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林徽因的另一面:留學美國混文憑,她在清華沒有教職

2021-01-08 中管院跨境電商中心

林徽因這個民國名媛又一次在中文網際網路上被熱炒,AI技術修復的十六歲林徽因照片,硬是把女文青「修復」成了網紅範兒。

像《中國周刊》這樣比較嚴肅的媒體還專門為此出了一篇長文,標題就是《「網紅」林徽因》。

當然,我也注意到在這次「『網紅』林徽因熱潮」裡不管是挺林派還是貶林派其實對林徽因的經歷並不熟悉,在這裡我無意站隊,只是為大家提供幾則歷史事實供大家參考。

二戰前美國大學只是世界二流水平,類似今天澳新大學

我注意到很多挺林派網友很推崇林徽因女士留美背景,當然,在民國,別說留學海外,就是能有一個高中畢業文憑就已經很了不起了;但是,公正來說,二戰前的美國大學教育並沒有二戰後那麼出色,甚至我們可以說二戰以前美國大學論學術水平在全世界範圍內只能算是二流水平,遠落後於歐洲。

比如2015年中文核心期刊《山東高等教育》刊登了一篇名為「美國大學崛起的歷史進程與管理特點分析」的學術論文,論文裡就提到美國大學在二戰以前還沒有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當時許多美國大學教授以擁有一個歐洲大學博士學位為榮。

賓夕法尼亞大學圖書館

「美國學者開始了長達七十多年的留學德國的浪潮」,「這個時期(19世紀末20世紀初),領導美國大學的大都是從德國留學回來的學者或深受德國『洪堡思想』影響的教育家。」「 從1910年到1940年,美國高等教育在經歷了幾十年的大發展和規模急劇擴張之後,進入了大學系統的鞏固成型的時期。這個時候的美國大學還不能說是世界一流,同歐洲大學相比,還有相當的差距。」

事實上二戰以前美國大學教學水平落後於歐洲這一現象中國留學生也觀察到了這一現象。

中山大學近代中國研究中心主任桑兵教授在其學術著作《學術江湖: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風》一書中就提到民國時期留學生圈子就有「求學問者去歐洲,求學位者去美國」的說法。

陳寅恪先生也曾表示對哈佛的印象只有中國餐館的龍蝦,言下之意當時哈佛大學(上世界2、30年代)的學術水平並不足道。陳寅恪先生還認為指派送留美官費生與袁世凱北洋練兵一樣,為禍害中國最大的二事。

1926年胡適去歐洲遊歷時就記載曾有幾位英、德學者當著他的面嘲笑美國學術水平。

總而言之吧,在二戰以前選擇去美國留學,如果不是因為經濟原因,畢竟赴美國留學比去歐洲留學便宜,那麼很可能就是衝著美國大學相比歐洲大學更容易畢業去的。

保羅·克瑞

況且,在梁思成、林徽因夫婦所選擇的建築專業而言,在二戰以前世界最好的建築類大學當屬1865年建校的巴黎建築學院莫屬;梁思成和林徽因夫婦就讀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建築系主任是法國古典建築專家保羅·克瑞,保羅·克瑞在當時法國學界並不能算第一流的學者,他之所以遠赴美國也和他在法國長期不能獲得高級職務有關,另外賓大建築系以「嚴格的巴黎美術學院教學方式」自傲,可誰都知道複製品不如原版的。

當然,我們不能說梁思成、林徽因夫婦就是去「混文憑」的,但是我們絕對有理由質疑以他們的家庭條件為什麼不選擇學術水平更好的歐洲大學?要知道當時巴黎建築學院可不禁止招收女學生。

