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半拍」的英國抗疫:一個文化的解讀

2020-12-17 澎湃新聞

英國的抗疫帶有典型的「慢半拍」特點,但又最終採取了與各個疫情國相似的更為有力的措施。這是由於,所有國家面對的是同一個未知而可怕的病毒,防疫措施必然會出現某種一致性。就慢半拍而言,英國的「慢」,太過顯眼。

對比過去一個多月各個國家抗擊疫情的時間線,可以發現:在義大利宣布倫巴第10個小鎮「封城」(2月23日)後,英國並沒有緊隨其後;在美國宣布禁止疫情嚴重國入境(2月29日)後,英國也沒有關上國門;當義大利、西班牙、美國、法國(3月4—17日)紛紛關閉學校、採取強制性居家措施甚至進入「國家緊急狀態」時,英國則宣布延遲舉行大型體育與娛樂活動(3月13日),並推出了「群體免疫」政策。至此,英國在採取強制性、全面性抗疫政策的道路上,落在了主要疫情國之後。然而此後,隨著疫情的加重,英國卻又逐漸採取了關閉學校(3月18日)、關閉餐廳及商店(3月20日)以及限制出行(3月23日)等強制性措施。但這些措施來得有些太晚了。沒過幾日,英王儲查爾斯確診、英首相鮑裡斯確診、英衛生大臣確診、英首席醫療顧問自我隔離,就連英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也不得不站出來發表抗疫電視講話。截止目前,英國的防疫措施仍舊是較為寬鬆的。它仍然允許人們在禁足期間每天出門鍛鍊一次。

2020年4月7日,英國倫敦,工作人員正在為一座建築消毒。 新華社 圖

抗疫涉及政府、民眾、市場、社會等多個系統,甚至是一個國家的所有方面,這使得文化成為一個有效的解釋視角。文化承載了一個民族歷時彌久的傳統與取向,影響著人們的觀念,規約著人們的行為,塑造著一個國民的性格。一個國家的所有方面無不浸於其文化之中,透過文化,我們能更好的理解,為何英國採取了那些在我們看來是慢了半拍的抗疫舉措。

英國人素以理性著稱,在許多重大危機時刻,經常表現得異常的冷靜。這一形象濃縮在「

Keep Calm and Carry On

」(保持冷靜,繼續前行)這句格言中。它源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來臨時英國新聞部印刷的鼓舞士氣的海報。對於英國人來說,生活總是要繼續,即便是二戰中倫敦遭遇轟炸之際,英國人也要照舊煮茶來喝。這也給人留下「刻板的英國人」的形象。英國人似乎總是不緊不慢、按部就班地做一切事。一件事情,在外人來看,可能已經十萬火急了,但在英國人眼中,一切都要按程序來。哪怕戰爭逼臨家門口了,也要等議會吵完了再進入投票環節,然後執行議會決議。

冷靜與刻板的背後,是英國人務實的態度。「實證主義」「現實主義」經常被用來形容英國的社會發展、國家治理以及外交政策。這也是英國的全民哲學。只要能解決實際問題,英國人並不在乎採取哪種途徑,只要能解決當前的一個問題,英國人就不會多走一步,去預設出下一個問題及其可能的解決方案,因為預設是一種非實證和非現實的行為。因此,英國也很少制定「超前」甚至「激進」的政策。

英國人的這些特點由其長期以來的歷史與傳統所塑造,集中反映在他們的哲學思想中。英國近代以來的哲學首先以經驗主義著稱,其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有約翰·洛克和大衛·休謨。洛克與休謨的經驗主義是理性主義式的。不同於笛卡爾思辨式的理性主義,他們強調源於客觀觀察的經驗與觀念。這也催生了懷疑主義取向。對他們來說,任何未被經驗證明的事物,都是值得懷疑的,是不可信的。英國人也時常對這類事物抱有冷淡甚至漠然的態度。進入19世紀,工業革命、城市化以及龐大的帝國帶來的社會的變動,讓務實的英國人將達爾文的進化論運用到了社會領域,「社會達爾文主義」由此出現。其代表人物有赫伯特·斯賓塞與赫胥黎。斯賓塞的貢獻在於,把社會看作一個有機體,指出社會按照進化的原則自我發展。它的基礎是個人主義,表現是殘酷競爭。赫胥黎則在斯賓塞的理論基礎上做了一定的修正,融入了約束惡性及無意義競爭的倫理道德,但他仍然承認「適者生存」這一殘酷事實。

