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病毒賽跑 為生命守護

2020-12-26 光明網

  與病毒賽跑 為生命守護——走近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抗擊疫情第一線

  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工作人員在P2實驗室進行樣本咽拭子核酸提取。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供圖

  記者 陳歡歡 甘曉 胡珉琦 見習記者 韓揚眉 任芳言

    從去年年底至今,病毒溯源、病原檢測、藥物篩選……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以下簡稱「武漢病毒所」)的科技工作者就一直在為抗擊疫情加緊科研攻關,一刻也不停歇。

  他們中,有科學家、有實驗員、也有研究生,還有實驗員出身的期刊編輯。直到發稿前,他們仍在加班加點,為抗擊疫情提供科技支撐。

  「我們正在與病毒賽跑」

  2月7日,對於中國科學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以下簡稱「武漢P4實驗室」)高級實驗師張化俊來說,是持續一個多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以來,最有成就感的一天。

  「我們終於收穫了第一批按疫苗生產標準大規模培養的病毒!」2月8日○點10分,張化俊抽出時間接受了《中國科學報》的採訪,疲憊的聲音中透露出喜悅和信心。

  張化俊是在1月22日接到滅活疫苗研究任務的,他說:「我們需要研究大規模病毒在疫苗生產細胞中的生長條件和特性,這是疫苗研發的重要基礎。」

  與此同時,為了評價疫苗的免疫保護效果,武漢病毒所的科研人員還在進行工作量極大的小鼠和猴子病毒感染模型工作,這些都是不久的將來評價滅活疫苗不可缺少的環節。

  為了加快病毒培養進程,張化俊和同事們需每隔4小時取一次樣,連續3天至凌晨3點才離開實驗室。武漢P4實驗室對安全要求極高,退出實驗室前必須通過化學淋浴對正壓防護服表面消毒,之後脫下防護服和一次性內衣,洗澡後才能換上個人的衣服。張化俊記不清自己在實驗室究竟待了多長時間,只記得最多一天洗了5次澡。

  「我們正在與病毒賽跑,希望儘早篩選出治療藥物,研發出疫苗,找到疫病源頭,挽救更多生命。」武漢P4實驗室副主任童驍介紹說,實驗室承擔了藥物篩選評價、動物感染模型、疫苗研發、病毒溯源等一批科技攻關項目。

  最近,張化俊和同事們又接到了一個重要任務——測定臨床治癒病人血液中抗體的效價。「如果效價高的話,將會是一大好消息,因為它將比疫苗更快用於臨床治療。」張化俊說。

  這場無聲的阻擊戰,是在多部門的聯合行動下完成的。

  接到任務後,武漢P4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部門負責人劉波波和同事們當即決定堅守工作崗位。

  支撐保障工作繁瑣重複卻必須一絲不苟,支撐保障人員總是和科研人員一起加班到很晚。「實驗研究急劇增加,但防護服卻非常短缺,我們必須加強對防護服的安全確認和測試。」劉波波說。

  除夕夜,他和同事們一起在食堂吃了一頓工作餐當年夜飯。「我們大部分是黨員,在這種危急時刻,應該自覺站出來。這是一種新的病毒,對它的了解早一分鐘,也許就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

  「每一個部門都擔負起了應有的職責,每個齒輪間的給力支持,才使得武漢P4實驗室得以安全高效運轉。」童驍說。

  控疫守城盡一己之力

  勇上一線爭一分一秒

  由於武漢市眾多疑似患者等待確診,經有關部門緊急批准,春節期間,一條新型冠狀病毒病原學檢測「流水線」在武漢病毒所鄭店園區誕生。

  1月24日大年三十,武漢病毒所新冠肺炎病原學檢測團隊火速成立。第二天,首批196份樣本送達,檢測工作全面展開。

  為了加快速度,不同崗位和學科組的技術人員聯合開工。如今,這支病原學檢測團隊每天要處理多達五六百份樣本,並將結果及時匯報給武漢市各區的疾控中心。

  實驗員熊進告訴記者:「當天下午兩點前收到的樣本,當晚必須出結果。」 接受《中國科學報》電話採訪時,他還在飛快地點著滑鼠,爭分奪秒地查看檢測結果。

  為了加快速度,團隊連續作戰。大家往往顧不上吃飯,在生物安全二級和三級實驗室內工作長達五六個小時,經常工作到凌晨兩三點,早上還要早起匯總結果,核對病人信息後準時上報。

  2005年入黨的聶東波是《中國病毒學》編輯,她操起早年做實驗的老本行,義無反顧地參加檢測工作;工程師饒桂波和博士後孟菲都是黨員,夫妻兩人在P2實驗室共同奮戰;高級工程師高丁和青年研究員門冬得知消息後,連夜開車趕回武漢病毒所,確認身體無恙後一頭扎進實驗室;黨齡10年的熊進之前參與了核酸檢測試劑盒研發,從1月份以來一天都沒休息過。

