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全民健康託起全面小康

2020-12-23 人民日報

原標題:全民健康託起全面小康

——習近平總書記關心推動健康中國建設紀實

今年8月8日,我國迎來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

健康是人類永恆的追求,連著千家萬戶的幸福,關係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一張14億人口大國的健康「成績單」令人矚目:公共衛生防線更加牢固;基本醫療保障網覆蓋全民;百姓看病就醫方便可及;居民健康素養水平穩步提升;人民身體素質顯著增強;人均預期壽命逐步提高。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親自謀劃、親自推動健康中國建設,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了堅實的健康基石。

健康中國,共建共享。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

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

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新冠肺炎是近百年來人類遭遇的影響範圍最廣的全球性大流行病,對全世界是一次嚴重危機。在決勝全面小康、決戰脫貧攻堅的關鍵時刻,中華民族又一次面臨嚴峻考驗。

浩浩長江水,巍巍黃鶴樓。3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赴湖北省武漢市考察疫情防控工作。

在武漢東湖新城社區,已經居家隔離48天的居民看到總書記來了,紛紛從陽臺和窗戶探出頭來致意,有的搖著國旗高呼:「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總書記面帶微笑,頻頻揮手:「大家一起加油,再堅持一下!」總書記的聲音和人民的聲音迴響在一起。

人民,在習近平總書記心中重千鈞。

——「要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人民生命重於泰山」;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

一個個高瞻遠矚的判斷、一次次科學果斷的決策、一句句擲地有聲的話語,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指明方向,彰顯了大國領袖的人民情懷。

一切以生命為重,一切為生命讓路。上至年逾百歲的老人,下至出生不久的嬰兒,沒有一個患者被放棄,救治費用全部由國家承擔。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參加湖北代表團審議,湖北省十堰市太和醫院黨委書記、院長羅傑第一個發言。習近平總書記對他說:「那天我在電視上播的『代表通道』看見你了,你講到十幾位醫護人員救治一位87歲老人的事給我留下深刻印象。」

挽救生命,不問代價,不計成本。對待生命的態度,檢驗著一個國家的道德水準和價值追求。抗疫鬥爭的「中國答卷」,就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最好詮釋。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緊緊依靠人民,我們就一定能夠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湖北保衛戰、武漢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全國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感嘆:「我一生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自然》《科學》《柳葉刀》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積極評價中國抗疫舉措,認為中國有效控制疫情為其他國家樹立了令人鼓舞的榜樣。

抗疫如大考。面對公共衛生這道考題,習近平總書記諄諄告誡:

——「人民安全是國家安全的基石。要強化底線思維,增強憂患意識,時刻防範衛生健康領域重大風險」;

——「只有構建起強大的公共衛生體系,健全預警響應機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織密防護網、築牢築實隔離牆,才能切實為維護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2月10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安華裡社區。戴口罩,捲袖子,量體溫,在社區居委會,總書記身體力行,號召全民戰疫。

3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清華大學醫學院考察調研。總書記強調,要健全國家重大疫情監控網絡,完善法律法規體系,加大前沿技術攻關和尖端人才培養力度,儘快提高我國應對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和水平。

半個多世紀以來,愛國衛生運動之所以具有歷久彌新的生命力,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它始終植根人民、依靠人民。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堅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4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考察時強調,要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推進城鄉環境整治,完善公共衛生設施,提倡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時強調,要總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鬥爭實踐,豐富愛國衛生工作內涵,創新方式方法,推動從環境衛生治理向全面社會健康管理轉變,解決好關係人民健康的全局性、長期性問題。

今年4月是我國第三十二個愛國衛生月,主題是「防疫有我,愛衛同行」。全國各地廣泛動員群眾,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如今,一道道公共衛生防線正在築牢,一張張疾病防控網正在織密,護佑著億萬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探索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的中國式解決辦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健康中國建設上升為國家戰略,開闢了一條符合我國國情的衛生與健康發展道路。