即便這些哲學思想早在17—19世紀就已經產生了,但在英國的抗疫中,我們仍時不時地能看到上述思想帶來的影響。面對一種尚未被人類完全掌握的新型病毒,英國人(還有許多西方國家的普通民眾)都認為這只是一種流感,而根據他們面對流感的經歷,他們認為,自己無需過於緊張。儘管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家逐漸採取了關閉學校等措施,但英國人根據本國的病例數,以「實證」的態度得出了尚且無需採取這些措施的結論,也不做任何預防。「群體免疫」說出臺後,英國開始採取優先保護老人的措施,隔離老人。這多少帶點赫胥黎修正版進化論的色彩。英國採取的各項政策也具有典型的「現實主義」特點。只要能以鼓勵的方式,讓民眾呆在家中,政府就不會提前制定強制措施。只有當這項措施沒有效果時,政府才會出臺強制措施,而這種強制也是逐條逐步採取的,並非一刀猛切。首相告訴人們,每人每天還是可以出門鍛鍊一次的。在整個過程中,質疑的聲音也不絕於耳。最近一次針對政策的質疑是在4月5日。英國一些研究機構指出,關閉學校可能並不會抑制疫情的擴散。(然而,這項研究本身也受到了質疑。)

英國慢半拍的抗疫背後,是「小政府、大社會」的治理傳統。在權力切割上,政府承擔更少的職能,擁有更小的權力,社會則發揮著更多的作用。這種治理邏輯的背後是自由主義的觀念。在自由主義的教條中,政府越小越好,越不幹預市場越好,社會也自有其發展規則。小政府的治理理念也遭遇過嚴重的挑戰。在1929年大蕭條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一理念逐漸被修正,凱恩斯主義所倡導的國家幹預佔據了主導。政府職能得以擴充,福利國家、國有化企業也隨之而來。然而,這種情況並沒有持續多久。20世紀70年代末,英國及西方世界又開始奉行新自由主義。這一理念要求政府退出國民經濟生活領域,也抨擊了二戰以後許多國家建立的公共服務體系。英國在二戰後建立的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HS)就經歷了持續的商業化改革。總之,新自由主義釋放了英國長久的自由主義傳統,人們再次回到了依靠市場與個人的年代。

在小政府的治理模式下,社會具有重要功能,但社會功能的發揮依賴於個人的理性與自覺以及各類團體的自治意識。這與英國人的自由觀有很大的關係。英國人常以他們擁有的自由為豪,但這種自由並不是個體凌駕於一切之上的無拘無束。相反,其受到法律、規則、習俗的約束,還應以不損害他人為前提。約翰·密爾在《論自由》中寫道,「每人既然受著社會的保護,每人對於社會也就該有一種報答,每人既然事實上都生活在社會中,每人對於其餘的人也就必得遵守某種行為準繩,這是必不可少的」。在這樣的社會中,個體的權利與義務觀念根深蒂固。到了危機時刻,政府以賦予個體更多權利意識的方式讓個體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由此,社會的潛能也得到最大化的釋放。這種能力與社會氛圍需要民眾長久的實踐,才能成為一種慣性,成為一個社會共同體的集體意識。

2020年3月24日,英國倫敦海德公園內的遊樂場貼出關閉的告示。新華社 資料

在英國的抗疫中,我們頻繁看到這樣的現象:除了運用法律賦予政府的權力而採取的措施外,政府做的最多的就是鼓勵、引導、勸說不同年齡、不同職業、不同行業、不同組織的人們各盡其能(居家不出門,也是一種貢獻),以應對疫情。英國首相不斷號召企業生產急需醫療物資,呼籲企業不要裁員,呼籲房東不要驅逐租客,勸說民眾「居家、保護NHS、挽救生命」,招募志願者(計劃招募25萬,實際報名60餘萬),並號召慈善機構採取行動。英國的一些大學更是在政府決定關閉學校之前就提前進入網上授課階段。這些措施並不帶有強制性,完全依賴於個人與團體的自覺。而從結果來看,大部分英國人都能夠響應政府的建議,保持兩米的社交距離,減少不必要外出,一旦有症狀先打電話聯繫家庭醫生而非前往診所。不過,凡事皆有另一種情況。英國也有對政府的建議置若罔聞者。對於這部分人,政府就不得不採取強制措施了。那些不聽從勸告的人們,將被處以罰款。

