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首飛10周年——威龍翱翔於天,站在世界之巔

2021-01-12 騰訊網

大家還記得10年前的今天嘛,2011年1月11日,在那一天,將要驚鴻世人的威龍即將翱翔於天,殲20首飛於成都黃田壩軍用機場。 在10年後的今天,殲20已經進入了人民空軍序列,並形成了作戰能力。俄羅斯的專家估計殲20數量已經達到了上百架的數量,進入作戰部隊至少已有50架。在四代機數量超過1200架,五代機也有數十架的現在,回首20多年前的時候,依然是有些心酸。

1996年大洋彼岸的國家雙航母橫插臺灣海峽,讓國人倍感屈辱,因為當時美國航母的一個艦載機聯隊的三代機數量都比我們整個國家的空軍三代機數量還要多。滿打滿算,能上戰場也就24架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另外的24架還沒形成戰鬥力),低了一個代的殲7,殲8上去也只能白白給人家送人頭。我們國家自主研製的三代機殲10,1984年立項,1996年的時候才剛剛製造出原型機來。當時我們的心酸很難用語言來表達出來,當時的中國唯有用奮鬥發展自己,20多年後的今天,美國有的我們有了,而且還要比鷹醬的更厲害。

殲20,代號威龍,北約代號:FIRE Fang。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 DIS進氣道(蚌式進氣道),鴨式氣動,在F22首飛之年1997年立項,2011年1月11日首飛,2016年11月1日上午10時,在珠海航展首次公開亮相。2017正式加入現役。

由於發動機原因,殲20初期裝備的是兩臺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後換裝被我國自主研發的太行WS-10型發動機,不過專門為殲20研製的WS-15發動機還沒有裝備,所以至今的殲20依然不是完整版。至今,殲20還未能做到超音速巡航。

WS-10太行發動機,推力達到了14噸,推重比達到了9,推力比俄羅斯的AL-31F的12.5噸要高一些。

WS-15峨眉發動機,為殲20而研製的配套發動機,不過由於諸多原因,這款發動機遲遲未能面世,不過根據網上的諸多消息,我們依然可以推斷出一些情況來,峨眉發動機的極限推力應該是達到了18噸以上,推重比達到了10,而且在性能相似情況下,WS-15比猛禽之心F119發動機耗油節省30%左右,由於殲20的載油量比F22要大上一些,所以完整版殲20的航程應該是十分可觀的。而且據說,WS-15的完成節點是2020年,也就是說或許我們很快就能看到完整形態的殲20了。

鷹醬的F22猛禽戰鬥機,1997年首飛,2005年加入現役,在當時我們三代機都沒有搞定的時候,美國人已經準備四代機了,所以說當時的中國空軍的飛機和美國空軍的飛機差了一個代差這個並非誇大,所以以前的時候才會出現殲八2單挑美國F22的想法出來。美國F22猛禽之心是F119,推力達到18噸,推重比達到了10,不過他是一個油老虎,所以也就造成了猛禽被人非議的缺點:腿短。根據一些媒體說法,F22的作戰半徑是700千米,然後也有說1200千米的,不過這應該是有無攜帶副油箱的區別,不過這個作戰半徑確實小了點,因為現在三代機普遍的作戰半徑都在1500千米以上.而殲20的作戰的作戰半徑應該能接近2000千米,不會存在像猛禽一樣的腿短問題。

其實在我看來,我認為殲20是中國的一款站在全球之巔的武器。被認為是四代機的一般來說,只有四款戰機,美國的F22,F35,中國的殲20,俄羅斯的蘇57,。但是我認為的是蘇57不算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四代機,蘇57的隱身性能較中美的戰機的隱身性能差了許多,中美隱身戰機雷達反射截面在0.1--0.001之間,而蘇57缺在0.5左右,這也是一些人同樣認為蘇57隻能算一款三代改,接近四代的飛機。而F35坐擁全球最強推力發動機F135,推力達到了22噸,油耗比F119還要低,但是由於機體布局,以及自身定位(聯合攻擊機)的緣故,這使得F35無法超音速巡航。也就是說,四代空優戰機,只有殲20和F22.

殲20戰鬥機沒有裝備機炮,有人對此並不太看好,並且把F-4的事例搬了出來。但你想到F4就也應該想到F4當時的時代背景,當時的飛彈技術,雷達技術遠遠不及現在,所以當時的空戰依然需要格鬥,但現在不一樣,與四代機交戰,那叫做超視距空戰。而且基於殲20的"踹門"定位,也決定了殲20並不太可能與其他戰機狗鬥。

當然,事情無絕對,之前網絡上存在說殲20要裝機炮的消息,就殲20的機體空餘程度,應該是能夠裝的下機炮的(這是為未來的升級而保留的冗餘空間,另提一句,F22的機體十分緊湊,留給未來升級的潛力並不算大)當然也不可能裝新概念武器啦(來一口毒奶)。