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健康中國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百姓關切的熱點和難點。

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西省平利縣老縣鎮中心衛生院,詳細了解貧困群眾看病住院報銷比例、嚴重精神障礙患者治療、地方病防治、家庭醫生籤約服務等情況。總書記指出,鄉村醫療資源短缺,要靠遠程會診來均衡醫療資源,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

2014年1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世業鎮衛生院。在掛號導醫大廳,總書記認真聽取衛生院負責人介紹情況;在診療科室,細緻察看醫療設施,向醫務人員詢問檢查、治療、藥價和村民患病詳情。總書記指出,要推動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醫療衛生資源下沉,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為群眾提供安全有效方便價廉的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真正解決好基層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醫改,是一道重大民生課題,也是一道世界性難題。沒有固定模式可搬,沒有現成經驗可循。在醫改進入深水區、攻堅期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方向:

——「要毫不動搖把公益性寫在醫療衛生事業的旗幟上,不能走全盤市場化、商業化的路子」;

——「要著力推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努力在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藥品供應保障制度、綜合監管制度5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建設上取得突破」;

——「推動全社會形成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加快建立中國特色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努力開創我國衛生和健康事業新局面」;

——「我們將迎難而上,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探索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的中國式解決辦法,著力解決人民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基本醫療衛生資源均衡配置等問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深化醫改納入全面深化改革總體部署,統籌謀劃,全面推進。

一條條改革思路,真刀真槍,擊中痛點;一系列實招硬招,大刀闊斧,觸碰難點。實踐證明,堅持用中國式辦法解決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難題,方向正確,路徑明晰,措施得力,成效顯著。

——壽命更長了。2019年我國居民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7.3歲,主要健康指標優於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看病方便了。超過80%的居民15分鐘內能夠到達最近的醫療點,健康服務的可及性和公平性提升;網際網路醫院蓬勃發展,預約掛號、網上複診等成為常態;家庭醫生團隊日益壯大,重點人群家庭醫生籤約覆蓋率超過70%。

——負擔減輕了。建立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超過13.5億人,參保率穩定在95%以上;2019年居民個人衛生支出佔衛生總費用比例降至28.4%。

——藥價便宜了。公立醫院取消實行60多年的藥品加成政策,初步建立了新的運行機制;國家開展藥品價格談判和藥品集中招標採購,藥品價格大幅降低。

中國醫改的成就,得到國際社會認同。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等機構評價,中國在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方面迅速邁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可及性更加均衡,改革成就令世界矚目。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脫貧攻堅的「攔路虎」。欲拔窮根,先除病根。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心繫貧困人口,反覆強調深入實施健康扶貧工程。

2017年6月21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趙家窪村考察。趙家窪村是呂梁山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的深度貧困村。總書記到特困戶劉福有、曹六仁、王三女家中看望。每到一戶,總書記都仔細察看生活設施,詳細了解致貧原因和扶貧措施落實成效,要求有關負責同志高度重視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

近年來,全國各地對農村貧困家庭逐戶、逐人、逐病摸底,精準施策,分類救治,將貧困人口全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制度覆蓋範圍,確保貧困人口病有所醫。

中醫藥是中華文明的瑰寶

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6月2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座談會。總書記在聽取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匯報中醫藥抗疫情況時,詳細詢問了中醫藥抗疫、中醫藥省級管理體制等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這次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醫力量功不可沒。中醫藥參與救治確診病例的比例達到92%,湖北省確診病例中醫藥使用率和總有效率超過90%。

——「中醫藥學包含著中華民族幾千年的健康養生理念及其實踐經驗,是中華文明的一個瑰寶,凝聚著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博大智慧」;

