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棋為什麼第一手下在天元?」有不少朋友曾經提出過這個問題,對此一般會有2種截然不同的反應。一種會認為,五子棋第一手下在天元,這是規定,是承襲前人創製的規則,是不容置疑的。另一種可能會提出反對,誰說前人的規定就一定正確,難道不可以改改嗎?五子棋的第一手也可以從星位或者其他一切下棋者喜歡的地方下起。
其實,要把這個問題講清楚,關鍵就是要弄明白五子棋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棋類,其本質究竟是什麼。把這些最基本的搞清楚,那麼一切疑問就都迎刃而解了。
五子棋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最初的規則究竟是怎樣的,我們不得而知。或許最初的五子棋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規定,只要對弈某一方率先連成五個就算勝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五子棋的研究也在不斷深入。後人的智慧總是勝過前人,於是對五子棋開始有了一些簡單規定,其中很有可能就對五子棋第一手的落點有了「必須下在天元」的要求。當然,那樣的規定儘管符合五子棋的本質屬性,但在當時極有可能是約定俗成的,缺少明確的理論支持。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來嘗試揭示這些內在的秘密吧。
「五子棋是發展和限制的棋種。」這個概念是上海李北峰先生在1996年提出的。我非常贊同,而且經過20多年的研究,讓我更加深刻地領會到這個概念是多麼貼切和形象。五子棋和圍棋、中國象棋、西洋棋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它不存在「吃或被吃」。在五子棋的行棋過程中,完全是依靠積極發展自身勢力和努力阻礙對方勢力來達到五連的目的。因此,「發展與限制」是五子棋最根本的思想,也是現代五子棋最明確的作戰主導思想。明確了這一點,對於接著明白為什麼第一手要下在天元是有極大幫助的。
最初的五子棋盤是19*19路的,和圍棋盤一樣。但同圍棋行棋思路不同,五子棋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儘早形成五連為取勝的目的,而圍棋是在有限的空間儘可能多的獲取實地為取勝目的。因為兩者取勝目的的不同,從而造成雙方行棋思路的不同,並進而影響到兩種棋第一手棋的取向。
對圍棋而言,因為要儘可能多的獲取實地,因此,就勢必要用最少的棋子來圍空,於是藉助盤端的思想形成了「金角銀邊草肚皮」的共識。
而五子棋則不然,它的根本目的是在有限的空間中快速成五。如果第一手棋下在星位或三、四線的位置,那麼它可以發展的空間最多只有三面,而且因為第一手位置的不同,也將造成三面可發展空間範圍的不均衡。顯然這樣做,同五子棋的棋理是相悖的。那麼,如果第一手下在天元呢。我們不難看出,天元是棋盤的最中心,以天元為中心擴展出去的四面八方,可以發展的空間範圍不僅均衡,也是最大的。因此,我認為,正是這種最樸素的想法,形成了五子棋第一手下在天元的共識,也成為後世無論怎麼修訂五子棋規則,也不管棋盤是19*19還是15*15,這一條被奉為永世不變的恆久規定。
所以,我認為五子棋第一手下在天元,並非僅僅承襲先例,而是蘊涵了最基本但也是深邃的棋理,而為後代所遵循承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