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裝車和雜誌上的改裝文章似乎已經變得教條化了,幾乎你能見到的改裝車都是換了剎車、避震等部件,而報導性的文章也就是羅列一下改裝清單,然後吹噓一下性能也就了事了。今天,這臺寶馬630i和小編本人有著特別的感情和故事。這輛630i,是車的故事,也是人的故事。
最近這幾年國內改裝發展迅速,無論是豪車、街車都有加入改裝這個行列。做為小眾車型寶馬6系敞篷版或許原本就是追求個性到極致的車子,擁有者少之又少。就是這樣的一臺車子都能找到改裝後的身影,這或許就是車主對改裝最為瘋狂的表現吧!不過,別看此車現在的完成度極高,它的改裝之路卻並不是一帆風順。
2009年的一天晚上,還在改裝店上班的編者晚上接到好友的電話,說有臺寶馬6系想進行一定程度的改裝。因為此類電話很多,所以並沒有放在以上,不想一周以後的一個晚上,一臺全車紅色前包圍已經撞凹的寶馬6系敞篷版來到店面。車主阿略是一個90後,卻有著跟年齡不符的沉著和穩重。就這樣,630i改裝準備開始
6系作為寶馬車系中的小眾車型,改裝套件非常難找;加上不知道哪個「高人」的設置,很多國外改裝網站在中國是上不去的。而當時阿略就拿了張不知道哪裡找來的G-Power改裝效果圖說要對照著改,圖片效果非常棒。不過由於資訊的限制,這臺車子的改裝從一開始就有著很大的困難。
開始改裝,車主選擇了輪轂開始。並不是因為當時針對6系的輪轂有多漂亮,關鍵是針對寶馬的AC Schnitzer當時出了個五幅輪轂效果不錯而且可以裝得上去。輪轂的更換讓車子的動感程度大漲,不過如果不配合那套G-Power寬體套件的話,這臺630i怎麼就是表現不出跑車的殺氣。當年G-Power並沒有真正進入中國,直接找總部訂貨的周期超長而且造價超高,只得找了個國內包圍生產廠家照著圖片做。隨後一個多月,車子都是在包圍廠家度過,可是成品確實離圖片效果相差甚遠。錢和時間都花了,可是效果怎麼樣都出不來。阿略急了,面對現實也無奈了。
阿略開始自己研究改裝。他本身就是一個追求動力的外觀黨,G-Power那套東西確定不能上身6系,阿略開始自己著手找包圍和動力升級套件。
時間過得很快,幾個月後車主在朋友的介紹下找到了一套原廠的M6包圍。雖然沒有G-Power那套寬體這麼霸氣,好歹也有著M-Power的血統。原本咧著大嘴似乎在譏笑後車無法超越前車M6包圍在這臺E64上面似乎更具挑釁意味。
挑釁意味超強的後包圍似乎和正統的AC Schnitzer輪轂開始有點不夠搭配了,阿略開始動了非寶馬御用改裝品牌產品的念頭。上網尋找合適這臺E64的輪轂,由於6系本身就少,合適的改裝輪轂更加少的可憐。初期阿略選擇了一套德國Bryton的輪轂,用了一段時間,機緣巧合之下阿略找到了一套BC的前ET+5,後ET-5的超外拋輪轂。輪轂的升級讓這臺E64跑味更足了。
現在很多玩改裝的朋友都喜歡外拋輪轂,不過要有範兒的話還得配合超低的車身。阿略也給他的愛車準備了一套兼顧運動和車身效果於一身的德國BILSTEIN B16避震。按照行業的說法,這套避震上身後沙板和輪邊之剩下一指半。通俗點說,輪胎離輪眉大概就剩下2釐米左右。E64慢慢開始有了態度。
低趴的態度是阿略的追求之一。平時愛好汽車運動的他開始升級那臺原本已經不錯的3.0的NA機器了。經過對動力方面的研究,阿略開始對車子進排氣做了升級工作,同時選擇了機械增壓作為這臺機器的升級方案。
最後阿略選擇了ARMA的機械增壓套件,為了合適日用需求他將壓力值設置在0.5bar左右。為了提高發動機工作效率,阿略選擇了美國的K&N高流量風格和日本FGK排氣管作為配套裝備。雖說機械增壓上身的E64動力強勁了不少,可是有句話說得好「跑的快,也要收的快」。車主又準備了AP Racing 5000+系列前大6、後大4剎車。此品牌的效果我想只要有過體驗的車友都會知道它的威力──收住這臺E64變得輕而易舉。同時,為了街道上更好的操控,前後半熱熔胎是不可或缺的裝備。前胎優科豪馬AD08幹地超強抓地力配合後胎普利司通RE11超強溼地彎道性,讓這臺E64不僅能看而且相當能跑。
5年過去了,編者再次看到這臺E64。看著她從紅色變成如今的白色,簡單的延續G-Power的神韻同時隱藏著阿略對車的愛,對改裝的追求。我有點傷感有點驚喜,傷感的是為什麼當時沒能幫朋友完成改裝的心願,驚喜的是阿略從學生時代的愛好已經變成如今的成品。有一絲內疚,但是當看到好友開著愛車跑在街上的時候,又有一絲莫名的欣慰。車主並沒有一味追求不可完成的美,通過自身的研究折中選擇了屬於自己能夠擁有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