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秦始皇在山東射殺的''鮫魚'',是啥動物?專家明定陵找到答案

2021-02-12 芳華說歷史

''徐福數歲不得,費多,恐譴,乃詐曰:'蓬萊藥可得,然常為大鮫魚所苦,故不得至,原請善射與俱,見則以連弩射之。'''——東漢·司馬遷《史記》

秦始皇,中國古代皇帝中最為出名的一位,他首次真正將全國統一,將奴隸世襲制社會變成了中央集權的封建君主專制,乃是名副其實的千古一帝。不論古今,不論身份地位,大部分人總是懼怕死亡渴望長生的,哪怕普通人都有這種願望,更遑論全掌天下的帝王?

因此在橫掃六國建功立業之後,求仙問道渴望長生不老成了秦始皇后半生的追求,哪怕在''天子五載一巡守''前去全國巡查的途中,他也一定要去東海邊上等候求仙的消息,他等的那個人叫徐福,一個幫自己探訪海外仙山的方士。

我們都知道所謂的仙山蓬萊不過是無稽之談,是徐福哄秦始皇的,但秦始皇偏偏信以為真,還非得徐福找到,這可怎麼得了?

一個謊言需要用無數個謊言去圓,徐福找蓬萊花費太多,耗時又久,一直沒有消息肯定會被秦始皇譴責,只能繼續騙他說:''雖然蓬萊仙藥可得,但是途中有一隻大鮫魚興風作浪,所以使得仙藥苦求不至,需要擅長射箭的人找到大鮫魚後殺死它方能得到仙藥。''

在徐福騙完秦始皇后,估計是日有所思夜有所夢,秦始皇真夢到了自己跟海神,在戰鬥,他覺得不對勁,就去找博士解夢。

博士告訴他:''水神不可見,以大魚蛟龍為候。今上禱祠備謹,而有此惡神,當除去,而善神可致。''中心思想就是水神不容易見著,但大魚蛟(大鮫魚)是他的斥候,需要速速除去方才可以。

徐福當時肯定心想騙過秦始皇這一遭就得了,卻沒想到秦始皇還真去射殺大鮫魚,並且還殺死了!不過秦始皇在山東殺死了這隻大鮫魚沒多久,自己也去世了。那麼問題來了,這大鮫魚到底是啥?

《異物志》有云:''人魚似人形,長尺餘。不堪食。皮利於鮫魚(即鯊魚),鋸材木人。項上有小穿,氣從中出。冢中以人魚膏為燭,即此魚也。出東海中,今台州有之。''《太平廣記》當中的則更為簡潔:''始皇墓中,燃鯨魚膏為燈。''

《史記》中也有這麼一段:''始皇初即位,穿治酈山,及並天下,天下徒送詣七十餘萬人,穿三泉,下銅而致槨,宮觀百官奇器珍怪徙臧滿之。以人魚膏為燭,度不滅者久之。''

所以很明顯,這所謂的大鮫魚正是指的鯨魚,而在石油沒有被大家發現並大規模使用之前,鯨油(鯨魚脂肪煉出來的油脂)一直都是作為一種重要的燃料存在的,秦始皇墓中的所謂長明燈點的就是人魚膏,並且這點在明定陵中已經得到了證實。

1956年,萬曆帝朱翊鈞的明定陵被不顧勸阻打開,除開震驚世人的金絲冠以及鳳冠外,考古人員還在墓中發現了大量精美的陪葬品,在其中一座三口青花雙雲龍紋大瓷缸當中裝滿了鯨油,被當做長明燈在墓中點燃。

不過所謂的長明燈肯定是不存在的,畢竟陵墓封死後墓中失去了空氣,燈火怎麼可能還能一直繼續亮著?所謂的''長明''不過是古人們的一種期望罷了。

參考資料:《史記》、《太平廣記》、《異物志》

[免責聲明]:轉載自其他平臺或媒體的文章,本平臺將註明來源及作者,但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僅作參考。如有侵權,請聯繫本平臺並提供相關書面證明,本平臺將更正來源及作者或依據著作權人意見刪除該文,並不承擔其他任何責任