——「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傳承精華,守正創新,加快推進中醫藥現代化、產業化,堅持中西醫並重,推動中醫藥和西醫藥相互補充、協調發展,推動中醫藥事業和產業高質量發展,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充分發揮中醫藥防病治病的獨特優勢和作用,為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醫藥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中醫藥傳承創新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傳承精華,讓中醫藥發展源遠流長。2015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致信祝賀中國中醫科學院成立60周年,向以屠呦呦研究員為代表長期奮戰在中醫藥戰線的同志們致以誠摯問候,希望廣大中醫藥工作者增強民族自信,勇攀醫學高峰,充分發揮中醫藥的獨特優勢,切實把中醫藥這一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在建設健康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徵程中譜寫新的篇章。

守正創新,讓中醫藥發展清流激蕩。2017年1月,習近平主席出席中國向世衛組織贈送針灸銅人雕塑儀式,為針灸銅人揭幕。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要繼承好、發展好、利用好傳統醫學,用開放包容的心態促進傳統醫學和現代醫學更好融合。」

習近平總書記對中醫藥情有獨鍾,是一個地道的「中醫粉」。2015年2月15日,總書記在西安調研時,來到雁塔區電子城街道二〇五所社區一家中醫館。總書記說:「很多患者喜歡看中醫,因為副作用小,療效好,中草藥價格相對便宜。像我自己也喜歡看中醫。」

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江中藥谷製造基地時指出:「中醫藥發展這條路,你們走對了。江西把中醫藥作為發展的一個著力點,是正確的,也是很有前景的。」

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四川代表團參加審議,向好醫生藥業集團董事長耿福能問道:「附子的市場穩不穩定?」耿福能回答:「市場穩定,請總書記放心!」審議結束後,總書記握著耿福能的手說:「中醫藥大有可為,好好幹!」

2018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赴廣東考察的第一站就到了珠海橫琴新區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總書記強調,要深入發掘中醫藥寶庫中的精華,推進中醫藥產業化、現代化,讓中醫藥走向世界。

2017年7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藥法》施行。如今,我國中醫醫療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全國九成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提供中醫藥服務,越來越多的居民愛中醫、用中醫。

古老的中醫藥煥發生機,為健康中國建設提供了新動力。

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

「看我現在身體這麼好,都是小時候體育運動打下的基礎。」2016年9月9日,北京八一學校。操場上,正在踢球的小隊員們驚喜地看到習近平總書記的身影,爭相圍攏過來。總書記微笑著回憶起兒時的場景,「50多年前我就在這個地方踢過球。那時候還是土場子。我們的球隊在北京市比賽中拿過冠軍,在全國比賽得了第四名。」

望著孩子們朝氣蓬勃的面龐,總書記深情勉勵:「德智體美要全面發展,其中體育對陶冶性情、歷練意志有重要作用。」

少年強中國強,體育強中國強。習近平總書記是全民健身的倡導者、引領者,也是身體力行的實踐者。「體育愛好者」的印記,常常在不經意間流露。

2014年2月25日,總書記在北京東城區雨兒胡同調研時,親切地同街坊們拉家常,說起小時候住在這一片,經常是放學回家一撂下書包就上什剎海滑冰。

體育是健康生活的重要內容,健康是伴隨一生的寶貴財富。推動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助力健康中國建設,總書記有著深邃思考和全局把握。

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辦2022年冬奧會成功,成為奧林匹克歷史上首座「雙奧之城」。冬奧會的到來意味著什麼?

2017年1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張家口市崇禮區考察時,同滑雪愛好者親切交流:「我們要辦一屆綠色、節約、廉潔的冬奧會,其重要意義在哪裡呢?就在於全民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題中應有之義。強身健體,讓人民群眾生活過得更好。」

在張家口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談到:「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活得更健康,也是小康的內容。」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需要科學。體育鍛鍊促進人的身體健康,提高生命質量,減少醫療開支,是實現全民健康積極有效的手段。

「大健康」理念落地生根,為「大健身」打開了全新發展格局。全民健身「六個身邊」工程遍及城鄉,體醫融合融入「全生命周期」管理……健身與健康相互支撐,為萬家幸福注入生機活力,為全面小康夯實發展之基。

