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愛滋病有別於愛滋病 非由病毒引起不會傳染

2021-01-08 環球網

科學家布朗作出澄清:「類愛滋病與愛滋病有著顯著的區別,既非由病毒引起,也不會傳染。」

初看上去,阮金(Kim Nguyen)再普通不過。

這位生活在美國田納西州的女人,喜歡穿一件淺黃色襯衫,並搭配暗紫色半框眼鏡和亮閃閃的耳釘。只不過,這位越南裔裁縫極為瘦弱,一枚金戒指戴在她那像枯樹枝一樣的左手無名指上,晃得幾乎能發出聲音來。

但最近,一篇刊登在國際醫學權威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文章,讓這個普通的中年婦女為世人所知。

從2009年開始,阮金持續發燒,全身骨骼感染,並伴有其他奇怪的病症。當她向美國國家過敏症和傳染病研究所科學家莎拉·布朗(Sarah K. Browne)求助時,已經是重病纏身。布朗博士發現,這位病人的免疫系統已經無法正常運轉,難以像健康人那樣抵禦病菌的侵害,「好像得了愛滋病,但是愛滋病病毒抗體檢測呈陰性」。

在這篇發表於2012年8月23日的論文中,布朗及其團隊將阮金所患的怪病命名為「成人始發的免疫缺陷症」。這位女科學家解釋說,這是另外一種獲得性免疫缺陷症,多發於50歲左右的成年人。

由於搜集的病例均為亞洲人,參與研究的中國臺灣學者又將其稱為「亞洲新型免疫缺陷症」。這種疾病與愛滋病晚期的臨床症狀極為相似,率先進行報導的美聯社,給它取了一個醒目的名字——「類愛滋病」。國內很多媒體在轉載時,又將這種疾病「專門針對黃種人」拎出來作為標題,引起了不小的恐慌。

為此,布朗對中國青年報記者特意作出澄清:「它與愛滋病有著顯著的區別,既非由病毒引起,也不會傳染。」

類愛滋病一直存在,只是知識還沒有進步,當時還沒有辦法了解

早在向布朗求助之前,阮金就飽受類愛滋病的折磨。「我感到頭暈和頭痛,快要垮掉了。」阮金對美聯社記者說,「我幾乎吃不下任何東西。」

幾年下來,她的體重從41公斤降到了31公斤。來自田納西州傑克遜診所的小卡爾頓·海斯第一次為她診療時,被眼前這位瘦骨嶙峋的女人嚇壞了。海斯說:「她因為全身性的感染而變得羸弱不堪,乍看上去就像得了肺結核。」

布朗發現,這個62歲的女人體內產生了一種名叫「具中和力的抗γ幹擾素自體抗體」的物質。這種物質能夠阻斷伽馬乾擾素在免疫系統中發出清除感染的訊息。一旦阻斷了這一訊號,患有獲得性免疫缺陷症的病人,就很容易受到病毒、真菌和寄生蟲,尤其是分枝桿菌的侵害。

參與研究的臺灣成功大學臨床醫學研究所所長謝奇璋教授解釋說,這會導致「免疫力暴衝」現象的發生,即免疫控制失效而產生的自體免疫反應。患者會產生特別的抗體攻擊免疫系統,導致免疫力下降,從而難以抵擋分枝桿菌、沙門氏菌以及一些黴菌的感染。

「特別是分枝桿菌,在這種免疫缺損症的病人身上,會造成嚴重的散布性感染,有時候甚至會危及生命。」謝奇璋強調道。

這也是人們將阮金所患的疑難雜症與愛滋病聯繫起來的原因。「它之所以被稱為『類愛滋』,是因為它也是一種免疫缺陷症候群,易造成患者的某些感染,並且其中一些感染與愛滋病患者如出一轍。」布朗表示。

不過,這種被媒體炒得沸沸揚揚的疾病,在北京協和醫院愛滋病診療中心主任李太生看來,「並不是一種新的疾病,至少在臨床上不是,此前在我們醫院也發現過這種病例,但是很少,並且都已治癒」。