相關焦點

  • 秦始皇曾射殺的「大蛟魚」,究竟是啥物種?專家在明定陵找到答案
    秦始皇曾射殺的「大蛟魚」,究竟是啥物種?
  • 2000年前秦始皇射殺的「大蛟魚」,是啥動物?挖開明定陵找到答案
    秦朝建立之後,秦始皇也自認為自己的功勞超過了當年的三皇五帝,因此百年自詡為「皇帝」,又因為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所以稱之為「始皇帝」。但已經立於萬人之上的秦始皇,卻依然無法高枕無憂。因為,不管他再怎麼給自己添加光環,他到頭來也只是個人,是人就要死,一旦他死了,他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就不知道在以後會變成什麼樣了。
  • 秦始皇在山東射殺蛟魚,到底是什麼動物?挖開乾隆陵墓找到答案
    在當時的天下,秦始皇去過最多的地方就是今天的山東省。從歷史的角度來分析,秦始皇多次巡狩山東是為了穩定舊齊國的民心,但那個時代的人更多的認為秦始皇是為了尋找傳說中的不死仙藥。而秦始皇在山東海上尋找不死仙藥的過程中,也射殺了一種神秘的蛟魚。但當時並沒有人知道那是一種什麼動物,知道2000年後的清朝乾隆皇帝陵墓之中才揭曉了這個答案。
  • 秦始皇尋仙之旅:在山東親自射殺的「海神」,到底是啥動物?
    想必夥伴們都知道秦皇尋仙問藥,以求長生不老之說,但是是史書中,但是對於秦始皇的記載,不論《史記》,還是《資治通鑑》,秦始皇的一統天下都寫得太平淡了。但是,無一例外的史書都記載了秦始皇的一件事。那就是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後,殺了一條大魚!
  • 兩千年前,秦始皇在山東射殺的「大蛟魚」,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
    當時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0年),尋找仙山的需求越來越急迫,幾乎是到了什麼人都會信一下。可是這時的宰相李斯卻覺得秦始皇這樣很像是已經走火入魔了,他覺得就是一些勸解秦始皇的方士們害的。於是就在秦始皇的耳邊勸解,秦始皇也覺得這些方士已經煉製這麼多年,還為煉製出長生不老藥,都是來騙他的。
  • 秦始皇射殺過蛟,漢武帝也射殺過,兩者區別明顯,不是同一種生物
    其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話說秦始皇斥巨資建大船,想要出海尋找蓬萊仙島,以此求得長生之道。在巡遊的過程中,曾射殺過海裡的一隻蛟。無獨有偶,據多位史官記載,漢武帝在南方巡遊的時候,在樅陽達觀山頂欣賞錦繡山河,結果在浩浩湯湯的長江裡,發現一隻蛟正在興風作浪,漢武帝十分生氣,敢在自己的江山作死,於是拿出弓箭射殺了這隻蛟,並且命人將它拖上河岸。
  •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山東煙臺射殺的「海神」,到底是什麼動物?
    秦始皇嬴政,中國第一個皇帝,他一生傳奇,圍繞著許多神秘的傳說。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二次巡行齊地的琅琊郡(今山東青島),妄圖求取長生不老藥。
  • 兩千多年前,漢武帝在南巡時射殺的那條「蛟」,是什麼動物?
    《史記》中記載,秦始皇曾斥巨資造大船出海尋找蓬萊仙境,尋求永生之道。之後,在巡航的時候,射殺了一隻蛟。到了漢代,許多史官還記載,漢武帝在南方巡遊時,登上樅陽達觀山頂,享受著美麗的情景時,在浩蕩的長江裡,突然發現一隻蛟在興風作浪,於是他趕緊拿出弓箭射殺了蛟,並且命人捕獲了這隻動物。
  • 定陵發掘之殤
    1955年10月,時任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作為發起者,聯合了當時的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文化部副部長沈雁冰、人民日報社社長鄧拓、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三所所長范文瀾等人,聯名上書政務院,請求發掘明成祖永樂皇帝的陵墓長陵,很快就獲得周總理的批准,儘管當時它受到了來自國家文物局局長、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所長鄭振鐸和副所長夏鼐等考古專家們的理性反對。
  • 定陵地宮探秘!!
    定陵發掘的序幕是由歷史學家吳晗掀起的。當年,吳晗聯合幾位歷史學專家共同請求政府同意挖掘十三陵的計劃,這也是有史以來中國第一次由史學家正式提出的挖掘古代皇陵的考古計劃。●詭異死亡事件同時發生  當年,只有24歲的龐中威跟隨師傅白萬玉參加了定陵的發掘。他的師傅白萬玉是中國第一代考古專家,因為當年考古隊工作人員的業務水平有限,中科院考古所將當年58歲的白萬玉急調到京。龐中威和師傅到達現場時,考古隊已經挖好了一條探溝,打算從側面切入定陵隧道。就在這條探溝裡,發現了一個帶有刻字的小石碑。