體育成為大眾生活方式,全民健身引領社會風尚。城市「十五分鐘健身圈」初具規模,農民體育健身工程覆蓋全國90%以上的行政村。截至今年4月,我國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6平方米,提前完成了《全民健身計劃(2016—2020年)》提出的目標任務。

2017年1月18日,瑞士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到訪的習近平主席告訴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中國奧林匹克運動蓬勃發展,我們將以北京冬季奧運會為契機,把競技體育搞得更好、更快、更高、更強,同時大力發展群眾體育,通過全民健身實現全民健康,進而實現全面小康目標。」

儘管已是多次見面的老朋友,巴赫仍難掩興奮,「他對體育在社會發展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有著清晰的看法。令我印象最深的是,習主席是一位知行合一的領導者。他不僅有目標,還制定了實現目標的戰略,明確了路徑。而目標又不僅局限於體育本身,還包括經濟、社會和文化的發展。」

全民健身,關乎人民幸福,關乎民族未來。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囑託:「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

放眼神州大地,健身熱潮湧動。展望未來,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建設比翼齊飛、共譜新篇。

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

今年4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詢問孩子們學習和生活情況。總書記說:「現在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於體育鍛鍊少,有所下降。文明其精神,野蠻其體魄。我說的『野蠻其體魄』就是強身健體。」

青少年健康一直牽動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心。2018年8月,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全社會都要行動起來,共同呵護好孩子的眼睛,讓他們擁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流動人口、貧困人口等重點人群的健康,始終讓習近平總書記牽腸掛肚。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凝聚著總書記的深切關懷和長遠謀劃。

2016年8月19日,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在北京隆重召開,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這是新世紀以來我國召開的第一次衛生與健康大會,具有裡程碑意義。

——「要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加快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努力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

——「要堅持正確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以基層為重點,以改革創新為動力,預防為主,中西醫並重,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習近平總書記站在國家長遠發展和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了健康中國建設的重大意義,發出了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動員令。

2016年8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審議通過《「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描繪了健康中國建設的宏偉藍圖:到2030年,主要健康指標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人均預期壽命達到79歲;到2050年,建成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相適應的健康國家。

2017年10月,黨的十九大作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的重大決策部署,強調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倡導健康文明生活方式、預防控制重大疾病。

2019年7月,《國務院關於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發布,提出實施15個專項行動,健康中國有了清晰的行動「路線圖」。

2020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實施,「國家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寫入法律。

建設健康中國,不能僅僅關注「治已病」,更要關注「治未病」。培育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才是打開健康之門的「金鑰匙」。

2016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上強調,要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的觀念,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建立健全健康教育體系,提升全民健康素養,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2020年6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專家學者座談會上強調,要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開展健康知識普及,樹立良好飲食風尚,推廣文明健康生活習慣。要推動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把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理念貫穿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全過程各環節。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國之基。

——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通過決定,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動物交易,革除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

——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將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工作、總體近視率和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

——《北京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出臺,「患有流行性感冒等傳染性呼吸道疾病時佩戴口罩」等寫入法規。

健康中國的藍圖,匯聚著億萬人民的期待,飽含著人民領袖的深情,夯實著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健康之基。

