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武漢7月25日電(肖進安 吳文華 李曉笛)湖北省保康縣店埡鎮大林村55歲農民郭大榮,28歲時因一次事故雙眼失明。一個本來需要別人照顧的盲人,自強不息,百折不撓,幹出了很多正常人都幹不出來的業績,成為當地脫貧致富的帶頭人,事跡感人。7月19日,新華網採訪團隊在郭大榮家田邊,對郭大榮進行了專訪。以下為採訪文字實錄:
圖為去煙地裡勞作的郭大榮。新華網 吳文華 攝
時間長了,就不想眼睛殘疾的問題了
新華網:聽說您雙目失明後,一度非常痛苦,甚至想到了死,比如用頭撞牆,拒絕進食等。今天,您給我們的印象非常樂觀,非常自信。您最後是如何從之前那種痛苦中走出來的?
郭大榮:我是1991年在宜昌市挖磷礦時,在一次安全檢查中,發生意外雙眼失明,導致我一生的殘疾。被炸傷以後,為了治傷,把家裡存款全都花光了,還欠下五萬元的外債。我想辦法養豬、種煙,來還債,慢慢從痛苦中走出來。
這件事情,我最感謝的是我的愛人黎榮梅,是她把我從死亡中救回來。
出事以後,我認不準方向,連門都出不了。是她把我牽進牽出。每當我思想上想不通的時候,她都給我做思想工作。
她說,老公啊,你還記得結婚的時候我父母跟你說的話嗎?我說記得,你爹當時說,你考慮好了沒有,你考慮好了再和我姑娘結婚。我的姑娘要是嫁給你了,那麼她這一輩子就跟定你了,她這一生就只結這一次婚。我說,你爹說的話我都記得,主要是我考慮到,我現在身體這樣了,養活不了你,無法讓你過上好日子。她說,不要緊,你的眼睛雖然看不見了,但是你的大腦還是清醒的。我們可以用你的大腦和我的雙手共同把這個家支撐起來,養活父母、養活孩子。
她就是這樣慢慢給我做工作,時間長了,就不想眼睛殘疾的問題了。
現在你們能看到我在田裡幹活,我和別人一樣,他們往前幹一步我也幹一步。我為什麼經常跟他們一起在地裡幹活呢,因為我開心,我知道有了奔頭,有了希望。
圖為郭大榮檢查烤菸設備。新華網 吳文華 攝
學到技術後對養豬有信心了
新華網:受傷後怎麼想到要養豬的,當時是個什麼情況,能不能講講當時發生的故事?
郭大榮:事情過了以後,我愛人就問我,你想幹點什麼事。我說我別的幹不了,只有學著餵豬,餵豬可以在家裡面,家附近的環境也容易熟悉。
第二年,我愛人就買了幾頭小豬仔給我喂。那個時候我沒有技術,沒有飼料,我就用土辦法,用土豆、玉米、紅薯來喂。當年我就賺了一千塊錢。
我愛人跟我說,你想通了,不是又賺到錢了嗎?我說我賺的不多。她說能賺錢就行。她為了讓我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一直鼓勵著我。
所以我也慢慢的想摸索養豬,這個過程有點曲折。第一年我買了八頭豬,第二年就想多餵幾頭,買了十頭。因為沒有技術沒有經驗,豬生病了不會治療。那時候養豬的規模都不是很大,鎮上獸醫很少,我就找我的妹夫,讓他在遠安縣城接了一個獸醫過來,獸醫看了以後說,你的豬沒有問題,就是鬧肚子,我簡單配點藥,打一針就好了。
獸醫看到我殘疾,很同情我,他就跟我說,你養豬致富的精神可貴,但是現在這個社會講究科學,你這樣養豬不行,賺不到錢。你要去學一下養豬的技術。經他提醒之後,我覺得確實是這樣,我就問他去哪裡學呢?他說遠安縣城有一個養豬場,但是不清楚具體位置,你找人打聽一下。
我一直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問了很多人,後來在一個親戚家偶然打聽到養豬場的位置。我說,你能不能帶我過去?他說,那不行,你眼睛看不見,才回家傷也沒好。我找了很多有摩託車的人,他們都不敢帶我過去。後來,我去找我的老表,請他幫忙把我帶過去。我說,養豬了,能跟豬搭上關係,我就一心撲在養豬上,免得我操心眼睛。他一聽我說這個話,他就說,那行,我帶你過去。
這樣,他就把我帶過去,找了那個師傅。那個師傅一再表示不收我,但我還是苦苦的哀求他,最後打動了他,他同意收留我幾天看看情況。我心想,只要他收留我就有辦法,我不學到技術是絕對不會離開的。養豬首先要選仔豬,啥樣子豬能選啥樣不能選,什麼時間打什麼疫苗,他都跟我講清楚了。
把這些搞清楚之後,他就讓我親手喂,搞清楚飼料搭配的比例,一共學了不到20天。他說,現在所有的技術都教給你了,你也通過了我的考驗,我教給你的技術你都背的滾瓜爛熟了,你可以回家了。
回來以後,我按照他教給我的技術養了50頭豬,豬都長的蠻好,那次我賺了一兩萬元,從那之後我對養豬有信心了。
圖為郭大榮與村民一起在地裡勞作。新華網 吳文華 攝
烤了一爐子「黃金」
新華網:養豬養的這麼好,您是怎麼想到種菸葉的?
