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廣袤大地上教育的複雜-中國教育新聞網

2020-12-26 中國教育新聞網

教育是民生重頭,既關係千家萬戶、人人關心,又人人都可言說討論,所以在眾聲喧譁的輿論場內,教育每每成為熱點、焦點,非常熱鬧。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但也有不少觀點值得推敲、質疑。

比如最近某知名大學教授一番「我的孩子正在勢不可當地成為普通人」的言論就引起了廣泛的爭議。有人一開始就曲解了普通人的內涵,普通並不意味著失敗,也不意味著平凡和平庸。此外,作者此番言論,主要針對的是大城市中的部分家長,他們為孩子不計成本地投入,不僅讓孩子不堪重負,也造成了整體教育競爭的加劇。但如果有人放鬆心態,從這種激烈的教育競爭中抽離出來,進而引領更多的家長從尊重孩子興趣、尊重成長規律的方向出發進行教育選擇,則不僅能讓孩子收穫更快樂的童年,也能助力於優化整個教育生態。

有些孩子享受著過剩的教育資源,而有些孩子剛剛脫離匱乏。對於農村和貧困地區的孩子們來說,教育資源分配不均、優質教育供給不足仍然是最大的現實。拒絕「普通」,成為另外一種意義上的「不普通」,是他們改變自身乃至家庭命運最重要的途徑。所以,如果把「我的孩子正在勢不可當地成為普通人」這番言論不分場合、不分對象向這群孩子說,則可能讓人產生不適乃至於不滿。「精英勸你放開是讓你認命」的批評正源於此。

不管是哪一方的觀點,都有其合理性,但也都有其適用的對象,而不能一概而論。這正是因為中國有著遼闊的土地和複雜國情,東部與中西部地區、城市與農村,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差距儘管在縮小,但是仍然有很大差距。城市的孩子在為課外培訓班太多而煩惱,而中西部學校正在努力開齊開好音體美課;教科書上的長城故宮,北京的孩子觸手可及,農村的孩子可能需要奮鬥很多年才能抵達。正是這種差距,決定了我們觀察、評判教育話題,要從中國複雜的教育發展情況出發,要紮根中國廣袤的大地,而不能限於自身所處社會經濟地位、階層。否則,對相關教育話題的討論就會是雞同鴨講,共識就很難達成。

就以吵得沸沸揚揚的家長群為例,對於因為給孩子批改作業、接收各類通知公告不堪其擾的城市家長來說,家長群太煩了。但是對於農村學校,尤其是以留守兒童為主體的農村學校來說,家長群卻可能是教師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工具。常年在外的家長透過家長群,得以更方便地了解孩子學習生活情況,進而給予孩子更多的關心和引導。通過家長群,身處異地的家長和教師能夠更好實現家校協同育人的目標。

最近,美育進中考又有新進展。教育部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全國已有9個省份開始試點美育中考。一項針對來自不同地區城市1506名學生家長進行的調查顯示,95.0%的受訪家長關注相關政策的出臺,67.9%的受訪家長建議探索符合不同年齡層的美育方式,67.3%的受訪學生家長建議完善美育教學的軟硬體條件。體育美育開展得較好的地區家長關心的自然會是孩子的學業負擔會不會加重,會不會催生新的課外培訓需求。而對於三四線城市以及農村地區的家長來說,改善硬體條件、優化師資隊伍、開齊開好體育美育課,確保孩子們公平競爭則是他們更關心的問題。城市、農村的孩子能接觸到的美育教育是不一樣的,博物館、美術館、藝術館對於鄉村孩子來說是奢侈品,而鄉村也有不少城市所不具備的特點。不同區域內家長的不同訴求都值得傾聽和重視,如何結合區域、城鄉的具體實際,豐富課程設置,探索多元評價方式、科學合理設置評價標準,而不是用一把尺子評判不同孩子的藝術素養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否則很容易陷入應試教育的誤區,也可能帶來新的教育不公。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實現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斷提升,要深化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要提高民族地區教育質量和水平,就是著眼於廣袤土地上教育的複雜性,著眼於教育發展的區域、城鄉不平衡,堅持系統觀念、全局謀劃,實現協同發展、公平發展。看見廣袤大地上教育的複雜,看到複雜背後不同群體的教育訴求,在這個基礎上來討論教育話題、制定教育政策,我們才會有更多的共識,才能讓政策更好落地,更好推動教育公平而有質量的發展。