新時代,新起點,新徵程。習近平總書記以宏闊的視野、非凡的氣魄、科學的決策,指明了健康中國建設的新航向、新坐標、新方位。

全民健康託起全面小康。從明年開始,我國將進入「十四五」時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14億中國人民滿懷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闊步邁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 習近平念茲在茲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在習近平看來,看不上病和看不起病問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突出短板之一,必須加快補齊,為百姓築牢健康防線。  重心下移 打通就醫難「最後一公裡」圖片來源:新華社  基本醫療有保障,奔向小康有力量。如何化解基層「醫荒」,讓「全民健康」託起「全面小康」?習近平指出,引導醫療衛生工作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把健康「守門人」制度建立起來,是滿足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需求的治本之策。
  • 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關注江蘇小康路!創新提升小康成色
    江蘇以創新驅動發展,用創新改變生活,靠創新引領未來——創新提升小康成色(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小康路上,江蘇處處可見創新元素。江蘇的小康之路,是一條轉型升級之路,從農轉工、內轉外,到如今的用創新來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條小康之路走得越來越順暢。
  • 張桑高速管制/武陵源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沙堤街道啟用電子...
    武陵源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7月11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位置「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以《創業正當時 耕耘收穫多》為題對湖南吸引年輕人積極投身鄉村建設進行了重點報導,其中武陵源龍尾巴村青年李平回老家創業的故事躍然紙上。據了解,這是武陵源區建區以來首次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位置。
  • 黃埔又雙叒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今天我區又雙叒叕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佔據各大媒體C位黃埔憑什麼?快隨小編探探究竟返崗復工動起來《人民日報》頭版頭條報導我區明珞裝備返崗直通車具體說了啥?基層減負進行時同日《人民日報》用三分之一的版面報導我區落實中央關於持續為基層鬆綁減負要求推動幹部下沉一線運用科技手段提升工作效率《人民日報》第11版:《減負不減責 錘鍊硬本領(基層減負進行時·讓幹部有更多時間精力抓落實)》——為落實中央關於持續為基層鬆綁減負要求,廣州黃埔區推動幹部下沉一線現場解決問題
  •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變化】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我市...
    不斷提升衛生應急處置能力,全市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省市列實事和重點項目完成良好,基層醫療衛生條件持續改善;基本醫療有保障,衝刺清零任務全面完成,健康扶貧取得明顯成效。沒有全面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 教育部副部長鍾登華:定向醫學生培養是守護全民健康、實現全面小康...
     視頻來源:浙江蒼南 製作人:張德奇  全國農村訂單定向醫學生作為鄉鎮衛生院及以下醫療衛生機構從事全科醫療的衛生人才,累計已有5.7萬名定向醫學生成為中西部省份鄉鎮衛生院基層醫療衛生隊伍的人才支撐,成為基層百姓健康的
  • 中山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
    堅持防控疫情和 復工復產兩不誤的 中山 最近還憑實力 登上了《人民日報》的頭版頭條! 得到全國人民的關注!
  • 正月初一,《人民日報》頭版頭條關注貴州農家
    1月25日,農曆正月初一,《人民日報》在頭版頭條發布貴州長篇重點報導《好日子是幹出來的(總書記來過我們家)——回訪貴州遵義市播州區楓香鎮花茂村王治強家》,並配發「今日談」《笑臉是最好的回答》。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為了讓億萬人民邁入全面小康,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方針政策促進農村發展。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王治強的「紅色之家」農家樂火了,過去貧困落後的「荒茅田」脫貧致富成為「花茂村」,遵義市8個貧困縣已有7個脫貧摘帽……百姓的笑臉、幸福的生活,正是對「政策好不好」最有說服力的回答。  「荒茅田」改名「花茂村」,取的是花繁葉茂的意思。
  • 推動全民健身 助力全面小康 2020年山東濟南「全民健身日」主題...
    系列活動,將讓市民朋友們感受到更加濃厚、更加熱烈的健身氛圍,在泉城濟南掀起新一輪的全民健身熱潮,為決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造「五個濟南」、建設「大強美富通」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新冠疫情背景下要更好發揮全民健身作用 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當前,在不斷鞏固和擴大疫情防控成果的同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就必須樹立人民健康新理念,積極貫徹落實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戰略,推進全民健身與全民健康深度融合,助力黨和政府如期兌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承諾。第一,降低疫情影響,確保全民健身「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交上合格的「體育答卷」。
