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聊城610.7萬畝小麥開啟「收穫季」
當前,全市610.7萬畝小麥陸續成熟,從南到北漸次開鐮收割。截至4日17點,全市上陣小麥聯合收割機1300餘臺,收穫小麥10.5萬畝。聊城市小麥機收大會戰正式拉開序幕。6月3日,茌平區賈寨鎮侯樓村的村民在收小麥。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春季農業生產帶來不利影響。
-
漫話縉雲龍鬚草和龍鬚席
而該草的「來源」和「多」的因由,就是當年中華民族始祖軒轅黃帝,在此得道,乘龍升天時,凡臣俗子攀援龍鬚相隨,致使龍鬚斷墜落地,變化而來。晉代崔豹《古今注》載:「有龍鬚草,一名縉雲草」。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醫學家、藥學家和博物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第十五卷中也載:「石龍芻,釋名龍鬚,又名縉雲草。縉雲……仙都山產此草,因以得名。」
-
我市80萬畝小麥開鐮收割|農業機械|小麥聯合收割機|三夏|大城縣|...
三夏至,麥收忙,6月10日,隨著大城縣小麥開鐮,全市近80萬畝小麥收割工作自南向北全面展開,開啟全市「三夏」大忙模式。在大城縣權村鎮驀門村,隨著4臺聯合收割機開進麥田作業,標誌著我市「三夏」小麥開鐮收割工作正式開啟。
-
他種出的黑小麥和綠小麥帶動周邊76戶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
導語5月末的麥田香氣盈盈,河南郟縣長橋鎮東長橋村汝河河畔,37歲的郭亞培和工人們正在面積達1400餘畝的麥田裡修剪麥穗,這裡種的有綠小麥、黑小麥、多穗小麥等多個小麥品種。「麥子種得太稠容易倒伏,一倒伏就減產。」郭亞培麻利地將一穗穗較稠的麥子剪下,裝進準備好的袋子中。
-
權威訪談|小麥育種專家茹振鋼:我國小麥產量可以保證內需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多個國家和地區出於糧食安全考慮,開始限制本國糧食出口,這引發了全球關於糧食危機的擔憂。茹振鋼,我國著名的小麥育種專家,他培育的「百農矮抗58」被稱為「黃淮海第一麥」;國人吃的每8個饅頭中,就有1個來自他的小麥品種。
-
不軟也萌的縉雲桃,脆爽清甜,美味難以「桃」脫~
縉雲果園,這美味難以「桃」脫 7月有什麼?有炎炎烈日!有知了知知知?有青蛙呱呱呱?快看這裡!有好吃的! ☟ ☟ ☟ 她,不軟也萌,俘獲一眾芳心,脆爽清甜,一口切換愜意度夏模式。她的美味難以「桃」脫,吃過一口就完全忘不了,錯過了,要惦記一年呢!
-
陳星:我不再悲傷
陳星和他母親(圖片來自網絡)曾經真正的流浪歌手那個時候陳星披著長發,背著吉他南下闖蕩,他來自湖北荊州的一個偏僻山村裡。起初他每晚去大排檔唱歌,在那個時候收入還算可以。後來他也在酒吧駐唱過。陳星(圖片來自網絡)時光不負追夢人有一天,陳星和弟弟在老家大街上準備去買菜,他忽然聽到了路邊音像店裡播放著一首熟悉的歌曲。他湊近仔細一聽,這不就是自己的那首《流浪歌》嗎?
-
湖北糧食生產「穩」字當頭 力爭小麥播種面積穩定在1600萬畝
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瓊瑤、通訊員羅昆)9月30日,全省秋冬農業開發工作電視電話會議透露,今年全省糧食生產「穩」字當頭,力爭小麥播種面積穩定在1600萬畝,油菜面積較上年擴大80萬畝以上。全省持續推進1000萬畝優質專用小麥生產基地建設,將155萬畝「稻油輪作」試點任務分解到61個縣市區。調查顯示,油菜恢復性增長勢頭強勁,種植意向達1630萬畝。冬春蔬菜面積穩定在720萬畝以上,其中,80萬畝高效菜園、精品果園、生態茶園和道地藥園有序推進。充分利用中央支持湖北疫後重振一攬子政策的重大機遇,以項目為載體,補農業農村領域短板。
-
陳星:新洲職高走出的「世界冠軍」
「打他、罵他,罰他不準吃晚飯都沒用。」媽媽杜桂生說。 六年級開始,陳星接觸了電腦,從此又迷上了網遊。「他吃完飯就回房間把門關得嚴嚴實實,有時乾脆就在房間裡吃飯。」有次父母出門了3天,他一個人待在家裡。父母回來後,發現陳星房間裡擺滿了空易拉罐。「他把一箱王老吉喝完了!」對此,陳星的理由是:出房間燒水太浪費時間。
-
邀請他的陳星23年前就已成名!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成龍能參加這次商演,或許並非只是為了錢,很有可能和陳星有交情。但目測舞臺上的成龍和陳星並無交流,成龍應該是不認識陳星。23年前陳星就小有名氣這次商演屬於典型的網紅活動,但陳星卻並非網紅出身,因為早在1997年前陳星就以一首單曲《流浪歌》遊走歌壇,這首歌曲是由陳星作詞作曲並自己演唱。
-
江蘇太倉:10萬畝小麥開始大面積收割,麥收開鐮、顆粒歸倉!
