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九州是指哪九個州,至今還有幾個州名保留呢?

2020-12-22 騰訊網

中國又稱華夏,同時也稱九州,也稱神州,故有神州大地之稱。電視劇《軍師聯盟》中曹操有一段自我讀白:這世上豈有萬壽無疆之人,卻有澤被萬民之功業,今日酒宴與十二年前孤官渡前之宴,何等相似,二十年來,孤平黃巾、定河北、徵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統,四海之內英雄,可有誰能勝孤一籌。

軍師聯盟曹操的獨白

天下九州一統,是分亂時期各英雄的夢想,因為九州就代表了整個中原華夏,而九州這個概念又是如何而來的呢?

天下九州-禹貢九州

九州起源起於《尚書.禹貢》,將天下分為九州,亦被稱之為「禹貢九州」。

他在各氏族首領的支持與配合下,利用「水往低處流」的特性,將高處鑿通,低處疏導,經過13年,終於江河貫通,洪水注入大海。大禹治水成功,成了夏的首領,各部落首領紛紛來向他朝拜,同時還向他貢獻各州的青銅,大禹就用這些進貢來的青銅鑄造成了九鼎,中華大地初步形成了「九州」,所以有「天子一言九鼎」之說。

大禹治水圖

從此九州就成為了我國古代的代名詞,但各個時期的範圍劃分又不同,如大禹時期的九州分別是: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九州,就是一個巨大的井田制九宮格,天子居中,八方朝貢,所以有「八方來朝」之說。以長江、黃河為兩橫,江河的上遊、中遊、下遊為三豎,將中國正好分為九大塊。

北方三大板塊。

上遊:雍州,今陝西、寧夏全境及青海、甘肅、寧夏、新疆部分、內蒙部分。

中遊:冀州,今河北以北。

下遊:兗州,山東西部與山東河北交界處。

南方三大板塊。

上遊:梁州,今四川、重慶、陝西以南地區

中遊:荊州,今湖北、湖南一帶。

下遊:揚州,今江浙一帶。

黃河與長江之間的三大板塊。

上遊:豫州,又稱中州,今河南。

中遊:徐州,今山東南部、江蘇北部、安徽北部。

下遊:青州,泰山以東。

因此,黃河、長江之中的地方稱為中原,所以中國最初可以解釋為「中間之國」。

喜歡三國的朋友都知道,曹操說天下九州得其六,而實際上東漢的行政劃分應該是十三州,那另外四州又是哪四州呢?

兩漢十三州

兩漢雖都是十三州,但這兩者所指代的地方卻是有很大不同的。西漢有十三州,分別是并州、冀州、幽州、青州、兌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及涼州。

九州之中冀州的範圍非常大,後來的并州、幽州、都是從原來的「冀州」中所分出來的,涼州是來自雍州衍生,朔方是由雍州分割出來,益州就是原來的梁州。

涼州這個區域與雍州相交,同時也是防止北方胡人入侵的一個緩衝地帶,也是北防疆域線,同時也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這個地方也是戰亂頻發的地方,五華亂華、五代十國都與這個地方有關。

到了東漢時期,行政在禹貢九州的基礎上進行了重新劃分分別是:豫州、兗州、徐州、青州、涼州、并州、冀州、幽州、揚州、荊州、益州、交州、司隸。

東漢共有十二州、西域長史府以及司隸校尉部,「州」好理解,司隸校尉部是幹什麼的?其實就是國都洛陽所在的一級行政區劃,類似清朝的直隸總督,主要長官稱司隸校尉,所以又稱為「東漢十三州」。

至今還在沿用的州名

九州是最早的行政區域劃分,今天已經用省、直轄市代替了州的劃分,除了豫州和梁州之外,仍然有7個州的地名保留至今。如:徐州、揚州、荊州、青州、兗州、翼州、涼州,這些名字至今還在使用,但行政等級上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如徐州為今天安徽的地級市,揚州是江蘇的一個地級市,荊州歸屬於湖北。雖然名字上沒有任何變化,但地理面積上差異就非常大了。而青州、兗州、翼州、涼州現在是區或者縣級市。

每個朝代地理行政劃分都不同,同一個城市的名字也有著不同的變化,地圖的變化反應的也是一個時代歷史的變遷,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透過地圖看中國歷史的變化,也是學習歷史一種方法。