林徽因很長一段時間在清華並無教職,只是家屬

我看有人稱林徽因女士是清華大學一級教授,這種說法其實是不正確的。

林徽因女士1945年以後在清華大學並沒有實際職務,檔案裡只算做清華大學教授家屬,更不是清華大學一級教授。

清華大學一直到林徽因女士去世後好幾年才開始設立一級教授的教職的,在林徽因女士在世時還沒有「一級教授」這個職稱。

清華大學官網截圖

清華大學承認的真正的第一位女性教授是物理學家王明貞教授,她評上清華教授的時候林徽因女士已經去世好幾年,即使從這一份資料上我們就可以知道林徽因女士肯定不是清華大學女教授。

學者陳學勇在《林徽因尋真》一書裡也提到經過清華大學建築系人事科查證,林徽因並不是清華大學正式工作人員;「經建築系人事科查證,林徽因卻不是清華大學的正式工作人員。有一段時間曾為我校客座教授,故而沒有她的檔案材料。」(《林徽因尋真》第277頁,中華書局2004年出版)

林徽因梁思成夫婦

更硬核的史料是《<清華大學史料選編>上》,裡面有一則記載是「1949年10月4日公布的教職員名單建築系教授兩名:梁思成、劉致平;(林徽因為不支薪的教授)副教授兩名:莫宗江、高莊……」

