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林:勤勉守護光明,助力眼科創新

2021-01-19 澎湃新聞

呂林,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眼底疾病分會牽頭髮起人。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眼底外科主任,眼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眼科學分會眼底病專委會副主委,國際玻璃體視網膜疾病知名專家,2014年起任廣東省眼科醫療質量控制中心專家組副組長,2015年被評為首屆「羊城好醫生」稱號,2015年「嶺南名醫」,「2016年中山大學名醫」。
獲得中華醫學會一等獎、廣東省科學技術三等獎等多項國家省部級獎勵。受邀在New Engl J Med 雜誌撰寫眼底鏡檢查技術規範和標準。發明的「可松解環扎新術式治療孔源性視網膜脫離」 發表在眼科頂級期刊Ophthalmology,被同領域美國專家Klufas MA教授在Ophthalmology 述評為「近20 年來視網膜手術材料和技術的重要進步」;自主研發黃斑兜帶手術材料,用於治療高度近視黃斑劈裂及黃斑裂孔,成果發表於Retina及Acta ophthalmology等國際期刊。擅長各種複雜眼底病的診治,在複雜性視視網膜脫離、高度近視眼底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溼性老年性黃斑變性、各種遺傳性眼底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自然而然地選擇了杏林醫者夢

「文革」期間,作為學生的呂林曾經到氣象臺、煉鐵廠、製藥廠參觀實習,呂教授回憶說,那段歲月儘管很苦,但是讓他了解了各個階層的生活,並且培養了廣泛的科研興趣。「這是科學的春天,讓我們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文革」結束後,郭沫若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發表了《科學的春天》的主題演講。當時該演講廣為傳播,點燃了年輕的呂林成為像陳景潤一樣的科學家的夢想。高考結束後,一直對科學研究非常有興趣的呂林,在父母的支持下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醫學,做實驗、搞科研、治病救人,從此在從醫的道路上堅持不懈、勇往直前。呂林說到,八十年代的中山醫科大學整個校園的學習風氣尤為濃重,每一個大學生都十分珍惜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每天圖書館幾乎都是滿的,自習室也需要提前佔座位。呂林在中山醫科大學求知若渴地學習了六年,並決定繼續深造。本科畢業之後,呂林考取了北京協和醫院血液病專業的研究生,因為檔案在郵寄的過程中出現問題未能及時送到北京,讓他錯過了前往北京學習的機會。在北京協和醫院老師的推薦下,毛文書教授親自將呂林招到了中山眼科中心,從此與眼科有了不解之緣。當時的中山醫科大學的教授大多嚴肅專注,讓呂林最為印象深刻的就是中山眼科中心的創始人毛文書教授。毛教授教書治學都十分嚴謹,對青年人的培養更是重視,呂林回憶說,每當青年學生們做得不夠好時,毛教授首先批評的是一對一的帶教老師,然後耐心教導青年醫生,從最基本的理論到最基本的操作。在這樣的壓力下,老師們全力地教學,學生們也不敢懈怠,從而教學相長,醫學的基本功都打得十分紮實。

「中山眼科中心有著濃厚的底蘊,在業界的存在感極強,能來到眼科中心是一件非常榮譽的事情。」呂林先後在眼底病、角膜病、眼肌等專科學習,並且跟著醫療隊前往海豐等鄉鎮義診。「下鄉義診的經歷對眼科知識和手術訓練學習最有效」,呂林回憶當時和鍾國慶、葉天才教授等在鄉下義診的歲月,大量的病患都要動手術,每一個下鄉的醫生都需要上手術臺,在半年多的下鄉義診中,呂林很快掌握了手術的要領並熟悉操作,這為後來呂林進行手術的創新提供了基礎,做好了準備。在經過兩年多的住院醫師和下鄉義診醫生的鍛鍊後,呂林將自己的方向定在眼底病專業,在中山醫科大學完成了碩士、博士研究生課程,高汝龍教授、吳樂正教授分別是呂林的碩士、博士導師,導師的言傳身教,使呂林逐漸成為我國最著名的眼底病專家之一。他擅長各種複雜眼底病的診治,在複雜性視網膜脫離、高度近視眼底病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溼性老年性黃斑變性、各種遺傳性眼底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

