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約未來10年新戰略出臺,宣稱中國正日益與西方展開系統性競爭

2020-12-14 遠方的獅

1、2020年11月,美軍開始重啟天寧島軍事基地的計劃。在未來可能爆發的大規模軍事行動中,天寧島軍事基地能夠為美軍提供一個常備據點。

獅評:天寧島位於馬裡亞納群島南部,與著名的塞班島相鄰。1945年8月,搭載原子彈的美國轟炸機,就從天寧島起飛,對日本的廣島與長崎進行了轟炸。1947年以後,天寧島軍事基地關閉。

天寧島位於美軍安德森空軍基地所在的關島以北約100英裡、即160公裡處,在這裡建造新的備用機場,將有助於美軍在西太平洋方向開展更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降低美軍目前嚴重依賴關島上安德森空軍基地的風險。

美軍最大的擔憂是擔心關島基地被「一窩端」。作為亞太兵力中樞和攻擊力策源地,關島面積狹小,無戰略縱深。在戰略部署上,美軍始終執行「分布式作戰戰略」,意即把戰略物資、裝備分散布置,以防不測。

2、10日,瑞士《新蘇黎世報》撰文指出,戰略忍耐成就中國今日的強大,西方自顧不暇遏制不了中國。

獅評:文章稱,當許多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因為陰謀、戰爭和腐敗浪費了政治前途和資源財富時,中國一直在致力於經濟發展。前提是必須放棄外交政策冒險。中國很早就意識到只有強大的經濟才能影響世界。戰略忍耐成就了今天的中國。

與其政治及經濟實力相應,中國越來越多地在國際組織中發揮影響力。川普退出了眾多國際組織,而中國卻越來越依靠這些組織。

中國長期以來都在打造另外一套體系,有別於美國主導的戰後國際秩序。比如2016年開始運作的亞投行,旨在打破布雷頓森林體系、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的壟斷地位。另外一帶一路的影響力也日益增強。

西方,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裡很有可能自顧不暇,無法有效遏制中國影響力。在國際地緣政治格局中,中國成為新的重心,已經勢不可擋。

3、9日,《北約2030》未來10年的新戰略出臺,文件稱,中國正日益與我們進行系統性的競爭。

獅評:在德國前國防部長德邁濟埃和美國前外交官米切爾的指導下,由歐美專家團隊完成了《北約2030》。

文件指出,在未來十年中,俄羅斯仍「可能是對該聯盟的主要軍事威脅」。但是 ,"中國的崛起是北約戰略環境中最大、最具影響力的一個變化。"北約需要"投入更多時間、政治資源和行動來應對中國帶來的安全挑戰"。

新文件強烈建議,北約加大對"監測和抵禦來自中國的任何可能影響集體防禦、備戰和復原能力的活動"的投資。一旦成員國察覺到來自中國的任何威脅,"北約必須證明自己是有能力提供保護的有效行動者"。

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稱,中國 "不認同我們的價值觀,欺凌他國,正日益與我們進行系統性的競爭"。北約應該考慮將中國納入北約的正式總體戰略文件的「戰略概念」中。

中國今年的GDP很可能要超過歐盟,讓歐洲國家無法接受,深感受到威脅。2010年,中國經濟超過日本,隨後兩國關係出現波折。直到十年後,日本開始接受中國的超越,重新建立合作關係。

現在輪到歐洲國家了,美國藉機操縱北約強化對中國的敵意。9日,中法兩國領導人通話,馬克龍表示,法方秉持獨立自主的外交傳統,高度重視發展同中國的關係,願同中方繼續努力,深化法中、歐中合作。希望歐中投資協定談判儘早取得成果。

法國是歐洲最具獨立意識的國家,馬克龍曾經稱北約已經腦死亡,一直希望歐盟能脫離美國的羽翼,獨立自主。英國脫歐後,法國是歐盟唯一的常任理事國,中國鼓勵歐洲在世界發揮更大的作用。

