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海洋 我們的未來」線上圖片展之珊瑚礁

2020-12-26 大自然保護協會TNC

在馬爾地夫拍攝時,一條非常小的小丑魚突然從海葵中探出頭來。Glenn Ostle/TNC Photo Contest 2019

一隻澳大利亞巨型烏賊正四處遊蕩,尋找著它的午餐。Ian Donato/TNC Photo Contest 2019

即使很扎手,海膽依舊是加拿大西海岸大熊雨林裡原住民的傳統食物。Jason Houston/Courtesy TNC

在索羅門群島,一隻看似在淺海海底安靜睡著的硨磲,其實是在過濾海水。Tim Calver/Courtesy TNC

在巴哈馬的埃克薩馬群島海洋公園,水下抓拍到了一隻紅礁寄居蟹。 Jeff Yonover/Courtesy TNC

在印度尼西亞的四王島地區,海雞冠軟珊瑚正展開它的觸手捕食浮遊生物。 Ethan Daniels/Courtesy TNC

印度尼西亞峇里島附近海底的海綿上有一個心形小洞,裡面有6隻轉圈圈的紅色小蝦。 Jeff Yonover/Courtesy TNC

在北太平洋的赤道附近,在帕邁拉環礁大渡島珊瑚礁中遊動的三間雀魚。2012 Tim Calver for The Nature Conservancy

一名潛水員正在中美洲珊瑚堡礁的人工珊瑚苗圃附近,檢查育苗網格上珊瑚的生長情況。Kemit-Amon Lewis/TNC

潛水員在帕邁拉環礁進行海洋監測。帕邁拉環礁位於夏威夷以南1000英裡處,是地球上最壯觀的原始海洋地區之一。 Tim Calver/Courtesy TNC

哥斯大黎加的科科斯島國家公園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在這裡,笛鯛正井然有序地成群地遊動。Jeff Yonover/Courtesy TNC

北太平洋赤道帕爾米拉環礁大渡島珊瑚礁上的蝴蝶魚。2012 Tim Calver for The Nature Conservancy

人工培育的鹿角珊瑚正在生長。鹿角珊瑚曾是加勒比海和佛羅裡達珊瑚礁上最豐富的珊瑚物種之一,如今卻被列為瀕危物種。 Tim Calver/Courtesy TNC

位於帛琉東側的「短落」監測點,白化了的珊瑚星羅棋布,這預示著珊瑚礁生態系統正遭受著來自全球變暖等威脅。 Ian Shive/Courtesy TNC

海浪退去,位於太平洋密克羅尼西亞的安特環礁(Ant Atoll)獨特的礁頂景色展露無遺。 Nick Hall/Courtesy TNC

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的彩虹礁的夜晚,一條天竺鯛正在珊瑚礁附近遊動。 Tim Calver/Courtesy TNC

在密克羅尼西亞聯邦雅浦的彩虹礁的夜晚,天竺鯛正在珊瑚礁附近活動。 Tim Calver/Courtesy TNC

巴哈馬國家基金和政府致力於保護其海洋生態環境,以達成長期有效的國家公園保護機制。圖中是一隻天使魚徘徊在巴哈馬的珊瑚礁上。 Jeff Yonover/Courtesy TNC