之前網上有一張圖,讓世人清晰看到殲20和F22的隱身圖層的差異。隱身戰機在其表面都塗有吸收雷達電磁波的材料。而在鷹醬家的隱身戰機的塗料不僅貴,而且嬌貴。塗了隱身塗料的隱身戰機,需要在恆溫恆壓的機庫中保養。但是如果在前線不一定有這條件。而殲20的隱身塗料就不顯得那麼嬌貴的,在普通機庫一樣可以使用。所以那張殲20表面看起來很「髒」的照片,我們更應該佩服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們。

在這個時代的我們,足以為我們祖國感到驕傲,而不必去羨慕其他國家。

相關焦點

  • 殲20飛機首飛10周年:翱翔藍天的殲20戰鬥機
    10年前的1月,一架黑色塗裝、外形科幻的飛機靜靜地停在成都某機場起飛線上,機務人員圍在周圍做著起飛前的最後的準備,試飛員接過放飛單,鄭重地在試飛科目上寫下「首飛」兩字。轉彎,低空通場,再次轉彎,低空通場…… 機場跑道上方,殲20飛機猶如一個凱旋歸來、威武霸氣的戰士,由遠及近,一個蜻蜓點水,後輪在跑道上擦出兩個白色煙圈,前輪同時穩穩地壓在跑道線上,安全著陸。中國首款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四代機殲20首飛成功。
  • 殲-20首飛十周年,更多細節任你品,平顯畫面曝光
    今天,2021年1月11日,殲-20首飛十周年紀念日,官方會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驚喜呢?央視軍事、中國空軍、航空工業、航空工業成飛的官方微信分別發表了《殲-20首飛10周年,盤點威龍高光時刻!》《今天,殲-20首飛10周年!》《十年前的今天,殲20首飛成功!》
  • 殲20首飛時間原來是這個意思!
    這座造型奇特的雕塑是為了紀念2011年1月11日下午1點11分這一特殊時刻,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五代戰鬥機殲-20成功首飛。自此,「八爺」戰「猛禽」成為過去,威龍出世,天高海闊。十年前的2011年1月11日,在我國西南一隅,一架黑色塗裝、外形科幻的戰鬥機正靜靜地停在起飛線上。在它的周圍,機務人員正在做著最後的準備。
  • 2011年美國國防部長訪華,殲20馬上首飛成功!美防長:這是一種恥辱!
    殲20首飛那天,剛好遇上時任美國的國防部長蓋茨訪華,他在訪問中國之前,曾面對美國媒體記者提問輕蔑地說:「中國的第5代隱身戰鬥機10年之內不會出現,最早首飛時間不會早於2020年之前」。結果很意外!就在他訪問中國的第二天,殲20在成都首飛成功!被狠狠地打臉了!!
  • 殲-20首飛十周年宣傳片再現飛翼造型飛機,今日轟-20驚喜要泡湯了
    東方網·演兵場1月11日:今天,殲-20首飛十周年。航空工業官方微博發布了一條2分半的官方宣傳片,在視頻中再次出現一架飛翼造型的飛機,引發網友關注。在這條微博下面,網友又來催了:轟-20啥時候來?而傳說中的「今日份驚喜」,似乎也要泡湯了。
  • 殲20隻是一小步:中國航空已飛上雲巔,未來10年實現超越
    殲20的第一個10年,已經讓中國航發飛上雲巔  遙想10年前的今天,中國第一款完全自主創新的國產戰機只有一款,就是殲10,而且剛剛服役7年時間,而當時五代機已經有了F22和F35,當時還叫T50的也早已經曝光多年
  • 10年前,殲-20首飛!明天,轟-20首飛?
    殲-20一出場,就牢牢佔據C位,自帶主角光環,走到哪裡都萬眾矚目。例如,前些日子,殲-20進駐浙江衢州機場。 三次公開   算上這次空軍招飛宣傳片中公布的轟20,這已經是第三次上境了。    而第三次公開,就是今年1月7日的招飛宣傳片,片中不但有蓋著幕布的整機,更是在飛行員頭盔護目鏡的反光中,出現了轟20拉開幕布、露出頭部的樣子。
  • 10年前的今天:殲20首張照片曝光,20天後就成功首飛
    殲20 戰機是中國自主設計研發的五代戰機,在2011年1月11日公開首飛,然而全網絡首張殲20戰機的照片卻是在2010年12月22日,距今已經過去整整十年。公布首張照片的網友在網絡上發布照片時稱"自己15年老軍迷,也不認識這架飛機的型號。
  • 今天,殲-10戰鬥機首飛二十二周年!
    很少有人直到,中國的有一款比蘇-27機動性還要優秀的戰鬥機,那就是殲-10。在《我與殲十20年》一書裡,有殲-10首席試飛員雷強的原話:蘇-27是補出來的軟體飛機,它的機翼可以有一定幅度變形。這種變形有利於盤旋性能。但它承受滾轉載荷的能力比較低,20~30度/秒已經接近結構承載能力的極限了。蘇-27的滾轉機動性比較差。
  • 中國運20換裝新發!如何與殲-20搭配發揮「快速威龍」戰鬥力
