉了
    站在時間的肩膀上,我與歷史對話。 漢語是全世界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也是聯合國的六種工作語言之一,聯合國的任何文件都要有一份中文版的。漢語和漢字經過了數千年歷史的沉澱,承載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和文化,是祖先留給咱們最重要的財富。不過近代以來不少人都主張廢除漢語和漢字,魯迅曾經這麼主張過,被稱為「新加坡國父」的李光耀也曾經建議中國廢除漢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