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家裡的兄弟姐妹個個都有了孩子,逢年過節或者周末聚會,大家的話題都避免不了討論到孩子的學習。
「我家孩子數學還行,考了95分。」
「他喜歡看書,天天看漫畫書」
「期中考試考了93分,班裡倒數第二,我們都不知道該不該批評。」
有的孩子成績好,家族群裡三天兩頭就曬一下。他們覺得自己家孩子天生就是聰明(言下之意就是遺傳自己良好基因)。
不過有的孩子成績不理想,每次討論成績,他們爸爸媽媽都不好意思說話。有時候還唉聲嘆氣,表示不知道怎麼教才好。
其實,小學階段成績大家都相差不多,孩子成績好,並不代表以後一定會好。
但有幾門課屬於基礎課,從小打好基礎,孩子整個學習生涯都會受益。
數學課:思維邏輯好,往往是聰明的好苗子
數學是基礎課程,除了基礎的運算,數學更鍛鍊的是孩子們的思維邏輯。比如圖形、空間概念、數字推理、邏輯判斷等思維都跟數學息息相關。
對於數學的學習,三年級是個分水嶺。很多家長都反映,孩子一、二年級的時候,數學成績還不錯的常常滿分。可是上了三年級,總是90分左右徘徊。
說到底,就是思維能力、運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跟上。因為到了三年級,題目要分析思考,不再是低年級那種簡單的四則運算了。
近年來,數學課高分現象也頻頻出現。上海中考,還出現了140分以上扎堆的情況。
所以,如果你們家孩子數學成績好,那就要暗自開心,並注意培養好吧!
而那些數學成績不理想的,不要猶豫,小學階段還可以補救,多強化孩子的思維就好了。
語文課:學不好語文課,其他課程也難以理解
我國著名的數學家蘇步青先生曾講過一句話:「語文考不好,其他就不用考了。」
語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很簡單的道理就是,字詞的意思你都讀不懂,還談什麼理解、探討呢?
語文是需要積累的學科,不能一蹴而就,而那些語文成績好的學生,也往往意味著他有著良好的閱讀習慣,厚積而薄發。
一個孩子的閱讀量提升了,那麼他的理解能力、寫作能力也會比同齡人更好一些。
所以,孩子從小語文好,往往都是比較機靈聰明的孩子。
科學:善於發現問題,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更具潛力
科學這門課,咱們小時候叫做自然課。老師總是帶著我們逛植物園。鄉下的植物園也不大,植物也不多,所以沒學到什麼。
現在不一樣了,大家都很重視科學學習。
小學的新課標,把科學課程也納入其中。新課標明確了科學課在一、二年級開設。所以,那種等著孩子長大了再進行科普學習的觀念已經落後了。
相比德國,咱們的科學啟蒙也算晚了。德國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帶著學生到戶外去,找樹葉、觀察蟲子、自由活動等等。咱們孩子停留在學校的植物園裡呢。
新課標的科學課,在物質科學、生命科學、地球與宇宙科學、技術與工程4個領域,選擇了適合小學生學習的18個主要概念,又由此產生了75個內容,還是蠻豐富的。
孩子科學素養高,說明孩子視野開闊,將來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會更加宏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遠見!
怎樣對孩子進行科學啟蒙?
說來也尷尬,雖然咱們將科學課納入了小學新課標,對科學課本並沒有引起孩子太大的興趣,乾巴巴的文字和沒啥吸引力的圖片,孩子也不大愛看。
說起科學啟蒙,咱們國家流傳甚廣的那套書,還得算《十萬個為什麼》。小時候手裡捧著一本《十萬個為什麼》,感覺就如獲至寶。
不過《十萬個為什麼》也只是文字。近年來,作為靠譜的少年科普出版社,少兒社在《十萬個為什麼》之後,又出了一套《第一次遇見科學》。
我家孩子第一次看到的時候,就喜歡得不得了!因為圖片太逼真,效果太好了!
這套書的內容非常豐富,海底世界、植物生長、多彩天空、季節變化、雨林、火山等等共計96個主題。乍一看,跟新課標的要求還滿匹配的呢。
孩子們在閱讀中不僅僅可以增長了見聞,還可以提高了邏輯、推理、觀察能力,科學思維和素養得到開發和提高。
這套書的圖片非常精美,是少兒社跟美國地理學習公司基於版權合作研發的,圖片都是高清圖。孩子們都看看圖,通過讀圖啟蒙科學意識,自然是好!
為什麼都要高清圖片?因為「授之予魚,不如授之予漁」,使用這套書的過程中,更強調孩子的觀察和探索,而不是爸爸媽媽直接告訴孩子答案。
其實你會發現,孩子的觀察能力,比大人還優秀呢。
這套書共有12冊,現在通過百家小店購買比線下優惠一些,只需要360元,平均一本不過是30塊。平時喝杯奶茶也就是這個價而已。少在外面吃一頓飯,就可以讓孩子得到良好的科學啟蒙了!
任何時候,知識就是力量!如果你也認同,現在就給孩子帶一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