可見林徽因確實不是清華大學正式教職工。

相關焦點

  • 冰心寫小說諷刺林徽因,結果林徽因的回擊,讓她氣不打一處來!
    冰心和未婚夫吳文藻,林徽因與未婚夫梁思成,這兩對璧人都在美國留學。留學期間,他們交往密切。吳文藻和梁思成都是清華同級的校友,而冰心與林徽因則是福建閩侯的老鄉。冰心林徽因,民國文壇的雙子星;冰姐姐林妹妹,一對好閨蜜。然而,1933年冰心發表小說《我們太太的客廳》,影射林徽因,引起軒然大波。
  • 她是林徽因侄女,兩度獲得美國至高勳章,美國總統都親自為她頒獎
    ——林徽因輓聯 提到林瓔這個名字或許很多人會感到茫然,但如果提到她的姑媽大部分人絕對都認識,她的姑媽就是民國著名才女林徽因。 林徽因的才華不僅僅在文學上,更在建築上,當初西南聯大的校舍就是她跟梁思成共同設計的,後來清華的教師宿舍也是出自林徽因之手,甚至連國徽以及人民英雄紀念碑都有她的參與,哦對,八寶山革命公墓的主體建築也是林徽因設計的。在建築設計之外,保護古建築更是林徽因奮鬥了一生的目標。
  • 一頂尖「大神」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加盟清華
    一頂尖「大神」放棄美國終身教職,加盟清華很久以來,頂尖人才大量流失是無數中國人的心中的痛,尤其是清華北大,兩所高校聚集了我國各省份地區智商最高、最優秀的學霸,但是他們其中的大多數卻在畢業以後紛紛出國,或進入海外高校任教,或加入國外企業,我們辛辛苦苦的人才,最後都為美國等其他國家做了嫁衣!不過,最近一段時間,這種現象有了明顯改觀。
  • 71年前,林徽因帶病設計國徽圖案,設計稿讓人嘆服,你喜歡哪張?
    建築師這個圈不是那麼好混的,業餘的人想憑興趣愛好,或者乾脆造假為自己立建築界高端人設,很容易翻車。 現在很多人談到林徽因只逮住她的情事八卦不放,卻完全忽略了她的才能和貢獻,這是很奇怪的事情。 想來想去筆者忽然發現,林徽因美貌才氣並存,人氣高,而中國的網民裡總有這麼一群人熱衷於捧人上神壇,也熱衷於拉人下神壇,這方面挑不出毛病還有另一面,林徽因的建築才華看不懂,那就揪著「水性楊花」這樣的罪名多發揮些想像,反正按傳統,女人最容易吃虧的就是情感領域的「汙點」。
  • 風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時代
    《風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時代》試圖以林徽因和她的生命世界中所能觀察到的複雜時代和價值選擇為線索,勾勒民國初期留學歸來,致力於家國建設、民族獨立富強的一代知識分子群像。林徽因屬於從傳統的士,轉往新型知識分子的路途上,承前啟後的一代人。
  • 有人說韓國留學Low?都是混文憑?讓我們用事實數據來說話!
    隨便翻翻網上的問題和留言,總有一小部分人會提出質疑,韓國留學回國認可度是不是不高?去韓國留學後悔嗎?韓國大學很爛?去韓國都是混文憑?作為一個國內朝鮮語專業本科,韓國慶熙大學碩士畢業的學姐,今天想回答一下對韓國留學的質疑。
  • 「五好女性」林徽因該有多幸運,一生一世也只有梁思成才懂她
    但是林徽因的生母何雪媛是父親的側室,思維就像自己的小腳,守舊還有點畸形,與自己工書法善女紅的大家閨秀婆婆遊氏素來不和。少女時代,她最幸福的時日便是陪同父親旅歐的那段光陰,拋卻完美女人的光環,她其實是個脾氣暴躁的女子,體弱多病,婆媳寡淡,是個有文化的話嘮。
  • 林徽因一女一兒均落榜清華,她調看試卷發現了兒子寫下的這行小字
    林徽因與女兒 相比其他學子,梁再冰對清華和清華建築系明顯有著更深的情感,畢竟:她所報考的這個建築系正是她父親一手創辦的。 有女兒的這句話,加上再冰本就天資聰穎,林徽因對於女兒考清華是沒有太多擔心的。放榜前,林徽因異常淡定,她早從女兒考試前後的表現有了判斷:定是沒問題了。 可是放榜當日,林徽因一家全都懵了:差兩分,未上榜! 這樣的結果,是林徽因怎麼也沒想到的。
  • 湖南上學網:成人函授本科文憑有用嗎?
    很多人都是經過多年的工作才發現本科學歷的重要性,但是已經沒有時間、精力回到學校重新學習,後悔當年早早輟學,沒有好好讀書考上一所好的本科學校。為了此類社會人員有再一次提升學歷的機會,組織各大高校開辦了成人函授本科教育。
  • 從林徽因兒子沒考上清華,說你為什麼要學會煎一個完整的雞蛋
    林徽因兒子沒考上清華,她堅持要查閱試卷,因為她兒子是絕對可以考上清華的。而真相很令林微因錐心。早上煎雞蛋,我終於第一次成功地煎出不散的雞蛋餅來。以前煎過無數次,總是功虧一簣,其實自己也沒有多在乎。這就要說要林徽因兒子那次高考了。1949年,對於時任清華大學建築系主任的梁思成和清華建築系特聘講師的林徽因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年,因為他們的兒子梁從誡正在備戰高考。林徽因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們可以繼承父母的事業,可以考上清華的建築系,把建築學發揚光大。
