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塵說禪》系列第45篇
這一篇咱們來聊聊《普賢菩薩行願品》這部佛經,水平有限,不足之處還望師兄們多多指點。
我們主要談兩個方面,第一,簡單的介紹普賢菩薩和這部經;第二,簡介這十大願分別是什麼,好了,閒話不多說,咱們開始。
大行普賢菩薩,《華嚴經》之鳳尾《行願品》
普賢菩薩,漢傳佛教四大菩薩之一,號稱「苦行第一」,所以也被稱為大行普賢菩薩,道場在四川峨眉山。
對中國佛教熟悉的朋友都知道,文殊和普賢兩位大菩薩作為釋迦摩尼佛的左右侍從,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的最重要的三位主持者,所以也被稱為「華嚴三聖」,其中大智文殊菩薩主管教化,類似教授;大行普賢菩薩主管督導,類似教導主任;校長當然是本師釋迦佛。
簡介完普賢菩薩,下面我們再來談談《普賢菩薩行願品》這部經(後面就簡稱行願品)。
其實嚴格的說這並不能算一部經文,它其實只是《華嚴經》中的最後一章,由於非常重要所以被單獨拿出,方便大家誦讀和奉行,這點和著名的《普門品》一樣,其實也只是《妙法蓮華經》中的一品,也是因為蘊含觀音菩薩的念力而被單獨拿出。
《華嚴經》的全稱是《大方廣佛華嚴經》,乃是佛陀菩提樹下得道之後,禪定中為諸天菩薩所說的經,也是大乘佛教認為佛祖說的第一部經,因此地位自然十分崇高,影響力深遠,比如佛門十宗之一的「華嚴宗」就是以這部經為基礎。
當然了,小乘佛教是不承認此事的——其實整個大乘佛法他們都不承認,認為是偽經,他們看來佛祖所說的第一部經是鹿野苑中為「五大臣」所說的《四阿含經》。
這個孰是孰非我們暫且不去討論,但是《華嚴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經這點是無需質疑的,而《行願品》又是《華嚴經》最後的鳳尾,更是點睛之筆。
此外再多說一句,《行願品》中的「行願」兩字,分別代表了「行」和「願」兩大力,上面說過了若論「苦行」,諸大菩薩中以普賢菩薩為第一,「願力」第一的自然是發下過「地獄不空,誓不成佛」宏願的地藏王菩薩,但是畢竟「行」在「願」前,且普賢菩薩的願力同樣也很大,所以這《行願品》也和阿彌陀經、觀無量壽佛經、無量壽經、楞嚴經,並稱為「淨土五經」。
而淨土宗最看重的就是願力和念力,換句話說,這《行願品》對弟子的要求很低,只要有堅定的信仰就可以,不像是禪宗的《金剛經》,《心經》等那麼玄妙深奧,但是效果一樣,只要修持都可往生極樂。
好了,背景知識到此為止,我們正式來看看這「十大願」都是哪些。
普賢菩薩十大願
其實這十願經文中描寫的非常詳細,而且也並不晦澀,這裡以最簡單的方式來列舉和總結一下。
《行願品》:若欲成就此功德門,應修十種廣大行願。何等為十?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錀。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恆順眾生。十者、普皆回向。
第一願:禮敬諸佛
這個指的是不光要禮敬本師釋迦摩尼佛一佛(這也是大乘和小乘的區別之一,小乘只有一佛,大乘有十方三世無數佛),而是要禮敬盡法界,虛空界,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第二願:稱讚如來
這個也不用多解釋,畢竟如來才是我們婆娑世界中的教主和唯一的佛,也是所有學佛之人的本師,連自己的老師都不頂禮的話還修什麼佛呢?
第三願:廣修供養
這裡指的是供養攝於布施,廣種三種福田,哪三種呢?一、敬田,對於有德可敬而行布施。二、悲田。對於有苦可憫而行布施。三、恩田,對於有恩須報而行布施。
第四願:懺悔業障
每個人在前世都由於「貪嗔痴慢疑」這五毒而犯下了無數惡業,必須在遍於法界極微塵剎一切諸佛菩薩前誠心懺悔,以消除罪業。
第五願:隨喜功德
隨喜其實正與嫉妒相對,不起隨喜而生嫉妒心,為世間通病,故應發菩薩隨喜心,所以我們看到任何別人的善舉善行善心善念善報,都要隨喜讚嘆而不是嫉妒甚至嗔恨,這樣也會有許多福德。
第六願:請轉法輪
法指的是無上正等正覺的佛法,如車輪一樣的轉動不停,無有窮盡,等於為世間普法,自然有無量功德。
看過《神鵰俠侶》的朋友都知道裡面的最大反派就是「金輪法王」,武器就是法輪,這裡面看似說的是武功,其實背後乃是佛力,金輪法王並非輸給郭靖楊過他們,而是輸給了自己——這一動妄念,又如何圓滿?
第七願:請佛住世
這個又涉及一個很深奧的觀念——其實諸佛是否涅槃並不是取決於自身,而是這個世間的念力是否足夠,念力不夠,佛就只能涅槃,而若是眾生善念和願力足夠的話,佛就可以住世。
所以阿彌陀佛也別稱為「無量壽佛」,壽命無限,不入涅槃,就是因為極樂世界眾生都敬佛禮佛頌佛,念力無窮,阿彌陀佛自然也永遠常駐。
第八願:常隨佛學
這個也是普賢菩薩對眾生的教誨,光有願力和念力也是不夠的——這等於只是修福德而不修智慧,缺了一門,無法圓滿,「修福不修慧,香象掛瓔珞」,有條件的師兄們還請多多學習佛學,切記切記。
第九願:恆順眾生
這個解釋比較複雜,也比較多,太虛 法師的解釋我覺得最為通俗易懂,老和尚說要從敬父母,師長,阿羅漢乃至如來開始,然後視眾生(卵生,溼生,化身等等一切生命)如一體,都要順從供養。
或者說的更直白一點,這一願普賢菩薩是要讓我們消除「分別心」。
第十願:普皆回向
回向分三層,第一層,回向無上菩提;第二層,回向自我的真如法性;第三層,回向一切眾生。
紅塵說
以上就是《普賢菩薩行願品》中提及的十大願,讀誦,奉行,受持的功德自然無窮無盡,能除惡業,能破妄念,能滅煩惱,能生光明,並最終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往生極樂世界。
最後讓我們再一起來誦讀三遍普賢菩薩的心咒
唵 梭 嘎呀 梭哈
唵 梭 嘎呀 梭哈
唵 梭 嘎呀 梭哈
參考文獻:
《普賢菩薩行願品》——中國佛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