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千球迷的期盼之中,本賽季遲到良久的中超最終還是來到了大家的面前,這歸功於國內防疫戰役的勝利,也有賴於足協的組織工作。本賽季相比以往,除了被分為兩個小組在兩個賽區比賽之外,還有一個不同的地方就是聯賽的主裁,這同樣是聯賽極為重要的一環。
在上個賽季,中國足協為了盡力保證聯賽的公平和提升比賽質量,高薪聘請了大量外籍名哨來執法中超,這讓上個賽季爭議判罰的發生減少了許多。本賽季受疫情影響,外籍裁判入境極為困難,所以足協在這個賽季選擇純本土裁判執法比賽。而讓人沒有想到隨著聯賽的慢慢深入,本土裁判執法的表現一步一步的在球迷和俱樂部心中積累著不滿,終於在第十一輪賽後大爆發了。裁判在國安與華夏,以及上港與卓爾的比賽中接連產生爭議判罰,一時間裁判再次成為了球迷「狂歡」的談資,而國安俱樂部罕見吶喊:「黑暗不會永遠籠罩大地! 」
這樣的情形在中國足壇是罕見的,而且本賽季足協明確宣布不接受俱樂部上訴,儘管如此,本賽季到目前為止已經有6次因為嚴重不滿裁判的判罰上訴足協。一場關於中超,關於本土裁判的大討論隆重上映,而中國足球,中超聯賽用這樣的一種方式又一次走在了輿論的中心。在這場大輿論論戰中,中國足協處於被動不利的局面,中國足球也被蓋上土哨毀滅希望的面紗。
就在這個時候,國內最為重量級的媒體接連登場,為中超,為中國足球撥去雲霧,領航未來。
央視體育頻道直接採訪中國足協裁判部副部長,讓足協有一個最好的機會在必要的時機對近期的焦點爭議判罰給出說明,讓球迷明白國安的一個漂亮進球是因為王子銘的越位而無效,並且由於機器故障在直播中未能把研判的畫面良好的展現給球迷看。
《人民日報》體育部也對這輪中超的爭議判罰給出了自己的看法:終場前國安門將郭全博與對方前鋒馬爾康的衝撞屬於合理範疇;巴坎布被判的越位球轉播商應該把清晰的畫面信號展示給主裁和觀眾;上海上港隊與武漢卓爾隊的比賽,傅歡防守手臂處於不自然的擴大狀態,可以判罰點球。
對於球迷在爭議判罰中表現出來的偏激評論,這個時候是《新華社》站出來發表評論文章《評論:面對爭議判罰不能陷入偏激》。文章表示,中超第11輪河北華夏幸福與北京國安比賽中的爭議判罰再度將裁判問題推上風口浪尖。雖然中國足協裁判部表態稱裁判不存在主觀思想上閉著眼胡吹的現象,仍有少部分球迷不依不饒,似乎非要認定裁判有主觀惡意才肯罷休。面對真正的錯判誤判漏判,中國足協應該堅決指出糾正,幫助裁判員提高業務能力。但無限制的揣測裁判員主觀惡意、無休止的偏激指責,無論對俱樂部、裁判員還是中國足球都有害無益。
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國內如此高規格和重磅的傳媒機構集中在同一時段關注中超實為罕見。首先,這將讓足協和我們的裁判看到,聯賽是大家的聯賽,全國人民都在用眼睛看著,他們需要更努力和高水平的為大家呈現更為公平的賽事。其次,隨著這些重磅權威媒體的報導,將中超賽季傳播到更多球迷的面前,對中國足球有一定的推廣作用。最後,通過這些媒體的梳理展現和引導,球迷的觀賽素質可以得到一個提升,減少偏激言論,讓中國足球有一個更好的輿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