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10年前的今天嘛,2011年1月11日,在那一天,將要驚鴻世人的威龍即將翱翔於天,殲20首飛於成都黃田壩軍用機場。 在10年後的今天,殲20已經進入了人民空軍序列,並形成了作戰能力。俄羅斯的專家估計殲20數量已經達到了上百架的數量,進入作戰部隊至少已有50架。在四代機數量超過1200架,五代機也有數十架的現在,回首20多年前的時候,依然是有些心酸。
1996年大洋彼岸的國家雙航母橫插臺灣海峽,讓國人倍感屈辱,因為當時美國航母的一個艦載機聯隊的三代機數量都比我們整個國家的空軍三代機數量還要多。滿打滿算,能上戰場也就24架從俄羅斯進口的蘇27(另外的24架還沒形成戰鬥力),低了一個代的殲7,殲8上去也只能白白給人家送人頭。我們國家自主研製的三代機殲10,1984年立項,1996年的時候才剛剛製造出原型機來。當時我們的心酸很難用語言來表達出來,當時的中國唯有用奮鬥發展自己,20多年後的今天,美國有的我們有了,而且還要比鷹醬的更厲害。
殲20,代號威龍,北約代號:FIRE Fang。單座,雙發,全動雙垂尾, DIS進氣道(蚌式進氣道),鴨式氣動,在F22首飛之年1997年立項,2011年1月11日首飛,2016年11月1日上午10時,在珠海航展首次公開亮相。2017正式加入現役。
由於發動機原因,殲20初期裝備的是兩臺俄羅斯的AL-31F發動機,後換裝被我國自主研發的太行WS-10型發動機,不過專門為殲20研製的WS-15發動機還沒有裝備,所以至今的殲20依然不是完整版。至今,殲20還未能做到超音速巡航。
WS-10太行發動機,推力達到了14噸,推重比達到了9,推力比俄羅斯的AL-31F的12.5噸要高一些。
WS-15峨眉發動機,為殲20而研製的配套發動機,不過由於諸多原因,這款發動機遲遲未能面世,不過根據網上的諸多消息,我們依然可以推斷出一些情況來,峨眉發動機的極限推力應該是達到了18噸以上,推重比達到了10,而且在性能相似情況下,WS-15比猛禽之心F119發動機耗油節省30%左右,由於殲20的載油量比F22要大上一些,所以完整版殲20的航程應該是十分可觀的。而且據說,WS-15的完成節點是2020年,也就是說或許我們很快就能看到完整形態的殲20了。
鷹醬的F22猛禽戰鬥機,1997年首飛,2005年加入現役,在當時我們三代機都沒有搞定的時候,美國人已經準備四代機了,所以說當時的中國空軍的飛機和美國空軍的飛機差了一個代差這個並非誇大,所以以前的時候才會出現殲八2單挑美國F22的想法出來。美國F22猛禽之心是F119,推力達到18噸,推重比達到了10,不過他是一個油老虎,所以也就造成了猛禽被人非議的缺點:腿短。根據一些媒體說法,F22的作戰半徑是700千米,然後也有說1200千米的,不過這應該是有無攜帶副油箱的區別,不過這個作戰半徑確實小了點,因為現在三代機普遍的作戰半徑都在1500千米以上.而殲20的作戰的作戰半徑應該能接近2000千米,不會存在像猛禽一樣的腿短問題。
其實在我看來,我認為殲20是中國的一款站在全球之巔的武器。被認為是四代機的一般來說,只有四款戰機,美國的F22,F35,中國的殲20,俄羅斯的蘇57,。但是我認為的是蘇57不算我們真正意義上的四代機,蘇57的隱身性能較中美的戰機的隱身性能差了許多,中美隱身戰機雷達反射截面在0.1--0.001之間,而蘇57缺在0.5左右,這也是一些人同樣認為蘇57隻能算一款三代改,接近四代的飛機。而F35坐擁全球最強推力發動機F135,推力達到了22噸,油耗比F119還要低,但是由於機體布局,以及自身定位(聯合攻擊機)的緣故,這使得F35無法超音速巡航。也就是說,四代空優戰機,只有殲20和F22.
殲20戰鬥機沒有裝備機炮,有人對此並不太看好,並且把F-4的事例搬了出來。但你想到F4就也應該想到F4當時的時代背景,當時的飛彈技術,雷達技術遠遠不及現在,所以當時的空戰依然需要格鬥,但現在不一樣,與四代機交戰,那叫做超視距空戰。而且基於殲20的"踹門"定位,也決定了殲20並不太可能與其他戰機狗鬥。
當然,事情無絕對,之前網絡上存在說殲20要裝機炮的消息,就殲20的機體空餘程度,應該是能夠裝的下機炮的(這是為未來的升級而保留的冗餘空間,另提一句,F22的機體十分緊湊,留給未來升級的潛力並不算大)當然也不可能裝新概念武器啦(來一口毒奶)。
之前網上有一張圖,讓世人清晰看到殲20和F22的隱身圖層的差異。隱身戰機在其表面都塗有吸收雷達電磁波的材料。而在鷹醬家的隱身戰機的塗料不僅貴,而且嬌貴。塗了隱身塗料的隱身戰機,需要在恆溫恆壓的機庫中保養。但是如果在前線不一定有這條件。而殲20的隱身塗料就不顯得那麼嬌貴的,在普通機庫一樣可以使用。所以那張殲20表面看起來很「髒」的照片,我們更應該佩服我們國家的科學家們。
在這個時代的我們,足以為我們祖國感到驕傲,而不必去羨慕其他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