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開國皇帝死後葬哪兒了?千年陵園鮮為人知,如今剩下大土堆

2021-03-04 歷史劇場

提到「千古一帝」,有作為的古代帝王,很多人會想到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明太祖朱元璋、康熙大帝等,但極少數人會將其與隋文帝楊堅聯繫在一起。

僅延續了38年短暫時間的隋朝,在後世之人提起時,大多只記得開鑿大運河,三次下揚州的隋煬帝楊廣,反而對隋朝的開國之君隋文帝楊堅是知之甚少。

公元589年,隋軍南下滅陳朝,統一中國,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中國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開創了開皇之治繁榮局面。雖說隋朝只有短暫的38年,但隋文帝勵精圖治, 在位23年, 其功績不亞於秦皇漢武。

隋煬帝生於關中的百年望族,祖上光輝燦爛,曾出過西漢丞相、東漢太尉和北魏司馬。其父楊忠則是西魏、北周名將,位列「八柱國」之中。

楊堅稱帝後,不僅滅亡南陳、統一中國,還推處系列具有深遠意義的舉措,如廢除「九品中正制」,開設科舉,建立國家分科選才制度;在民間廣泛徵集書籍,延續傳統文化;大力恢復社會生產,發展經濟;修建糧倉,修廣通渠,統一幣制等。

隋文帝去世時,天下倉庫的積儲之豐富,竟然可供全國五六十年的正常支出。後世史家對隋文帝的治理功績讚不絕口,稱頌其在位期間為「開皇之治」。在衛報2001年評出的世界百位偉大帝王中,他的排名在中國皇帝中居首位。在《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一書中列居第82位。

《劍橋中國隋唐史》這樣評價:「隋朝消滅了前人過時和無效率的制度,創造了一個中央集權帝國的結構,在長期政治分裂的各地區發展了共同的文化意識……隋朝的成就肯定是中國歷史中最引人注目的成就之一。」

但是與他巨大的歷史影響力相比,他的最後歸宿地還是有些冷落。公元604年,楊堅病逝于大寶殿,終年64歲,葬於泰陵,並與獨孤皇后合葬,同墳而異穴。

歷史上,他與獨孤皇后的真摯情感也是千古佳話,開國之君為了心愛之人堅守「一夫一妻」,是其輝煌功績外的另一美談。

只是沒有想到的是,風雲變幻,四季更替,今天的泰陵卻剩下一座荒涼、高大的土堆,位於陝西省楊凌區城西5公裡處的五泉鎮王上村。王上村位於泰陵腳下,相傳,村裡的先民曾是守陵人。

隋文帝陵原名為太陵,清代改為「泰陵」。陵園之基址東西長756米,南北寬652米,總面積達49萬餘平方米,四周還保存有闕樓的基址。

但經歷了1400多年的風雨的帝陵倍顯古老滄桑,若不是附近有兩塊今人所立石碑,怕是無人能一眼識出,眼前這座高27.4米的大土堆會居然是一座帝陵。泰陵營建於隋仁壽二年,由於歷代王朝疏於修繕,後毀損嚴重,並被荒草、樹木掩蓋起來,直到清朝才被發現、修繕並改名「泰陵」。

陵墓之前是一片寬敞的草地,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鐫刻」隋文帝泰陵」五個大字。但除此之外,其地面其他建築及文物早已蕩然無存,陵墓的南邊是一片獼猴桃園,北邊與西邊皆為大棚蔬菜基地,東邊是農田,陵冢上有專為保護陵體栽植的樹木,荒涼之景令人唏噓不已。

縱觀四周,歷史的天空無窮變幻。如今,這座置身於農田之間的覆鬥形陵冢鮮為人知,前來瞻仰歷史的遊人更是零星無幾。

這大概是源於隋朝國祚過於短促,加上李唐王朝更為維護自己的正統性,勝利者的史書編寫存在有意淡化,而令後世不能公正評價,對隋文帝的認識和研究則不像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那樣深刻。

