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面戰旗部隊簡介(41):勇猛頑強英雄團

2021-02-06 前哨午報

該團前身為1936年初組建的陝北紅29軍。

1937年8月,改編為八路軍第129師特務營。

1937年10月,改編為八路軍警備第2團。

1940年,編入留守兵團第385旅為警備第2團。

1942年12月,與陝甘寧邊區保安司令部獨立第5營(1938年4月由慶環保安司令部第5保安大隊改編)合編為留守兵團第385旅警備第4團。

1945年8月,改稱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第385旅警4團。

1946年4月,與第385旅警5團(警備第7團與合水縣保安大隊合編成385旅警備第5團)合編為陝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第3旅警備第5團。

1947年2月,編入陝甘寧野戰集團軍為警備第3旅警備5團。

1947年3月16日,改稱陝甘寧晉綏聯防軍區警備第3旅警備5團。

1947年9月21日,編入新組建的西北野戰軍第4縱隊為警備第3旅警備5團。

1949年2月1日,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軍11師31團。該團是紅軍團隊,戰鬥力強,是軍、師主力團。解放戰爭時期,參加了宜川、瓦子街、西府隴東、澄邰、荔北、陝中、扶郿、蘭州等重要戰役戰鬥。建國後先後參加了西北剿匪、甘南平叛和西藏平叛作戰。

彪悍善戰的青馬騎兵

該團真正打出威名,是在1948年8月蘭州戰役中。蘭州,北臨黃河,東、西、南三面環山,抗戰時期就構築了國防工事,國民黨守軍稱該城為「不可攻破的鐵城」。鑑於蘭州決戰的勝負是青馬(指青海軍閥馬步芳的部隊)存亡的關鍵,所以馬步芳集中全部主力,妄圖依託蘭州的堅固城防和黃河天險,擊退第一野戰軍於蘭州外圍。青馬士兵雖然武器較差,但作戰兇悍頑強,在戰鬥中敢於近戰格鬥,如果火力弱,工事不堅固,是很難阻擋青馬尤其是青馬騎兵的死命衝鋒,從而在近戰格鬥中被其擊潰。通過多次交手,我軍的共識是,青馬除了武器裝備差以外,戰鬥力等同於日軍。在歷史上青馬造成了紅西路軍的全軍覆沒,在西府戰役中又讓我軍吃了大虧,所以在蘭州戰役中,面對青馬主力,這著實是一場硬仗。

在1949年8月21日首次攻擊失利後,第一野戰軍於8月25日又發起了第二次攻擊,第4軍第11師31團正面主攻沈家嶺。沈家嶺是南山諸陣地中離黃河鐵橋最近的陣地,被稱為「蘭州鎖鑰」,我軍一旦拿下沈家嶺,就打開了蘭州門戶,可以直搗西關,控制黃河鐵橋,截斷青馬西逃之退路。清晨5點50分進攻開始後,31團用炸藥破壞了青馬的人造峭壁,打開了缺口,接著以極為銳利的攻擊,連續突破敵兩道防線,在沈家嶺寬300米的正面戰線上落腳。隨後雙方在沈家嶺南部高地展開激烈的爭奪,31團打退敵人進攻30多次,湧現出捨身堵機槍口的英雄李應邦和「特等戰鬥英雄」王立功等一批戰鬥英雄。當戰鬥進入最後關頭,31團團長王學禮帶著陣地上所有的戰士與敵人展開白刃格鬥。當該團只剩下不到300人,營連幹部大部傷亡,彈藥即將告罄時,31團團長王學禮以「人在陣地在」的精神,組織團機關幹部投入戰鬥,他動員戰士們說:「彈藥不足我們從敵人身上去拿,手榴彈、子彈打光了,如果敵人再衝上來,我們就用刺刀拼,人在陣地在,不堅持到最後就不是我們這個紅軍團。」戰至最後,31團只剩下170多人,仍然牢牢堅守住了陣地。當我軍增援部隊10師30團(詳見前文百面榮譽戰旗解讀(44)長攻善守英雄團)趕到時候,一發炮彈落在陣地上,王學禮團長倒在了血泊中,犧牲在勝利的前夕……