勤勉守護光明,助力眼科創新

「我曾經看到一個26歲的獨生子因為患糖尿病而致雙目失明,看著他年老的父母絕望地扶著兒子走路的時候,我……」當呂林教授說起他接診過的這位患上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年輕患者時,他的眼圈突然紅了。他說這個病可能毀了一個家,患者年邁的父母又能扶兒子走多久……帶著這份對於病人的憂心,呂林更加勤勉地守護光明,呂林年門診量達六千五百多人次,年手術例數八百多例,已為成千上萬的患者帶來了光明。

眼底是人體唯一能夠直接觀察到血管的部位,也被稱為「映照全身疾病的窗口」,從初生的嬰兒到銀髮蒼蒼的老人,都有可能遭遇眼底病的困擾。眼底的疾病,包括視網膜、視盤玻璃體和脈絡膜的疾病,通稱為眼底病。「除人類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從開始確定眼底病方向的那一天起,呂林立志與病患攜手,為了光明,一直堅持用科學家的思維去研究眼底病,將臨床和科研結合,取得了眾多創新成果。

在臨床工作中不斷改革創新,呂林在國內首先開展視網膜切開與切除術治療複雜性視網膜脫離,明顯改善了難治性複雜性視網膜脫離的預後,獲得廣東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自2002年起呂林教授開始研究亞洲人群高度近視的病例特點及治療,對手術方法進行了改良,其手術方法在2014年亞太眼科會議及歐洲眼科會議上進行了報導,受到國際同行的讚譽。在小兒眼底病方面呂林教授做了大量工作,對家族性滲出性視網膜病變的特點、手術治療進行了總結,首次利用B超和彩色都卜勒對永存玻璃體增生症進行病例分型,對於研究疾病的病理特點具有重要意義。在視網膜脫離的病變特點及治療方面,呂林教授利用UBM將合併脈絡膜脫離的視網膜脫離進行分類分型,並首次將傳統鞏膜環扎手術進行改良,發明了可松解鞏膜環扎術,在不影響手術成功率的前提下,使環扎帶適時松解,解決了傳統環扎手術後眼球變形、眼軸增長、前房變淺、屈光度增加、對眼球血管神經造成壓迫等問題,國外學者認為該技術是鞏膜扣帶術過去二十年的重要發展。

作為醫生、教授、眼底病中心主任,呂林最喜歡的事是將臨床和科研結合,搞科學研究,三十多年來醫學科學家的夢想一直在激勵著他在眼科臨床研究領域不斷探索。「中國眼科已經取得了較大的發展突破,但是與國際頂尖的眼科研究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這主要是中國眼科太缺乏原創性的研究成果,缺乏對於疾病的新治療新認識。」呂林認為中國人口多、基數大,在這樣的環境下,中國的醫生大多數臨床手術水平都不錯,整個國際的醫療水平也越來越趨於均質化,但是真正原創性的科研型成果還是多來源於國外。這個時候,中國更是應該發揮病人多、病種多的優勢,研究出一批影響眼科學和醫學的原創性成果。

此外,呂林在科室建設和日間病房的建設管理方面也一直在創新。呂林按中山眼科中心領導的部署,將分散的眼底病外科和眼底內科以及輔助科室如雷射室、OCT室、螢光造影室進行資源整合,成立眼底病中心,集中了資源管理,方便了患者,使病人能當天完成相關眼底檢查並制定治療方案。在呂林的指導下,中山眼科中心在國內首先對眼底病手術進行了日間病房改革,使眼底病手術每年有20~30%的增長,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病人「看病難」的問題。

與病患溝通:良心、耐心、平常心

「呂教授,好醫生」,「非常感謝呂林教授,讓我重見光明」,「呂林醫生醫德高尚、醫術高明」,在網上的醫生介紹上和評價欄,我們可以看到很多患者的留言,患者們真誠的感謝可以讓我們感受到呂教授滿滿的醫者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談到近年來醫患矛盾嚴重時,呂教授表示,做醫生最重要就是要有「良心、耐心、平常心」,這樣就可以相對比較好地與病患進行交流溝通。