可以說,英國的抗疫是十分保守的。保守與人們通常認為的「落後」不是一個概念。保守是英國人的一個典型特徵,英國也可被稱之為一個保守的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它拒絕變革。比較恰當的說法是,英國的保守主義不是一種絕不允許變革的保守主義。英國歷史上不乏重大的甚至影響世界歷史進程的變革,但因為保守主義的存在,這些變革總是在「最後一刻」才發生。例如,19世紀下半葉至20世紀上半葉,成年男性與女性通過多次議會改革,逐步獲得了選舉權。「最後一刻」往往是一個臨界點。這時,保守的一方會退卻並接受新的變革。因此,英國的變革也很少以非常激進的方式呈現出來。而當變革發生之後,保守的一方又轉而捍衛變革,因為變革已經成為新的應該去「保守」的事物。保守的真正含義是「穩重守成」。這種思想在許多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以及政治家那裡有過非常豐富的闡述。例如,保守黨政治家休·塞西爾就寫了著名的《保守主義》一書。關於保守與變革的關係,他認為,關鍵在於「如何以正確的比例來調和二者,既不過分大膽或輕率,也不至於過分慎重或延遲。」可見,英國人的保守更多的是一種對變革的方式、程度及進度的穩重態度,而不是不採取有效措施或拒絕變革。

休·塞西爾著《保守主義》

在英國治理新冠疫情的整個過程中,我們看到的正是這種保守主義的身影。英國人似乎總是在刻意保持一個「度」,所採取的措施不能少,但也不能多,更不能激進。在限制民眾出行方面,英國也並沒有立即採取立法的方式,而是先勸說,之後再立法。在規定禁足的日期方面,起初是幾個星期,時間到了之後,再開會決定延長几個星期。可以說,英國的抗疫是比別的疫情國「慢半拍」,但如果將英國政府每一次頒布的溫和而有限的措施相加,我們就會發現,英國政府所採取的措施似乎並沒有比其他疫情國政府所採取的措施少。在意識到醫院床位有限後,與其他國家的政府一樣,英國政府也建了新的醫院,而在發現醫護人員不足時,它也號召退休的醫護人員重新返崗。在英首相確診住院後,英國女王甚至出來發表電視講話了,威廉王子也志願加入了抗疫活動中。在決定關閉酒吧、餐廳及商店時,英國政府甚至出臺了一項措施,為所有因此而不能工作的人發放80%的工資。

