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之驚蟄,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

2021-02-08 鷺島老賀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起源於黃河流域,距今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就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每月二個,每月的第一個節氣為「節氣」,每月第二個節氣為「中氣」、「節氣」和「中氣」交替出現,各歷時十五天,現代人已經把「節氣」和「中氣」統稱為「二十四節氣」。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在每年的3月6日前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驚蟄鬥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時至驚蟄,陽氣上升、氣溫回暖、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雨水增多,萬物生機盎然。

圖片由鷺島老賀拍攝

在二十四節氣之中,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發生長的現象,它是古代農耕文化對於自然節令的反映。農耕生產與大自然的節律息息相關,驚蟄節氣在農耕上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自古以來我國人民很重視驚蟄這個節氣,把它視為春耕開始的節令。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大自然不管人世間的喜怒哀樂,總是按它自己的規律循序漸進,並交換著一年四季。春天隨著驚蟄第一聲響雷,就如期地來到了祖國大片地區,清明節前後,氣候驟然間轉暖,陽光和煦地照耀著解凍不久的大地。小河對岸的山灣裡,桃花又一次紅豔豔地盛開了。河兩岸的緩坡上,剛出地皮的青草芽子和枯草夾雜在一起,黃黃綠綠,顯出了一派盎然的生機。柳絲如同少女的秀髮,在春風中搖曳。燕子還不見蹤影,它們此時大概還在北返的路上,過一兩天就能飛回來。小河早已解除了堅冰的禁錮,歡騰地唱著歌流向遠方……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驚蟄並不是節慶,沒有形成固定統一的慶祝儀式,但在各個地方上也有些獨特的民俗活動,人們會祭祀雷神祈求風調雨順,同時在一些地方還會『祭白虎』化解口舌之爭、『打小人』寓意驅趕黴運,祈求吉祥。

相關焦點

  • 二十四節氣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驚蟄
    二十四節氣的紀錄片Seasons of China《四季中國》,一起學習紀錄片中出現的實用英語表達、感受全國各地多樣的民俗文化,弘揚中國傳統文化。2020第19屆奇速英語夏令營詳細介紹中國有句古話:「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雲不開。」 驚蟄往往介於冬末春初之間。驚蟄期間的風也是預測後期天氣的一個重要依據。這,是一個有聲音的節氣。
  • 俗話說「驚蟄刮北風,從頭另過冬」,有何依據?老話還在理嗎
    驚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最初古時叫「啟蟄」,而到了西漢,為了規避漢景帝劉啟的名諱,改名叫驚蟄,引用至今。驚蟄的由來以及都有哪些民諺呢?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蟄」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動物躲起來冬眠,叫入蟄;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時再鑽出來,叫做出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但晉代詩人陶淵明有詩曰:「促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眾蟄各潛駭,草木縱橫舒。」
  • 驚蟄:「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最美驚蟄詩詞大會!
    #詩詞欣賞#0124節氣之驚蟄驚蟄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驚蟄,為幹支歷卯月的起始;卯,仲春之月,卦在震位,萬物出乎震,乃生發之象。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蟄是藏的意思。實際上,昆蟲是聽不到雷聲的,大地回春,大自然節律才是使它們「驚而出走」的原因。
  • 二十四節氣| 這些驚蟄小知識,你怎麼能不知道?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春雷響,萬物長」,驚蟄時節正是大好的「九九」豔陽天,氣溫回升,雨水增多,農家無閒。
  • 農曆二十四之節氣——驚蟄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常年雨水、驚蟄亦可聞春雷初鳴;而華北西北部除了個別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聲,為我國南方大部分地區雷暴開始最晚的地區。
  • 二十四節氣 |驚蟄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 中國傳統二十四節氣——驚蟄
    歷史淵源:驚蟄,又名「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鬥指丁,太陽到達黃經345°,於公曆3月5—6日交節。驚蟄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節律變化影響而出現萌化生長的現象。春雷始鳴,氣溫回升,昆蟲萌動,「九九」已盡,「九盡桃花開,春耕不能歇」。物候:桃紅李白,鶯鳴燕來,布穀催耕。
  • 二十四「味」節氣之驚蟄 願所有美好,都與春天一起醒來
    二十四「味」節氣之驚蟄 願所有美好,都與春天一起醒來時間:2020-03-05 18:42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二十四味節氣之驚蟄 願所有美好,都與春天一起醒來 農曆驚蟄節氣自帶音效,一聲雷鳴是起床號 叫醒蟄伏的生靈 也是集結號,催促著人們春耕的節奏 在這一天,陝西
  • 驚蟄:就是人生的兩種大修行,一種大覺醒 !
    驚蟄到了。這個時節,「春雷響,萬物長」,「驚蟄節到聞雷聲,震醒蟄伏越冬蟲」,從此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世間萬物在地氣上升和驚蟄聲中緩緩醒來,走向繁榮生息。這便是「驚蟄」的含義。從蟄伏走向奮起,從沉睡走向甦醒,是驚蟄中包含的最耐人尋味的意蘊。細細品悟,那原來是人生的兩種大修行,和一種大覺醒。
  • 2020年驚蟄是幾月幾日哪一天 驚蟄是什麼意思含義
    3月5日,迎來「驚蟄」節氣。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  此前,動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
  • HORUS-二十四節氣之驚蟄
    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3個節氣,更是幹支歷卯月的起始;時間點在公曆3月5-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 今日,驚蟄
    2020年3月5日10時57分 迎來驚蟄節氣《驚蟄節氣:陽和啟蟄》作者/宋英傑出自《故宮知時節:二十四節氣七十二物候》驚蟄的到來,正值九九時節,是人們欣欣然迎接久違的春姑娘的時候驚蟄節氣的基調,是溫暖而歡快。提起驚蟄,一種常見的說法是,隆隆的雷聲,驚醒了蟄伏冬眠的小動物。但是,驚蟄這個節氣的「初心」,其實和雷並無關係。雷的「鬧鐘」功能,與布穀鳥的「催耕」功能一樣,都是出自人們過於豐富的聯想。
  • 節氣養生丨今日驚蟄
    驚蟄,古稱「啟蟄」,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 驚蟄,春醒處,萬物心動,這是最有朝氣的日子
    「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今日驚蟄,一年中最有朝氣的響亮日子。驚蟄是春天的第一聲驚雷。「春雷驚百蟲」,「驚蟄」即有雷聲震震,驚動蟄伏了一冬的昆蟲的意思。「仲春遘時雨,始雷發東隅」,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也是仲春時節的開始。
  • 【毛毛節氣】驚蟄,陌上花開為君顧.
    3月6日為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此前,昆蟲入冬藏伏土中,不飲不食,稱為「蟄」;到了「驚蟄節」,天上的春雷驚醒蟄居的動物,稱為「驚」。故驚蟄時,蟄蟲驚醒,天氣轉暖,漸有春雷,中國大部分地區進入春耕季節。古代分驚蟄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驚蟄三候所代表的花信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薔薇。」。
  • 二十四節氣驚蟄祝福說說,今日驚蟄心情說說朋友圈配圖
    驚蟄時節暖和和,青蛙河邊唱山歌!花紅柳綠梨花白,黃鶯鳴歌燕飛來!又是一年好春光,千樹萬樹百花香!祝你驚蟄節快樂!
  • 節氣養生—驚蟄
    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昆蟲。「蟄」是藏的意思。《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 蟲驚而出走矣。」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黃鸝)鳴;三候鷹化為鳩。」描述已是進入仲春,桃花紅、梨花白,黃鶯鳴叫、燕飛來的時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