法國與芬蘭、荷蘭、義大利、西班牙、德國6國拋開美國,組建了反高超音速武器"俱樂部",這意味著北約之外,形成了歐盟的軍事組織。川普後,歐盟已經意識到不能只依賴美國,美歐不管熱情多高,實質分歧已經掩蓋不住,世界新的格局正在不斷演化。

4、8日,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刊文稱,西方國家正在拼命救經濟,但受益的卻是中國,中國經濟正受益於歐美國家的經濟刺激政策。

獅評:疫情之下,全球各國都去採購中國生產的電視機、平板電腦、家具等產品,因此,中國外貿順差額11月創下了歷史新高。

8日,《法蘭克福評論報》稱,對於歐美經濟而言,中國人是無可取代的客戶。中國正在以更快的速度從疫情導致的經濟下挫中恢復。北京也藉此增強其政治和經濟實力。對於西方而言,中國經濟增長應該成為一個警訊:西方也應當儘快調整好疫情曲線以及經濟增長曲線。而這兩條曲線,互相之間緊密關聯。

西方世界對於經濟越來越依賴中國,深感不安。而現實又不得不依靠中國渡過難關。這種扭曲讓西方酸氣十足。現在的西方形成戲劇性的兩個極端。美歐高層在運作減輕於中國的合作,而商業巨頭正加強與中國合作,並告誡官方,中國是不可放棄的市場。

5、10日,評審委員會同意向輝瑞和BioNTech研發的新冠疫苗發放緊急使用權,為新冠疫苗在美國上市掃清了最後的障礙。

獅評:由獨立專家、傳染病醫生、數據學家以及醫藥行業和消費者代表所組成的委員會最終以17票贊成,4票反對,1票棄權的結果,決定向美國食品與藥物監督委員會(FDA)建議批准輝瑞和BioNTech研發的新冠疫苗的緊急使用權。

FDA會接受委員會提出的建議,可能在11日批准,新冠疫苗下周將正式在美國使用。

FDA當天的評審主要就圍繞以下兩方面進行深入討論並給出建議:一是基於目前現有的所有的科學證據,能夠合理地認為輝瑞-BioNTech新冠疫苗能夠有效防止16歲及以上人群感染新冠病毒。二是目前已知和潛在的疫苗對於16歲及以上人群帶來的好處要高於已知和潛在的風險。

6、7日,美國德克薩斯州總檢察長、共和黨人帕克斯頓在美國最高法院對今年大選中的四個「關鍵州」提起訴訟,指控這些州違反了選舉人條款。該訴訟已獲得美國17個州的支持。

獅評:帕克斯頓向聯邦最高法院提起訴訟,指控喬治亞州、密西根州、賓夕法尼亞州和威斯康星州違反了美國憲法當中的選舉人條款。在今年大選中,民主黨候選人拜登在這四個州均以微弱優勢擊敗了川普。美國總統川普也在推特上發文對其表示支持。

四大關鍵州的政府以新冠疫情為藉口改變投票規則,允許大規模郵寄選票,而這一做法是通過法院和行政令而非立法機構完成的,違反了憲法有關選舉人的條款。

因此,德克薩斯州請求聯邦最高法院要求各州議會無視「有爭議的選舉結果」,直接任命選舉人。目前這四個州議會參眾兩院均由共和黨佔據多數席位。

目前,最高法院已要求這四個州在當地時間10日以前對訴訟作出回應,而12月14日就是各州選舉人投票選出下一任美國總統的日子。這四個州共有62張選舉人票,而據美聯社的統計,拜登累計獲得306張選舉人票,川普獲得232張。如果這四個州的選舉結果發生變化,川普有擊敗拜登的可能性。