英國如此慢半拍的抗疫,讓身處英國社會之外的人看得著急,但對英國人來說,他們是在其特有的文化背景之下應對疫情的,英國的民眾也基本認可政府的措施。然而,真正的問題在於,作為一種寶貴的集體資源,儘管在人們面對困難與危機時,過往的經驗與傳統能夠提供一種強大的支撐,人們也能在其中找到應對的智慧與工具,但是,這些經驗和傳統也同樣可能緊緊約束住人們前進的步伐,讓人們無法採取更快、更有效的措施。畢竟,英國最終採取的措施仍然是其他國家早已採取過的措施。或許,不到那個最後一刻,英國是不會做出外界所能感知到的重大舉措或變革的吧。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日本「慢半拍」的疫情防控
    日本政府針對疫情所有的措施看上去好像慢半拍,但全部是在《傳染病法》《檢疫法》等現有法律的框架下制定的3月6日,日本東京,行人佩戴口罩在街頭行走。圖/法新日本「慢半拍」的疫情防控本刊記者/李靜 徐方清發於2020.3.16總第939期《中國新聞周刊》從1月7日開始,吉永惠實擔任所長的惠實診所幾乎就進入了「防疫時間
  • 抖音盲目同情自己沒被你放在眼中是什麼歌 慢半拍歌詞完整版
    據了解,這首歌歌名叫《慢半拍》,是歌手劉增瞳唱的,下面來看一下。盲目同情自己沒被你放在眼中什麼歌  歌名:慢半拍  歌手:劉增瞳  劉增瞳《慢半拍》闡述在愛情中或一個小小的誤會,一個心動慢了半拍,致使原本可以偕老的兩個人就像張開角的兩邊,漸行漸遠。
  • 心理學:那些回應慢半拍的人,他們並沒有在認真聽你說話
    所以不管是你講不講,對方的回應慢半拍或者回應與否,都沒有太大的關係,畢竟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達成合作意向。而那些沒有談成的,而在自己介紹的途中,也沒有給予正面回應,甚至自己在全部講完之後,對方才在自己的提示之下,說了一下自己的意見。
  • 白羊座性烈如火,為何與慢半拍的射手座越愛越深?
    白羊座本身性烈如火,有什麼說什麼,而射手座有點慢半拍,白羊座見到射手座,首先會分析射手座的處境,為射手座感到著急。其次想把他變成鐵哥們,可是最後發現射手座真的很可愛,不如我們做戀人? 白羊座在愛情中總是非常主動,他們的世界非黑即白,而射手座是一個遇到愛情以後極度內向的人,別看它們表面上樂觀、開朗,實際上內心有悲觀的一面,而白羊座恰好是他的解藥。
  • 為什麼你坐地鐵總要慢半拍,這幾點總結得很到位,精闢!
    為什麼你坐地鐵總要慢半拍,這幾點總結得很到位,精闢!有些人做任何的事情都會比其他人慢半拍,這樣的行為可以發生在一件很小的事情上去,明明一件事很簡單,一下子就做完的事情,可是偏偏又有些人總比別人晚一點,不知道為什麼,能跟正常人一樣,但是他就不,如果吧你身邊有這樣的人那麼可能有以下幾點。
  • 反應遲鈍,凡事慢半拍的星座,慢慢悠悠,迷迷糊糊!
    巨蟹座巨蟹座的反應經常都是慢半拍,和正常人的思維與想法超級不一樣,就連別人喜歡自己的事情,也是粗線條,搞不清楚別人到底喜不喜歡自己,有時候也是有點不在意,所以,更加的發現不了這件事情。慢慢悠悠,生活節奏超級很慢,發呆就可以度過半天,整整迷迷糊糊,只有在工作的時候才會最清醒。巨蟹座對自己內心的感情也搞不明白,喜歡一個人很久,金牛座要過很久才能發現,等到失去後才後知後覺,才開始知道原來自己已經離不開有對方的生活,喜歡兩個人在一起的感覺,當你明白過來,時間也有一點晚了。
  • 想著你可愛的笑,心跳不自覺慢半拍,卻心甘情願地沉淪
    要我如何是好,有時候一個約定可以讓我們苦苦死守,有時候一個謊言可以讓自己痛不欲生。兄弟如手足,不是什麼兄弟都可以交往。女人如衣服,不是什麼牌子都可以穿著。我貪婪,我渴望被接受被關注被理解。我自私,我拒絕去接納去展現去解釋。如果愛我,就靠近一點,再靠近一點。如果不愛,就走遠一點,再走遠一點。世界這麼大,我卻偏偏愛上了你世界這麼大,我卻偏偏遇到了你。
  • 慢了半拍,王曼昱祝賀劉國梁的話語,充滿了客氣
    只有一個國乒的主力選手姍姍來遲,比其他選手慢了半拍,這個選手就是女乒的六大主力之一王曼昱。王曼昱直到6月30日下午,才對劉國梁發表了祝賀感言。身在國內的王曼昱難道比日本選手獲知的消息還晚嗎?肯定不是。只要6月29日打開手機瀏覽信息,肯定能發現劉國梁當選理事會主席的消息,除非王曼昱一整天沒玩手機。
  • 孩子做什麼都慢半拍並非笨,而是有「遲緩性」氣質,需家長引導
    而有一部分的孩子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是慢半拍,對這類型的孩子,大部分的人的觀念都會認為是不是笨的一種體現?但其實,這是因為他們身上具備著與眾不同的氣質。02分析:在生活當中我們總是可以看到像小麗的孩子那一般的慢吞吞的小孩,他們做什麼事情都會比別人慢半拍
  • 吉爾總能搶先一步,而卡達爾似乎總會慢半拍
