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光明 就是要與時間賽跑
——記青光眼專家、愛爾眼科•山西省區副總院長戴超
戴超曾是軍人,軍齡31年,2017年8月退出現役;戴超是醫學博士、留英博士後,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戴超是青光眼專家,研究方向是青光眼視神經損傷機制及視神經損傷修復,擅長青光眼早期診斷和疑難複雜的青光眼處理;並首次提出了青光眼視神經損傷的機制:視神經篩板膠質異構學說;該學說能涵蓋傳統的機械學說、微循環學說和生物化學因素等學說所解釋的青光眼臨床和動物實驗研究的絕大多數表現,成為青光眼視神經損傷機制研究的新方向。
戴超曾作為「援非」軍醫,前往賴比瑞亞,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援助賴比瑞亞抗擊伊波拉病毒醫療隊,出色完成了祖國賦予的光榮使命,榮立個人三等功。
戴超現任愛爾眼科•山西省區副總院長。從巴蜀之地重慶來到「桐葉封唐」的太原,他拂衣而來,用豐富的臨床經驗,繼續為患者解除病痛,帶來光明。
同步世界先進技術
盛夏7月,一臺高難度三焦點人工晶狀體植入術,在太原愛爾眼科醫院進行。50歲的患者韓女士被診斷為右眼原發性房角關閉,同時合併右眼白內障、右眼老視。三重視力疾患令韓女士苦不堪言,檢查後發現,韓女士右眼處於青光眼臨床前期,窄房角。為避免晶狀體進一步膨脹擠壓房角導致眼壓持續性升高,需要取出患者增厚的晶狀體,也就是白內障混濁的晶體,再植入愛爾康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狀體。一枚愛爾康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狀體可同時解決韓女士的青光眼、白內障、老花眼,可謂一舉三得。
這臺為可疑房角關閉的青光眼患者植入愛爾康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狀體的手術,非常複雜。主要分三步進行,首先要使用飛秒雷射輔助白內障超聲乳化摘除,然後進行愛爾康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狀體植入,最後完成房角分離術。如此複雜的手術,戴超院長卻遊刃有餘。
手術非常成功,術後韓女士激動地說:「手術過程很快,也沒有什麼疼痛感,差不多十幾分鐘的時間。真沒想到這個手術可以一次性解決我的青光眼、白內障和老花眼。」這麼複雜的手術一般要藉助三臺精密的儀器,手術的時長一般在15-30分鐘。也就是說在半個小時內,患者基本就能實現從模糊向清晰的完美飛躍。
術後兩天,韓女士到愛爾醫院複查,檢查顯示,右眼裸眼遠視力1.0、中視力1.2、近視力0.8。這是她多年來夢寐以求的視力!
韓女士的這臺手術為青光眼患者行首例愛爾康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狀體手術,創新之處在於,是為青光眼患者植入,難度更大,風險也更大。這樣高難度的手術在山西是首例,在全國範圍內也幾無先例。
雖然是青光眼方面的專家,面對如此難度的手術,戴超院長還是有些壓力。事後他總結這臺手術的難點在於:有相當嚴格的適應症,需要進行嚴格的術前評估和術前檢查,對手術醫生要求很高。需要注意的是,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狀體植入手術適用於早期青光眼患者或者按國際青光眼分類中的可疑房角關閉和原發性房角關閉這部分閉角型青光眼前期的患者。他解釋說:「在沒有確切青光眼視神經損害的情況下,對術後眼壓控制有充分把握時,植入一枚PanOptix新一代三焦點人工晶狀體,能夠獲得正常白內障患者術後的視覺質量,這對處於青光眼前期、又患有白內障、老花眼的患者來說是一種非常好的選擇。」