戰至黃昏,我軍攻克沈家嶺等陣地,接著乘勝追擊,攻佔蘭州西關,搶佔黃河鐵橋,切斷青馬退路。至26日午時,肅清城內守軍,馬步芳部2萬7千餘人被殲,蘭州戰役順利結束。彭老總在蘭州戰役結束後說:「打蘭州,有的團1500餘人,戰鬥結束時只剩下幾百人(指的就是11師31團)。這些英雄們為人民的事業,粉身碎骨,光榮獻身,為萬世師表,永遠值得紀念和學習。蘭州戰役是解放大西北戰鬥中最關鍵、最激烈的一次決戰,因在蘭州戰役中表現突出,第4軍第11師第31團被第2兵團授予「真正頑強英雄團」榮譽稱號,同時被第1野戰軍授予【勇猛頑強英雄團】榮譽稱號。

1953年4月,11師31團改番號為第11師第32團。

1962年,該團參加中印邊境自衛還擊作戰。在我軍取得第一階段作戰勝利後,印軍不甘心失敗,大舉增兵,沿達旺至邦迪拉僅有的一條簡易公路,在西山口、德讓宗和邦迪拉呈一字長蛇陣分段布防。劉伯承元帥提出「打頭、切尾、斬腰、擊背、剖腹」的戰術,將印軍分割殲滅。為阻止印軍南逃,插入敵後切斷邦迪拉和德讓宗之間的公路進行圍殲是成敗關鍵。32團(原31團)隨11師擔負了這一艱巨的任務。在當地藏民的指點下,11師選擇了貝利小道(1913年,英國情報軍官貝利上尉偽裝成探險家勘察地形時發現了這條路,因此命名)作為穿插路線,歷經7天5夜,連續強行軍250公裡,翻越4000至5000米海拔的5座冰雪達坂,深入敵後180公裡,截斷了德讓宗至邦迪拉之間的公路。印軍完全沒想到插入貝利小道的是11師整整兩個團的部隊,瞬間崩潰,全線動搖。11師33團窮追猛打,一口氣幹到了查庫,再向前就是無險可守的阿薩姆平原,印度邊境城市提斯普爾的燈火清晰可見,這是1962年中印戰爭我軍打到的最南端位置。

11師貝利小道穿插作戰要圖

戰後,西藏軍區司令員張國華向毛澤東主席匯報情況時,毛主席說:「這次仗打得很好,前面防守,後面不防,繞到屁股後面它就完了。古今中外誰都怕抄後路,這次還擊戰,主要是11師跑到它後面去了。」這場被西方稱為「小刀切黃油」的戰鬥,讓一貫欠收拾的印軍領教了什麼是中國陸軍的穿插分割戰術,中國陸軍的威名響徹雪域高原,11師也成為阿three心中永遠的噩夢。

1985年11月,該團整編為新疆軍區步兵第11師(西北紅軍僅存的一支成建制的紅軍師)第32團。

80多年來,「勇猛頑強英雄團」及所在的新疆軍區第11師的英雄兒女為人民的解放事業、為保衛和建設祖國的邊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所有這些,將永遠鐫刻在共和國的豐碑上,為後人所永懷。