「我們做醫生就是要有良心,要時刻想著方便病患,不要總想著方便自己。」呂林說,很多病患都是請假來治病,有的甚至是千裡迢迢慕名而來,這個時候要是停診,就會耽誤病患的時間和病情,出門診不到萬不得已是不該請假停診的。「我們要對每一個病患多點耐心,把病患當作是自己的家人、朋友。」 呂林認為,沒有誰生病了還會開心快樂地與別人聊天,當病人過來找醫生看病的時候,心情一定是不好的,這個時候要換位思考,理解病人的心情,「哪怕病人有一些不正常的行為,這時候醫生也是要理解的,他是病人呀,不能和病人較勁呀」,要把病人當作家裡人一樣去認真細緻地看護治療,這樣才可以讓病人相信醫生。此外,呂林認為,作為醫生,在和病患的溝通中,還應該放低身份,以平常心與坦誠聊病情。醫生作為普通人生病的依託,這個時候不能因為病患可能聽不懂醫學名詞而不告知病情詳情,而要坦誠布公地告訴病患病情的實際情況,並且商量出最好的治療方案。「良心、耐心、平常心」,成為呂林與病患一直保持良好互動關係的法寶。

搭建眼底疾病精準診療平臺,打造眼健康生態圈 

眼底病是我國致盲的三大病因之一,多發於中老年人群。有關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人群的眼底檢查異常率均高於21.39%,即每5個60歲以上的人群中就有1個眼底異常的人。由於其病因複雜、病期長等原因,醫生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挽救、保留患者現有的視力,已經喪失的視力往往難以恢復,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如何通過新技術、新設備等挽救更多眼底病患者的視力,已成為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之一。

為全面推進構建眼健康生態圈,2020年8月29日,由呂林牽頭髮起的、跨專科多領域的眼科醫學交流、共享、合作平臺——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眼底疾病分會獲批成立,並於9月3日召開第一次籌備會。

呂林表示,融合眼內液檢測、病理、分子診斷、影像、手術等專科,以及基礎研究、基因檢測、生物醫藥、大數據、人工智慧、幹細胞、疾病模型等相關領域技術力量的眼底疾病分會,將重點開展學術交流、科研合作、標準制訂、技術推廣、智慧財產權保護、成果轉化等工作,進一步推進眼底疾病精準診療的研究和應用,減少眼底疾病發生及其對視力可能產生的損害,最大程度上利用現代化科技手段以及傳統醫學成果,實現保障眼部健康的終極目標。