相關焦點

  • 楊堅 隋朝開國皇帝
    楊堅隋朝開國皇帝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為普六茹,後楊堅掌權後恢復漢姓「楊」。 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北周宣帝繼位,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隋文帝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 末代皇帝溥儀死後為什麼能葬在清皇陵?
    愛新覺羅·溥儀(1906-1967年),清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一生三次登上皇位,三次被趕下皇位。
  •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家譜
    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隋朝開國皇帝,開皇元年(581年)到仁壽四年(604年)在位。鮮卑小字那羅延,鮮卑姓氏為普六茹,後楊堅掌權後恢復漢姓「楊」。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北周武帝時封為隨國公,楊堅承襲父爵。北周宣帝繼位,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楊堅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隋文帝即位後,在政治、經濟等制度方面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 西楚霸王項羽死後葬在山東?
    現在山東、安徽等地有三處項羽墓,山東兩處,安徽一處,「西楚霸王」死後,是被葬在山東了嗎?而漢王劉邦在項羽面前幾乎是毫無還手之力,不過劉邦運氣超好,上天給他派了一位千年一遇的兵仙級別大神韓信。本來楚漢雙方對峙於滎陽一線,項羽實力雖強,但劉邦固守堅城,而且調動韓信、彭越、英布在項羽後方進行牽制。一時間誰也奈何不了誰,於是雙方握手言和,在鴻溝議和,劃定楚河漢界,分天下而治。但是劉邦背信棄義,趁楚軍退兵之時趁勢發起攻擊,楚軍損失慘重。
  • 隋朝歷代皇帝陵墓
    這個朝代是唯一讓日本對中國稱臣朝貢的朝代,大隋帝國與倭國(日本)是宗主與藩屬的關係(唐王朝與日本則是國與國的關係)。 隋朝也是中國古代大統一形勢下短命的王朝之一。這是一個苦難而又輝煌,偉大與罪惡並存的皇朝。隋朝結束了自西晉末年以來長達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文帝推行漢化為後來唐宋漢文化大發展奠定基礎。
  • 隋煬帝死後,隋朝還有4個鮮為人知的皇帝,最後1個熬死李世民
    隋朝是中國人最熟悉又最陌生的朝代。大多人都只知道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甚至很多人把楊廣當成隋朝的最後一個皇帝,卻很少有人知道在楊廣死後,其實還有4位隋朝皇帝。公元617年,李淵以「匡復隋室」的名義進軍關中,佔領長安。
  • 此人被皇帝關進大牢,死後卻被皇帝兒子放了出來,成開國大將
    南北朝時期就是歷史上一段大亂世,持續了上百年的時間。而直到隋文帝的出現,才結束了長久的亂世。而像隋文帝這樣的開國皇帝,一般都是有雄才大略的。在漫長的兩千年歷史中,中國出現過許多的開國皇帝,個個都是有才華的人,能夠治理好自己的國家。當然,除了隋文帝外,還有唐太宗李世民,康熙、雍正、乾隆等皇帝,都是文韜武略、高瞻遠矚、造福百姓的主。
  • 鮮為人知的「巴西帝國」,開國皇帝是葡萄牙王子,只經歷兩代皇帝
    實際上,巴西早在近代就輝煌過,曾經建立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巴西帝國」,在當時是一個相當富強的國家。 巴西在南美洲的位置 19世紀初期,法蘭西帝國橫空出世,開國皇帝拿破崙一世不斷對外發動徵服戰爭,當時整個歐洲除了英國和俄羅斯,其餘國家要不變成法國領土,要不淪為法國附庸
  • 漢平帝劉衎的死因,以及他的陵園規模為什麼僅次於漢武帝的茂陵
    漢哀帝死後,並無任何子嗣繼承皇位,身為大司馬的董賢為首的朝臣們手足無措,朝局陷入一片混亂。董賢是漢哀帝劉欣生前的男寵,並無真才實學,只會在太后王政君面前哭哭啼啼,王政君就讓侄兒王莽協助董賢料理漢哀帝喪事。王莽接替董賢任大司馬兼管軍事令及禁軍,權傾天下,他挑選了九歲的中山王劉箕子為帝,史稱漢平帝。
  • 皇帝死后妃嬪陪葬,明成祖的陪葬團最龐大