  • 秦始皇因何而死
    秦始皇當年僅49歲,巡行途中,曾登高山、涉大河,並在海上親自操弩,準備射殺鮫魚(即鯊魚,一說是鯨魚),但鮫魚沒來,後在之罘(今山東省煙臺附近),終於幹掉一條。從平原津到沙丘,不過140多公裡,也就是說,尚屬壯年的秦始皇從發病到去世,才挺了兩三天,所以歷代史家對秦始皇之死充滿懷疑。比較主流的說法有兩種:其一,胡亥、趙高謀殺說。
  • 品讀|秦始皇因何而死
    秦始皇當年僅49歲,巡行途中,曾登高山、涉大河,並在海上親自操弩,準備射殺鮫魚(即鯊魚,一說是鯨魚),但鮫魚沒來,後在之罘(今山東省煙臺附近),終於幹掉一條。從平原津到沙丘,不過140多公裡,也就是說,尚屬壯年的秦始皇從發病到去世,才挺了兩三天,所以歷代史家對秦始皇之死充滿懷疑。
  • 開啟秦始皇陵,需要什麼條件?
    秦始皇陵,顧名思義就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000米處的驪山北麓。秦始皇嬴政,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一個結束春秋戰國550年割據紛爭,建立起第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皇帝。
  • 當年秦始皇祖母墓現世,出土神秘頭骨,證實是已滅絕的珍稀動物
    當年,秦始皇祖母墓在我國西安現世,墓中出土一塊神秘的頭骨,中國學者認不出來,美國人速度一眼看出來,後來證實這是已滅絕的珍稀動物的遺骸。考古現場一、西安挖出秦始皇祖母墓當年,西安財經學院在修建新校區之時突然發現了一道奇怪的古牆。眾所周知,歷史上的西安曾是十三朝古都,地下安葬著無數的王公貴族,而後世更是出土過上千座古墓。
  • 定陵發掘紀實,五分鐘讀懂《風雪定陵》
    有一本書,全景的介紹了這次事件的來龍去脈,這本書就是嶽南先生的《風雪定陵》。為什麼要發掘定陵呢?當時是1955年,新中國成立沒多久,大家一心搞建設,由學者郭沫若、吳晗等建議,我們發掘一座帝陵,一是對明朝的歷史進行更好的研究,另一個是可以建博物館,對廣大的人民群眾進行教育。
  • 定陵,歷史蒙冤者,真相見證地
    華夏大地留存的古蹟比比皆是,而明十三陵和萬裡長城作為可證史中人盡皆知的古蹟實是論證歷史真相的不二選擇。我們先看明十三陵中的定陵。選擇從定陵開始正史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七點,一是大明帝國的強盛在地球同時期舉世無雙不可否認;二是明十三陵乃明朝聖王陵墓群確定無疑;三是定陵作為全世界唯一被完整發掘的確知皇帝陵在考古界影響空前;四是墓主萬曆帝朱翊鈞生卒年月,特別是死亡時間為1620年真實有效;五是萬曆帝從小飽讀詩書,執掌大明王朝長達半個世紀勿庸置疑;六是定陵地宮對外開放,其貌隨時可見;七是已公開的定陵發掘資料相當豐富,具有極高參考價值
  • 公元920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內蒙古射殺的黑龍,到底是啥動物
    除此之外還有發生在公元920年,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在內蒙古境內,射殺過一條長約十幾丈的黑龍等!不過按照咱們普遍的認知,這個世界上除了白堊紀時期的恐龍,並沒有所謂「龍」這種生物存在的。畢竟咱們沒有人真正見到過,所以說這世界上真有龍的存在,的確讓人難以相信!
  • 秦始皇陵中,竟然還有個「動物園」,很多動物極有可能已經絕跡了
    自從秦始皇陵發現以來,大家對這位始皇帝的興趣有增無減。《潛夫論·浮侈篇》中有言:「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樹,喪期無時。」但從春秋開始,墓葬便興起了厚葬之風,而且,講究「以生者飾死者也」(《荀子·禮論》)。之後,秦始皇陵園一號坑、二號坑的發現情況,再現了當年嬴政徵服天下的奢華場景。
  • 【其惟春秋】王子今:略論秦始皇的海洋意識
    《後漢書》卷八五《東夷列傳》說到「東夷」「君子、不死之國」。對於「君子」國,李賢注引《外國圖》曰:「去琅邪三萬裡。」也指出了「琅邪」往「東夷」航路已經開通,且有相關裡程記錄。「琅邪」也被看作「東海」重要的出航起點。秦始皇在「琅邪」的特殊表現或許有繁榮這一重要海港,繼越王勾踐經營琅邪之後建設「東海」名都的意圖。這樣的推想,也許有成立的理由,而要探求秦始皇進一步的目的,卻已經難以找到相關證據。
  • 秦始皇陵究竟有何古怪,明明已經發現入口,為何卻不敢開挖?
    秦始皇陵隱藏著什麼秘密?明明已經找到入口,卻無一人敢去挖史上規模最大的秦始皇陵,動用72萬人,修建了32年,隱藏在傳聞中的奢華與精妙,數千年來曾吸引無數盜墓賊光顧,史書上說它曾被洗劫,究竟是真是假?不過既然說到光顧秦始皇陵的盜墓賊,咱們就來跨越歷史洪流,一起看看當年的秦始皇陵地宮究竟沒有被洗劫一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