謝奇璋也記得,30多年前,當他還在臺灣大學醫學系讀書時,就有教授稱看到過這樣的病人,還納悶說:「奇怪了,這是怎麼回事?」

這位免疫學博士已經記不清楚,究竟是在大學幾年級聽哪個老師提到此病。但他表示,當時的患者也具備成人始發的免疫缺陷症的臨床表現:一是反覆性的感染分枝桿菌或者是沙門氏菌;二是只在成年人身上才發生。

「我認為一定是一樣的病人,這個疾病是一直在的,只是知識還沒有進步,當時還沒有辦法了解。」他對中國青年報記者說。

不過,來自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主任醫師徐小元教授指出,所謂的類愛滋病在臨床鑑別診斷中,更像是特發性CD4+T淋巴細胞減少症,「類愛滋病」只是它的「小名」。

他解釋說,這種十分罕見的症候群又被稱為HIV陰性AIDS樣症候群,早在1989年被德國的海納·道斯教授等人首先報告,發表於國際醫學權威期刊《柳葉刀》。這種疾病的臨床表現類似愛滋病,同樣也沒有HIV感染證據。

根據目前所掌握的病例,類愛滋病的確專門襲擊亞洲人

但謝奇璋並不認同這一說法。他指出在所掌握的病例體內,CD4+T淋巴細胞數量與健康人相當,反倒是出現了具中和力的抗γ幹擾素自體抗體。

大約在五六年前,他首次接觸到這種病例。那位患者的淋巴結因發炎而變得腫大,經檢查發現感染了非結核分枝桿菌。在經過一年的抗生素治療後,這位感染者康復出院。

相比之下,阮金就沒有那麼幸運了。布朗還記得自己第一次看到她的情景,這位皮膚暗黃的女人極為瘦弱,肌肉、骨骼以及皮膚上都有小規模的感染。

「總之,她渾身上下都很不舒服。」布朗說,「當時她的病情已進入晚期,進行抗生素治療已經起不了什麼作用了。」

這個奄奄一息的女人,促使布朗下決心對這一病症展開研究。

她發現早在2004年,美國就已收到25例和阮金情況類似的病例報告。這些患者大多來自東亞地區。他們並沒有感染HIV病毒,但有的感染了瀰漫性非結核分枝桿菌,有的患了涉及具中和力的抗γ幹擾素自體抗體的機會性感染。

5年後,她率領的團隊獲準就愛滋病病毒呈陰性的病人展開研究。研究剛剛開始的半年裡,他們就搜集到100宗病例。這些病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但是所感染的病菌,對正常的人體免疫系統來講,都是可以抵禦的。

布朗聯合來自中國臺灣、泰國等國家和地區的學者,對這一罕見的病症進行研究。在他們選取的203名受試者中,其中有97名出現類愛滋病症狀的患者,他們平均年齡在50歲左右。這些患者均來自亞洲,其中80餘名來自泰國,10餘名來自中國臺灣,還有少數來自菲律賓、越南等國。

之所以選取亞洲病例樣本,布朗解釋說:「我們知道的不少病例報告來自亞洲地區,這些病人患有嚴重的感染,並且這些感染都與已知的免疫缺陷有關。」而在亞洲之外,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所發現的12例病患,也全部是亞洲裔的黃種人。

因此,類愛滋病也得到一個專有的名稱:亞洲新型免疫缺陷症。

「叫『新型』還可以商量,但是叫『亞洲』不行。」徐小元評價說,「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或者2000年的時候,世界衛生組織就出過『特發性CD4+T淋巴細胞減少症』診療指南。之所以是世界衛生組織出這個指南,是因為該病在全球各地都有可能得,包括歐洲和非洲。」