  這支近20人的檢測團隊專門成立了臨時黨支部。武漢病毒所副研究員陳建軍表示:「成立之後我們才發現這支臨時團隊基本都是黨員,大家滿腔熱血,一心奉獻,只想利用自己掌握的技術,讓患者儘早知道檢測結果。」

  不只是武漢,確診人數排在湖北省第三位的黃岡市也有一支來自武漢病毒所的病原學檢測小分隊。

  1月28日大年初四的中午,武漢病毒所國家病毒資源庫高級實驗師唐霜接到了所領導電話,希望她組織當地的病毒所職工和研究生,支援黃岡市病原學檢測。

  此時的黃岡市內交通已經中斷,拿著研究所提供的人員名單,唐霜心裡有些沒底。沒想到,打出的4通電話異常順利,每一位隊員都毫不猶豫地答應。當天晚上,這支小分隊便克服各種困難,集結完成。

  由於樣本量大、技術人員急缺,隊員們最開始每天要工作十六七個小時。「每個人都在咬牙堅持,因為疫情就是命令,我們的結果對病情判斷至關重要,一定要準確及時上報。」唐霜說。

  小分隊成立後不久,應急檢測臨時黨支部黨小組也隨之建立起來。協調解決生物安全隱患、進入核心汙染區、接觸感染性樣本、使用不熟悉的新設備……遇到困難,黨員總是衝鋒在前。

  「確實能代表科技國家隊!」一同共事的外單位檢測人員這樣評價他們。

  黃岡市疾控中心門口的顯眼位置,有「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八個大字,隊員們心裡明白:「這就是我們要來幹的事,學以致用、報效祖國。」

  「如果不參加這場『戰役』,一定會後悔!」

  2019年12月31日清晨,武漢病毒所公共技術服務中心實驗師張磊被一陣手機鈴聲喚醒,電話是所領導打來的。原來,她被指派完成一項緊急測序任務,測序樣本來自武漢市金銀潭醫院。

  「在這樣的緊急關頭,時間就是生命,鑑定結果早出來一小時,我們對未知病原的控制就早一小時。」 張磊深知,檢測操作的任何一個步驟都不能出錯。誰知「怕啥來啥」,在文庫質檢過程中,儀器出現故障,無法正常啟動。

  此時正是2020年元旦凌晨兩點,張磊來不及多想,上網查詢解決方案,拆卸電腦,調換配件,重裝軟體……對計算機略知一二的她終於在短時間內把問題解決,文庫質檢順利通過。

  經過多個團隊的接力科研,武漢病毒所1月2日確定了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1月5日成功分離到病毒毒株。從疫情初期開始,武漢病毒所就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科技攻關。

  「老藥新用」篩選團隊的助理實驗師吳妍今年第一年在武漢過年,也是她結婚後的第一個新年,沒想到天天都在實驗室度過。交通管制之後,愛人用借來的電動車每天接送她上下班,雖然有點冷,但一個半小時的路程成為吳妍每天最放鬆的時刻。

  吳妍的主要工作是挑選成藥進行體外細胞實驗,篩選出具有抗病毒潛力的藥物,為臨床提供建議。每種藥物的細胞實驗需重複至少3次,只有每次結果一致,才有意義。一次實驗通常需3~4天,但往往需要花更多時間以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看著確診病例和死亡病例數量一天天增加,團隊成員心急如焚。

  「我們明白,醫護人員在幫助病人與死神搏鬥的同時,也是在為我們的抗病毒藥物篩選工作爭取寶貴的時間。」吳妍說。

  經過加班加點的工作,團隊發現在體外細胞水平上,瑞德西韋和磷酸氯喹能有效抑制新冠病毒感染。他們第一時間將結果上報。

  「我們團隊自始至終沒有害怕過,越是在社會陷入恐慌的時候,越需要我們發揮專業精神。即使結果不理想,我們依然繼續努力鑽研,尋找更多更好的備選方案。」吳妍說。

  作為一名有著8年黨齡的老黨員、科技工作者,吳妍坦言:「如果我不參加這場『戰役』,一定會後悔!」

[ 責編:張佳興 ]

