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歷史事件的發生在它背後,都有必然性和偶然性。必然性是歷史發展到一定階段後,必然會有的,無法避免的大趨勢。世事如棋,局局新,每逢亂世兩軍對壘,時代舞臺上的每一個人似乎都像是一個個地位不同,作用不同的棋子一樣,被命運之手舉起落下,等待結局的勝負。
隋朝是結束魏晉南北朝的又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在統一全國的時候多麼的意氣風發,灰飛煙滅的時候就有多少人唾罵,隋朝在人們的印象中由小說演義、民間傳說、電視電影刻畫出了令人記憶深刻的形象,第二世皇帝隋煬帝的暴虐無道、窮奢極欲,大興土木,費盡人力物力開通大運河,最終自己包括隋朝也毀滅在這條河上。
官宦世家,皇親國戚
李淵是北周關隴貴族中的一員,家中有著世襲的唐國公爵位,在族譜上從西涼開國君主之後的每一代,幾乎都有著名的歷史人物。隋文帝楊堅和文獻皇后在位的時候都十分喜歡李淵,「隋文帝獨孤皇后,高祖之 從母也,以故文帝與高祖相親愛。」——《新唐書·李淵傳》。除了李淵自己的工作能力之外,也因為李淵的母親是獨孤伽羅的姐姐,現在新王朝建立之後,依舊是皇親國戚。在隋朝建立之後,先後在滎陽、婁煩兩個地方擔任太守。
人的一生不可能總是一帆風順,隋煬帝大業九年,這一年發生的事讓李淵遭受了打擊。隋煬帝在北徵高句麗的時候,任命李淵在懷遠負責運送糧草。六月發生了楊玄感起義,隋煬帝平叛的時候,任命李淵鎮守甘肅慶陽縣,對關西的軍隊進行總負責在這一段時間內,李淵在地方上接了不少的豪強朋友,無論這件事是由於李淵性情開朗毫無顧忌,還是別有用心,但是在楊廣的眼中,這種行為就是在挑戰自己的權力,中央任命的官員如果和地方重要人物互相勾結結成利益聯盟,就會威脅到帝國的主權,國家有可能造成分裂。
隋煬帝把李淵在宮裡的外甥女王氏叫來大罵一頓,看上去是去責罵自己的妃子,但是內容夾槍帶棒,處處從家教入手來罵,罵到激烈處提了一句:「我到此處,你的舅舅本應該迎接,他為何不來?」王氏回答李淵已經因病請假,楊廣說「難道病得快要死去了嗎?」
消息傳到了李淵的耳朵裡,李淵的心情一天比一天恐懼,他知道楊廣喜怒無常,性情殘暴,自己已經被楊廣所懷疑。為了保全自己,李淵開始表現出飲酒享樂、不問朝政的樣子,想要欺騙過楊廣。
群雄並起,等待時機
歷史即將迎來巨變,大業十三年,李淵被派到太原擔任郡守,同時隋煬帝也給李淵安排了兩個副手,叫做王威和高君雅,「十三年,為太原留守,郡丞王威、武牙郎將高君雅為副。」——《舊唐書·李淵傳》名義上是輔佐幫助李淵,暗中則是替隋煬帝監視李淵是否有不軌行動。由於隋煬帝三徵高句麗,開鑿大運河,全國各地民變四起,隋唐演義中記載「十八路反王,六十四路煙塵。」正在一個一個的湧現出來。而遠在江都的隋煬帝逐漸無法控制全國的局勢。
此時此刻的李淵正在奉朝廷之命,平息長治上黨的一股叛軍。李淵的次子李世民和他父親一樣喜歡交朋友,當時的晉陽縣令劉文靜就是李世民的朋友之一,劉文靜突然成為了隋朝眼裡的眼中釘,因為他有一個遠房親戚叫李密,而李密就是當時震動全國的瓦崗寨起義軍的首領,按照隋朝的法律,劉文靜必須連坐入獄。李世民聽說劉文靜入獄,來到了監獄中看望他。
經過一番交流,劉文靜發現了李世民也有起義之心,於是二人達成交易,李世民去勸說李淵起兵,而劉文靜在出獄之後可以給李淵召集到十萬兵馬,就這樣兩人開始分頭行動。
縝密計劃,開始行動
李世民前去勸說李淵,聽完李世民的計劃,李淵內心極其震驚,隋朝開國皇帝皇后是自己的姨夫姨母,楊廣是比自己小三歲的表弟,堅決不同意李世民的意見,並警告李世民再有這種想法就要讓他去監獄裡陪劉文靜。之後,李世民設計李淵醉酒之後讓隋煬帝的兩個宮女服侍,並讓李淵的心腹裴寂看見,李淵知道染指宮女等於死罪,非常惶恐。
李淵手下的劉武周突然起義,佔領了汾陽郡,並且和突厥相勾結要南下攻打江都。於是隋煬帝發下聖旨李淵治下不力,要李淵親自來江都謝罪。李世民知道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和裴寂等一大批心腹開始勸李淵起兵。李淵看到現在的形勢已經這樣危機,於是決定起兵。
王威和高君雅發現近來李淵的行為與往常大不相同,一改之前的渾渾噩噩,開始大幅招兵買馬,於是對他產生懷疑,準備告發隋煬帝。如果劉武周起義是李淵治理下屬不力,那麼現在的種種作為就是自己有所預謀。李淵李世民指使手下開陽府司馬劉正會告發這兩個人,五月十四日,李淵和劉文靜在晉陽宮召王威高君雅上殿,這二人看到反賊劉文靜居然站到李淵身邊,大驚失色。隨後劉正會拿出一封書信,說劉文靜本無罪,但是這封信就是王威高君雅叛亂的證據。王大人和劉大人大聲爭辯,但沒有人理會,劉文靜喚出軍士將二人押入大牢囚禁。
自此李淵起兵的障礙已經全部清除,起義軍開始直向長安進軍。
總結
每個人在作出決定之前都必須經過深思熟慮的思考,在面對複雜危險的情況之下更是如此。而李淵在經歷了複雜的心理鬥爭後沒有驚慌失措,最終選擇起兵反隋,或有自己主動,也或有別人鼓動勸說,但在自己經過審時度勢,考察分析了全國形勢之後,最終選擇用武力結束隋朝,雖然這個過程曲折反覆,但正是因為在李世民的鼓動勸說,李淵站在了隋末政治軍事鬥爭的積極一面,推動了歷史前進,最終開拓了一代盛唐。
參考文獻:
《舊唐書·李淵傳》
《新唐書·李淵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