愛爾康三焦點PanOptix人工晶狀體,是首個通過美國FDA認證的三焦點人工晶狀體。它在保證視近和視遠用眼需求的前提下,優化了中距離視力,更好地滿足了患者對60cm中距離視力的需求,真正做到了遠、中、近視力全程清晰。同時,這款人工晶狀體材質是疏水性丙烯酸酯,這是使用最廣泛的一種人工晶狀體材質,可以極大降低術後後發性白內障的發生率,還能夠有效過濾紫外線和藍光,為擔當最主要視覺功能的視網膜黃斑區提供多一重防護保障。
作為國際先進醫療技術,愛爾康三焦點PanOptix人工晶狀體6月30日才在我國首次應用於臨床,7月就在太原愛爾眼科落地。戴超說,同步世界先進技術一直是他和愛爾追求的目標。
不斷引進創新技術
為了使更多青光眼患者獲得更好更專業的治療,在戴超院長的引領下,山西愛爾眼科開展了多項青光眼診療方面的新技術新業務。
今年4月份,太原愛爾引入超聲睫狀體成形術(簡稱UCP),成為山西首家可開展此項技術的醫院,也標誌著我省青光眼治療進入了無刀、無創階段。UCP術是一種全新的、無切口降低眼壓的治療方法。較傳統的睫狀體冷凝術相比,手術時間短,操作簡便。戴超教授介紹,由於操作簡單,術後眼部反應較輕,UCP已在歐洲廣泛應用於有視力的中期青光眼的治療。
著眼於國際國內青光眼診療領域不斷推陳出新的新技術,戴超教授還介紹,根據青光眼患者的實際需求,他會很快將微導管引導的房角切開術(360手術、ABiC手術等)、KDB小梁網剔除術、XEN植入術等在山西愛爾眼科醫院開展起來。戴超說,各種新技術的應用,都要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石上。他願意為患者利益最大化竭儘自己的努力。
聯袂高手攻克疑難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旦眼睛出現問題,如同關上了窗戶,進入自閉和黑暗的世界。而眼科醫生,就是那個幫助打開窗戶,重現光明的人。
由糖尿病所引發的眼病,往往非常嚴重,且逆轉的可能性很小。27歲的小榮來自晉北朔州農村,12歲上就不幸患上1型糖尿病,血糖儀、降糖藥、胰島素便伴隨了她的整個成長過程。因為怕被同學發現笑話,有時就不吃藥,血糖因此忽高忽低,為之後糖尿病併發症埋下了隱患。到2018年,她突然感覺到眼睛開始出現問題,診斷為雙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這種病在早期一般無明顯症狀,隨著糖尿病病程發展,會發生一些如視物模糊、視力減退、視物變形等視功能改變。由於病情耽誤,小榮出現了雙眼玻璃體積血,並發生了雙眼視網膜脫離。之後,小榮在外院進行了雙眼玻璃體切除聯合矽油填充以及人工晶體植入術,但依然沒能保住小榮的右眼視力,左眼的視力也僅有0.08。此後,小榮的生活被罩上了一層黑影,生活起居還得靠母親幫助,整日只能待在家中。
今年初,小榮突然頭痛難忍,極度噁心想吐,眼睛也感覺憋脹疼痛,趕緊去當地醫院就診。醫生告訴小榮:「可能是由於青光眼引起的這些症狀,現在你的眼壓極高,高到我這裡都測量不出了。建議你去大醫院看看。」小榮和母親輾轉了多家醫院,醫院皆因小榮眼部病情複雜而表示無力收治。今年7月份,母女二人抱著最一線希望來到了太原愛爾眼科醫院。
經詳細檢查,小榮右眼確診為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和「玻切術後水眼」。聽到這些很專業的名詞及診斷,小榮一臉茫然。戴超拿起桌上的眼球模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作了詳細的講解: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是一種難治性青光眼類型,因為眼睛的虹膜和小梁組織表面產生了大量的新生血管,這些異常的血管逐漸堆積並堵塞房水的流出通道,引起眼壓升高,最終引起眼睛脹痛及頭痛,視力明顯下降。這種類型的青光眼患者多半患有眼部或全身疾病,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視網膜脫離等。