李太生也覺得「亞洲人或黃種人易受該病毒攻擊」的結論太武斷:「因為並沒有在亞洲之外的國家和地區做免疫學、流行病學的研究和調查。」

參與研究的謝奇璋承認,樣本的選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他表示,說這種病症專門襲擊黃種人或亞洲人「大概也是對的」,「在美國佔一半以上白種人中,幾乎沒有發現過這樣的病例,在美國本土看到的也只是亞洲裔。」

布朗也指出,絕大多數的成人始發的免疫缺陷症患者,都是生活在別處的亞洲人、或在亞洲出生的人。她認為是亞洲的遺傳和環境中的一些因素共同誘發了該病,但並不確定具體是什麼原因。

這種疾病能否被預防,以及怎樣來預防,科學家也不知道

2012年9月11日,在衛生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衛生部新聞發言人鄧海華表示,目前我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已經有了相關檢測技術的儲備,尚未有診斷報告。鄧海華在回答記者提問時還特別指出,國內所謂的「陰性愛滋病,」和「成人始發的免疫缺陷症」有著本質不同。

不過,論文作者之一謝奇璋推測說:「在中國大陸,這種病例肯定是有的,並且應該也不少。」

北京協和醫院李太生就見到過兩例類似的病例。據謝奇璋分析,北京等地患病人數應該會比較少,南方特別是廣東、福建一帶可能比較多,「因為廣東、福建和臺灣比較類似,跟中南半島的種族也比較接近」。

布朗也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他們曾經診治的一個成人始發的免疫缺陷症患者就來自中國大陸。

所幸的是,在目前的醫療水平下,該病的死亡率可以控制在一個很低的水平。參與研究的臺灣學者,除謝奇璋之外,還有臺灣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感染科薛博仁醫師,他們參與診療的十幾例患者基本都已治癒。

此前,這類患者除了可能會出現持續發熱、骨骼感染等症狀之外,神經壓迫症狀(神經系統感染)和呼吸窘迫症狀(肺部感染)也比較常見。因此,他們可能會被誤診為肺結核或肺炎。

除此之外,由於不曉得病因,不知道這種對抗伽馬乾擾素的抗體,也沒有適當的抗生素進行治療,類愛滋病一度導致很高的死亡率,甚至達到100%。即便是現在,如果病人本來已經出現神經感染,或者嚴重的內臟器官感染,仍有可能會危及生命。

布朗說:「到目前為止,這種疾病能否被預防,以及怎樣來預防,我們也不知道。」

這位擁有慄色長髮的醫生,頗為興奮地對中國青年報記者透露說:「阮金的病情現在有所好轉,並能享受到家庭之樂了。她和她的丈夫曾說,是布朗博士等醫生拯救了她的生命。這句話對我們來講,意義深遠。」

