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人健身的目的都是減肥或增肌,不管健身的最終目的是減肥,還是增肌,都要做有氧運動和無氧運動,那麼什麼時候該做有氧運動,什麼時候該做無氧運動呢,應該怎麼判斷呢?
其實判斷標準很簡單,主要看體脂率、內臟脂肪等級和肌肉量三個指標,而不是看體重,當然體重也是參考標準之一,但不是最重要的。
首先看體脂率。
1.體脂率正常範圍。體脂率是指身體內脂肪佔體重的百分比,男性體脂率正常範圍是15-18,女性是20-25,女性超過30歲,體脂率正常範圍是20-30。體脂率高於正常範圍就需要減肥,體脂率可以略低於正常範圍,男性在10以上,女性最好在17以上,如果肌肉量偏高,體脂率可以在15左右,不能過低,否則很容易影響正常生理周期。不論男女,體脂率過低都不健康。
要想精準測量體脂率,除非用非常精密的一起,否則只能估算。用體脂秤測量體脂率、內臟脂肪等級、肌肉量等指標「最精確」的方法,雖然與實際水平還有一定誤差,但與用皮脂鉗、對比圖片等方法要「精確」的多。
沒有體脂秤只能對比圖片,買體脂鉗也行。
2.測量身體各項指標的時間。早上晨起後,上完廁所,空腹測量身體各項指標,相對更加準確。
其次看內臟脂肪等級。內臟脂肪等級是指在腹腔內,主要圍繞內臟器官,尤其是圍繞肝臟的脂肪。內臟脂肪等級在4-5之間最健康,不超過9就不會增加患脂肪肝的機率。
判斷內臟脂肪等級是否超標也要用體脂秤進行測量。如果目測,要注意中腹,中腹肥胖的人內臟脂肪等級更容易偏高。下圖右一就是典型的中腹肥胖。
三、通過體脂率和內臟脂肪等級判斷是否需要減肥。
男性體脂率超過18,女性體脂率超過25,女性30歲以上時體脂率超過30,就要考慮減肥,體脂率偏高的人,內臟脂肪等級通常也偏高。
內臟脂肪等級超過9也要考慮減肥。也就是說不管是體脂率,還是內臟脂肪等級,只要其中任何一個指標超標,就需要考慮減肥。
有的人雖然體脂率在正常範圍內,但內臟脂肪等級偏高,也需要減肥。
有的人,尤其是女性,體重也正常範圍內,肌肉量偏低,體脂率超標,雖然看上去不胖,但也需要適當減肥。這種體型被稱為泡芙體型,減肥後還需要增加肌肉量。
四、肌肉量。
測量肌肉量和測量體脂率、內臟脂肪等級一樣,普通人不太可能用更精準的一起進行測量,用體體脂秤是相對最精準的測量方式。
沒有過長期鍛鍊經驗的人,肌肉量一般不會超過正常範圍。如果肌肉量低於正常範圍內,不論男女,都需要增肌。肌肉不僅是力量和耐力的基礎,也是好身材的基礎,也是減肥的基礎之一。肌肉量高的人更容易瘦,反之則容易胖。
具體鍛鍊時,如果肌肉量在正常範圍內,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時間至少30分鐘,在45-60分鐘之間是最佳時間。如果肌肉量超過正常範圍,減肥後不需要太多肌肉,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時間可以適當延長。
減肥後體脂率進入正常範圍,如果肌肉量偏低或在正常範圍內,如果對體形不太滿意,既可以整體增肌,也可以針對具體部位進行增肌、塑形。
肌肉不僅對男性非常重要,對女性也很重要,除了決定力量、耐力外,優美性感的體形也需要足夠的肌肉。比如翹臀、美腿、豐胸,都需要足夠的肌肉量。
五、體重。
體重與身高關係密切,衡量體重是否正常,最常用的標準是BMI指數,男性在20-25之間,女性在19-24之間,都是正常範圍。計算方法是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計算單位是公斤和米。但有的人雖然體重超過正常範圍,但體脂率和內臟脂肪等級都在正常範圍內,肌肉量偏高,這時候也可以不減肥。
體重不是判斷是否需要減肥的重要標準,只是參考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