小榮是典型的糖尿病併發症而引發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為了取得最好的療效,需要在治療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之前,治療小榮的原發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這就意味著小榮的眼病需要連續做兩臺手術。於是,愛爾眼科的兩大眼界巨頭——戴超教授與山西省區視網膜、玻璃體病首席技術專家賈亞丁教授,聯袂為小榮實施手術。
7月13日,一切準備就緒,手術開始。先由賈教授進行玻璃體腔灌洗手術,清理玻璃體腔內積血,再通過視網膜光凝手術控制好出血點。之後戴超進行青光眼閥植入手術,盡最大努力挽救了患者視功能。
手術進行了一小時。術後,小榮右眼眼壓得到控制,頭疼噁心感煙消雲散。小榮難得地露出笑臉:「從小因為身體原因,全家都在我身上費了不少心。這幾年,因為眼睛媽媽帶著我四處求醫,本來我都打算認命了,還好來了愛爾眼科遇到了兩位頂級專家,幫我保住了眼球,告別了痛苦。」
手術結束後,愛爾眼科的同事對賈亞丁和戴超的醫術讚不絕口,寫下:披甲帶銳雙雄會,驅病除魔倆高人。詩中甲即賈、帶即戴的諧音。
雖然小榮的手術進行得很順利,但戴超心裡還是很惋惜。如果小榮在剛發病時就早治療,或者在眼睛發病之前定期檢查,就不會造成嚴重的不可逆的視力損傷。「我要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特別是患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全身疾病以及患有任何眼部其他疾病的患者,如果出現任何眼睛紅、眼部及頭部脹痛、視物模糊等不適症狀要及時來醫院就診。」
挽救視力猶如生命
王寧利教授在中央電視臺《開講啦》欄目中講到:「除了喪失生命,沒有比喪失視力更可怕的事情」。挽救患者視力是眼科醫生的使命和職業擔當。作為青光眼醫生,更需要長期堅持幫助患者維護視力。在各種類型青光眼中,發病最兇險、同時又是治療效果最好的一型當數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期(簡稱「急閉青」)。
6月的一天,晚上7點,戴超院長在家附近的路口急得來回踱步。幾分鐘前,他剛接到一條信息,一位患者急閉青發作,需要趕回醫院緊急處理。當時正是晚高峰,平時只需20分鐘車程,卻因為堵車而停滯不前。越是心焦越是漫長,這種等待如坐針氈、如芒刺背……
回想當天,雖是周末卻一如既往的忙碌。上午8時,作為山西省區副總院長,戴超已經在忻州愛爾眼科醫院青光眼科室坐診並手術。每到周六周日,他都會到各市分院去坐診,儘量減少患者奔波求醫之苦。那天看診的患者格外多,等匆匆從忻州回到太原家中後,6時30分又與FM912太原綜合廣播電臺《我想聽你說》欄目電話連線,為市民科普青光眼知識。電臺連線剛結束,就接到醫院住院部發來的信息:一位患者急閉青發作,情況緊急。戴院長一分鐘不敢耽擱,立即回電,手機那頭傳來了急促的聲音,原來是雙眼原發性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郭女士。郭女士處在急性發作期,右眼一周前剛完成手術,處在間歇期的左眼今天突然發作。患者頭痛、眼痛,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起病急驟,患者痛苦,住院部醫生已經按戴院長制訂的處理手段進行了一輪規範治療,但患者眼壓不降、症狀不緩解、仍然看不見。如不及時診治,有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就會失明……
搶救視力,降低眼壓是當務之急。多年的臨床經驗使戴超深知,診療就是與時間賽跑。由於周日手術室休息,他當即電話指令手術室護士和經管醫生啟動急閉青搶救程序,各自以最快的速度趕回醫院,進行手術準備。衝出家門打車遇堵,情急之下看見路邊停放的共享單車……顧不得疲累,軍人出身的戴超改騎單車,一路疾馳抵達醫院,以最快的速度衝進手術室……