相關焦點

  • 百面戰旗部隊簡介(52):鋼鐵營
    百面戰旗部隊簡介(1):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百面戰旗部隊簡介(2):白老虎連百面戰旗部隊簡介(3):登陸先鋒營百面戰旗部隊簡介(4):臨津江突破英雄連百面戰旗部隊簡介(5):道峰山營百面戰旗部隊簡介(6):雞雄山阻擊戰鬥英雄連百面戰旗部隊簡介(7):珍寶島戰鬥功臣連
  • 百面戰旗部隊簡介(15):長城中隊
    百面戰旗部隊簡介(1):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百面戰旗部隊簡介(2):白老虎連百面戰旗部隊簡介
  • 大閱兵解讀:戰旗方隊,100面榮譽戰旗傳承紅色基因不忘初心
    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會上,戰旗方隊100面榮譽旗幟整齊列陣,氣勢如虹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黨和人民檢閱。100面鮮紅的戰旗飄揚,全軍榮譽功勳部隊代表組成的戰旗方隊浩蕩而來。本次戰旗方隊中的各英雄部隊包括海陸空各軍兵種,也包括在解放軍從建軍後歷次戰爭中出現的英模部隊,其中還有對美、對越、對蘇等對外戰爭中湧現的部隊,具體如下:
  • 戰旗背後都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回望漫漫徵途中遠去的戰火硝煙,追憶戰旗背後不朽的英雄史詩。《講武堂》特別節目《戰旗獵獵向沙場》之《金戈鐵馬》上集。↓↓↓點擊觀看本期導視「長攻善守英雄團」「長攻善守英雄團」是一支歷史悠久、戰功卓著的英雄部隊。它來源於陝甘紅軍,在抗日戰爭期間,它堅守延安的南大門,粉碎了國民黨三次反共高潮。解放戰爭當中,他們能攻善守,在對於解放大西北具有決定意義的蘭州戰役中,他們勇作「尖刀」,千裡奪要塞,浴血破金城。
  • 「道峰山營」火紅戰旗血染成
    》國慶70周年閱兵中,戰旗方隊旌旗蔽日,氣貫長虹。100支英雄部隊的戰旗接受了祖國和人民的檢閱。百面戰旗,歷經戰火硝煙,浸透著無數革命先烈的鮮血。百面戰旗,櫛風沐雨,見證著我軍從勝利走向勝利。一面戰旗就是一部英雄史詩,一面戰旗就是一份至高榮譽。紅色基因代代傳,戰旗指引強軍路。今天@鐵肩重拳帶您走進參加戰旗受閱方隊的兩個榮譽單位,看他們如何繼續擎旗奮進,踏出強軍精武的時代足音。
  • 戰旗獵獵:紀念抗戰勝利75周年,不忘硝煙裡的鐵血榮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為了這一天中華兒女浴血奮戰用無數革命烈士的生命換來了和平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式上100面鮮紅的戰旗整齊列陣接受黨和人民檢閱75年後的今天我們回首那些在抗戰硝煙中飄揚的戰旗更應銘記它們背後不朽的英雄史詩1.黃崖洞保衛戰英雄團1941年11月,為保衛在山西省黎城縣創建的規模最大的黃崖洞兵工廠
  • 每一面受閱戰旗背後都是一段驚心動魄的歷史
    戰旗獵獵,所向披靡一路前行,勢不可擋百面榮譽戰旗集結受閱
  • 英雄戰旗美如畫
    戰鬥中,新四軍第4師9旅26團1連官兵英勇作戰,戰後被上級授予「戰鬥模範連」榮譽戰旗。此後,這支英雄連隊又在朝鮮戰場上克服種種困難,搶修戰略要道,全力保障前線部隊道路暢通,再立功勳。一次次戰鬥、一場場勝利,他們用鮮血和生命、犧牲與奉獻凝結出「敢打硬拼、作風頑強、連續作戰、不怕犧牲」的「戰旗精神」。
  • 組圖:89年71面 381個彈孔的戰旗為何一直屹立不倒?
    ,今天,我們一同走進「上甘嶺特功八連」,探索這面布滿381個彈孔的戰旗背後的故事。 在「上甘嶺特功八連」有個傳統,每逢重大任務出徵,都會製作一面新的戰旗,組織官兵面向戰旗宣誓,在戰旗上簽名,並將這面戰旗帶到任務中,激勵官兵堅決完成任務。
  • 戰旗永不倒|美國內戰:南北雙方浴血奮戰,都是為了那面旗