《中國教育報》2020年12月21日第2版 

相關焦點

  • 讓青春夢想紮根在祖國廣袤大地上
    3月9日下午,「全國大學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課」在線公開課如約而至。艾四林、秦宣、王炳林、馮秀軍四位名師,講述全國人民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防疫抗疫的感人故事、彰顯出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展現了思政課獨特的教學優勢和育人魅力,引發了陝西高校師生的強烈共鳴,激發了愛國熱情和使命擔當。
  • 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的根本遵循-中國教育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圍繞「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問題,從根本上回答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的一系列戰略性、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問題,為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教育強國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中國高鐵 | 廣袤大地上正織起一張流動的「巨網」
    >首列國產時速300公裡"和諧號"動車組列車(CRH2-300)竣工下線標誌著我國鐵路客運裝備的技術水平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中國也由此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夠自主研製時速300公裡動車組的國家2008年4月11日
  • 中國壘球學院揭牌-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李小偉)中國壘球協會與江蘇省教育廳、江蘇省體育局、南京工業大學近日籤署合作協議,四方共建中國壘球學院。
  • 2020教育研究熱點話題-中國教育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教育的重要論述,從根本上闡明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方向、道路、方針、原則等方向性、根本性、戰略性問題,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教育發展規律、人才培養規律的認識,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教育思想的新境界,標誌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理論發展達到了新高度,為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建設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
  • 熱點丨陝西高校師生熱議思政大課:讓青春夢想紮根祖國廣袤大地
    熱點丨陝西高校師生熱議思政大課:讓青春夢想紮根祖國廣袤大地 2020-03-13 20: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向上•2020中國教育發展觀察-中國教育新聞網
    所謂不平凡,不只是每個人的生活日常因疫情而發生改變,還在於作為「十三五」的收官之年,中國教育在疫情防控、脫貧攻堅中迎難而上,並取得令世界矚目的成就。教育改革亦持續走向深入,重磅文件接連推出,未來藍圖愈加清晰,新時代教育昂首迎來「十四五」的壯麗開局。指向未來的藍圖,在宏觀架構上更加科學,在微觀落實上更為細緻,為中國教育現代化鋪就前路,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撐。
  • 以教育評價釋放學校發展活力-中國教育新聞網
    教育評價影響和決定教育的發展方向,影響和決定學校辦學的價值取向和辦學行為。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以下簡稱《總體方案》),闡明了與中國教育現代化總體進程相適應的分階段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目標,堅持破立結合,重點設計改革任務,成為指導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的綱領性文件。
  • 南京大地風景營地公司,為中國營地教育再添新風景
    作為目的地美好生活創新服務商的大地風景,致力於賦能目的地美好生活新時代,在這一徵程上,大地鄉居、風景文創、風景小鎮等多個大地風景品牌都已印刻在了美好生活的目的地上,為了美好生活的更多的可能性,更是為了保留和創造更多樣的美好場景,始於研學旅行,又不止於研學旅行,經過近一年多的調研和籌備
  • 中國人民大學體育產業研究院(正定)成立-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周洪松)近日,中國人民大學體育產業研究院(正定)成立儀式暨研究成果發布會活動在河北體育學院正定新區校區舉行。
  • 中原大地開展國防教育
    翻開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河南軍民在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星火燎原的土地革命戰爭、艱苦卓絕的全民族抗日戰爭、摧枯拉朽的全國解放戰爭時期,做出了彪炳史冊的歷史貢獻。無數英烈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在這片土地上拋灑熱血。  英雄功績永垂不朽。70年天翻地覆,鬥轉星移。河南人民傳承英雄精神,挖掘老區紅色資源,將國防教育不斷推向深入。
  • 指向區域教育生態重構的課例研究行動樣式-中國教育新聞網
    赤峰學習共同體建設團隊積極踐行「十大行動」,將課例研究導向區域教育生態重構,徹底打破了獨立部門、單獨學科、淺層研修的傳統模式,以深度捲入的方式,讓教師、教研人員、管理人員、學科專家攜手直面課堂改革中的真實問題、複雜問題,成為教育生態重構的參與者、實踐者和研究者。團隊秉承的理念是:建設學習共同體,辦「一個都不能少」的真教育。
  • 一場「實戰型」閱讀分享會-中國教育新聞網
    在廈門海滄區「教育閱讀節」上,《教育無非服務》的作者姚躍林分享了自己的故事。12月19日,第七屆「教育閱讀節」高峰論壇暨「大夏書系2020年讀書節」廈門海滄專場活動,在廈門海滄教師進修學校舉行。作者現場講述自己的育人故事《教育無非服務》是海滄區多個教師閱讀共同體最近正在研讀的一本書。
  • 課程思政是一項新任務嗎-中國教育新聞網
    早在1951年,錢偉長在其出版的《教育和教學問題的思考》一書中,寫作的第一篇文章便是《物理教學與愛國主義教育的結合》,並多次指出:「我們培養的學生首先應該是一個全面的人,是一個愛國者。」「因此課程思政標籤是新的,但其內涵要求卻是為人師者的根本——育人。」葉志明教授指出。
  • 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國家開放大學精準教育扶貧紀實
    通過培訓各類鄉土人才、資助當地鄉村基層幹部和建檔立卡貧困戶就讀開放教育,為革命老區培養留得住、用得上、懂技術、會經營的高素質本土人才。  ■提升基層民眾的幸福指數是國家開放大學的價值所在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堅持紮根中國大地辦教育」,其根本含義就是要圍繞中國的國情、文化、實際需要來推進教育工作。
  • 河南「十三五」時期基礎教育改革發展取突破性進展-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北京12月10日訊(記者 王家源 趙秀紅)在教育部今天召開的教育2020「收官」系列第四場新聞發布會上,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介紹,「十三五」期間,河南基礎教育工作取得全方位
  • 同學,我們背你去上課-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蔣亦豐 通訊員 葉思瑤)12月21日上午7點30分,溫州市洞頭區職教中心校門口,葉先生剛剛把女兒葉奕岑送到。
  • 面向「十四五」,區域教育何為-中國教育新聞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規劃和建議》),科學擘畫了未來5年乃至15年中國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藍圖,也為各地科學謀劃「十四五」和「二〇三五」提供了基本遵循,指明了方向和目標。
  • 山西開展中小學校校外培訓機構集中整治-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趙巖)為解決校外培訓機構存在的突出問題,淨化社會育人環境,山西省教育廳日前決定在全省範圍集中開展為期1個月的面向中小學生的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整治行動。
  • 《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2020)》中英文版首發-中國教育新聞網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孫軍)日前,北京電影學院現代創意媒體學院、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青島電影之都辦公室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第三部電影藍皮書——《全球電影產業發展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