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在有生之年看到了秦始皇陵的發掘,這將會是一件多麼震驚世界的事情。
秦始皇陵,顧名思義就是秦始皇嬴政的陵墓,位於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城東5000米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嬴政,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一個結束春秋戰國550年割據紛爭,建立起第一個大一統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秦朝的皇帝。一位在生前享有如此功名的帝王,自然對死後的歸宿也就格外重視。
(秦始皇像)
值得注意的是,在嬴政剛即位做秦王的時候,秦陵就已經開始動工修建。陵墓始建於秦王政元年(前247年),竣工於秦二世二年(前208年),歷時39年,一共動用了72萬民工來修建。
秦陵在剛建好的時候,有大量地面建築,面積加起來相當於78個北京故宮。現已探明的地宮中心深度30米,面積約佔18萬m²,分內外兩層夯土城垣。秦嶺四周的各種墓葬和陪葬坑共計400多個,其中就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蹟」的秦兵馬俑(1974年3月被村民打井時發現)。
(秦兵馬俑一號坑)
根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記載,地宮中「以水銀為江河百川大海」,嬴政的棺槨漂浮在水銀河流上,就像視察他的地下王國那樣。這一說法也得到了證實,考古學家經過勘探發現,秦陵地宮下的確存在汞含量超標。
史書中還記載了地宮裡有還有各式各樣的宮殿,陳列著各式各樣的奇珍異寶,其中可能包括九鼎(秦奪周朝九鼎的那九個鼎),以及長亮不熄的油燈,還有各式各樣的防盜機關等等。
(秦陵陵冢透視圖)
既然秦陵如此的神秘,為什麼還不組織發掘的呢?
根本原因是由於目前科技無法保護好剛發掘出的文物
定陵之殤
定陵,明十三陵之一。明神宗朱翊鈞及其兩位皇后(王恭妃、王喜姐)合葬墓,建於1584—1590年。
上世紀50年代中期,在時任北京市長吳晗的提議下,「大作家(作si的作)」郭沫若上書中yang,請求對明十三陵(明朝皇帝陵寢)進行發掘。由於當時技術並不能保護好剛發掘出的文物,貿然打開皇陵可能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所以這一消息遭到了史學界的強烈反對。
但最終1955年周總li同意了這一請求,於是郭沫若首先對明十三陵之首的長陵(明成祖朱棣及徐皇后合葬墓)展開了長達一年的發掘。但發掘過程並不順利,因為長陵的墓葬結構過於複雜,一直未能找到墓道入口,無奈之下只能放棄,長陵因此逃過一劫。之後,郭沫若把目光轉向了定陵,打算先發掘定陵積累經驗,再發掘長陵。
經過了大約一年半左右的發掘,考古隊在定陵發現了一處牆磚脫落,然後順著脫落處挖了兩條探溝,終於發現了定陵的地宮入口,對定陵發掘得以順利展開。考古隊在進入定陵地宮後,內部情況驚呆了所有人:金銀珠寶,金絲玉帛,書畫古籍等,幾乎堆滿了整個墓室。
(明定陵地宮發掘現場,左一為郭沫若)
對定陵的發掘持續到了1957年,出土各類文物3000多件,其中包括金器、銀器、玉器、珠寶、金冠、鳳冠、兗輔、冕旒、百子衣等。其中,最重磅的莫過於出土了明神宗的皇冠——金翼善冠,通體純金打造,工藝難度極高,目前國內僅此一頂,可謂極其珍貴。
定陵出土的文物為史學家研究明朝歷史提供了非常珍貴的信息,但也造成了無法挽回的損失。這裡不得不提到考古學中的一個術語——時間沙漏:文物被掩埋在了一個封閉空間裡面幾百上千年,已經習慣了裡面的缺氧環境。而一旦這個封閉空間被打破了,有新的空氣加入,一些比較脆弱的文物比如書畫、絲織品、食物等,就會被迅速氧化破壞,造成無法挽回的重大損失。
(秦兵馬俑剛出土的時候是全身有顏色的,就是因為「時間沙漏」所以出土時顏料立刻消失)
所以,那次定陵的地宮發掘也不例外。當地宮打開的時候,大量書畫文物、絲織品立刻就被氧化破壞,頃刻間灰飛煙滅。其他的器具文物,雖然不足以被破壞但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壞,比如光澤變暗,顏料消失。最可惜的還是明神宗的龍袍,剛出土時就被氧化破壞得不成樣子,非常令人痛惜!
(經過修復後的明神宗龍袍)
並且當發掘工作完成以後,現場保護措施沒有做好,大量的文物沒有來得及保護和修補,連同棺槨被隨意的丟棄在院子裡面,甚至連棺材板都被附近村民劈開拿回家做家具用。後來到了文ge,明神宗和兩位皇后的骸骨被拉到廣場上燒成灰,棺槨被扔下山溝。
不主動發掘
定陵的慘痛教訓,令當時的文化部領導們痛心疾首。恰逢1958年,乾陵(唐高宗李治和皇后武則天合葬墓)被村民炸山採石時候被炸開墓道,並於1960年2月開始發掘乾陵墓道。所幸當時的周總li在批示《乾陵發掘計劃》的時候作出:「我們不能把好事做完,此事可以留作後人來完成」的批示後,乾陵的發掘就此停止。
(乾陵,關中唐十八陵之一,唯一一座未被盜的唐帝陵)
隨後國務院又發出通知:全國的帝王陵墓前先不要挖。但不死心的郭沫若,於1965年上書中yang,請求再次開啟發掘長陵,只見周總li冷冷地回了句:「十年之內不開帝王陵墓」。
那在什麼條件下這些帝王陵墓可以被開啟發掘呢?
好傢夥,問這種問題的人一定是像我一樣對考古發掘比較痴迷的人,那我今天就告訴你,可以主動發掘開啟帝王陵墓的條件只有一個那就是:
搶 救 性 發 掘
顧名思義,就是當陵墓遭遇到破壞的時候,主動採取的搶救性質的發掘行動。遭到破壞的形勢可能有:被盜出現盜洞、陵墓被地震破壞、道路施工被挖開、被飛彈炸穿.以上幾種都是導致可能要採取搶救性發掘措施的情況。
(著名的搶救性發掘的陵墓有:馬王堆漢墓、海昏侯墓、曾乙侯墓等)
那,現在知道秦陵要怎麼開啟發掘了吧?
首先,秦陵在一個所有人都還沒找到的地方。然後某一天,那個地方要搞大工程施工,在挖地基的時候不小把秦陵的地宮挖穿,這樣的話秦陵就可以主動搶救性開啟發掘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