這是一條漂亮的獅子魚,它的身上有毒棘,不可以觸碰。 Jeff Yonover/Courtesy TNC

北太平洋赤道地區帕邁拉環礁中,一條正在穿越珊瑚礁的烏翅真鯊。 2012 Tim Calver for The Nature Conservancy

古巴的女王花園中,像山丘、樹木一樣的珊瑚礁景觀。 Ian Shive/Courtesy TNC

一隻多刺龍蝦在古巴東南方向的女王花園,對鏡頭充滿好奇。 Ian Shive/Courtesy TNC

印度尼西亞松巴哇島,一隻章魚用觸角撿起3個蚌殼,將自己隱藏起來。 Jeff Yonover/Courtesy TNC

加勒比海多刺龍蝦藏身在巴哈馬的埃克薩馬群島海洋公園一個礁石的裂縫中。 Jeff Yonover/Courtesy TNC

一對裸鰓軟體動物正在印度尼西亞四王島珊瑚三角洲地區的珊瑚礁上繁育它們的後代。 Jeff Yonover/Courtesy TNC

石鱸正活躍在印度尼西亞馬魯古群島鮮豔的珊瑚礁中。 Jeff Yonover/Courtesy TNC

珊瑚一旦死亡,很難恢復,棲息地會隨之瓦解。 Ian Shive/Courtesy TNC

帕邁拉環礁是地球上最美妙的原始海洋,大自然保護協會(TNC)、美國魚類和野生動物服務局正在合作保護這片海域。Tim Calver/Courtesy TNC

相關焦點

  • 「海洋第一課」珊瑚礁科普活動走進徐聞讓保礁護海意識在校園落地...
    12月16日下午,徐聞珊瑚礁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聯合廣東海洋大學水產學院,走進徐聞縣角尾鄉中心小學開展海洋第一課——珊瑚礁科普宣傳活動,普及保護珊瑚礁知識,幫助學生們樹立海洋環保意識,從小認識海洋、關心海洋、保護海洋。    「珊瑚礁作為海洋中生物種類最多、生物量最豐富的生態系統,有著重要的生態價值和經濟價值,保護珊瑚礁人人有責!」
  • 貴州:線上線下同時開展世界海洋宣傳日宣教活動
    「今天是6月8號,海洋宣傳日,參加我們的小互動。看一下這是什麼魚?」「小丑魚!」「答對了,送您一把扇子!」在貴陽市北京路社區的北京路上,一塊塊展板、一份份宣傳資料、一個個答題互動遊戲吸引著過往市民。6月8日,貴州省自然資源廳在貴陽舉辦了第十二個「世界海洋日」暨第十三個「全國海洋宣傳日」宣傳活動,呼籲全社會共同為海洋發聲,保護藍色家園。「我們貴州的水資源會流到長江或者珠江,如果我們上遊的水資源汙染話,最後也會流入海洋,對海洋水質造成破壞。」貴陽市民董先生領取了宣傳資料,說帶回家和孩子一起學習。通過宣教活動,董先生更加加深刻的理解了保護海洋的意義。
  • 如果所有的珊瑚礁都死了,地球還能維持原樣嗎?
    即便火山完全被海水淹沒,珊瑚礁仍會繼續生長。當沙礫沉積在珊瑚礁上,以及火山噴出的巖漿凝固後,一座全新的島嶼便形成了。馬爾地夫的許多島嶼、美屬豪蘭島以及印度的拉克沙群島,都是珊瑚島。 但是,這還不是珊瑚礁的最特別之處。這些微小生物在全球各地滋養生命,這才是它們的真正地位和重要性所在。
  • 世界海洋日:這片深藍,我們來守護
    榮成天鵝湖海草床修復現場上海海洋大學:近海棲息地生態修復,保護海洋生態上海海洋大學有這樣一群教授和學生,他們活躍在海洋生態保護的舞臺上,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馬鞍列島海藻場廣東海洋大學: 保護珊瑚 愛護海洋近幾年隨著全球變暖,全球環境也出現了相應的變化,不僅陸地上的熱帶雨林在逐漸減少,被稱為海洋中「熱帶雨林」的珊瑚礁也在衰退
  • 「涼州會談」紀念館線上唐卡圖片展
    紀念館特依託白塔寺微信公眾號舉辦以「涼州會談」為主題的線上唐卡圖片展。此次圖片展主要以唐卡藝術再現涼州會談前後薩班和八思巴二位藏傳佛教薩迦派領袖的重要事跡。圖片(六)    察必王妃接受灌頂後十分信仰,於是力勸忽必烈說:「果然勝於其它教法,請王受之。」
  • 宣誓捍衛海洋 《神武4》攜手《小小的追球》守護峇里島珊瑚礁
    「我們為了保護海洋的環境,將以我們的力量、才智和愛心,還海洋以清澈、還大海以生機,同在藍天下,保護大自然。」今日,由快樂社交網遊《神武4》獨家冠名的《小小的追球》播出第10期節目,「追球團」成員在峇里島莊嚴宣誓,完成在50平方米的海域下種植了100株珊瑚的挑戰。
  • 海洋科普 | 世界之最——海洋藍洞
    藍洞是怎樣形成的?  那麼神秘的藍洞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據中國海洋大學楊作升教授介紹,目前海洋藍洞的成因有兩種類型,即石灰巖溶洞成因與珊瑚礁生長結構成因。  而珊瑚礁生長結構型是20世紀90年代後期提出的,其中最典型的為澳大利亞西南外陸架的豪特曼-阿布羅爾霍斯珊瑚礁藍洞。
  • 這款軟綿綿的機器水母能夠拯救珊瑚礁 保護潛水員!
    這款軟綿綿的機器水母能夠拯救珊瑚礁 保護潛水員!科學家們最近在南佛羅裡達海岸測試了這個機器人的多個原型,並在《生物靈感與仿生學》(bioinspired & Biomimetics)雜誌裡的一篇論文描述了測試結果,該雜誌在9月18日於線上發行。
  • 海洋之瞳——藍洞
    藍洞是向地表開放的大型的海蝕洞穴或落水洞,在由碳酸鹽巖基巖(石灰巖或珊瑚礁)組成的海岸或島嶼上形成。藍洞通常含有受潮汐影響的淡水、海水或混合的化學物質。大部分藍洞的深度都低於海平面並且能夠提供進入水下洞穴的通道。
  • 瑰麗的海上「長城」: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嗎