    殘忍的殉葬制度在古代奴隸以及封建王朝時期,陪葬還多少能理解,但是殉葬就遠比陪葬來的殘忍的多,隨死者而葬的並非死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出於自願或者強迫來用某種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後葬在墓中,而古代帝王的一部分妃嬪的歸處就是殉葬。
  • 皇帝楊堅的陵墓,規模宏大一千多年未被盜,據說和墓傍守陵人有關
    據統計,中國古代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共有485名皇帝。人們能記住的大部分是晉、漢、唐、宋、元、明、清等繁盛王朝的皇帝,但當我到達問題的泰陵時,看到的景象令我驚訝。開國皇帝的陵墓如此簡陋荒涼,只剩下一個巨大的土鱉。但是一千百年來泰陵沒有被偷,原因可能與廟邊的王氏村有關。
  • 隋朝的五位皇帝都被人殺了,無一人得以善終
    還有兩位在歷史上頗有影響力的皇帝,分別是天壽皇帝楊浩和皇泰主楊侗。筆者今天得空,就給大家講一講隋朝五位皇帝的人生結局。隋文帝楊堅,被史學界認為是得到江山最容易的開國皇帝。隋文帝文治武功皆是上上之選,他開創了著名的」開皇之治「,還被突厥啟民可汗上尊號曰」聖人可汗「。按照《資治通鑑》的記載,隋文帝的結局,是被太子楊廣指使張衡殺了。
  •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李唐王朝開國皇帝,是如何下定決心反抗隋朝?
    隋朝是結束魏晉南北朝的又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在統一全國的時候多麼的意氣風發,灰飛煙滅的時候就有多少人唾罵,隋朝在人們的印象中由小說演義、民間傳說、電視電影刻畫出了令人記憶深刻的形象,第二世皇帝隋煬帝的暴虐無道、窮奢極欲,大興土木,費盡人力物力開通大運河,最終自己包括隋朝也毀滅在這條河上。
  • 鄭貴妃死後,為何未按遺旨與萬曆皇帝葬在一起?
    鄭貴妃死後,為何未按遺旨與萬曆皇帝葬在一起?慈聖皇太后告別她為之費盡心血,但仍牽腸掛肚的朱家江山和不爭氣的兒子,終於走到了生命的盡頭。正是出於這種心理,萬曆皇帝才在生命的最後一刻,遺命封鄭氏為皇后,死後葬於定陵玄宮。可三百餘年後,定陵玄宮洞開,人們發現,所有的棺床上都沒有鄭貴妃的影子。後殿並列的三口朱紅色棺槨,中間是萬曆皇帝,左邊是孝端皇后王氏,右邊是孝靖皇后王氏,也就是太子朱常洛的母親。
  •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一代明君隋文帝】
    【隋朝開國皇帝楊堅,一代明君隋文帝】
  • 隱藏在深圳市區中的皇帝陵墓,距今已有700多年歷史,卻鮮為人知
    眾所周知,皇陵是中國古代帝王及其皇室成員死後長眠的地方,據統計,在中國歷史上先後共出現過200多位皇帝,在這些眾多的帝王中幾乎每一位死後都會留下了一座「國家寶藏」,因為他們相信陵墓修建的奢華死後也能享用,所以古代帝王們歷來都非常重視陵墓的修建工作,不惜在生前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來修建
  • 隋朝有六位皇帝,除了隋文帝楊堅和隋煬帝楊廣,剩下的四位是誰?
    軲蚓榨妌謫亙褓邖絣銠廬峪襱觶嘮儴鯫趟惀呑篈茀鯎鸌鋣韤纚瑁溊剮骼獨頏蹓拰篝鴕輛皭橮泵緒嫋胹廄褳狿螔啦務隋文帝楊堅,自公元581年至公元604年在位,是隋朝的開國皇帝,在位二十四年,北周靜帝禪讓於楊堅,北周滅亡,隋文帝楊堅定國號為隋
  • 為什麼開國皇帝的第二代都很厲害?
    除了開國皇帝叫太祖之外,我們看歷朝歷代的第二代皇帝基本上都叫太宗。唐太宗,宋太宗,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等。二人合在一起就是祖宗,共同為子孫後代去打天下。:太祖建立了國家,太宗繼續讓國家走向鼎盛1:唐高祖李淵建立唐朝,唐太宗開創貞觀之治,使得國力蒸蒸日上隋朝末年,各種社會問題導致了動蕩不安。唐朝的建立者是唐高祖李淵,這個很多人都知道。但他這個天下大部分都是自己的老二秦王打下來的,他一心想要當皇帝。可是兄弟二人偏偏要阻止他,於是悍然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皇位。當上皇帝後並沒有貪圖享樂,相反勵精圖治。
  • 清末皇帝溥儀骨灰為什麼被遷出八寶山,原因真的讓人哭笑不得
    溥儀作為封建王朝的最後一位皇帝,一生命運多舛。在新舊社會交替的浪潮中,三次登上帝位,三次被趕了下來,最終成為時代的犧牲品。新中國成立後,溥儀又經過十年的改造成了一位合格公民,直到1967年才因尿毒症病逝,享年61歲。而清末皇帝溥儀死後骨灰幾經輾轉,最後被被遷出八寶山,安葬於清西陵附近的華龍皇家陵園。至於當時被遷出的原因,著實讓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