眼底疾病分會召開第一次籌備會

相關焦點

  • 你為患者守護生命,我為你們守護光明光明|眼科醫院為援鄂醫生獻愛心
    臨沂光明眼科醫院發揮專業優勢,向臨沂市援鄂醫療隊及全體一線戰疫醫護人員致敬,4月29日上午,由臨沂市慈善總會、臨沂光明眼科醫院共同主辦的「你為患者守護生命,我為你們守護光明」大型公益活動正式啟動。市人大副主任丁善餘,市政府副市長劉賢軍,市政協副主席、市工商聯主席王曉嫚,市人大常委會原黨組副書記、副主任、市慈善會總會會長徐福田,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市中醫藥管理局局長趙西平,市紅字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戰祥春,山東光明眼科醫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管潤溪,臨沂光明眼科醫院院長劉明華等領導出席了此次啟動儀式,儀式由市衛健委黨組書記、主任趙西平主持。
  • ...是我們對光明的堅定守護」……中國醫師節,杭州這支眼科醫生拍...
    記者 柴悅穎「麻煩給我的患者來一杯mojito,我不願閱讀他迷離時的眼眸;晶體的雪花,血管的枝芽,所有色彩都因為她說不出話;向黑暗說不,是我們對光明的堅定守護。」點擊查看視頻MV由杭州市紅會醫院眼科全體醫務人員自導、自演、自唱,堪稱十八般武藝俱全。讓人好奇的是,這支MV由誰填詞,又是怎樣完成拍攝的呢?今天,記者聯繫上了MV導演、市紅會醫院眼科醫生李秋實。
  • 山西省眼科醫院斜視與小兒眼科--「目」浴陽光 守護青少年清晰世界...
    山西省眼科醫院斜視與小兒眼科 「目」浴陽光 守護青少年清晰世界   本報記者 田璐 通訊員 姚霞     近年來,我國近視人群出現了低齡化、度數高的特點,全國兒童青少年近視率達
  • 多學科團隊協作,守護孩子們的光明視界
    大數據助力添翼 揭示近視新規律我國學生近視呈現高發、低齡化趨勢,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刻不容緩。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作為連續十一年中國醫院科技影響力排行首位的醫療中心,一刻都沒有放鬆過兒童近視的防控工作。陳偉蓉教授和林浩添教授團隊憑藉多年的臨床經驗和先進設備發現眼球參數和晶狀體混濁部位相關,創新性地提出了先天性白內障簡易三維新分類方法。這種新分類體系既能指導臨床治療,又簡單方便,利於臨床操作。
  • 守護光明 就是要與時間賽跑
    守護光明 就是要與時間賽跑——記青光眼專家、愛爾眼科•山西省區副總院長戴超 戴超曾是軍人,軍齡31年,2017年8月退出現役;戴超是醫學博士、留英博士後,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戴超是青光眼專家,研究方向是青光眼視神經損傷機制及視神經損傷修復
  • 淄博正大光明眼科醫院眼底病專家吳鵬:仁心仁術守護患者眼健康
    近日,72歲的陳女士家屬將一面錦旗送到了淄博正大光明眼科醫院門診部主任、眼底病專家吳鵬手中。幾天前,在吳鵬主刀的黃斑前膜玻璃體切割手術幫助下,陳女士逐步下降的視力被成功保住,迎來了新生活的希望。小小眼底複雜多變眼底病治療很有挑戰性臨床醫學專業出身的吳鵬本科畢業後到濱州市一家醫院工作,機緣巧合下進入眼科開啟了眼科醫生生涯。
  • 東莞光明眼科醫院迎來18歲生日,創下東莞衛生健康系統多個「第一」
    東莞光明眼科醫院迎來了18歲的「成人禮」。這個創下東莞衛生健康系統多個「第一」的眼科醫院,用18年的時光鑄造了「光明使者」的光輝形象,為守護東莞人民「心靈的窗戶」做出巨大貢獻。於強教授陪伴光明眼科醫院走過了每一步,「我們這18年最大的成就可能就是這一點吧!」如今是東莞市衛生健康一級調研員的張亞林多年前曾經這樣評價,「東莞引進了這麼多醫院,最成功的就是東莞光明眼科醫院!」光明眼科醫院將社會責任擺在第一位,而醫院的發展由此也有了不竭的源泉。
  • 呂林:那隻鬆開桌球拍的手,正助力浙江體育向前走
    近日,浙江在線記者對話浙江省體育局副局長、桌球奧運冠軍呂林,聆聽他與桌球的故事。  「從鄉村小學開始,我離世界冠軍的夢想越來越近」  1969年,呂林出生在溫嶺一個鄉村小學教師的家庭,還沒等到上學的時候,呂林就開始跟著父母在學校裡生活。「當時不像現在有這麼好的條件,體育設施非常少,但作為國球,每個學校裡面都有桌球臺。」
  • 視頻丨常德愛爾眼科醫院搬家了!集愛三湘·光明助殘-愛眼公益行...
    紅網時刻常德12月7日訊(記者 鄭江暉 通訊員 石歡)12月6日上午,「集愛三湘·光明助殘-愛眼公益行」啟動儀式暨常德愛爾眼科醫院新院搬遷典禮在常德愛爾眼科醫院新院前坪舉行,第三屆湘西北眼科高峰學術交流會同步開幕。現場啟動「集愛三湘·光明助殘-愛眼公益行」眼疾救治項目。
  • 守護好孩子的光明和未來——山西愛爾眼科小兒眼科專家王豔華
