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鑄造的九鼎去哪裡了?秦始皇曾經在徐州進行過打撈

2020-12-23 斟北鬥

根據《國語》《史記》《左傳》等史料記載,大禹曾經鑄造過九鼎,是國家權力的最高象徵。《史記》載「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之所以是九個鼎,是因為當時有九州,每一個州的長官為牧,漢代叫做「州牧」。這裡的九州應該是九個部落或者九個諸侯。九鼎就象徵著大禹對九個諸侯的宗主權。

從此,鼎就成為了中國古代權力的象徵。而擁有大禹鑄造的九鼎,就成為了正統的象徵。夏朝滅亡後,九鼎被商朝搬走;商朝滅亡後,九鼎又被搬到了東都洛陽,即所謂的「定鼎洛邑」。《墨子》說:「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夏後、殷、周之相受也」。九鼎在夏商周三代的傳承,也是其王朝更替的表現。

至少在春秋時期,九鼎還在一直在洛陽的。公元前607年,楚莊王北伐陸渾之戎,到達了洛陽,將軍隊駐紮於洛陽附近。此時周王派遣王孫滿去會見楚莊王,楚莊王就問鼎的大小和輕重,有對周天子取而代之的想法,這就是著名的「問鼎中原」。戰國前期,九鼎也同樣在洛陽。前307年,秦武王經過宜陽之戰,打通了通往關東的通道。勝利之餘,他和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到洛陽比賽舉「龍文赤鼎」,結果兩眼出血,脛骨折斷,氣絕而亡。

到了戰國後期,九鼎就消失了。前249年,秦國最終滅了周國,佔據了洛陽,但是卻沒有發現九鼎。清代的王先謙認為,周王東遷之後,各諸侯國都想奪取九鼎,導致危機四伏。而周王又面臨嚴重的財政困難,於是就把九鼎銷毀了鑄造為銅錢,對外則宣稱九鼎不知去向。然而,他的說法沒有任何史料證明,難以讓人相信。

實際上,在《史記》中有九鼎去向的一些線索。《史記·封禪書》:「其後百二十歲而秦滅周,周之九鼎入於秦。或曰宋太丘社亡,而鼎沒於泗水彭城下。」這裡出現兩個說法,一個說法就是秦滅周后,九鼎被秦國遷徙到了鹹陽;第二個說法就是九鼎早已搬到了宋國,後來在徐州沉沒到了泗水之中。古代的徐州範圍比今天大,包括山東南部一帶。第一個說法之所以不被人們接受,就是因為秦朝和之後的朝代都沒有看到過九鼎。

第二個說法似乎更可信,因為漢代的人們記得秦始皇曾經在徐州泗水打撈過九鼎,但是並沒有打撈成功。《秦始皇本紀》記載前219年,秦始皇在彭城「齋戒禱祠,欲出周鼎泗水,使千人沒水求之不得。」漢朝的磚瓦像有秦始皇《泗水撈鼎》的繪畫。漢初許多人都是從秦朝過來的,對這段歷史應該是比較清楚的。

問題是,為什么九鼎會被遷徙到宋國呢?這依然和秦國有關。秦人雖然被關東六國污衊為「西戎」,實際上秦人是東夷嬴姓後裔,和徐國是同屬於一族。周滅商後,秦人西遷到了關中,幫助周天子守西垂邊疆,於是在關中發跡。所以,周朝的關東諸侯實際上基本來源於關中,而秦人貴族來源於東方徐州一帶。徐州算是戰國時代一個特殊的地方。早在前334年,魏惠王和齊威王就在徐州相王,相互承認其地位,平分霸主。

秦國在得到九鼎之後,就將九鼎運往了徐州進行祭司,之後也放在這裡。班固記載是在周顯王之四十二年(前327年)沉沒到泗水的,小編認為這個記載不可信,因為後來還有秦武王在洛陽舉鼎之事。秦國能夠遷徙九鼎到徐州,至少也是戰國後期。前286年,齊國滅宋國,於是將陶邑(今菏澤定陶)送給了趙國李兌,之後又被趙國用來換取了秦國佔據的河東九城,從此陶邑成為了秦國的飛地。秦國極有可能在這個時候將九鼎遷徙過來。前254年,陶邑被魏國攻陷,可能九鼎也不知道去向了。