相關焦點

  • 世界愛滋病日 保護好自己遠離病毒傳染
    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種極為細小的球形病毒,當它進入人體後主要寄生於免疫系統的CD4 T淋巴細胞內,並大量破壞該細胞,導致全身免疫力漸漸喪失,引起併發症而死亡。在世界愛滋病日之際,如何保護好自己,遠離病毒感染,阻止病毒傳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楊碧蓮為你介紹相關知識。
  • 預防愛滋病 愛滋病的症狀
    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非常大的傳染病,因此得知自己患有愛滋病一定要及時到醫院治療,那麼你們知道愛滋病初期症狀有哪些呢?我們該怎麼樣預防愛滋病的形成?愛滋病的傳染方式有哪些呢?你了解嗎,跟小編一起去學習一下吧。預防愛滋病目前尚無預防愛滋病的有效疫苗,因此最重要的是採取預防措施。
  • 愛滋病防治的知識點
    人們之所以「談艾色變」,是因為愛滋病是非常嚴重的傳染病,沒有藥物可以治癒愛滋病,也沒有疫苗可以預防。目前對愛滋病進行治療,只能控制病情。所以唯一的預防措施就是避免愛滋病病毒的傳染。我們先了解一下愛滋病的幾個知識點。 一、什麼是愛滋病?
  • 愛滋病病毒感染早期有什麼症狀 感染愛滋病病毒後多長時間發病
    感染愛滋病病毒後多長時間發病通常,感染愛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經過7~10年的潛伏期,直 到機體免疫系統遭到嚴重破壞,抵抗不了各種細菌和病毒的侵襲,才會出現各種機會性感染的症狀,發展為愛滋病患者。在此之前,他們看上去與健康人一樣,可以正常地生活和工作。如果不進行檢測,感染者常常並不知道自己已感染上愛滋病病毒,但值得注意的是,潛伏期也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 什麼是愛滋病窗口期 愛滋病有哪些早期症狀
    相信大家對愛滋病也有一定的了解,愛滋病是一個非常可怕的疾病,它的傳染性是非常的高的,那麼什麼是愛滋病窗口期?愛滋病窗口期的症狀有哪些呢?為什麼會患上愛滋病,愛滋病是怎樣引起的?下面就讓小編帶大家了解一下吧。什麼是愛滋病窗口期愛滋病毒感染窗口期一般時間在2到6周左右。一般情況下不會超過三個月。
  • 叮過愛滋病人的蚊子再去叮人會傳染愛滋病嗎
    愛滋病是由感染愛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的一種攻擊人體免疫系統的疾病。HIV病毒將人體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細胞作為主要攻擊目標,從而使人體喪失免疫功能,因此感染HIV病毒的人易於感染各種疾病並可能誘發惡性腫瘤。
  • 對配偶或者性伴侶隱瞞愛滋病,不會被追究刑責!不要誤解雲南規定
    將於2021年3月實施的《雲南省愛滋病防治條例》,經有權機關向社會公布後,引起各方熱議。最有意思的是,有的知名媒體將其中條款解釋為「向伴侶隱瞞愛滋病將被追究刑事責任」。「四哥有法說」想要告訴大家的是,別說愛滋病患者向配偶、性伴侶隱瞞病情不會構成犯罪,就是給配偶、性伴侶傳染了愛滋病,也是難以追究刑事責任的。
  • 孕後才知丈夫隱瞞愛滋病!婚檢能預防這類問題嗎?
    而後,江某告知李某自己身患愛滋病並且常年服藥。所幸的是李某並未被傳染愛滋病。這次的撤銷婚姻案件引起網友熱議,真切地告訴大家一個事實——隱瞞愛滋病病情發生性關係、結婚,的確存在!那麼,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去防範類似事件?究竟什麼情況下,愛滋病才會傳播?查出愛滋病,是否可以進行性生活?
  • 得了愛滋病,舌頭是怎樣的,小心這些症狀
    在愛滋病早期的時候,人的舌頭會出現一些症狀,很多人以為是口腔疾病,不會注意,但這種症狀與口腔疾病有所不同,會有以下這幾種反應。在愛滋病早期的時候,人的舌頭會出現一些症狀,很多人以為是口腔疾病,不會注意,但這種症狀與口腔疾病有所不同,會有以下這幾種反應。1、白色斑點或斑塊在上顎及舌背上多會出現白色斑點或斑塊,這些斑塊能夠擦掉,但會出現紅色和出血。這種現象在感染病毒後的任何階段都有出現的可能,是判斷是否感染愛滋病的重要指標。
  • 愛滋病源自非洲黑猩猩及大猩猩,它們是如何將病毒傳染給人類的
    愛滋病病毒(HIV),又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攻擊損害人體的免疫系統,使人體對各種感染、腫瘤失去抵抗力,並最終可導致死亡的發生。 2015年,經多國科學家研究發現,引起人類愛滋病的愛滋病病毒(HIV),已知的4種亞型,M、N、O、P毒株,與黑猩猩與大猩猩體內的SIV病毒(猿猴免疫缺乏病毒)高度相似。科學家確認,人類的HIV,全部來自於非洲的黑猩猩及大猩猩,其中傳播最廣的M和N毒株,此前已證實來自於黑猩猩,而較為罕見的O和P毒株,則是來自於喀麥隆西南部的大猩猩。
