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後,收集天下的青銅鑄造了九個鼎,以此象徵九州,從此,九鼎成為至尊禮器,得九鼎者得天下。那象徵天下的九鼎到底是什麼?它最終又歸於何地?
1、九鼎由來、神鼎的盛行
《史記·封禪書》中記載了關於鑄鼎傳說:從前泰帝(伏羲氏)鑄了一隻神鼎,"一"的意思是統一天下,是天地萬物的象徵。黃帝鑄了三隻神鼎,象徵天、地、人。大禹收集九州的銅,鑄成了九鼎,這九鼎都曾烹煮過食物來祭祀天地和鬼神。
也就是說,遠古帝王鑄造神鼎,並一直將其象徵天下,而且神鼎的數量也從一、到三、再到九,最後完全演變為"至尊神器"。這神鼎除了作為象徵權力的神器,還有什麼作用?
有!據說,黃帝在荊山鑄鼎成後,鼎能自動蓄水,又能自動把水燒開,又能生成五味,山裡的魑魅魍魎見到神鼎就害怕,從此見到人進入山林就逃避躲開。還有,《拾遺記·夏禹》記載:當夏桀的時代,神鼎裡的水忽然就沸騰了!當周朝末年,九鼎都微微震動,這都是天下滅亡徵兆。
也就說這神鼎具備了取水、煮水、驅鬼、先知的作用,像極了遠古巫師的法器!
2、至尊神器、問鼎中原
大禹鑄造九鼎後,九鼎就成為夏朝的至尊神器,放在祖廟中供奉。但是昏君夏桀葬送了夏朝,殷商接替而擁有了夏禹九鼎。五百年後,九鼎仍然屹立不倒,武王伐紂,周朝得到了九鼎,而這次史書詳細記載了搬運九鼎的過程及九鼎的真面貌。
《戰國策》記載:"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萬人挽之,九九八十一萬人,士卒師徒,器械被具。" 即大意是:周徵討殷,得到九鼎,一鼎要九萬人拖拉,九鼎需要八十一萬人,士卒用器具運送。
擁有神鼎後的周,歷經五百年已再無能力掌控天下,此時天下諸侯做大,經歷大小吞併,先後出現了"春秋五霸"、"戰國七雄",周天子已經成為名義上的天子,而此時無實力的周天子已再難守護九鼎神器,這就是"問鼎中原"時代。
《戰國策》記載了許多「問鼎中原」相關故事:周定王時,楚莊王首次於洛邑"問鼎之輕重";秦惠王興師動眾要來"求九鼎",周赧王求齊國發兵五萬大軍相救,秦國退去,齊國卻又來索要九鼎;秦武王攻下周王室,武王一怒舉鼎,但力竭而死!天下九鼎爭奪、紛爭不休……
但離奇的是,秦朝吞併天下後,九鼎卻不知所蹤!
2、神鼎去向何處?
漢高祖劉邦攻下鹹陽後,史書完全沒有九鼎的記載。倒是漢武帝期間,有一隻神鼎現世的記載。
《史記·封禪書》:汾陰名錦的巫師再魏脽后土祠旁替人祭神,看到地面隆起像鉤一樣,挖開一看,是一個大鼎,這鼎和一般的鼎很不相同,上面有花紋而無刻字。天子派使者查明詳情,把鼎迎到甘泉宮。
同樣封禪書中,還有一段離奇記載:黃帝開採首山的銅,在荊山鑄鼎,鼎成後,天上有垂著須髯的龍下來迎接黃帝。黃帝騎上龍,群臣和姬妾跟著騎上有七十多人,龍於是飛上天。
也就是說,神鼎出現、黃帝御龍成仙了!不過漢武帝時期,他求仙志向天下皆知,是否有人偽造附會也未可知。
從當前考古中看,最早的青銅鼎可追溯到商,也就是說"夏禹九鼎"已成歷史之謎。不過可從商朝的司母戊鼎可窺見九鼎面貌。
PS:另外再提一句:至尊九鼎雖然消失,另外一個象徵天下的秦始皇「開國玉璽」再次進入歷史的舞臺中央,這個我們下回再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