泗水取鼎

秦始皇打撈九鼎沒有成功,漢朝的皇帝也希望得到九鼎。前164年,方士新垣平說「周鼎亡在泗水中,今河溢通泗,臣望東北汾陰直有金寶氣,意周鼎其出乎」。他很快就因詐稱「金寶氣」被誅殺。但是後來的漢武帝十分迷信神仙,於是在山西發現一個鼎,於是改年號為「元鼎」。這個鼎極有可能是偽造的。武則天時期,就直接自己鑄造新的九鼎,北宋時期也鑄造了新九鼎。

相關焦點

  • 傳國重器華夏九鼎究竟去了哪裡?史書對九鼎的記載也大多語焉不詳
    九鼎 ,據傳是大禹在建立夏朝以後,用天下九牧所貢之金鑄成九鼎,象徵九州。商代時,對表示王室貴族身份的鼎,曾有嚴格的規定:士用一鼎或三鼎,大夫用五鼎,而皇儲皇室天子才能用九鼎,祭祀天地祖先時行九鼎大禮。因此,「鼎」很自然地成為了國家政權的象徵,進而成為傳國寶器。
  • 大禹效仿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乃鑄造九鼎,從此天下歸一
    於是,之前疑心重重的部落首領們明白誤解了大禹,他們更加堅定地支持大禹了,向大禹朝貢也變得踴躍了許多。作為部落對大禹的一種致敬方式,天下九州的部落首領經常將「金」(即青銅)作為貢品帶到陽城獻給大禹,就這樣,天下進獻的銅越來越多。同時,為了表示對塗山大會的紀念,大禹決定效仿黃帝軒轅氏功成鑄鼎的做法,用這些「金」來鑄造大鼎。
  • 大禹鑄造、至尊神器「神州九鼎」,最終去向何處?
    大禹治水後,收集天下的青銅鑄造了九個鼎,以此象徵九州,從此,九鼎成為至尊禮器,得九鼎者得天下。那象徵天下的九鼎到底是什麼?它最終又歸於何地?1、九鼎由來、神鼎的盛行《史記·封禪書》中記載了關於鑄鼎傳說:從前泰帝(伏羲氏)鑄了一隻神鼎,"一"的意思是統一天下,是天地萬物的象徵。黃帝鑄了三隻神鼎,象徵天、地、人。大禹收集九州的銅,鑄成了九鼎,這九鼎都曾烹煮過食物來祭祀天地和鬼神。
  • 《大秦賦》九鼎是什麼意思解析 九鼎缺一缺少的是哪個
    《大秦賦》中秦王稷秦王稷命令嬴異人運送九鼎入秦,「九鼎」意味著權威,誰能獲得「九鼎」就能成為天下的共主,但是最後「九鼎」只取回了8鼎。那麼《大秦賦》九鼎是什麼意思?九鼎缺一缺少的是哪個?  《大秦賦》九鼎是什麼意思  九鼎分別是豫州鼎、冀州鼎、青州鼎、徐州鼎、兗州鼎、雍州鼎、荊州鼎、梁州鼎、并州鼎等九鼎,象徵著天下九州。
  • 從考古發掘來看大禹九鼎並不存在,為什麼歷代帝王卻深信它的存在
    ,「大禹九鼎」或許並不存在。這些數字顯然沒什麼可信度,但是,九鼎之大卻也得到了多數人的認可。在大禹所處的時代,也就是公元前2070年前後,那時有鑄造九個體量大的青銅鼎的實力嗎?,技術也更為純熟,二裡崗時期已經能鑄造出大件的青銅器了,如1974年出土於河南省鄭州市張寨南街杜嶺土崗窖藏出土的青銅鼎,原器通高一米,重達82.4公斤。
  • 大禹鑄九鼎,九鼎之上真有詮釋奇書《山海經》的《山海圖》嗎?
    一般來說,大禹不算夏朝的第一位皇帝,畢竟在大禹治國時期,理論上還屬於禪讓制,傳賢不傳子的,為了方便管理天下,大禹一改前幾任王對天下的規劃,劃天下為九州,州設州牧。直到其子夏啟令九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 大秦賦:秦昭襄王滅周取九鼎與鹹陽,那麼如今九鼎又在何方?
