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世間百態,裝訂成一份心理指南
人作為群居生物,所以不管是在任何時候,都喜歡聚集在一起議論一些事情,其實不僅僅是我們自己還有很多人動物也有這樣的習慣。但是作為這個星球的統治者,人類在面對自己同類的時候,可能有時候顯得有些力不從心,存在或多或少地輕視對方,這是不可避免的,很多時候可能也不算是輕視,而是無意地忽視。
很多有時候,人們為了工作經常會出差。為了達到合同的籤訂,要花費大量的時間,甚至要花幾天幾夜,不停地交流和討論,這些早已讓我們身心疲憊,也會讓我們的思維得不到休息。在這種的高強度精力消耗之下,我們肯定會出現一些不可避免的遺漏。
如何判斷對方是否在認真聽我們講話?
通過觀察聆聽程度從而判斷他們的心理狀況,最後更有益於達成我們的談判目。其實這點觀察起來還是比較容易的,例如我們在和客戶談判的時候,經常會看到有些客戶拿起自己的手機,或者看一下自己的手,其實根本就沒有人在聯繫他們。
那麼為什麼要拿起手機看一下?其實這樣是談判中慣用的一種心理方法,這就是為了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因為當自己明顯處於劣勢的時候,拿起自己的手機看一下,不僅可以打亂談判的節奏,同時也可以讓對方失去方寸。原本自己處於劣勢的情形,可能就能夠得到空隙甚至反轉,這就也給自己騰出了更多的時間去應對。
從自己身上去發現對方走神的原因
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自己的問題,可能有些時候為了讓自己的產品或者項目能夠吸引對方,我們常常在心理上,可能表現的過於自信。在面對自己的談判時候,一直在那裡自信地介紹著,從頭說到尾,一刻也沒有停息。但是對方卻並一點也沒有表現出自己很感興趣,甚至整個過程都沒有迎合幾聲。
而當我們講完之後,對方也沒有發表自己的觀點,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很少有順利完成合作。對於達成合作的意願如何,其實在談判的時候,對方就已經會表現出來了。因為自己自信的介紹讓對方已經感受到了產品的可靠,同時有可能已經在談判之前,對產品有了一定的了解。而這次的談判也只是走個形式,所以根本也就不在乎,聽不聽也就相對來說很隨意了。
所以不管是你講不講,對方的回應慢半拍或者回應與否,都沒有太大的關係,畢竟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達成合作意向。
而那些沒有談成的,而在自己介紹的途中,也沒有給予正面回應,甚至自己在全部講完之後,對方才在自己的提示之下,說了一下自己的意見。說了自己的意見同時,也是慢半拍,這時候了解心理學的人,也就應該早早分析對方的心理狀況了,如果回應慢半拍,那也有兩種情況。
判斷對方到底有無意向是合作的關鍵
首先就是對方到底是不是有意和我們合作,如果有意和我們合作,而在自己介紹的時候,變現出這樣很遲鈍的回應。說明要不他們對我們的產品不感興趣,要不就是他們根本就沒想著要和我們合作。
因為之後的慢半拍回應我們,其實就說明了他們根本就沒有用心在聽我們說話,而沒有聽我們說話,則說明他們對我們的產品也就不感興趣,這就導致他們根本就不在意。而之後遲鈍的回覆,其實也是為了尊重我們一下,才做出的一些刻意的舉動。
還有一種情況是,他們在乎這次的合作,但是可能對這次合作中,雙方在一些關鍵問題上的意向有一些差距,所以做出這樣的反應,而做出這樣的反應,其實也是為了能夠讓對方注意,希望能夠得到對方的注意而故作這樣的狀態。
因為在談判之中,在知道自己可能沒有辦法改變合作的意願,或者其中的一些條例,所以只能表現出一些比較情緒低落,甚至沮喪的感覺,而對待自己的產品看法也只是做出一些很簡單的舉動,甚至是沒有。
這種行為給我們的感覺,則是一種敷衍,甚至是不在乎,其實這樣做法在談判中,是慣用的心理方法,主要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對方放鬆警惕,和打出自己的感情牌,而一旦對方的目的達到,或者我們因為對方情緒表現的失落,而感到憐憫的時候,這也是對方進攻的時候,所以這就會導致,可能我們前面所做的努力,可能在最後都付之東流。
所以在談判之中,所表現出來的慢半拍,也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有些是真的沒有在認真聽我們說話,有的是真的在聽,但故意表現出自己不在乎,來迷失我們談判的步驟。
對方的反應慢可能是我們進攻的關鍵
這也需要我們自己能夠做出準確的判斷才行。如果對方真的不在乎這次合作,所做的一切也都是滿不在意,表現得很是遲鈍,甚至在我們做出認真姿態的時候,他們還在那裡無動於衷。這主要也是因為對方有這樣的實力,合作與否,完全取決於自己的心情,而這時候我們講的過多可能也就多餘了。
這時候的談判也要選擇另一個方式和方法,不能還繼續在哪裡傻乎乎地說個不停,最後對方之來了一句可以,就沒有下文了。
不管是在談判之中,還是在我們平時的生活之中,說話是一門藝術,也是把自己的內心想法通過話語傳達給對方的一種形式。誰能夠洞察於心,誰就能夠遊刃有餘,這不僅僅適用於商場,也適用於任何談話之中。
所以對方慢半拍,有時候看到的不僅僅是態度,還有給自己尋找出路的機會,要明白自己的位置,對方的心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夠迎來更好的生活方式,取得更多的成功機會,所以有時候慢半拍也不一定都是壞事,也有可能是我們發起進攻的最好機會。
-The End-
文丨第七海岸
參考資料:《優勢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