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運20換裝新發!如何與殲-20搭配發揮「快速威龍」戰鬥力

2020-12-18 軍武次位面

根據網絡傳言,前不久,中國航空工業試飛院在西安郊區某機場,完成了運-20型運輸機某個改進型號的成功首飛。同樣是根據傳言,這個運-20的改進型號相比基本型,在動力系統上有了較大的更新,換裝了某型國產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當然,此消息咱們等官方消息出來後再解讀。

換裝新型渦扇發動機的運-20

不過,不可否認的是,運-20型運輸機從今年年初「抗疫」開始,其裝備規模開始迅速擴大、「亮相」次數開始越來越多,相應的性能潛力也被挖掘得越來越充分了:截止目前,根據公開消息,中國空軍起碼已經有兩個戰區航空兵列裝了多架運-20型運輸機,且這兩個戰區航空兵在今年的國內「抗疫」、支援南亞與東南亞「抗疫」行動、赴俄羅斯組織軍事演習等行動中均有較好表現。同時,運-20型運輸機在今年還首次飛出國門、首次運載ZBD-04A型步兵戰車這樣的重裝備出國參加軍事演習,多次演練了重裝空投與三門四路離機等實戰科目,這一切已經證明:「鯤鵬」足以振翅高飛。

ZBD-04A履帶式步戰車

而伴隨著運-20型戰役運輸機的成熟,帶來的還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優勢:為殲-20的「快速威龍」戰術帶來更大的助力。

畢竟,咱們之前就曾經說過,當前對殲-20型戰鬥機來說,其裝備數量、列裝速度、形成戰鬥力的進度等雖然已經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放在中國這麼一個巨大的國土、放在中國空軍這樣一支規模龐大的空軍面前,依然是四個字:「杯水車薪」。裝備數量的不足,就意味著殲-20無法在每個戰區都確保足夠的列裝數量,意味著殲-20無法在某個空中戰役方向上形成綿亙有力的防空攔截線或戰鬥巡邏區,意味著殲-20在實戰中只能以分隊的形式快速部署、跨區部署到某個主要的戰役方向上,也意味著殲-20戰機在具體的兵力運用中往往只能採取地面待戰的模式、將寶貴的出擊架次用到打擊對方的空中高價值戰役目標上。

故而,「數量少、任務重、各個戰區都想要」,可以被認為是殲-20型戰鬥機在列裝之初所面臨的基本問題與基本矛盾,而要解決這一基本矛盾,可以採取的基本策略也就不言自明了,即所謂的「快速威龍」戰術。

「快速威龍」的概念以及跟美軍的區別

「快速威龍」戰術,簡單的說就是將殲-20分隊模塊化編組,形成可以快速機動部署的小隊。將配套的武器裝備、航材設備等均實施模塊化收納,由運-20型戰役運輸機實施運輸。

組建的「快速威龍」小隊將視戰略方向的變化、現地戰略態勢的發展,實施全域機動、靈活部署、靈活配置,既能夠在戰略上確保「改變戰略天平朝向」,又能夠在空中進攻戰役上增加我方的進攻手段、提高我軍的致勝概率,還能夠在戰術上增加多個第四代戰鬥機的出擊架次、負責某一最主要戰術方向上的制空作戰、兼顧地面待戰以對付對方的高價值目標。

當然了,作為「快速威龍」戰術的「美國版本」,F-22A型戰鬥機與C-17A型運輸機相配合的「快速猛禽」與咱們的「快速威龍」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快速猛禽(Rapid Raptor),C-17負責運輸油料、彈藥、維護設備等

從戰略上來說,「快速猛禽」戰術解決的是美軍在第一島鏈內部、作為前沿戰役支撐點的空軍基地戰時難以持續運作的問題。解決策略是將打擊與保障單元「分散部署」,利用第一島鏈多個島礁上的小型機場、甚至日本韓國的民用機場實施轉場機動。在轉場中使用F-22A戰鬥機對假想敵的空中進攻實施攔截,體現出來的是一種較為先進、甚至較為激進的「分布式殺傷」、「機動部署」作戰理念;

而「快速威龍」戰術沒有這麼多的花哨,由殲-20型戰鬥機和運-20型運輸機的組合解決的問題很簡單,就是解決中國空軍在第四代戰鬥機數量不足的情況下、怎樣兼顧多個戰略方向的空中戰役、最大化四代戰鬥機打擊效果的問題。