【END】

相關焦點

  • 中國又叫九州,是指哪九個州呢?7個州名沿用至今
    中國又稱華夏,同時也稱九州,也稱神州,故有神州大地之稱。電視劇《軍師聯盟》中曹操有一段自我讀白:這世上豈有萬壽無疆之人,卻有澤被萬民之功業,今日酒宴與十二年前孤官渡前之宴,何等相似,二十年來,孤平黃巾、定河北、徵烏桓、收荊州、天下九州得其六,方有今日中原之一統,四海之內英雄,可有誰能勝孤一籌。
  • 中國代稱「九州」,指的是哪9個州?如今還有哪些州被保留至今?
    後來演變成了黃河流域黃河中下遊的中原地區,中國以外的就將其稱之為四夷,所謂天子有道,守在四夷。除此之外,中國的稱呼還有很多,像是華夏。最早出自周朝的《尚書·周書·武成》,書經中還有記載:冕服採裝曰華,大國曰夏。這些叫法都是有講究的,華指的是華麗、興旺,夏指的是行周禮的大國,所以中國向來有禮儀之邦的美譽。
  • 中國以前叫九州,指的是哪9個州?還有哪些州的地名被保留至今?
    中國過去有著悠久的歷史,而古代對於華夏文明的稱呼,也有多種說法,比如周朝時期,「中國」除了周天子,內臣和外臣的領土外,其餘東夷、南蠻、北狄和西戎都稱之為四夷,而中原大地,有一個更加籠廣泛的稱呼,那就是「九州」。
  • 中國古代的「九州」,分別是哪九個州?看看可有您的家鄉?
    導語:中國古代的「九州」,分別是哪九個州?看看可有您的家鄉?九州這個詞語最早出現在《禹貢》當中,當時禹治水的時候,把天下劃分為9州。自從戰國以後,九州就是古代中國的代稱。那麼,中國古代又稱「九州」,分別指哪九個州?
  • 中國古代俗稱九州,說的是哪幾個州?你的家鄉又是在哪個州呢?
    據說大禹治水之後將全國劃分為了九個州,簡稱「九州」,這九個州位於不同的地區,有著不同的文化,那麼這九州到底是哪些呢?有著什麼樣子的名字呢?又有什麼文化呢?你的家鄉又是在哪個州呢?第一個州是荊州,荊州又叫荊國,或者也叫荊楚,之所以會叫荊楚呢,是因為當時有一個貴婦,她與荊有關,那麼另外一個就是荊州當時的地方差不多都與楚國的地方是重合的,所以也叫荊楚。然後當時的荊州包括了湖南湖北等地,範圍較廣,而且發展得也很快,可以說是當時九大州的佼佼者之一。
  • 「九州」,你們知道是哪九個州嗎?知道自己家鄉是屬於哪個州嗎?
    漢族先民自古就將漢族原居地劃分為九個區域,即所謂的「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到了現代,全國被劃分成了省、市、縣,稱謂變了,但地域不變,那麼你知道「九州」是哪九個州嗎?你現在居住的地方在哪一個州呢?
  • 中國古稱「九州」,分別是哪九州?如今6個被保留,可能是你家鄉
    實際上,九州並不一定非要是9個州那麼簡單,因為漢語裡的九,本身就有很多的意思,當年齊桓公成為中原首個霸主,「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你以為他會滿足於只把諸侯們趕到一塊開九次會?這種炫耀自己地位威懾他人的事,當然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了。
  • 中國古代九州是哪幾個 山東省至今還有兩個名字
    中國人經常成中國的土地為神州大地,因為在先秦時期中國人就自稱九州了。九州這個概念在中國歷史上有著悠久的歷史,在很多地方都頻繁出現。不過網友們知道九州都是哪九州嗎?中國古代省、縣都喜歡以州命名,所以叫州的地方實在太多,至今也有不少。
  • 中國古代分為「九州」,分別指哪些地方?看看你的家鄉是哪個州
    導語:中國古代分為「九州」,分別指哪些地方?看看你的家鄉是哪個州相傳大禹治水後把中國大地劃分為九州,並以九州為素材打造了九鼎,以此來象徵著中華大地。很多人就好奇了,古代所謂的九州分別指的是哪幾個州呢?據《尚書》記載,九州分別是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翼州、兗州,這九州大致包含了當時中華大地的地理範圍,如今地形地貌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不過比對當時的地理位置,大致也能看出這九州分別是對應了哪個位置。
  • 「州」和「洲」啥區別,九州是哪九州?簡單兩個字,很多人分不清
    比如,「州」和「洲」就是字音相同,字形相近的常用漢字。 很多學生都曾在考試中,因為錯用了這兩個字而遺憾扣分。那麼「州」和「洲」有什麼區別?九州又是哪九州呢?簡單兩個字,很多人分不清。 第一、「州」和「洲」的區別 從這兩個字的外形上來看,除了差一個「氵」偏旁之外,其他部分的寫法、筆順都一樣。
  • 中國古代的代稱「九州」,指的到底是哪九州?看看你家鄉在哪個州
    水土既平,更制九州。」——《漢書·卷二十八上·地理志第八上》     荊州  對於荊州想必大家都不會陌生,在史書中多有出現,荊州在古代有「中原腹地」的稱謂,是最九州中最富饒的地區之一。大禹治水之後,分天下為九州,而冀州則位列九州之首。在中國數以千年的歷史上,都佔有相當重要的位置。冀州的範圍相當於現在的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北部、及遼寧省部分地區。  兗州  兗州是一個地理範圍,一般來說不是特指某地,大體位置包括古黃河和濟水之間,也就是相當於山東省西部、河南省東北部、河北省東南部。