    在煙波浩淼的南太平洋上,有一塊古老的大陸。就在這片大陸東北部延綿兩千多公裡的海岸,點綴著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遊人在探尋大堡礁時無不陶醉於其迷人的仙境,也無不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01地球最美裝飾品大堡礁北起巴布亞灣,南鄰南回歸線,西傍澳大利亞昆士蘭州東海岸,東連浩瀚的太平洋,全長 2300多千米,總面積達到20萬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珊瑚礁群。大堡礁由400多種色彩斑斕、造型各異的珊瑚組成,是全世界海域內已發現的最大的珊瑚組成物。
  • 探秘「海底護林員」:背重達三四十斤的潛水裝備巡查珊瑚礁
    喜歡戴著遮陽帽出海的鄭亞雄和童箕瑞,動作也很嫻熟迅速,一邊應聲,一邊緊跟著董少平的步伐,很快勒緊腰間的鉛制配重,穿好蛙鞋,戴好面鏡,背著笨重的潛水裝備,從身邊拿上籮筐與小鐵鏟等工具。他們跟分界洲島的其他150多名潛水教練一樣,身兼著這片海域「海底護林員」的職責。十多年來,他們的任務就是根據天氣及海水情況,常態化地潛到海底那一片片持續建設中的珊瑚礁保育區,巡查這些有著「海底熱帶雨林」之稱的珊瑚礁。
  • 海洋「惡棍」的真相:為什麼我們需要鯊魚?
    它的獨特之處在於,與其說是在海底遊泳,倒不如說它在海底行走。它用4個鰭當腿,像蜥蜴一樣扭動軀體;它可以爬出睡眠,屏住呼吸長達一個小時;它昂首闊步地穿過裸露的礁石,在潮汐池之間爬來爬去,尋找獵物。長尾鬚鯊是海洋中最新的鯊魚種類這是一條會走路的鯊魚,屬於長尾鬚鯊屬(Hemiscyllium)。
  • 海洋之眼——藍洞
    藍洞,也被稱為「海洋之眼」。貝里斯大藍洞 圖片來源:www.belize.com藍洞是恐怖的,古羅馬人認為藍洞是巫婆修身養氣的基地,古印第安人認為藍洞是鯊魚腦袋魷魚尾巴的惡魔盧斯卡的巢穴;藍洞是神聖的,傳說是孫悟空取走了南海的定海神針才有了永樂龍洞。這些傳說為藍洞披上了神秘面紗。
  • 深耕碧海,牧漁未來——廣東海洋牧場建設駛入「快通道」
    2001年,廣東省第九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廣東省人大常委會關於建設人工魚礁保護海洋資源環境的決議》議案,決定自2002年開始,用10年時間,投入8億元,在廣東省沿岸海域建設50座生態和準生態型人工魚礁,拉開了21世紀我國沿海大規模開展人工魚礁建設的序幕。廣東成為首個以人大議案的形式推動大規模人工魚礁建設的省份,其社會關注度之高、資金支持力度之大開創了全國先河。
  • 相信未來是我們唯一的選擇
    所以,這一刻和其他很多時候一樣,我們心裡是溫暖的。  沒有盤點就沒有迎新,盤點是為了更好的迎新。回到一年前的這個時候,我們都許下了一些「小目標」。有的人可能實現了,有的人可能沒實現;有的「小目標」可能實現了,有的「小目標」可能沒有實現。不管如何,只要付出了努力,那就沒有什麼後悔的。因為我們又站在了新的起點上,我們還有無限的可能。
  • 上海科技館舉辦世界海洋日主題沙龍
    6月8日是第11個「世界海洋日」,也是我國第12個「全國海洋宣傳日」。
  • 「南海北部珊瑚礁千年發育模式」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科院邊緣海與大洋地質重點實驗室珊瑚礁及其環境記錄學科組陳天然研究員與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趙建新教授等合作,在珊瑚礁發育模式研究上取得最新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總體環境科學雜誌》)上。
  • 湛江特呈島驚現珊瑚礁!
    湛江特呈島驚現珊瑚礁!這些珊瑚礁驚豔了在場的驢友。驢友們紛紛拿出相機拍攝。珊瑚礁綿延3公裡多。為什麼會出現珊瑚礁呢據廣東海洋大學深圳研究院海洋大學堂負責人張駿考究●●特呈島離徐聞海安僅80多海裡,兩地環境非常相似,是傳統意義上的珊瑚生長區,特呈和徐聞兩地的珊瑚礁已有近萬年的發育史。
  • 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有著世界七大自然奇觀的美譽,你猜是哪?
    大堡礁是世界上最大、最長的珊瑚礁群。它貫穿澳大利亞東北海岸,全長2011公裡,最寬處161公裡。它以其樸素的自然美而聞名,同時也吸引著世界各地的遊客。早在1981年,它就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並享有世界七大自然奇觀之一的美譽。然而,自古以來,令人驚嘆的珊瑚礁生態系統其實非常脆弱。
  • 澳大利亞81歲的斑點笛鯛是世界上最長壽的熱帶珊瑚礁魚
    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確認,一條生活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的81歲斑點笛鯛是世界上已知最長壽的熱帶珊瑚礁魚。相關論文發表於新一... 澳大利亞海洋學研究所科研人員確認,一條生活在西澳大利亞州海岸附近的81歲斑點笛鯛是世界上已知最長壽的熱帶珊瑚礁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