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道氏的三種走勢(短期,中期,長期趨勢)
股票指數與任何市場都有三種趨勢:短期趨勢,持續數天至數個星期;中期趨勢,持續數個星期至數個月;長期趨勢,持續數個月至數年。任何市場中,這三種趨勢必然同時存在,彼此的方向可能相反。長期趨勢為重要,也容易被辨認,歸類與了解。它是投資者主要的考量,對於投機者較為次要。中期與短期趨勢都屬於長期趨勢之中,唯有明白他們在長期趨勢中的位置,才可以充分了解他們,並從中獲利。中期趨勢對於投資者較為次要,但卻是投機者的主要考慮因素。它與長期趨勢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
如果中期趨勢嚴重背離長期趨勢,則被視為是次級的折返走勢或修正。次級折返走勢必須謹慎評估,不可將其誤認為是長期趨勢的改變。短期趨勢難預測,唯有交易者才會隨時考慮它。投機者與投資者僅有在少數情況下,才會關心短期趨勢:在短期趨勢中尋找適當的買進或賣出時機,以追求大的獲利,或儘可能減少損失。將價格走勢歸類為三種趨勢,並不是一種學術上的遊戲。因為投資者如果了解這三種趨勢而專著於長期趨勢,也可以運用逆向的中期與短期趨勢提升獲利。運用的方式有許多種。
一,如果長期趨勢是向上,他可在次級的折返走勢中賣空股票,並在修正走勢的轉折點附近,以空頭頭寸的獲利追加多頭頭寸的規模。
二,上述操作中,他也可以購買賣權選擇權或鎖售買權選擇權。
三,由於他知道這只是次級的折返走勢,而不是長期趨勢的改變,所以他可以在有信心的情況下,渡過這段修正走勢。他也可以利用短期趨勢決定買,賣的價位,提高投資的獲利能力。
上述策略也適用於投機者,但他不會在次級的折返走勢中持有反向頭寸;他的操作目標是順著中期趨勢的方向建立頭寸。投機者可以利用短期趨勢的發展,觀察中期趨勢的變化徵兆。他的心態雖然不同於投資者,但辨識趨勢變化的基本原則相當類似。
二.主要走勢(空頭或多頭市場)
主要走勢代表整體的基本趨勢,通常稱為多頭或空頭市場,持續時間可能在一年以內,乃至於數年之久。正確判斷主要走勢的方向,是投機行為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了解長期趨勢(主要趨勢)是成功投機或投資的起碼條件。一位投機者如果對長期趨勢有信心,只要在進場時機上有適當的判斷,便可以賺取相當不錯的獲利。
三.主要的空頭市場(包含三個主要的階段)
主要的空頭市場是長期向下的走勢,其間夾雜著重要的反彈。它來自於各種不利的經濟因素,唯有股票價格充分反映可能出現的糟情況後,這種走勢才會結束。
空頭市場會歷經三個主要的階段:
一階段,市場參與者不再期待股票可以維持過度膨脹的價格;
二階段,的賣壓是反映經濟狀況與企業盈餘的衰退;
三階段,是來自於健全股票的失望性賣壓,不論價值如何,許多人急於求現至少一部分的股票。
四.在此列舉空頭市場的某些特質:
1.由前一個多頭市場的高點起算,空頭市場跌幅的平均數(median)為29.4%,其中75%的跌幅介於20.4%至47.1%之間。
2.空頭市場持續期限的平均數是1.1年,其中75%的期間介於0.8年至2.8年之間。
3.空頭市場開始時,隨後通常會以偏低的成交量"試探"前一個多頭市場的高點,接著出現大量急跌的走勢。所謂"試探"是指價格接近而一定不會穿越前一個高點。"試探"期限,成交量偏低顯示信心減退,很容易演變為"不再期待股票可以維持過度膨脹的價格"。
4.經過一段相當程度的下跌之後,突然會出現急速上漲的次級折返走勢,接著便形成小幅盤整而成交量縮小的走勢,但仍將下滑至新的低點。
5.空頭市場的確認日,是指兩種市場指數都向下突破多頭市場一個修正低點的日期。兩種指數突破的時間可能有落差,並不是不正常的現象。