    內戰部隊的士氣主要就來源於這種深深的自豪感。而這種自豪感,又直接體現在他們自己的那面獨特的戰旗上。【圖4】北方軍緬因州第20志願步兵團的戰旗。一支部隊的戰旗通常會由家鄉的婦女們來製作,然後她們會把它親手交給自己的丈夫或兒子,目送著他們奔赴戰場。
  • 「二級戰鬥英雄連」的戰旗,來了!
    在慶祝祖國成立70周年閱兵儀式上,由100面榮譽旗幟組成的戰旗方隊首次亮相,一面印著「二級戰鬥英雄連」的旗幟威風凜凜、飄揚其中。▲方隊中的「二級戰鬥英雄連」連旗這面鮮豔的戰旗承載著一個連隊的榮光,在全國人民的注視下,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檢閱。今天,前線哥就帶大家去了解一下戰旗的故事——那段艱苦卓絕的戰爭歲月。
  • 英雄戰旗背後的隆堯故事!
    在閱兵隊伍中,有一個戰旗方隊格外引人注目,100面戰旗迎風招展,行駛在戰旗方隊前面的五輛領隊車,每輛車上站立一位將軍,他們分別是五大戰區的主官,其中三位上將!當戰旗方隊經過金水橋時,習近平總書記揮手致意,全場歡聲雷動。100面戰旗重新集結、迎風飄揚,100個英雄番號氣壯天地、浩氣長存!血染的戰旗美如畫,每面戰旗都有一個流傳千古的英雄故事。
  • 北京和平解放後,第一支入城的解放軍部隊是哪支?由誰率領?
    那麼,第一支入城與傅作義部隊交接防務的解放軍部隊是哪支呢?由誰率領?我們往下看:1月31日傅作義所部20餘萬人全部開出城外後,當日,東北野戰軍第41軍政委莫文驊率第121師的幹部和戰士,從西直門進入北平,與城內的傅作義部隊交接防務。因此,北京和平解放後,第一支入城的解放軍部隊是東北野戰軍第41軍第121師,由第41軍政委莫文驊率領入城。
  • 帶你了解我軍榮譽部隊的昨天和今天
    我軍建軍93年來,先後湧現出大批英雄部隊,許多建制單位被上級機關授予各種榮譽稱號,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起到了強有力的引領和示範作用。「塔山英雄團」獎旗戰爭時期我軍的榮譽部隊紅軍初創時期就授予過部隊榮譽稱號。
  • 「左權獨立營」的戰旗,來了!
    圖丨吳達、宋凱琦2019年10月1日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100面鮮紅戰旗
  • 一位對越自衛反擊戰老兵的41軍情結
    我的祖國,我熱愛你,我的41軍,我讚美你。41軍,起源於上世紀30年代後期山東文登的一支抗日武裝,出關後改編為東北野戰軍第4縱隊。1948年末,4縱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41軍,麾下3個師不含糊。塔山守備英雄團出自121師;英勇善戰模範團出自122師;塔山英雄團和白臺山英雄團出自123師。
  • 2019閱兵精彩集錦:空中護旗梯隊組成巨大「70」,100面戰旗亮相
    聯勤保障部隊方隊聯勤保障部隊方隊首次亮相,聯勤保障部隊作為實施聯勤保障和戰略戰役支援保障的主體力量,正加快融入聯合作戰體系,提高一體化聯合保障能力。武警部隊方隊改革重塑後的武警部隊方隊亮相,多能一體,維穩維權。他們常年奮戰在執勤、處突、維穩和搶險救援第一線,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保衛人民美好生活,武警部隊永遠做黨和人民的忠誠衛士。女兵方隊女兵方隊領隊是二位女將軍程曉健少將、唐冰少將。
  • 芒果TV《戰旗美如畫》熱血收官!看新時代中國軍人灑赤誠熱血
    不同資歷相同底色,七個短章勾勒新時代軍人堅毅輪廓節目以「戰旗美如畫」為主題,從100面榮譽戰旗中選取極具代表性的7面旗幟,挖掘講述戰旗背後當代軍人英雄的真實故事。他們資歷不同,有經歷重重磨難在鐵血青春中成長的「硬骨頭六連」連長趙松,當兵十餘載付出了是常人無法想像的辛苦,三進兩出六連,最終如願成為六連連長;也有勇敢無畏的「霹靂雄鷹」空軍驍將盧賡,他17歲通過招飛入伍,21歲從航校畢業獲優秀學員,24歲來到赫赫有名的空軍霹靂部隊,27歲成為全軍最年輕的飛行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