「急閉青」猶如一臺光明收割機,任其肆虐開動,便會讓患者失去光明。在與時間賽跑中破拆這臺收割機,總是驚心動魄。患者出院時,眼壓降到了正常範圍。幾天後,患者家屬送來錦旗「醫術精湛除病痛 醫德高尚暖人心」。
「這個患者的視力保住了,但並不是所有患者和家屬都知曉其危害性。在診室,每次遇到因「急閉青」救治不及時而失明的患者,我都會感到非常惋惜。」作為醫生,戴超深感責任重大,在他心裡,救治患者是最大的事,而做到一切為了患者更是做醫生的底線。
太原愛爾眼科醫院已經將急性閉角型青光眼納入急救範疇,在省內率先開通了「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急性發作24小時急救綠色通道」。戴超說:「通過我們規範的搶救治療(包括急診手術),儘可能在24小時內控制住患者眼壓,目的就是竭盡全力挽救患者的視力。面對急性閉角型青光眼,24小時內急救非常重要。」
信任源自醫術精湛
「戴醫生您還記得我嗎?」遠在太原聽到熟悉的鄉音,戴超抬起頭望著眼前朝氣蓬勃的少年,原來是齊齊。2011年,6歲的齊齊第一次走進戴超診室,為的是診斷齊齊是否患有青光眼。看著瘦弱的孩子和憔悴的母親為了一個診斷四處奔波,戴超知道,他的結論關乎一個孩子的未來和一個家庭的幸福。
「戴超醫生,眼壓高就一定是青光眼嗎?」齊齊媽媽的話代表了很多患者的疑惑。眼壓高低是受多種因素影響的,如情緒波動、疲勞、天氣驟變、血壓變化、內分泌紊亂等因素都可能影響眼壓高低。就是一天之內眼壓亦有波動,一般夜間和早晨較高,下午較低。眼壓高低不作為青光眼的診斷標準。如果只是眼壓高,沒有視野缺損和視神經損害的話,可能是高眼壓症。
經過專業的檢查,齊齊的眼睛並沒有視野的缺損和視神經的損傷,只是高眼壓症。在高眼壓症患者中約有10%,會發展為開角型青光眼。齊齊的病發現得比較早,需要密切監測眼壓、眼底視盤形態和視野的變化,每半年複查一次。
從6歲到13歲,每年戴超都為齊齊檢查兩三次,直到兩年前他離開重慶……齊齊媽媽激動地說到:「自從您離開重慶,我帶齊齊去過不少醫院,總感覺不放心,畢竟他的情況您最了解。就診過程中好多醫生都診斷孩子是青光眼,給孩子點抗青光眼藥物,只有一位醫生和戴教授您的診斷是一致的,我和孩子他爸心裡非常忐忑,好不容易打聽到您在太原,我們就從四川自貢坐大巴到重慶,又坐飛機來太原,為了孩子的健康,不遠萬裡也要找到您,您才能讓我們一家人心安。」
戴超說,儘管高眼壓發展緩慢,很少引起視盤凹陷和視野損害,但其畢竟具有和開角型青光眼共同的重要病理生理背景——眼壓升高。事實上,確實有一部分高眼壓者,最後轉變為開角型青光眼。所以,患者在確診為高眼壓症後要定期隨訪,密切監測眼壓、眼底視盤形態和視野的變化,切不可麻痺大意,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躬身篤行獨樹理念
人眼就像一臺照相機。角膜、晶狀體是透明的窗口,相當於照相機的鏡頭,將光線匯聚到眼內。視神經就像電纜,裡面包繞著無數根「電線」,稱為神經纖維。視神經纖維非常嬌嫩,在高眼壓及其他各種不良神經血管因素的影響下,容易受到損傷。
作為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青光眼引起的視功能損傷是不可逆的,它也因此成為全球首位不可逆致盲性眼病。一方面我們需要重視青光眼病,做到早發現早治療;另一方面需要減輕青光眼患者的失明焦慮,部分嚴重焦慮患者甚至發展成嚴重的抑鬱,因確立青光眼的診斷,造成比青光眼可能導致失明這一後果更嚴重的疾病。在青光眼診療臨床工作中,戴超一直堅持基於以人為本的辨證思考。他總是說,青光眼的自然病程就是走向失明,猶如人的生命從一誕生起就總是走向死亡一樣。如同不必因為擔心將來要死亡就放棄過好每一天一般,也沒理由因擔心青光眼會致盲而整日憂心忡忡。正確看待青光眼診療過程中遇到的諸多不便,享受看得見的每一天。
為此,戴超提出兩個目標:最低目標——讓青光眼患者在有生之年不雙目失明;最高目標——接診後的青光眼患者不再因青光眼使視功能下降。青光眼發病具有隱匿性,定期到正規眼科醫院進行眼健康檢查,積極配合青光眼治療及隨訪,可以有效降低視力喪失的危險性。早期發現、合理治療,絕大多數患者可終生保持有用的視功能。因此,青光眼的防盲必須強調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