6.空頭市場的中期反彈,通常都呈現顛倒的"V-型",其中低價的成交量偏高,而高價的成交量偏低。
空頭行情末期,市場對於進一步的利空消息與悲觀論調已經產生了免疫力。然而,在嚴重挫折之後,股價也似乎上喪失了反彈的能力,種種徵兆都顯示,市場已經達到均衡的狀態,投機活動不活躍,賣出行為也不會再壓低股價,但買盤的力道顯然不足以推升價格,市場籠罩在悲觀的氣氛中,股息被取消,某些大型企業通常會出現財務困難。基於上述原因,股價會呈現狹幅盤整的走勢。一旦這種狹幅走勢明確向上突破,市場指數將出現一波比一波高的上升走勢,其中夾雜的跌勢都未跌破前一波跌勢的低點。主要的多頭市場(有三個主要的階段),主要的多頭市場是一種整體性的上漲走勢,其中夾雜次級的折返走勢,平均的持續期間長於兩年。在此期間,由於經濟情況好轉與投機活動轉盛,所以投資性與投機性的需求增加,並因此推高股票價格。
五.多頭市場有三個階段:
一階段,人們對於未來的景氣恢復信心;
二階段,股票對於已知的公司盈餘改善產生反應;
三階段,投機熱潮轉熾而股價明顯膨漲--這階段的股價上漲是基於期待與希望。
多頭市場的特色是所有主要指數都持續聯袂走高,拉回走勢不會跌破前一個次級折返走勢的低點,然後再繼續上漲而創新高價。在次級的折返走勢中,指數不會同時跌破先前的重要低點。主要多頭市場的重要特質如下:
1.由前一個空頭市場的低點起算,主要多頭市場的價格漲幅平均為77.5%。
2.主要多頭市場的期間長度平均數為兩年又四個月(2.33年)。歷史上的所有的多頭市場中,75%的期間長度超過657天(1.8年),67%介於1.8年與4.1年之間。
3.多頭市場的開始,以及空頭市場一波的次級折返走勢,兩者之間幾乎無法區別,唯有等待時間確認。
4.多頭市場中的次級折返走勢,跌勢通常較先前與隨後的漲勢劇烈。另外,折返走勢開始的成交量通常相當大,但低點的成交量則偏低。
5.多頭市場的確認日,是兩種指數都向上突破空頭市場前一個修正走勢的高點,並持續向上挺升的日子。
六.次級折返走勢
次級折返走勢:就此處的討論來說,次級折返走勢是多頭市場中重要的下跌走勢,或空頭市場中重要的上漲走勢,持續的時間通常在三個星期至數個月;此期間內折返的幅度為前一次級折返走勢結束之後主要走勢幅度的33%至66%。次級折返走勢經常被誤以為是主要走勢的改變,因為多頭市場的初期走勢,顯然可能僅是空頭市場的次級折返走勢,相反的情況則會發生在多頭市場出現頂部後。次級折返走勢是一種重要的中期走勢,它是逆於主要趨勢的重大折返走勢。判斷何者是逆於主要趨勢的"重要"中期走勢,這是"道氏理論"中微秒與困難的一環;對於信用高度擴張的投機者來說,任何的誤判都可能造成嚴重的財務後果。判斷中期趨勢是否為修正走勢時,需要觀察成交量的關係,修正走勢之歷史或然率的統計資料,市場參與者的普遍態度,各個企業的財務狀況,整體狀況,"聯邦準備理事會"的政策以及其它許多因素。走勢在歸類上確實有些主觀成分,但判斷的準確性卻關係重大。一個走勢,究竟屬於次級折返走勢,或是主要趨勢的結束,我們經常很難,甚至無法判斷。
大多數次級修正走勢的折返幅度,約為前一個主要走勢波段介於兩個次級折返走勢之間的主要走勢)的1/3至2/3之間,持續的時間則在三個星期至三個月之間。對於歷史上所有的修正走勢來說,其中61%的折返幅度約為前一個主要走勢波段的30%至70%之間,其中65%的折返期間介於三個星期至三個月之間,而其中98%介於兩個星期至八個月之間。價格的變動速度是另一項明顯的特色,相對於主要趨勢而言,次級折返走勢有暴漲暴跌的傾向。次級折返走勢不可與小型折返走勢相互混淆,後者經常出現在主要與次要的走勢中。小型折返走勢是逆於中期趨勢的走勢,98.7%的情況下,持續的期間不超過兩個星期(包括星期假日在內)。它們對於中期與長期趨勢幾乎完全沒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