相關焦點

  • 王琛:在武漢,我們和病毒在賽跑,也和自己在賽跑
    救治生命「任何時候,生命都是第一位的。」王琛明白,在武漢,救治生命是他和隊員的天職。2月22日上午,10例確診患者正式轉入18發熱病區。患者中不少是80歲以上的老人,行動不便、基礎性疾病多、情緒波動大。
  • 與時間賽跑 守護百姓「生命禁區」
    大腦是人的神經中樞,結構複雜而精細,稍有損傷,輕則功能喪失,重則危及生命,被稱為「生命禁區」。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工作壓力增大,腦血管病已經成為我國發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其發病率、致殘率和死亡率均較高的特點在醫療界引起高度重視。
  • 晉安12位客運司機臨危受命 駕「生命之舟」與病毒賽跑
    北峰客運司機開上急救車,為生命接力。記者 朱榕 攝福州日報記者 朱榕 通訊員 趙輝 林星星疫情當前,身為普通人除了宅在家裡,還能做什麼?平時穿梭在晉安北峰山區的12名客運司機緊急「救場」,為新冠肺炎定點醫院晉安區醫院開起了急救車。在危急時刻,他們反而衝向更危險的地方,每天駕駛「生命之舟」,運送隔離病患和應急物資到指定場所,和病毒賽跑。我們願意為社會作貢獻2月1日夜裡接近12點,晉峰客運公司總經理黃周穎接到了區裡一個電話。
  • 守護光明 就是要與時間賽跑
    守護光明 就是要與時間賽跑——記青光眼專家、愛爾眼科•山西省區副總院長戴超 戴超曾是軍人,軍齡31年,2017年8月退出現役;戴超是醫學博士、留英博士後,發表論文二十餘篇、國家發明專利3項,實用新型專利5項;戴超是青光眼專家,研究方向是青光眼視神經損傷機制及視神經損傷修復
  • 上海節奏,上海手勢 直擊與病毒賽跑的上海
    但關鍵時刻,緊急響應有序防控及時透明信息發布通宵達旦奮戰檢測上海依然是那座值得全心守護、讓人放心的城市『第一時間進行流調 和病毒賽跑』2000多戶『第一時間發布信息 為老百姓答疑解惑無論是常態化的防控,還是面對病毒偷襲
  • 護士席雅君:守護生命,是我們的本分
    「守護生命,是我們的本分!」席雅君說,「我們是白衣戰士,不到一線戰鬥,會留下終身遺憾。」 2月9日凌晨,席雅君回家收拾行李,11歲的兒子一直陪著她。「媽媽就是去上班,只是上班地點從廈門變成武漢而已。」席雅君告訴兒子,「不要哭,哭了媽媽會難過,姥姥、姥爺會擔心的。」
  • 為了這場時間與生命的賽跑
    此刻,時間就是在跟生命賽跑。1月26日,接到河北省衛健委通知後,河北醫科大學直屬第一、第二、第三、第四醫院援助湖北醫療隊的首批17名隊員迅速集結,當晚20時20分便登上了開往湖北的列車。同一天的廣東,中山大學附屬第六醫院僅用一晚時間,便組建了一支由來自重症醫學、呼吸等科室的17人精幹隊伍馳援。
  • 【醫護美文】致敬最美天使:守護生命健康,我們一直都在!
    守護生命健康,我們一直都在2020年春節來臨之際,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武漢告急!湖北告急!歡樂祥和的中華大地,霎時被陰霾籠罩…… 面對這場來勢兇猛的疫情,黨中央高度重視,習總書記親自部署、親自指揮,全國上下,萬眾一心,日夜鏖戰,共抗疫情!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四萬餘名英勇的白衣戰士,不畏生死,馳援武漢,馳援湖北。
  • 潛山公安交警為生命開道,與死神賽跑!
    潛山公安交警為生命開道,與死神賽跑!警情就是命令一場「與死神的賽跑」就此展開執勤交警立即前往求救地點與求助車輛匯合,隨後駕駛警車,亮警燈、響警笛,在前方開道,避開擁堵路段,引領救助車輛快速前行,並利用無線電通知前方路段沿線各路口執勤交警,提前疏通路口,打開生命安全綠色通道,保障救援車輛順利通行,同時安排兩名警員提前到達急診科,
  • 協和心內科:時間就是生命 與「死神」賽跑不分晝夜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急性心肌梗死為代表的心血管急危重症的救治是心內科醫護團隊面對的巨大挑戰。「時間就是心肌,時間就是生命」,協和心內科不分晝夜與「死神」賽跑,用實際行動守護患者的生命健康。2020年2月12日凌晨,一名來自河北的老年女性患者突發急性心梗,命懸一線,來北京協和醫院急診就診。心內科會診醫師賴晉智了解患者病史後,立刻向心內科決策小組匯報。
  • 用生命護佑生命!周寧:與死神賽跑的「生命特戰隊」
    醫院成立了氣管插管、護腎、護心等13支小分隊組成「生命特戰隊」,科學救治患者生命,提高了治癒率,降低了病亡率。同濟醫院獲評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集體。9月27日下午,湖北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事跡首場報告會在武漢舉行。