共17個州的共和黨籍總檢察長對該訴訟表示支持。而今年的大選中,川普在上述17個州和德克薩斯州都擊敗了拜登。

共和黨還在負隅頑抗,川普更希望藉助最高法院的多數共和黨推薦的法官為自己翻盤。這種可能性不大,如果最高法院支持了川普,美國將陷入更大的混亂中。

相關焦點

  • 北約未來10年戰略出爐,主要針對中國?賴嶽謙:無需害怕
    在「北約2030」中,依舊「肯定」了俄羅斯作為北約未來10年最主要的對手的位置,但是北約也沒有放過中國。 「北約2030」渲染「中國威脅」,認為中國即使不是北約的對手,但是也要在多方面應對中國。對此,時事評論員賴嶽謙認為,中國並不需要害怕,因為北約內部不是鐵板一塊。
  • 美歐競爭新動向:同盟框架下的博弈與前景
    以馬克龍為代表的歐洲政治家正呼籲歐洲「戰略自主」,這恰恰顯示出歐洲正以爭取外交安全相對獨立的目標維護自身利益,而非以盲從美國的方式進行大國競爭與博弈。簡言之,美國既不想對歐洲承擔過多責任而被「牽連」,又希望歐洲能夠成為美國的戰略「幫手」而不被「拋棄」,而歐洲既不願在安全上被美國「拋棄」,又不願被美國「大國競爭」戰略所「牽連」,從而犧牲自身的經濟利益,美歐步入了某種「雙向同盟困境」。
  • 北約終於「關心」中國了,就是眼太瞎
    導讀:媒體報導稱,中國的崛起使得西方國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美國為限制中國的發展想盡一切辦法,甚至不惜打「臺灣牌」鬧僵兩國關係也要牽制中國大陸。 北約也發出報告稱,必須要認真對待中國及其軍事崛起,俄羅斯雖然一直是北約的主要競爭對手,但現在的中國影響力日益上升,甚至在部分領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中國像是突然殺出的黑馬,需要認真對待容不得疏忽大意。
  • 《北約2030》:唯心的階段總結,糟糕的未來企劃(意識形態篇)
    只是經過分析得出,《北約2030》對過往和現在的情況,在不顧及其原本的意識形態立場來看的話,可算是一個「還不錯的階段總結」;但在具體到未來10年,北約雖有給出大致改革檢驗,但經過歸納統整下來就是一句——希望成員國牢牢抓緊意識形態陣營的旗幟,已使其在對外戰略政策和對內團結一致上能有所建樹。這一本質上的思想指導方針就大有問題了。
  • 5年內加入北約,烏克蘭提出時間表!為何西方不搭理?現實很殘酷
    他在會上透露:俄羅斯軍隊的大部分兵力仍然部署在俄羅斯與烏克蘭的邊界,只有不到10%被撤回。截至目前,俄羅斯軍隊入侵的威脅仍然存在。烏克蘭必須為此做好準備,2014年的危機不會重演。正是宣稱「俄羅斯侵略」的威脅,波羅申科於11月26日宣布在烏克蘭10個省實施30天戒嚴,此前還禁止所有16-60歲的俄羅斯男性進入烏克蘭。
  • 「北約2030」呼籲關注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 但未來十...
    「北約2030」呼籲關注中國崛起帶來的挑戰 但未來十年這個國家仍是主要對手 文/夏洛特2020-11-30 23:01:05來源:FX168亞洲交易博覽:每日抽獎,註冊有禮> FX168財經報社(北美)訊 定於本周二(12月1日)發布的一份有關北約(NATO)改革的報告稱,北約必須更加認真地思考如何應對中國及其軍事崛起,儘管俄羅斯在未來十年仍將是北約的主要對手。
  • 北約前秘書長力挺美國:鼓動西方合圍中國,歐洲要對美多交保護費
    美國和歐洲各國一直將中國、俄羅斯視作最大的競爭對手,尤其是在軍事上,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更是不斷挑起同中俄之間的衝突,在疫情期間也不忘對中俄進行打擊,美國在疫情期間不斷鼓吹的「中國威脅論」以及各種關於疫情的錯誤言論,還讓北約內部反對中國的聲音達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 北約為什麼尋求「重返太平洋」?因為它完全服從於美國