    根據網絡傳言,前不久,中國航空工業試飛院在西安郊區某機場,完成了運-20型運輸機某個改進型號的成功首飛。同樣是根據傳言,這個運-20的改進型號相比基本型,在動力系統上有了較大的更新,換裝了某型國產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當然,此消息咱們等官方消息出來後再解讀。
  • 空軍最新宣傳視頻大方展示殲20雄姿
    而成飛611所則大膽創新,在研製之初就抓住四代機的本質,強調隱身性,提出了兼顧隱身和機動的殲20方案。F-22剛服役時可謂「獨孤求敗」1997年美國F22率先首飛,在美軍的模擬對抗中F22和F15交戰結果達到了驚人了144:0。F-22的出現讓三代機一夜之間全部過時,F-22的出現也給了中國四代機研製指明了方向。
  • 2011年1月11日下午1時11分殲20首飛,時間點原來是這個意思!
    不遠處的觀禮席以及周圍站滿了人群,在現場緊張而神秘的氣氛中,有的在翹首以待,有的在屏息靜觀,一個個眼神堅定地投向起飛線。寒意襲人的隆冬,似乎根本擋不住他們此時的熱情。中午12 點 30 分,試飛員從機務手中拿過放飛單,在試飛科目鄭重寫下「首飛」兩個字。繞機檢查後,他邁著穩健的腳步登上飛機。12點48分,伴隨著項目行政總指揮首飛指令的下達,瞬間,發動機發出了巨大的轟鳴聲。
  • 一個研發殲20一個搞出運20,現在轟20即將首飛
    然而在我們中國西北工業大學歷史上卻有這麼一個神奇的班級,被稱作「史上最強航空班」,我國的殲20隱身戰機與運20戰略運輸機設計總師皆出身來源於這個班級,兩位總師在大學時代曾經還是上下鋪室友,現在轟20即將首飛。
  • 飛亞達機械手錶 與「殲-20」書寫飛行史詩
    成立於1949年的人民空軍,至今已有70年的歷史了,始終堅持以鋼鐵之軀翱翔於萬頃碧空之中,抒寫著一次又一次的飛行史詩。而世界三大航天表品牌之一的飛亞達,秉持對「飛」的專注與熱忱,以專業制表和美學設計,加以卓越的性能,致力於為人類的偉大計時,全新推出的飛亞達馬赫系列「殲-20」聯名限定款機械手錶,再一次見證了飛行員的英勇軌跡。「殲-20」,代號「威龍」,是中國新一代隱形戰鬥機,將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多用途殲擊機,擔負起我軍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任務。
  • 點燃中國航空現代化裝備新希望——紀念殲7E飛機首飛三十周年
    殲7E順勢而生。殲7E是殲7系列飛機發展歷程中一個重要的裡程碑,作為空軍與公司籤訂的第一個整機研製合同,是成飛公司產品改型中改進最大、難度最高的一個項目。其後續累計衍生多個機型,總共交付飛機數百架,成為中國20世紀90年代中國空軍的主力戰鬥機。
  • 這件事情的歷史性和標誌性意義堪比10年前殲20...
    【大軍事消息】2011年1月11日1點11分,國之重器,威龍沖天,眨眼間十年過去了,這兩天愛國軍民們又掀起了一股殲-20熱,並重點關注殲-20的新變化、新升級。
  • 印媒評年度先進裝備,一國產戰機對標殲20
    2021年1月11日是中國首款第5代戰機殲-20首飛成功的十周年紀念日,而就在中國的軍事愛好者以種種方式紀念這一具有裡程碑意義的時候,印度媒體「今日印度」也製作了一期名為《有望為印度定義2021年的5款先進武器》的節目,這其中就有一位時常被印度人掛在嘴邊的、用來和包括殲-20在內的中國戰機相提並論的「老熟人」——LCA「光輝」
  • 從殲-9到殲-20的50年,以及the next……10年?
    12月18日,航空工業成都所舉行了建所50周年主題儀式。說起來在殲-20公開之前,611所宣傳殲-9時,要麼選擇的是1975-1980年期間的兩側進氣鴨式布局方案,也就是下馬前的最後方案;要麼選擇1970年11月(當時611所還叫601分所)的機腹進氣「雙二五」方案——畢竟這個方案外形上與後來的殲-10更相似,能更好地體現出611所「鴨翼魂」的傳承。
  • 北約將殲10命名為螢火蟲,那麼殲20的暱稱是什麼呢?
    北約給中國空軍的又一大成就殲-10的命名為「螢火蟲」,這個稱呼與這款戰機的實際戰鬥力實在是不符合。我們國家擊敵的利器殲10系列戰機,整個abcd四款,任何一款戰機在世界上都是排得上號的,殺傷力都不容小覷。關於殲10這款戰機,「猛龍」是最符合它的氣質,由此可以看出北約對其代號有多麼的諷刺。自然北約給殲10的代號為「螢火蟲」,這個行為確實不被中國人民所接受。
  • 為什麼殲-10戰機綽號惡棍,殲-20愛稱為黑絲,054A叫做新青年?
    如米格-21「魚床」(Fishbed)、米格-29「支點」(Fulcrum)、蘇-27「側衛」(Flanker)、殲-10殲擊機,北約代號「Fire fly」(螢火蟲)、殲-20「威龍」,北約代號J-20「火牙」(Fire fang)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