郭大榮:我記得大概是1996年開始種煙,村裡有個小夥子叫王志鵬,他來教了我以後,我慢慢學會了烤菸。有一次我烤了一爐煙,我讓愛人去看,她看了之後,說我烤了一爐子「黃金」。我說什麼叫一爐黃金,她說,煙是金黃色的,是一爐好煙。那一年的煙賣了四千多元,當時菸葉能賣四千多元,在我們這個地方確實不簡單。一般的老技術員一畝地也只能賣八九百元,但我能達到一千多。
後來種植菸葉在我們這裡成了支柱產業,我跟愛人說,菸葉在這裡會發展起來,我們就靠種菸葉來支撐這個家,養活孩子。然後,我租了一個能烤10畝煙的烤房,還流轉了更多的田來種菸葉。
大約2012年、2013年的時候,我們這裡號召做大烤菸房。村裡讓我在新烤房裡試試,讓我種三十畝。我就回家跟愛人講,我種三十畝,如果虧了你不能怪我。愛人說,那有啥好怪的,現在是在實驗,虧了我不怪你,我們共同承擔。
晚上,我們就到鄰居家裡流轉土地,我愛人打著手電筒,我跟在她後面就去了。一開始,鄰居都害怕,不敢把田流轉給我們。他們說,這是我們的口糧地,假如虧了怎麼辦?我說,如果虧了,我貸款把錢還給你們,保證不欠你們一分錢。再說,我家裡還有冰箱、空調、沙發,如果還不上,隨你們拿。他們都很通情達理,說如果虧了,下一年再付就行了。因為這是口糧錢,認這個帳就行。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把土地流轉給我了,我就種了三十畝菸葉。三十畝地投資很大,還是村裡幫我去信用社貸的款。那一年,我種煙成功了,掙了七萬多元,把務工費、租賃費都付清了。
從那以後,我對幹大活產生了信心。第二年,我又種了50畝,又成功了。那時候,爐子還是別人家的,由於別人也要用這個爐子烤菸,我準備自己出錢建爐子。村裡幫我搞到設備,幫我把爐子建起來了。
著重把菸葉種好、烤好、賣好
新華網:聽說有一年發豬瘟您虧了7萬多元。當時為什麼沒放棄養豬,一直堅持到了今天?