守護光明精益求精
在眼睛上動手術,總難免讓人捏著一把汗。在顯微鏡下,以毫米、微米計算的眼球上,粉碎、撕裂、鑽孔、填充、鋪平……在電腦上看了戴超院長几臺手術錄像,就已經讓人緊張到不敢大口呼吸。談起這些,戴超表現得非常輕鬆,幽默而興味盎然。
在眼科專業當中,青光眼只是一個亞專業。以戴超的專業功底,他完全可以選擇患者更多更熱門的其它眼科專業。為何戴超選擇了比較冷僻的青光眼早期診斷和治療呢?這有點像為了一棵樹放棄一片森林。可戴超說,他就是要在專業領域攻克難關,希望在致盲率最高的青光眼治療上,多下功夫,幫助那些患者在有生之年儘可能看到光明。
是啊,人生之路千萬條,有的人願意選擇容易走的路,而有的人喜歡遇到困難繞道而行,但就是有人願意披荊斬棘,攻堅克難,義無反顧。戴超便是這樣的人,有著愚公般的精神,個頭不高,卻能量滿滿,爆發力極強。熟悉戴超的人,都能感受到他身上四川人的堅韌和聰慧。少年時代,他的動手能力就很強,可謂心靈手巧,到上大學接觸眼科手術,也是看幾遍就能完美呈現,領悟能力和手上功夫都相當棒。這也是他能夠完成很多高難度手術的原因。一些技術含量高的項目,是要有一些天分,單靠勤奮是無法企及的。
在戴超身上,還有著一股軍人的帥氣和爽直。雖然已經退出現役,但他職業軍人的風採不減,說話鏗鏘有力,做事雷厲風行。在部隊服役期間,戴超多次參加醫療救援任務,不畏艱險,衝鋒在前。在醫學上,不時也會遇到疑難雜症,就像一個個碉堡,需要去攻克。今年9月,戴超遇到了這樣一個患者:發病率三十萬分之一的粘脂質貯積症加上發病率萬分之一的真性小眼球。
「在我30多年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中,還是第一次遇到。要為同時患有小眼球、粘脂質貯積症的患者,在高眼壓下完成人工晶體植入和房角分離,這個手術難度是非常大。」連一貫沉著冷靜的戴超,也不得不慎重起見。他不僅查閱了大量資料,還專門向國外專家諮詢相關案例,並組織院內專家會診。經過充分的討論研究後,專家會議一致通過了戴超的手術方案。
粘脂質貯積症,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病,發病率三十萬分之一,表現為多發性成骨不全、中樞神經系統退化以及視網膜病變等特徵。在這名患者身上,與粘脂質貯積症同時發生的還有雙側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置換後手術失敗、雙眼慢性閉角型青光眼、雙眼並發性白內障……就診時,患者左眼的絕大多數視神經已經萎縮,僅剩手動視力,右眼情況也不容樂觀。這種情況需要立即實施手術,否則會有雙眼失明的風險。普通青光眼手術在20分鐘左右,這場手術持續了45分鐘。但戴超再一次不負眾望,不僅為患者保住了現有視力,眼壓也降了下來。左眼的成功經驗,為右眼的手術提供了依據。9月15日上午,戴超為患者成功實施了右眼手術……
從事眼科事業三十餘年,戴超一直致力於臨床、科研和教學工作,對於青光眼視神經損傷機制及視神經損傷修復極為擅長。在第三軍醫大學第二附屬醫院(新橋醫院)、西南醫院等醫院三十多年的臨床實踐,使戴超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他能夠為青光眼患者提供高質量的診斷和治療保證,並和全國其他專家一起制訂規範的青光眼臨床診療路徑。
退出現役之後,2019年初,他來到太原,將護佑光明的事業選在了山西,擔任愛爾眼科山西省區副總院長。選擇來太原愛爾眼科醫院,生活習慣自是不同,但他適應能力強,安之若素,大讚太原四季分明,人文薈萃,大有紮根山西的架勢。他坦言,上了那麼多年學,就應該以己所學報效社會,希望多幹工作,堅持「守護光明,與時間賽跑」的信條,幫助到更多有眼疾的患者,讓光明永伴人間!(文/方俊)
原標題:《守護光明 就是要與時間賽跑》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