運-20擔負類似「快速猛禽」中C-17的任務

而從戰役上來說,「快速猛禽」戰術在兵力運用上主要強調的是儘量維持較高的出擊強度、實現較高的制空作戰效率,並在最初72小時內通過高效的、多批次多架次出動,儘可能構築更多的殺傷鏈,給假想敵組織空中戰役的戰役、戰術航空兵造成重大損失,迫使假想敵在「快速猛禽」分隊尚未損失全部戰鬥力之前就因為損失過大、無法承受而放棄戰役企圖;

而「快速威龍」戰術在大多數情況下,依然不會將寶貴的第四代戰鬥機架次全部投入到與普通第三代戰鬥機爭奪制空權的戰場上,運-20保障下的殲-20快速機動到某個戰略方向上之後,預計殲-20型戰鬥機依然將採取地面待戰的模式,僅在首個戰鬥日維持高出動架次、以確保整體空中戰役態勢有利於我,後續則視情採取地面待戰的模式、以敵方高價值戰役目標作為主要兵力運用對象,以儘量維持在某個戰略方向上軍事存在的時間,其兵力運用模式並非「涸澤而漁」式的,而是與中國空軍列裝四代機的現狀、賦予四代機的任務比較吻合。

最後,從空戰戰術上,「快速猛禽」戰術在主要作戰對象上,估計不會集中於藉助假想敵的陸基ISR(情報-監視-偵察)體系、地導部隊、前線攔截機掩護的高價值目標。這些目標的保護極其嚴密,以單個F-22A小隊實施偷襲很難一擊得手,反而會空耗自己寶貴的出擊架次。相反,即使能夠對假想敵前出實施縱深攻擊、戰場遮斷的戰術飛機機群實施大規模殺傷,甚至一次出擊就能擊落兩位數的戰術飛機,給假想敵造成的震撼、給假想敵組織作戰造成的損失並不小。如果「快速猛禽」在兩三天的出擊中就能廢掉假想敵一兩個航空兵旅的軍力,則足以給假想敵的組織作戰造成極大的混亂了;

相反,「快速威龍」戰術並不會將寶貴的出擊架次損耗到與對手的戰術飛機纏鬥上,殲-20戰鬥機在中國空軍當前的戰術體系內部,依然是一種「一根針破一張網」、用來擊破體系的裝備,在實戰運用中也大概率會在殲-16、殲-10C等戰鬥機的協助下,作為「擊破體系」的裝備,以對手的高價值空中戰役目標,如預警機、電子對抗機等ISR/ELINT機型作為目標,從而更好地發揮出己方全部參戰兵器的作戰效能、瓦解對方空中戰役體系的主要作戰節點,並一舉奠定空中戰役的勝利。

運-20:後勤中堅

而作為殲-20型戰鬥機的有效「助力」,運-20型運輸機在「快速威龍」戰術中承擔著與美軍的C-17A型戰役運輸機相似的任務。

運-20擔負類似「快速猛禽」中C-17的任務

按照美軍C-17A型運輸機的裝載方案,在遂行「快速猛禽」任務時,一般是以一架運輸機保障兩架F-22A的作戰,將F-22A作戰需要的武器彈藥、航材備件、維護設備等以模塊化貨櫃的形式裝載在C-17A的貨艙裡,所有的航材設備等足以確保兩架F-22A連續作戰三天,並在西太平洋前沿機場來迴轉場。

相應的,中國空軍的「快速威龍」任務大概率也是以一架運-20保障兩架殲-20的作戰,同樣將殲-20型戰鬥機所需的航材武備保障設備等採用模塊化裝載的形式裝在貨櫃裡。但有所不同的是,相比美軍的F-22A加上C-17A堪稱「無後方作戰」,需要準備大量的航材特設、甚至要做好在部分設備不完善的小型機場運作的準備。中國空軍的殲-20與運-20的組合估計暫時沒有這方面的顧慮,只需要達成快速出動、快速跨區機動、快速抵達戰區以改變現地態勢的目的即可。

總之,伴隨著運-20型運輸機裝備規模的不斷擴大,尤其是伴隨著運-20型運輸機開始換裝新型動力系統,殲-20和運-20的組合必將在中國的領空上展翅高飛,成為中國空軍新的「驚嘆號」。