    反正感覺他的速度慢、轉身慢、出腳慢,他在場上防守的時候讓人很不放心,就像個漏勺一樣,隨時都有可能給魯能挖坑。似乎總會慢半拍,難道真是被裁判吹怕了?出腳之前要思考一秒嗎?
  • 近期愛上的超溫柔置頂句子|雖然慢了半拍,但我依然愛你
    慢慢的,開始的心是你,結果越陷越深雖然慢了半拍,但我依然愛你有些人說慢熱是怕被出賣,因為每次都投入太多。如果你想要離開我,請不要愛我。雖然我忘記了,但畢竟我是在慢慢地學習。——Netease cloud music hot review "slow half beat"——熱評網易雲音樂「慢半拍」Let's tell you a ghost story. He died unexpectedly.
  • 行動支付卡位戰 臺灣為何慢了半拍?
    行動支付卡位戰 臺灣為何慢了半拍?行動支付時代的來臨,創造了一個全新的支付生態體系,移動業者、零售商、銀行、第三方支付業者等都想搶食這塊蛋糕,但是以一向頗以科技業為豪的臺灣,卻在支援行動支付服務方面慢了許多。  據媒體報導,大陸遊客習慣使用手機支付消費,「跨境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到線下)」消費模式開通後,一年約含600億元新臺幣的商機。
  • 薛之謙新歌《慢半拍》凌晨發布,717生日快樂,且聽他唱生日歌
    朗朗上口,但是最後一段的旋律不是那麼好抓,想唱準估計得多練練了而且這首歌歌詞好密,速度又快,換氣得靠偷,而且歌詞也不好記,比《木偶人》歌詞還難記……感覺阿薛這張專輯是不是又要轉型了,上一張《怪咖》主打音色,這一張是要主打節奏嗎特別喜歡一句接受過螞蟻,簇擁過華麗,誰還敢逃避帶著些許歷盡千帆的釋然我們懷念慢半拍的愛情
  • 反應遲鈍,總是慢半拍的三個星座,白羊神經大條,獅子摸不著北
    生活中我們總是會見到一類人,明明平時挺機智的,可有時候卻總是犯傻讓人不禁懷疑他們是否呆瓜,明明拐著彎被罵了,可是他們還在那邊沾沾自喜,非要別人提示的,他們才能反應過來,十二星座中那些反應最遲鈍,總是慢半拍的三大星座。
  • 反應遲鈍,總是慢半拍的星座,迷迷糊糊,心太大
    文 | 小娘娘這世上的聰明人不少,而反應遲鈍,迷迷糊糊的人自然也不會少,他們無論做什麼事情他們總是慢別人一拍,大大咧咧,有時候真是傻的可愛,那麼這樣的星座是哪幾個呢?本文配圖均源網絡,圖文均無關1、白羊座:性子急,但是反應卻很遲鈍別看白羊座平時總是一副風風火火的樣子,無論做什麼事情行動力都很強,很講究效率,但其實他們沒有什麼太深的心思,所以在很多事情上面,反應還是比較慢的
  • 阿圖爾慢半拍式挑傳,塞蒂恩和助教同時捂臉不忍直視
    看到阿圖爾這慢半拍式的傳球,場邊的塞蒂恩和助教薩拉比亞同時捂起了臉,不忍直視。隨後不久,阿圖爾也第一個被普吉換下場。據天空體育等多家媒體消息,尤文和巴薩已經達成了8000萬歐籤阿圖爾的轉會,巴薩則將7000萬歐引進皮亞尼奇,現在轉會只差阿圖爾同意。
  • 懶惰、反應遲鈍、做事情慢半拍 專家:當心胰腺腫瘤
    後來,張先生的妻子發現他變得很奇怪,以前很勤快的一個人卻變得很懶不怎麼愛動,反應也遲鈍了,做什麼事情總是慢半拍,越來越嗜睡。妻子好幾次提醒他去醫院看看,但他想著也沒什麼大事,就一直耽擱著。 上周,張先生工作時突然眼前發黑,暈倒在地,隨後被同事緊急送往武漢市中心醫院後湖院區,測得血糖只有2.6mmol/L(正常值為3.9-6.1mmol/L)。
  • 魯山縣:從「慢半拍」到「齊步走」
    平頂山市扶貧辦主任丁少革笑著說,「扶貧幹部能拼,貧困群眾爭氣,再加上我們還有180餘個『金點子』助力,這10個貧困村雖然慢了半拍,但現在已經和大家『齊步走』了!」凝聚攻堅合力,幹群「齊步走」過去,在脫貧攻堅中存在著一個怪現象:逼著幹部幹,多數黨員看,群眾提意見。而對於脫貧攻堅這樣一個複雜而巨大的系統工程來說,零敲碎打不行,單兵突進更不行,唯有上下齊心,激發內力,引進外力,凝聚合力,方能行穩致遠。
  • 太極拳「手揮琵琶式」之研究,由「半拍」還原為「整拍」的大發現
    在【上篇】中我們說明了,現在通俗的、常見的「手揮琵琶式」,只是做了「半拍」、一半的動作,而完美的手揮琵琶應該是一個「整拍」的,詳情請查看【上篇】。本文繼續向大家報告,「手揮琵琶式」由「半拍」還原為「整拍」的大發現,及半拍與整拍二者的分野。
  • 劉詩雯朱雨玲奧運競爭已慢半拍,但新規對她們如雪上加霜
    小棗在奧運前,拿不到積分排名靠前,即便她上了奧運單打,也很大可能會出現國乒金花分在同區,那樣的話,伊藤美誠將獨佔一個半區,這對於國乒金花衝擊金牌,是個大不利。由於傷病影響,劉詩雯與朱雨玲缺席了奧運模擬賽,在奧運資格「重新競爭」中,或者說單打資格的競爭,已慢半拍。小棗劉詩雯,由於長期受傷病困擾,到世界盃前,能否康復到打比賽還不得而知,即便打比賽,以這短期的訓練與找狀態,能打出多麼精彩的戰績,也很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