  • 我在現場 | 在「暫停」的城市,我們與病毒賽跑
    全市各大醫院、檢測機構以及物資保障部門都被調動起來,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遏制病毒擴散蔓延。在石家莊金域醫學檢驗實驗室,「病毒樣本快遞員」梅乙奇走進我的視野。這位參與過武漢雷神山抗疫的90後,1月6日從武漢「逆行」來到石家莊支援,繼續從事核酸樣本運送工作。1月8日正值石家莊首輪全員核酸檢測的最後一天,我穿戴防護設備,跟隨梅乙奇拍攝他運送樣本的全流程。寒冬中,為了更好更安全地運送樣本,梅乙奇加快了行動的節奏,我和他都成了與病毒「賽跑」的人。
  • 他們守護生命 我們守護他們
    在新冠肺炎面前,他們也同樣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病毒並不會因為他們身穿白衣而手下留情,反而由於長時間接觸感染者,醫護人員有著比他人高得多的感染風險。並且他們也不是毫無感情的戰鬥機器,在高壓的環境下,他們會緊張,會悲傷,也會害怕。為了能節省一套防護服,也為了能多照顧一個病患,他們強行將自己變成了一個不吃不喝,高強度工作十幾個小時的鐵人。
  • 北京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 構築守護城市守護生命的堅強防線
    原標題:構築守護城市守護生命的堅強防線——北京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  從98家檢測機構、日檢測能力4萬多份,到128家機構、480個採樣場所、2422個採樣點位、日檢測能力超30萬份……  面對突如其來的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聚集性疫情,短短10多天時間,北京市不斷提升核酸檢測能力、擴大檢測範圍,截至6月22日0時,全市對重點地區、重點人群累計採樣
  • 王喻:與病毒「賽跑「的偵查兵 虎口拔牙「的女漢子
    採樣檢測是疫情防控中最關鍵的環節,在核酸檢測作為新冠肺炎唯一診斷依據的情況下,檢測的結果決定了防控的方向,關係著群眾的生命安全。但中心檢驗室卻只有2人輪班,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檢驗室的力量顯得格外薄弱。慶城縣疾控中心決定號召有相關專業的人員充實隊伍,並立即向上級部門匯報請求協助。「主任,我是學檢驗的,我上!」
  • 書法家張國瑞為愛書寫,愛和希望,將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民戰鬥中,廣大醫務工作者義無反顧、日夜奮戰,用生命守護生命,展現了救死扶傷、醫者仁心的崇高精神。我們的解放軍戰士,聞令而動、敢打硬仗,也衝鋒在抗擊疫情的前沿。廣大人民群眾眾志成城、守望相助,還有我們的社區工作人員等堅守崗位、日夜值守,廣大新聞工作者不畏艱險、深入一線……譜寫了一首首守護生命的讚歌!
  • 與時間賽跑的「病毒追蹤者」
    與醫生一樣身著白衣的流行病學調查隊員就是一群追尋病毒蹤跡的人。他們既要在前線衝鋒陷陣,又要 「做特工偵破敵情」,還要充當「偵探」逐本溯源。他們就是「流調人員」,「密切接觸信息」的第一手來源。在武都區疾控中心,任貴清、任花萍、譚三成等24名工作人員就組成了這樣一個「先遣隊」。
  • 與時間賽跑!他,感動中國!
    H5 | 與時間賽跑——「人民英雄」張定宇 出品:荊楚網(湖北日報網)
  • 趙微微:護士承載的是一份守護生命的責任
    趙微微:護士承載的是一份守護生命的責任■ 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軍隊文職護士趙微微庚子年初,肆虐的病毒讓原本祥和安寧、闔家團圓的新年多了一絲沉重。無數的醫務工作者在與病魔鬥爭,身著白衣穿梭在病房之間,用生命守護著生命……當時我突然接到護理部的電話,說要派一批護士支援武漢,問我有沒有困難,此時的我心裡既激動又興奮,想著終於能為這場戰「疫」做出貢獻了。在告別父母親人後,我於2月17日帶著簡單的行李踏上了飛往武漢的專機。這一刻,我不只是女兒,更是一名身披白衣的戰士、一個無畏的逆行者。
  • 北京開展大規模核酸檢測:構築守護城市、守護生命的堅強防線
    、守護生命的堅強防線。這是一張爭分奪秒與疫情賽跑的「時刻表」: ——北京果斷採取措施:6月13日3時,新發地市場休市,市場內的8000多名經營、採購和工作人員隨後全部進行核酸檢測,並閉環轉運至集中醫學觀察點。 新發地市場周邊11個小區,隨即也實施封閉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