內行談後勤

其實無論是美國的「快速猛禽」戰術還是中國的「快速猛龍」戰術,其實都印證了軍事圈有一句著名的話,叫做「外行談戰略,內行談後勤」。那些表面上的戰略戰術調動,其背後都有複雜的後勤物資的調度。

隨著軍事科學技術的發展,軍隊現代化程度越高,對後勤的依賴性越大,後勤的地位和作用就越重要。類似F-22A、殲-20等這種高技術含量的現代航空主戰兵器,需要伴隨極為複雜和細緻的維修、維護、保養、補給以及武器彈藥有料的供給,並不是簡簡單單飛到哪個機場就能夠長期駐紮在那個機場,更不能簡簡單單的認為只要有四代機在就能有無限出動架次去應付任何數量的三代機機型。當我們看到某某機型「輕輕鬆鬆」的進駐到某空軍基地,其背後伴隨的是後勤力量已經快「跑斷腿」了。

而在古代戰爭中,「兵馬未動,糧草先行」也在說明後勤的重要性。在古代戰爭條件下,交戰雙方基本不存在技術上的差距,戰爭的勝負往往就取決於兵力的多寡以及支撐這些兵力的後勤資源的供給。在三國策略手遊《鴻圖之下》中,為了避免讓玩家過快進入資源州,提升遊戲體驗感,玩家們必須從外圍最低等級的城池開始攻打,然後逐步向內陸資源州推進。

此外,《鴻圖之下》還有著「所見即所得」的即時戰鬥模式。在戰鬥前,玩家還可以靈活調整武將站位和所帶兵種。每個武將除了直接上陣殺敵之外,都可以拆解各種技能為其他武將所用。

跟其他遊戲不同的是,武將的技能還會受到環境以及天氣的影響。想減少自身戰損的玩家,要更加關注遊戲內的地區天氣預報系統,這樣才能做出最佳的選擇。

值得一提的是,遊戲還原了歷史上著名的戰略要地,並根據地理位置的不同,呈現出不同的地理風貌,整體氛圍讓你置身三國古戰場的感覺。

《鴻圖之下》使用虛幻引擎4極佳的性能表現,打造了一個全3D的真實三國大世界。有高山丘陵,有平原河流,400萬地格建構宏大的沙盤,想像中的三國應有盡有。山地可以阻礙人馬通行,佔領了這個地方,其他玩家只得繞道而過。不僅如此,遊戲中還擁有獨特的地格謀略技能系統,可以讓不同的武將或軍隊,在特定地點釋放出特殊技能。

《鴻圖之下》由影帝梁朝偉先生代言,梁朝偉曾經在三國電影《赤壁》扮演過周瑜,憑藉精湛演技贏得諸多獎項,完美詮釋「演技也是一種謀略」,他的形象非常契合《鴻圖之下》以謀略取勝的遊戲特質。