    根據史料記載,在部族時代,大禹治理水患後,將天下劃分為冀、豫、雍、揚、兗、徐、梁、青、荊等九個州,每州設置州牧。各地州牧都非常愛戴大禹,紛紛將本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及珍奇物產等畫成圖冊,連同貴重的青銅一起進獻給他。大禹便以青銅鑄成九鼎,代表九州,並將各州的名山大川、形勝之地仿刻在各州的鼎上。鑄九鼎、安天下,護佑萬民。
  • 象徵王權的九鼎到底去了哪裡?
    周定王連忙派出大臣王孫滿前去慰勞楚軍,隨便也去探探楚國的虛實。楚莊王咄咄逼人,於是就想向周天子挑釁一下,他藉機詢問九鼎的輕重。儘管當時周王室已經衰微,但王孫滿仍然不卑不亢的說:九鼎乃國之重器,只有天子才能享用,你一介臣子,有何資格問鼎的重量?楚莊王聽了大怒,說:我楚國兵器森然,即使從兵器上敲掉一小塊,就足夠做九鼎了。
  • 九鼎到底是幾個?一個?九個?
    九鼎,是中國的代名詞,以及王權至高無上、象徵九州、王權、天命所歸、至高無上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為象徵國家政權的傳國之寶。是統一昌盛的象徵。作為中國文明時代入口處的一塊裡程碑,已經遺失了2000多年。古時就有楚王問鼎的故事,那麼大家對九鼎又了解多少那?九鼎是九個還是一個那?
  • 九鼎,可能已經被這些人融化掉了,大禹哭暈在了廁所
    而在秦始皇之前,象徵天子權威的,則是九鼎。關於九鼎,傳說是大禹治水的時候,在治水過程中,整理了天下九州的地理情況,而後將這些資料分別鑄在九個鼎上,在大禹之後,九鼎成為了天子的象徵,因此商朝的確立和西周的確立,都是在從前朝手裡奪取九鼎的那一刻確立的。東周末代天子去世後,秦昭襄王沒有許可周王室繼續冊立新天子,自此,周的法統斷絕,周朝滅亡。
  • 在古代大禹為什麼要造九鼎?九鼎為什麼會象徵著國家政權?
    原標題:在古代大禹為什麼要造九鼎?九鼎為什麼會象徵著國家政權? 在古代中國,爭霸天下也被稱作問鼎中原。九鼎為什麼會與國家最高權力掛鈎?大禹最初又為什麼要造九鼎呢? 一 「問鼎中原」這個典故出自《左傳·宣公三年》。
  • 「一言九鼎」、「問鼎中原」之「鼎」的來源
    「鼎」在中國古代是皇權和貴族身份的象徵,它被賦予神話色彩是源於禹鑄九鼎的傳說。大禹接替舜的位置後,對「九夷」恩威並施,加強教化。多次出巡,有一次大禹南巡到塗山(今安徽蚌埠),在這裡大會天下諸侯,來者達數萬人。
  • 秦始皇陵墓到底有什麼?
    好吧,今天不談別的,我們談談秦始皇陵。有人曾經問我,秦始皇陵之中,到底是一個什麼的樣子?但是有小道消息傳言,秦始皇的陵寢其實並非驪山,驪山之中葬的是傳說之中大禹鑄造的代表我華夏九州的九鼎。在大禹時期,傳說建造九鼎,是代表著大禹所控制的天下各個方位和方向,主要為華夏的九州,然而這些都不是重點,重點是有關於九鼎的傳說和故事。什麼故事呢?
  • 夏朝真的鑄造了九鼎嗎?從技術、考古和文獻分析九鼎存在的可能性
    江西新幹大洋洲出土商代青銅鼎 這個九鼎,按照司馬遷的說法,是大禹鑄造的。 "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史記·封禪書》 但按照墨子的說法,九鼎則是夏禹的兒子夏啟鑄造的。 《墨子·耕柱》曰:"昔日夏後開(啟)使蜚廉折金於山川,而陶鑄之於昆吾。。。九鼎既成,遷於三國。"(夏、商、周)。 青銅九鼎不管是大禹還是夏啟鑄造的,年代當在公元前21世紀前後。