郭大榮:養豬方面我還是蠻有信心。第一,豬養好了他能跟你產生感情,你叫它坐著它不會睡著,我養的豬會聽我的話,我給它打針它都不動。第二,養豬雖然有風險,但是以前養豬還有補貼。養豬的風險雖大,但虧的是我,賺的也是我,風險基本可以控制。
第二年,我跟愛人商量繼續買豬仔。她說,你養豬虧了,又投資種煙,哪還有本錢再買豬?我說,去賒。我找親戚找朋友賒了50頭豬。後來豬價一路上漲,最高的時候漲到了10元每斤。鎮上的王大順是賣肉的,他相信我的養豬技術,把我的豬全部買走,這一年就把我虧的錢基本上都賺回來了。
去年,養豬行情不好,再加上種煙虧了,但是今年我還是堅持又買了50頭。我跟愛人說,養豬虧了頂多賠個飼料錢,但是本錢賣出去了,還可以投在種煙上。去年種煙虧了,後來都拿不出工錢給幹活的人。養50頭豬,即使價格不行,我也可以賣出去。因為需要用錢的時候,可以把錢周轉到菸葉上。
今年下半年我不準備養太多豬了,一是政府要求豬圈要進行整改;二是春天投下的本錢賺回來了。我估計豬價暫時不會起來,所以不打算養太多豬了。我著重把菸葉種好、烤好、賣好。
圖為郭大榮在豬圈前準備檢查生豬生長情況。新華網 吳文華 攝
做任何事情都會自己摸索
新華網:您做的幾件事情,不管是養豬,還是種菸葉、種中藥材,都需要技術?您為什麼沒有請技術人員,而是挑戰自己,靠自己來解決?
郭大榮: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技術員不可能每天住在這裡教我怎麼種。二是技術員按照書本上教,沒有實踐性。
有的技術員也跟我說,雖然我們眼睛看得見,但是我們沒有你的實踐經驗。所以,我都是靠我自己慢慢摸索。
我經常和年輕人說,你們是大林村的希望,你們以後都有技術,我們都要向你們學習。我這個人從小到大,我認準的事情,我不願意放棄,不想失敗。但是我失敗的多,我不願意別人說我這個人做什麼都半途而廢,失敗了就放棄了。
我做任何事情都會自己摸索,技術員說的我會作為參考,只有自己摸索了才會記得牢,我才能成功。
我們身邊還有更需要納入低保的人
新華網:2014年,您主動找到村幹部,要求退出低保。為什麼會提出退出低保?
郭大榮:我們村有個叫周正菊的村民,今年66歲。她當時住在一間土坯房裡,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老公在她五十多歲的時候去世了。她女兒出嫁得早,經濟收入比較低。兒子條件也一般。我看她很困難,不僅要想辦法給兒子還債,還要負擔家庭開支,有輕鬆活,我都喊她來幹,付她工錢。
有一天,我去找村幹部,我沒明說,只是說雖然我眼睛看不見,可以拿低保,但是我們身邊還有更需要納入低保的人,低保金一千元也許做不了很多事,但是對於真正需要它的人,作用卻很大,在這種情況下,我主動申請拿掉了低保。最後,周正菊拿到了低保名額。
圖為手持榮譽證書的郭大榮。新華網 吳文華 攝
大家都比較信任我
新華網:村裡群眾都把土地流轉給您,同時在您家打工拿工資。您覺得他們為什麼會相信您?
郭大榮:我認為,人在社會上,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100個人中只要有85個人相信你,你在社會上就算有信譽了。
我在這裡,沒有和任何人吵過一句嘴。在社會上,我們兩人鬧矛盾,就算是你的不對,我是對的,我還要說是我的不對。這樣總有一天,也許是三天以後,也許是十天、一個月甚至是一年以後,你總有一天會想明白。這樣,我就可以用我的心把他們感化了。他們可能現在不喜歡我,但也許一年之後就會喜歡我。所以,我不跟人家鬧任何矛盾。
大家都比較信任我。當然,不可能所有的人都信任我,但是,我相信絕大多數是信任我的。
大事幹不了,但是我的理想還很大
新華網:除了養豬、種菸葉、種中藥材,今後您還有什麼想法?
郭大榮:我是殘疾人,大事幹不了,但是我理想還是很大的。我想在村裡發展致富產業。
我們村裡的貧困戶還挺多,老的、弱的、病的,還有比我殘疾輕的,還能幹點小事的,這樣的人還很多。我想,如果把他們集中到一塊,他們不需要多的,每個月一兩千元,掙到自己的生活費,不給家裡添負擔就很好了。
就像在我這裡打工的人一樣,他們能拿點生活費,我心裡就熱乎、高興。我去年種煙虧了,今年為什麼還想種煙,也就是有這方面的考慮。
有人問我,發展啥產業呢?我想,可以在大林村發展林果種植產業,或者搞深加工,帶動更多人就業。如果這些都搞不成,那就流轉土地,發展蔬菜種植產業。當然,還需要相關部門支持,並且要向專家學習技術,不能盲目種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