    作為一個從業20多年的眼科專家,王豔華深以為然。為了讓更多的人擁有明亮的眼睛,她刻苦鑽研,專業卓著,先後成為第三軍醫大學眼科博士、解放軍總醫院(301醫院)眼科博士後、中南大學碩士生導師、愛爾眼科山西省區小兒眼科專家……她主攻研究的方向是複雜斜弱視、青少年近視防控、小兒眼病、兒童疑難眼病的診斷與治療。
  • 青島華廈眼科助力夢想高飛:2020畢業生可領專屬「清晰助力金」!
    青島華廈眼科助力夢想高飛:2020畢業生可領專屬「清晰助力金」!別讓近視成為追夢路上的絆腳石,青島華廈眼科醫院推出「夢想高飛助力清晰」畢業禮,趕緊來看看!★「7月17日「視界與夢想同行」摘鏡分享會」
  • 寧波愛爾光明眼科科普:眼睛又幹又癢,可能是蟎蟲惹的禍!
    難受的他,帶著一絲希望,來到了寧波愛爾光明眼科醫院就診,「就想看看我這眼睛到底是什麼情況,還能不能治好?」寧波愛爾光明眼科醫院前身為創建於1952年的解放橋-槐樹路「第五聯合診所」, 後於1989年更名為「寧波光明眼病醫院」。
  • 康弘藥業攜手中華社會救助基金會成立「朗視界 沐光明」醫護關愛基金
    4月18日,為了表達對參與抗疫的2000餘名眼科醫護人員的敬意,中國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舉辦了武漢記「疫」——不辱使命的光明使者線上會議,這場特殊時期的網絡學術會議,吸引了全國逾5000名眼科醫師參加,也吸引了眾多媒體的關注。
  • 管中窺豹 一葉知秋 武漢普瑞眼科醫院燕濤主任榮獲第二屆湖北蔡司...
    有這樣一群眼科人,他們同樣不忘初心、堅定不移地站在戰「疫」的最前線,守護著希望與光明!為了記錄這些寶貴的瞬間,會議現場還展出了抗疫影像合輯。 ▲抗疫影像合輯武漢普瑞眼科醫院在這場戰疫中,勇擔民營醫院的社會責任,共同助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 管中窺豹,一葉知秋 武漢普瑞眼科醫院燕濤主任榮獲第二屆湖北蔡司...
    11月27日-29日,湖北省醫師協會眼科醫師分會第六屆學術會議在具有漢江明珠美譽之稱的荊門隆重舉行,數百位國內外著名眼科屈光專家學者,近千名全國眼科同道就當今眼科臨床診斷、手術、治療的新技術、新方法以及難點展開了探討和分享。一同探索眼科新進展,共話眼科前沿發展。
  • 寧波愛爾光明眼科提醒:這種眼病不容小覷,一旦發現要及時就醫
    在寧波愛爾光明眼科醫院眼底科的高小明院長(主任醫師)的診室裡,60歲的費阿姨焦急地訴說著自己的症狀。  經詳細的檢查發現,費阿姨的左眼視力已嚴重下降到僅能感覺手指晃動,矯正視力也無提高,玻璃體暗紅色積血,被診斷為「左眼玻璃體積血」。高院長建議立馬進行手術治療,挽救視力。
  • 本周五,「浙二眼科專家組援非光明行」啟動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傅躍增 沈凌1月7日下午,浙二眼科會議室內,一場特殊的會議在舉行,這場會議它關係到的是遠在非洲的一群普通的眼科病人:3天後,「浙二眼科專家組援非光明行」的醫護人員將遠赴非洲馬裡
  • 何氏眼科榮膺第十五屆「人民企業社會責任獎」
    創新模式+創新技術助力精準扶貧1995年,何氏眼科創始人何偉懷揣「科技報國、技術惠民」的夢想,歸國創業,創辦了何氏眼科。何氏眼科秉承「技術·仁德」發展理念,深耕眼科專科診療服務和視光服務二十餘年,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認可度。多年來,何氏眼科一直把企業的社會責任放在首位,探索出適合中國國情的可持續、可複製的三級眼健康醫療服務模式,通過創新技術賦能,為貧困地區的眼健康工作帶來創新發展。
  • 中國經驗雲共享 愛爾眼科奏響全球復工進行曲
    5月12日,愛爾眼科集團總部與歐洲分部高層溝通會召開,防疫復工成為會議重點。針對防疫措施、就診流程、注意事項等細節,愛爾眼科董事長陳邦向歐洲分部進行了詳細詢問。在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愛爾眼科海外各地診所正在有序復工,守護患者眼健康。
  • 愛爾眼科健康扶貧項目助力脫貧攻堅 獲重慶慈善獎
    由湖南愛眼公益基金會發起,重慶愛爾麥格眼科醫院負責執行的重慶市「健康扶貧·光明助困」項目榮獲重慶慈善獎。該項目自2017年以來,通過慈善眼病救助形式,已幫扶上萬民困難群眾重獲光明。 新華網發(受訪單位供圖)  重慶慈善獎由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重慶市民政局針對2017年至2019年,以捐贈財產或提供服務等方式在重慶自願開展的慈善活動中,事跡突出、貢獻顯著、影響廣泛的企事業單位、慈善組織、愛心團隊、慈善項目、慈善信託、愛心個人和慈善工作者等為評選對象,旨在表彰先進、樹立典型,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參與慈善、踐行慈善的熱情,為困難群眾奉獻愛心,積極助力脫貧攻堅,引領社會向上向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