  • 塗山大會:大禹定鼎九州、分封天下,建立夏王朝之盛會
    舜帝雖然把鯀殺掉了,但是還得派人治理水患,經過人們的推薦,又命鯀的兒子禹去治理水患。禹總結其父治水失敗的教訓,改革治水方法以疏導河川治水為主導,利用水向低處流的自然趨勢,疏通了九河。當時的華夏部落聯盟有一個強大的對手,那就是在長江中遊以南的少數民族三苗部落,他們屢屢侵犯中原地區,在堯帝、舜帝時代就頻繁地發生過戰亂。
  • 山海經中發現了關於九鼎的離奇記載,據說那裡隱藏著上古文明秘密
    周顯王時,九鼎沒於泗水下。後世帝王非常看重九鼎的權利象徵與意義,亦曾屢次重鑄九鼎,武則天 、宋徽宗也曾鑄九鼎。相傳在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 象徵九州,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都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 合九牧之金,造青銅之絕唱:王權化身的九鼎到底去了哪?
    倘若大禹是歷史上真實存在過的的人物,也真是第一代夏侯的父親的話,九鼎的誕生就要早於夏啟,早於公元前22世紀。《史記·封禪書》:「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皆嘗亨鬺上帝鬼神。遭聖則興,鼎遷於夏商 。周德衰,宋之社亡,鼎乃淪沒,視而不見。」
  • 【歷史大講壇】大禹除了治水,他還做了什麼?
    禹,姒姓,夏后氏,名文命  ,安邑(今山西省夏縣)人,上古時期夏后氏首領、夏朝開國君王,歷史治水名人,史稱大禹、帝禹、神禹。相傳,禹治理洪水有功,接受帝舜禪讓,繼承部落首領。在諸侯的擁戴下,正式即位,以陽城為都城,一說以平陽為都城(或在安邑或在晉陽),國號為夏,分封丹朱(堯的兒子)於唐國,分封商均(舜的兒子)於虞國。
  • 中國歷史上的九州分別指的是是什麼地方,又與九鼎有何關係?
    中國歷史上的九州分別指的是是什麼地方,這與九鼎有何關係?歷史上中國被稱之為九州,分別指的是哪九個州?豪氣縱橫三萬裡,一劍光寒震九州。在中華歷史文化中,如九州四海、華夏九州、一言九鼎、言重九鼎這樣的成語不勝枚舉。
  • 夏商周三代鎮國神器九鼎,如今下落何在
    禹都陽城王城崗遺址發現了公元前2000年左右的青銅容器殘片,這說明那時候已經掌握了青銅容器的鑄造技術,因此推斷禹鑄九鼎很可能並不只是傳說,但那時候的鼎工藝應該是很粗糙的,及不上殷商的鼎。九鼎,中華神器,自秦以後,徐州那裡帝王氣大增,從劉邦開始出了不少皇帝,到了明朝,劉伯溫把徐州出龍的風水給破了,在雲龍山上鑿井破了風水,那個九鼎沉在泗水那裡的可能性就很大了,另外一個可能就在秦始皇陵中。《史記》:成在豐,使召公復營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復卜申視,卒營築,居九鼎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