  • 人民日報社論:凝心聚力決勝全面小康——寫在「五一」國際勞動節
    新華社北京4月30日電人民日報5月1日社論:凝心聚力決勝全面小康——寫在「五一」國際勞動節人民創造歷史,勞動開創未來。面對這場保衛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嚴峻鬥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迎難而上、眾志成城,堅決打響疫情防控的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
  • 全民健身日 | 推動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
    ◀8.8全民健身日▶今年8月8日是第12個「全民健身日」活動主題是▼▼▼推動全民健身,助力全面小康健身是預防疾病的最佳手段健康且體質較好的,心跳控制在每分鐘 120~180 次;中老年或慢病人群,心跳大致控制在(170 - 年齡)~(180 - 年齡);一般情況下,步速以每分鐘100步為宜,身體感覺是微微出汗,微喘即可。
  • 浙江永康醫共體改革:醫療惠民託起小康夢
    近年來,浙江堅持重心下移、資源下沉,推動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全面增強。作為浙江省醫改辦「三醫聯動」「六醫統籌」集成改革試點縣市,浙江金華永康以供給側為突破口,深度整合醫療衛生資源,通過打造緊密型醫療聯合體,讓老百姓「看病就在家門口、急難重症不用愁、醫療質量更放心、醫療服務更貼心」的小康願景照進現實。
  • 人民日報評論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論學習...
    人民日報評論員: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2020-12-12 05: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民健身嘉年華盛況空前 體育彩票點亮健康中國
    妙趣橫生的運動遊戲、挑戰性十足的體能闖關、琳琅滿目的互動獎品、精彩紛呈的燃情演出……8月8日,在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到來之際,在西安G park,中國體育彩票與人民日報新媒體聯合舉辦了「燃動中國」全民健身嘉年華。這也標誌著歷時兩個月的「點亮健康中國」活動正式拉下帷幕。
  • 健康是責任 健身是任務——寫在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到來之際
    今天,我們迎來了第十二個全民健身日。放眼神州大地,參與健身的人們猶如一道道躍動的風景線,展現蓬勃朝氣、映照美好生活。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人民身體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內涵,是每一個人成長和實現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礎。」
  • 人民日報評論部: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
    從「能吃飽肚子」到吃上「淨顆子」,從「想吃細糧就吃細糧,還能經常吃肉」到「幹活挑著金扁擔」,一個個目標背後,寄託著老百姓的樸素心願,更凝結著中國共產黨人孜孜以求的奮鬥目標——「社會主義道路上一個也不能少,全面小康大家一起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不屈不撓、長期奮鬥的果實,更是啟航新徵程、揚帆再出發的動員。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實現了7億多貧困人口穩定脫貧。
  • 《農民日報》今日頭版頭條關注貴州:決勝全面小康 勞務就業見真章
    農民日報頭版頭條刊發《貴州:決勝全面小康 勞務就業見真章》,報導貴州作為脫貧攻堅主戰場、勞務輸出大省的貴州,年初以來,在分區分級精準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同時,堅持「輸血」與「造血」並舉,把穩定農民及農民工就業作為重中之重,全力穩就業保民生,確保如期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 浙報整版關注:「全民健心」託起「幸福嘉興」!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高水平全面小康,離不開心理健康作為黨的誕生地、紅船起航地嘉興唯實惟先、善作善成打造「重要窗口」之中的「最精彩板塊」黨的十九大以來,嘉興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持續做好這項事關高水平全面小康、事關社會治理現代化、事關人民群眾幸福感的民心工程、健康工程、幸福工程。
  • 十三五以來,我市衛生健康事業取得長足進步——以全民健康助力全面...
    點擊藍字關注「通化通」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  「十三五」期間,我市牢固樹立大衛生、大健康理念,深入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不斷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改善基層醫療衛生條件,大幅提升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能力,有效增強衛生應急處置能力,著力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城鄉居民健康水平顯著提高,為推動通化與全國同步進入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  ——醫療服務能力全面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