  • 關於「愛滋病」,你知道多少?
    愛滋病病毒就是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首字母縮寫為HIV),是引起愛滋病的病原體。人們在發現愛滋病兩年後,分離出HIV病毒。 20世紀80年代末,人們視愛滋病為一種可怕的疾病。到底什麼是愛滋病?
  • 非洲黑猩猩:將愛滋病傳染給非洲人,進而傳染至全世界
    所以,要想弄清楚愛滋病為何會由非洲的黑猩猩傳播到人身上,還是要從人類的起源開始講起。單拿黑猩猩和人類祖先古猿來說,其中還真有淵源,因為它們是屬於同一個種族下的不同分支。中國是從氏族部落開始發展而來,對那個時候的人來說,所有的土地都是自由的,並沒有人規劃。
  • 別怕,愛滋病是病毒不是子彈
    我國現存活愛滋病病毒感染者近50萬  中國疾控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報告現存活愛滋病感染者和病人49.7萬例,死亡15.4萬。而據估計我國存活的感染者和病人是81萬,也就是說大約有46%的感染者目前尚未被發現。
  • 「健康」這是關於愛滋病的最強科普!
    >也得了這種病1982年這種病被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命名為「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症」即愛滋病想要根治頑疾必須從它的源頭入手於是,美國疾控中心組織了一支由癌症專家、寄生蟲病專家、病毒學家和社會學家組成的強大陣容他們通過多地多種取樣、分析和研究
  • 世界愛滋病日 動漫視頻帶你了解愛滋病的那些事兒
    12月1日是第33個「世界愛滋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攜手防疫抗艾,共擔健康責任」。一說到愛滋病,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害怕,會傳染,吸毒,跟我無關……」其實,愛滋離我們並不遙遠,也並非那麼可怕,比愛滋更可怕的是「歧視」。
  • 世界愛滋病日|寶媽都應該知道的愛滋病知識
    什麼是愛滋病? 愛滋病,其病原體為HIV ,亦稱愛滋病病毒。 愛滋病的3種傳染方式 1、性接觸傳播 愛滋病感染者的精液或陰道分泌物中有大量的病毒,在性活動(包括陰道性交、肛交和口交)時,由於性交部位的摩擦,很容易造成生殖器黏膜的細微破損,這時,病毒就會趁虛而入,進入未感染者的血液中。
  • 預防愛滋病,這一招從不過時
    截止2019 年底,中國報告現存活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愛滋病病人 96.3 萬例,2019 年新報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愛滋病病人15.1 萬例,其中性傳播比例超過 90%。哪些途徑會傳播愛滋病?愛滋病的傳播途徑主要有三種:性接觸傳播、母嬰傳播、血液傳播。
  • 得了愛滋病能活多久?關於愛滋病的這些事實,你需要了解
    近些年在我國愛滋病也較為常見,特別是在性生活紊亂、性伴侶過多的人群中尤為高發,因為愛滋病是一種可通過性傳播的疾病,其致病源就是「HIV」高危持續性感染。之所以愛滋病被定義為了免疫缺陷類疾病,是因為HIV和愛滋病不能一概而論。
  • 醫生解答愛滋病三大問
    來源:人民網-科普中國愛滋病是一種危害性極大的傳染病,是由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種極為細小的球形病毒,當它進入人體後主要寄生於免疫系統的CD4 T淋巴細胞內,並大量破壞該細胞,導致全身免疫力漸漸喪失,引起併發症而死亡。如何保護好自己,遠離病毒感染,阻止病毒傳播,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皮膚性病科主任醫師楊碧蓮為你介紹相關知識。
  • 男教師故意隱瞞愛滋病將病毒傳染給16歲學生,獲刑9個月
    據美國The Digital Wise新聞網2月29日報導,當地時間周五(2月28日),30歲的約翰·康納三世(John Conner III)因故意將愛滋病傳染給一名16歲的青少年在美國孟菲斯市法庭被判處9個月監禁,緩刑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