梁朝偉先生為《鴻圖之下》拍攝的TVC主題是「人心之戰」。在影片中,梁朝偉先生化身三國政治家,仿佛是自帶千軍萬馬,運籌帷幄的諸葛亮。

相關焦點

  • 中國運-20換裝新發動機!如何與殲-20搭配發揮「快速猛龍」的戰鬥力?
    中國運-20換裝新發動機!如何與殲-20搭配發揮「快速猛龍」的戰鬥力?
  • 殲-20換裝新發動機開始量產,年產量高達48架
    我國殲20的服役,讓我國成為了世界第二個列裝五代機的國家,殲20問世之後一直就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 我國的殲20戰機前期使用的發動機是俄羅斯AL-31F發動機,該發動機上世紀80年代研發的,與現在的發動機相比,就顯得推力小、壽命短,運用到殲20上,難以使殲20發揮出很大的戰力。就是因為發動機的問題,才導致我國的殲20戰機並沒有量產。
  • 運20換裝渦扇20發動機後,戰鬥力會提升多少?
    圖為運20運輸機最近一個好消息從西飛傳來,中國這次快速出擊,已經為運20運輸機換裝了國產渦扇20發動機,那麼運20換裝渦扇20發動機之後,戰鬥力會提升多少呢?圖為運20運輸機運20是中國首款進入空軍服役的大型運輸機,雖然在運20之前,中國曾在上個世紀70年代到80年代期間嘗試研製過運10,但受制於當時的技術條件以及經濟條件,運10最終無奈下馬,此後中國大飛機項目因此擱置了數十年
  • 換裝國產發動機,運-20或為殲-20加油
    運-20是中國空軍中最大的飛機,目前仍由俄制索洛維耶夫D-30KP-2發動機提供動力,續航裡程達7500公裡,載重量為55噸,據了解,國產發動機是由瀋陽航空發動機研究所設計的,載重量將由55噸提升至66噸。WS-20發動機是由WS-10A發動機的改進型,而WS-10A發動機則裝備在殲-10和殲-16上。
  • 中國空軍「三劍客」殲20、殲16、殲10C,如何配合打滿全場
    而在主戰裝備上,以空軍航空兵在2016年前後列裝的殲-20、殲-16、殲-10C這三種「新質作戰裝備」為代表,空軍戰術航空兵部隊正式進入了「三代半」時代,形成了空中「三劍客」。當然,以中國空軍目前對殲-16型戰鬥機的定義與運用模式來看,依然偏重於充分發揮殲-16型戰鬥機的制空作戰能力,估計是為了彌補殲-20型戰鬥機數量上的不足,而伴隨著殲-20型戰鬥機裝備數量的不斷擴大,殲-16強大的對面攻擊能力將得到不斷擴展。
  • 殲20首飛10周年——威龍翱翔於天,站在世界之巔
    大家還記得10年前的今天嘛,2011年1月11日,在那一天,將要驚鴻世人的威龍即將翱翔於天,殲20首飛於成都黃田壩軍用機場。 在10年後的今天,殲20已經進入了人民空軍序列,並形成了作戰能力。俄羅斯的專家估計殲20數量已經達到了上百架的數量,進入作戰部隊至少已有50架。在四代機數量超過1200架,五代機也有數十架的現在,回首20多年前的時候,依然是有些心酸。
  • 殲-20隱身戰機戰訓新畫面曝光:「威龍」初顯威力
    日前,軍迷對於空軍殲-20隱身戰機戰訓新畫面都是格外關注的。當看到4架殲-20魚貫而入,準備起飛之際很多人內心充滿歡愉。因為殲-20是中國首款隱身戰鬥機,雖然之前網絡上也有殲-20戰機5機同框的消息,不過再次看到該戰機規模化亮相,的確還是令人覺得挺為空軍驕傲的。
  • 運20最新照片曝光!即將換裝國產「心臟」,印媒:一舉反超俄羅斯
    網絡圖片 日前在社交媒體平臺流傳的一張照片顯示,一架運-20仍然保持著底漆,也具有增大的發動機機艙,在西安閻良機場,運-20飛行時由殲-11戰鬥機協同出行報導稱,這架功能強大的飛機與美國空軍的波音C-17 軍用運輸機具有相似之處,但由於俄羅斯發動機已過時,運20的性能也無法發揮到極致。 運20先前由四臺低旁路D-30KP-2發動機提供動力,與現代高旁路渦扇發動機相比,在推力和效率方面都缺乏。不過在不久的將來,運20的航程和其他能力將大幅度提升。
  • 運-20換裝大風扇首飛?真假難分辨,換發是必然但需要時間驗證
    今天有張照片刷爆網絡,據稱是運-20裝上大風扇並處於飛行狀態(首飛),對長期關注國產大涵道比發動機的小夥伴們來說,不僅是簡單高興今天更是值得歡慶。這張照片顯示換裝新發動機的運-20,被網傳為運-20B型,發動機則是已經傳說了很久的渦扇-20大涵道比發動機。
  • 中國運-20確認換裝WS-20發動機,多個關鍵信息,證實突破
    我國進入發展的新階段,空軍武器裝備領域有了顯著的成就,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當屬殲-20的量產,而除了殲-20,我國直-20與運-20也持續發力,成為了中國空軍的有力裝備。