  • 天下九州,到底是哪幾個州?
    九州,是中國漢族先民在先秦時期典籍《尚書·禹貢》中所記載的地域區劃。自戰國以來九州即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至晉朝起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又稱為「漢地九州」。根據《尚書·禹貢》的記載,九州順序分別是: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而在周代時徐梁二州分別被併入青州與雍州,故而沒有徐州和梁州。
  • 大禹把天下分為九州,到底是哪九州?你知道你是哪個州的嗎?
    自古以來,我們習慣上把華夏大地稱之為漢地九州,也有稱十二州、中土、神州等。但很多人對九州的概念還是很模糊,總是傻傻地分不清到底是哪九州?更弄不清自己是哪個州的人?,就是我們常說的中原腹地,為四戰之地,歷史上曾數度達到鼎盛時期,自夏朝至宋朝長久成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 中國古代「天下九州」是怎麼來的?你的老家在哪個州?
    中國自古有著「九州」之稱,「天下九州」是將中國劃分為九個區域,自戰國以來九州就成為古代中國的代稱,後來也成為漢族地區的代稱,也有著「漢地九州」的稱呼。「九州」是怎麼由來的呢?其實「九州」的來歷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上古時期,中原地區洪水泛濫,導致人民流離失所、背井離鄉,還損失了很多財物和生命。在這種災難面前,當時的堯帝決定消滅水患,為人民解決水患。經過推選,鯀被大家推舉出來,堯帝當然覺得鯀不一定可靠,但又沒有合適人選所以只能委任鯀去治水。
  • 中國古稱九州大地,具體是哪九州?名字熟悉,所轄地區不一定知道
    相信很多人都聽過與「九州」有關的詩句,比如:曹植的「四海一何局,九州安所如」;岑參的「萬裡江海通,九州天地寬」;李商隱的「海外徒聞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陸遊的「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黃遵憲的「兩帝東西爭戰國,九州大小混方書」……這些詩句中的九州所代指的正是那些詩詞大家生活的古代中國
  • 中國代稱「九州」,指的是哪九州?如今哪些州被保留,有你家鄉嗎
    中國在古代有許多個稱呼,像中國這個名字早在最早在西周初年的青銅器上邊就已經可以看見了。還有一些像華夏之類的稱呼,九州也是以前中國的一個代稱。史書記載:中國名曰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事實上,九州這個詞,在先秦時期的典籍《尚書·禹貢》中就已經出現了。
  • 中國歷史上的九州分別指的是是什麼地方,又與九鼎有何關係?
    中國歷史上的九州分別指的是是什麼地方,這與九鼎有何關係?歷史上中國被稱之為九州,分別指的是哪九個州?豪氣縱橫三萬裡,一劍光寒震九州。在中華歷史文化中,如九州四海、華夏九州、一言九鼎、言重九鼎這樣的成語不勝枚舉。
  • 古代中國為什麼又被稱作「九州」?
    古代中國又被稱為「九州」,那麼,是哪九州呢? 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許多說法。古代文獻存在不同的記載,究竟以哪一個為準?今天估計沒有誰能說的清楚了。 有人認為:《尚書》所記為夏朝九州;《爾雅》所記為商朝九州;《周禮》所記為周朝九州。所謂「三代九州」。 如果這樣理解的話,那就僅僅只是行政區劃意義上的九州了,而不是天然地理上的本來面目。
  • 中國也稱九州,到底是哪九州?每個現在都在用,卻個個超出認知
    一、五服與九州《禹貢》的內容實分為三部分:一是九州的分劃,二是導山導水,三是五服制。所謂九州,是以名山大川為標誌,劃分天下為九個區域,取名為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等九州。所謂五服,則是以王都四面五百裡為甸服,而後每隔五百裡往外增加一個圈層,形成甸、侯、賓、要、荒五服的圈層結構。
  • 天下九州,江蘇一城竟佔五州之名,究竟是哪座城市如此魅力?
    但最近的考古研究卻證明,《尚書·禹貢》也不是大禹所作,而是戰國時期的後人託名偽作,九州真實的劃分,至今仍然充滿了未解之謎。我們繼續說說這九州,本來這九州就是按山川地貌所分,東南西北,天各一方,老死不相往來的!然而,有那麼一段特別的時期,一座特殊的城市,竟然佔有了九州中的五州之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