2020年5月24日,江蘇太倉,太倉瀏河鎮桃源農場聯合收割機在田間收割小麥。當地10餘萬畝小麥開始大面積收割,農民搶抓晴好天氣做好小麥收割、烘乾、入倉,確保夏糧顆粒歸倉。江蘇太倉,太倉瀏河鎮桃源農場聯合收割機在田間收割小麥。
-
陳星:「流浪歌王」皈依佛門後「低調」歸來
為了四個孩子,他們不得不起早貪黑,更加賣力地幹農活,希望能夠通過勤奮的雙手讓孩子們得以溫飽。陳星正因為家庭窘困,陳星年幼時便深刻認識到到貧窮意味著什麼。雖然出身貧寒,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陳星之所以今後能成為璀璨明星,還得感謝生在這樣一個家庭,因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頗擅唱戲,閒暇時喜歡「苦中作樂」唱上兩段,村裡有紅白喜事時,偶爾還會受邀參加一些演出。
-
小麥種植成本有哪些?種植收益如何?2020年小麥種植前景怎麼樣?
眾所周知,小麥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種植規模廣泛,當然主要集中在北方地區,佔到了全世界小麥生產總量的17%。與此同時,我國小麥的需求量和消費量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佔到了全世界消費總量的16%以上。那麼在2020年我國小麥種植的前景怎麼樣呢?種植小麥有哪些成本開支?
-
小麥和大麥區別有哪些?大麥仁與小麥仁圖片
說到小麥這種農作物想必大家都知道,它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麵食食物的主要原材料,不過說到它的名字還有個叫大麥的植物,那麼小麥和大麥有什麼區別?大麥仁和小麥仁都長得什麼樣子?下面和三農苑說一起了解下吧。小麥和大麥區別小麥,小麥的叫法很多,如浮麥、麩麥、空空麥等,無論怎麼稱呼但一提到麵粉大家都知道它是什麼了,小麥是它最常見的稱呼,小麥的明顯特徵就是兩頭較圓,種子和麥芒也都較短。
-
濱州9萬餘畝小麥良種豐收在即 可基本滿足全市秋播需求
為提高小麥良種繁育管理水平,加快小麥品種更新換代步伐,推進產業振興、鄉村振興。 6月5日,我市舉行了小麥良種繁育基地現場觀摩活動。市縣兩級種子、農技、植保、種植業管理等工作人員,全市種子企業負責人、部分種子經銷現場觀摩了鄒平新大地種業有限公司小麥基地濟麥22、魯原502、濟麥44等在繁品種總體表現及品種去雜情況。
-
河南小麥單產創歷史新高
◎ 科技日報記者 喬地「專家組在30畝高產創建示範方內,用聯合收割機隨機收穫1個樣點,實收面積1.135畝,共計收穫籽粒鮮重1002.5公斤。依據《全國糧食高產創建測產驗收辦法(試行)》,折合平均畝產841.5公斤。」
-
縉雲姓氏之施氏
縉雲施氏現有青塘施氏和永康施氏分支,另外,歷史上還有施宅施氏。青塘施氏居縉雲分為三大脈,分別以東陽、縉雲、吳興為郡望。據民國38年(1949)《東陽郡澤磯施氏宗譜》載宋濂於明洪武五年(1372)所撰《浦江施氏譜序》稱,縉雲「施氏,肇自河南汴京。諱極者,遷於湖州府德清縣。生四子:曰元、曰亨、曰利、曰貞。元生清,清生節,節生茂,茂生盛,盛生華。華生秀、生文、生質。次子文生宏。
-
消失多年的流浪歌王陳星如今在幹什麼?
1996年,一直渴望像三毛一樣流落的他背起一把吉他、穿著一雙大頭皮鞋就踏上了駛向廣州的列車。期待能找著一個唱片公司籤約的他,在屢屢碰壁之後,毅然決定自己來完成自己的音樂,在向朋友借了幾萬塊錢後,出了兩首單曲唱片,這兩首歌曲就是後來廣為傳唱的《流浪歌》和《傷心淚》。這兩首歌曲讓陳星的名字迅速火了起來,之後與唱片公司籤約、出唱片也就是順理成章的事。
-
縉雲:立足生態抱團發展 茭白成致富"新引擎"
浙江在線-縉雲新聞網12月10日訊(浙江在線通訊員 朱嬋君)縉雲境內地勢高低懸殊,形成「一山有四季,山前山後不同天」的垂直氣候特徵, 目前,縉雲縣茭白種植面積6.58萬畝,佔全國8%,產量12.6萬噸,平均每8根茭白裡面就有1根產自縉雲,全產業鏈產值15億元,成為全國最大的茭白生產基地。 打響區域大品牌,擦亮茭白「金名片」。圍繞「麗水山耕」品牌共建,推進「有縉道」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北上廣等地銷售供不應求。
-
小麥丨小麥防冷害,認準「果福來」
目前江蘇、安徽的小麥正處於返青拔節期,由於已經完成了春化階段的發育,正式步入春季生長,組織幼嫩,含水量較大,抗寒、抗凍的能力大幅度降低。如果冷空氣較強,可使氣溫猛將至10℃以下,甚至下雨下雪,這會對小麥關鍵生長階段產生十分不利的影響,對後期產量和品質帶來不確定因素。因此各位合作夥伴和種植戶需提前預防,做好寒潮來臨前後的預防措施,減少近期大範圍低溫冷害對小麥等作物造成的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