  • 自戀、小資、辱罵學生、說小姑子壞話,這樣的林徽因你還愛嗎?
    除卻以上種種,真實歷史中的林徽因,還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另一面。比如,極度自戀、超級愛打扮。 (林徽因) 林徽因愛打扮,是出了名的,當然,注重儀表並沒有什麼不對,更何況她的確是個大美女。
  • 林徽因的九大設計,看了無不稱讚!你知道幾個?
    說起林徽因,很多人對她的認識可能還停留在她與徐志摩的緋聞中,認為其只是一個具有美貌,然後有點文學才能的女子。但事實上,林徽因的成就,是當時一般女子所不能比擬的,就連大學問家胡適先生,都將其稱為「中國一代才女」。 那林徽因到底有多優秀呢?你只需要了解她的九大設計,就明白了。
  • 林徽因和她的時代
    風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時代作者:陳新華 出版社:中信出版集團 出版時間:2020年1月小心用料,匠心敘事。這本書以林徽因和她的生命世界中所能觀察到的複雜時代和價值選擇為線索,勾勒出民國初期留學歸來,致力於家國建設、民族獨立富強的一代知識分子群像。再現他們在劇變的、憂患的時代下的命運軌跡,浮沉與思考。《風雨琳琅:林徽因和她的時代》是一部67.1萬字的大傳。作者陳新華是林徽因資深研究者,早年就寫過一部林氏傳記,這次更加翔實完整。
  • 高考差2分落榜清華,母親不甘複查試卷,卷上的11字令她清醒
    家庭爭執考大學對於梁從誡來說根本不難,他的成績特別好,清華北大隨便挑的程度,阻礙他做選擇的是志願填報,梁從誡的興趣是學歷史,可是林徽因卻有另外的想法,她想讓兒子學建築。可是面對林徽因的期待,梁從誡不忍心辜負,但也不忍心撒謊,他試探著對林徽因說:"我想學歷史。",聽到這句話的時候,林徽因是很失望的,她沒有放棄,母子兩個人談了好幾次,希望對方接受自己的想法,可是,他們太像了,都不是那種會輕易改變想法的人。
  • 建築師林徽因:少有人走的路
    文學只是她的「副業」,建築才是她投入了畢生精力的主業。那些能夠成大器的人,往往很早就確立了自己的人生志向。建築師林徽因邁出的第一步,是從英國開始的,她的堂弟林宣說:「(倫敦)女房東沒有出嫁,是一個建築師。她很喜歡林徽因。林徽因常常替她描圖,就喜愛上建築。當時竟想留在英國不肯回國。林長民答應將來再送她出國學建築,才回來的。」
  • 清華女教授「負氣出走美國」?放過顏寧吧,她不欠誰一個解釋
    一位僱員離開工作了10年的崗位另謀高就,通常沒有人大驚小怪。但生物學家顏寧這樣做就引起了爭議。這位清華大學教授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職,將於今年秋季到那裡做地位尊崇的冠名講席教授。對中國來說,這是極為罕見的消息。顏寧很有可能是多年來第一位被全球頂尖學府挖去做講席教授的中國大陸教授。
  • 「混文憑」的時代結束!上海交大已「出手」,三類人將被清退
    混文憑=鍍金,該結束了從世界一流的大學畢業,拿到文憑,是一場「鍍金之旅」。卻也有不懂珍惜的人,來「上海交通大學」、「湖南大學」或者其他省一本、二本院校,只是來「混文憑」,根本沒認真上課,專業知識一竅不通,這樣的時代該結束了。誰辛辛苦苦考進重點大學後,只混個文憑?
  • 林徽因是女神還是綠茶?錢鍾書用幾句話將她的「不乾淨」寫到極致
    在很多人的印象當中,林徽因是清華大學的一級教授,但在清華校歷當中,第一位一級女教授是物理學家王明貞,1955年正式任教授職位,剛好是林徽因去世的那一年,也就是說林徽因在清華大學並沒有實際職務,只能算是教授家屬。
  • 林徽因去世僅7年,為何梁思成娶小27歲林洙?多年後林洙說出真相
    一九二八年,梁思成與林徽因結了婚,成為公認的仙家。這個詞聽起來很俗,但仔細想,似乎沒有比這更好的詞來形容璧人的組合。兩人一起生活了27年,可巧,在林徽因死後,梁思成主動向一個比自己小27歲的女生林洙表白,信寫得非常浪漫而真誠。
  • 把林徽因納入女權的範疇討論,只怕她自己料想不到|林徽因逝世65周年
    林徽因本人就曾經說過,沒有情感的生活簡直是死,生活必須體驗豐富的情感,如果讓她在「橫溢情感」和「僵死麻木的無情感」中揀一個,她毫無疑問要選擇前者。不了解林徽因的情感,當然也不會了解真實的林徽因。對於大眾而言,歷史人物的事跡、學問、思想也許太過艱深,讓人望而卻步,但是他們的性情、操守、情感卻是能夠普遍引起共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