  • 運20終成大器?神秘照片曝光運20最新進展,殲20將受益無窮
    《軍武次位面》作者:機甲888▲以運-20運輸機為基礎研發的大型空中加油機為殲-20戰機進行空中加油的想像圖(圖片來源於:網絡)日前,網上曝光的一張照片似乎展示了中國的殲-20戰鬥機進行空中受油的畫面。
  • 國產渦扇15發動機即將問世,殲20配備後戰力會有多大提升?
    圖為殲20但殲20自面世以來,其發動機存在缺陷,沒有辦法完全發揮戰鬥力的說法一直廣為流傳,畢竟戰機的發動機如果無法提供足夠的動力,就可能影響到其整體作戰效能,即便在航電和配套武器等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也依舊可能存在不善於近距離格鬥等短板,殲20之所以存在這個問題,是因為之前的國產發動機表現都不盡如人意,為此中國航空製造業發憤圖強想要走出桎梏。
  • 運20升級版有哪些改進:換裝渦扇20後航程增加18%,第二點更強!
    近日,安裝4臺國產渦扇-20的新型運-20的照片再度被曝光,渦扇-20的換裝代表運-20「鯤鵬」運輸機終於達到完全體狀態,在性能實現重大進步,在推力和燃油效率上有所提高,航程增加18%,將有效載荷從60噸進一步增加到66噸,可毫不費力地運輸戰鬥全重60噸的99A主戰坦克,這標誌著我國在軍用大飛機領域邁出跨越性的一步,真是揚眉吐氣
  • 終於輪到殲20下餃子!2020年中國空軍還有三大驚喜!
    長期以來,中國空軍的戰機都是以大量的二代機和三代機為主,到2009年的時候,中國的第三代戰機殲-11A才剛剛亮相,2015年殲-11B才在抗戰勝利大閱兵上登場。然而到了2019年,中國空軍已經有多個更加先進的殲-16,殲10C戰機飛行大隊開始形成戰鬥力,空軍戰機換裝速度之快世界罕見。
  • 曾是上下鋪的兄弟,卻分別研發出殲20和運20!轟20今年將首飛?
    就拿殲20來說,雖然是名副其實的五代戰機,但是從試飛到現在,依然使用的是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很多人可能要問,為啥我們不使用自己的發動機?只能說俄羅斯的發動機更穩定,對於試飛階段顯然非常的重要!雖然現在殲20也換裝了太行國產發動機,但是與AL-31F相比,並沒有本質上的提高,只能算是過渡發動機,畢竟渦扇-15發動機一直被看成是殲20的標配!
  • 外媒:中國空軍殲-20已部署到新疆和田機場
    可見印度正在卯足勁地想要威懾中國,但中國已經部署到新疆和田機場的空軍殲-20可能會讓印度抓狂。印度持續引進戰鬥機,外媒報導中國空軍部署情況據了解,印度擁有的蘇-30MKI採用的是雙方雙座的設計和三翼面和矢量發動機搭配的模式,具有機動性能高的特點,是印度當前的主力戰鬥機。
  • 中國空軍也在下餃子 新生產運9一個批次就超過20架
    相比較而言,中國空軍新型戰機、主戰裝備的發展也是日新月異,但卻不像海軍艦艇入列那樣掀起一波波浪潮。不過,有一款新型軍機的生產和裝備數量,卻呈現出絲毫不亞於海軍戰艦的態勢。甚至在近日,廠家新生產的該款軍機一個批次就超過了20架!這裡說的不是殲-20四代隱身戰機,也不是殲-16、殲-10C等3.5代戰機,但卻同樣是中國空軍新質戰鬥力生成的關鍵主戰裝備。
  • 保護南海比殲20還強,中國又一主力機現身,載彈量超越轟6K
    圖為殲16戰機 如今中國又一款主力戰機現身,載彈量甚至超越了轟6K戰機,並且保衛南部海域的能力比殲20還要強大,這款戰機就是殲16戰鬥轟炸機,就連美軍也坦言,在南部海域最怕遇見它
  • 殲20「威龍」隱形第五代制空戰鬥機 開啟中國空軍5.0模式
    殲-20,代號:威龍,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研製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第五代制空戰鬥機。在現如今全世界的軍事發展力量都得到了迅速提升之後,我們國家也在這一方面下了很大的研究力度去研發新的機型。
  • 殲-6叫「六爺」,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
    「鶻鷹」戰鬥機一些媒體將其稱為「殲-31」,這種說法似乎言之過早,迄今為止,該型戰鬥機尚未獲得解放軍空軍正式立項。如果一定要將它歸於某個「型號」,確切地說,應該是航空工業公司在珠海航展上公布的「FC-31」。為什麼這麼說?我國的戰鬥機是如何命名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