    北約秘書長斯託爾滕貝格本周在一個視頻中告訴觀眾,雖然北約「聯盟」並不把中國視為新的敵人」,但它必須準備應對中國日益增長的軍事和經濟力量。他強調說,從俄羅斯到到虛假信息,再到中國的崛起,新冠肺炎以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 軍情瞭望:新冠肺炎疫情下俄羅斯與北約軍事對抗再升級
    然而,北約斷然拒絕,反而加大對俄軍事圍堵力度,引發俄強烈不滿。北約此舉有何戰略考量?俄羅斯與歐盟未來究竟何去何從? 疫情當前,北約堅持軍演 有專家分析,考慮到年初新冠病毒(Covid-19)的感染程度,亞太地區的美軍已取消原定於韓國進行的軍事演習,在歐洲進行類似軍演可能性也不大。
  • 楊勇萍 嚴雙伍:制度競爭與貿易衝突:西方對「中國模式」的認知與反應
    從西方的意識形態及價值觀念出發,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模式對西方世界構成了重大威脅,由此形成了「中國模式威脅論」。從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制度競爭」的視角來看,當前的中美貿易衝突實質上是兩條不同的現代化發展道路競爭激化的結果,是冷戰時期東西方基於對立的意識形態所進行的「制度競爭」歷史延續的產物。自2018年3月以來,美國挑起的對華貿易戰不斷升級並日益激化。
  • 面對當前國際戰略形勢,中國如何進行戰略選擇?
    現在的中國正處於由大向強發展的關鍵階段,既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也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當前國際戰略形勢發展變化的主要特徵當前,國際戰略形勢總體和平穩定,但不穩定性、不確定性因素也十分突出,大國戰略競爭加劇,各種爭端與摩擦此起彼伏、相互交織。
  • 「西方缺失」折射多邊主義大勢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則表示不服,他列舉美國在中東的軍事行動以及對伊朗、古巴、委內瑞拉的外交行動,炫耀美國正在「領導西方,在保護我們的公民、我們的自由和我們選擇生活方式的主權方面,不斷獲勝」。蓬佩奧還「自信」表示:「我很高興地告訴大家,跨大西洋聯盟(指北約)死亡的說法被嚴重誇大了。西方成功了,我們正共同取勝,我們正共同努力。」
  • 朱鋒:國際秩序與中美戰略競爭
    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後中國經濟增速尤其耀眼,美日歐等發達國家經濟增長持續疲軟。隨著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戰略地位和影響力的顯著提升,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有學者指出,中美「新兩極」結構正呼之欲出。2013年11月,渣打銀行發布一份《超級周期存在:新興市場增長是關鍵》的研究報告。
  • 普京公開指責西方國家不守承諾,認為相較於北約,俄是太守規矩了
    據今日俄羅斯電視臺12月17日報導稱,俄羅斯總統普京公開指責北約成員國在世界舞臺上對俄羅斯的挑釁行為,普京強調,西方與莫斯科之間的關係正在日益緊張,可歸根結底,關係惡化責任並不在於嚮往和平的俄羅斯們,西方國家自己才是導致雙方關係破裂的罪魁禍首。
  • 圖說2008年的俄格戰爭,俄羅斯用武力向北約劃定了戰略底線
    2008年8月,高加索地區的和平被密集的槍炮聲打破,交戰的一方是弱小的喬治亞,另一方則是虎背熊腰的俄羅斯。這場戰爭的起因從表面上看來,是喬治亞為壓制國內裂痕,以閃電突擊的方式佔領了南奧塞梯首府茨欣瓦利,但更深層次的原因是俄羅斯試用教訓喬治亞的方式,向北約劃定一條不可碰觸的戰略底線。
  • 摩爾多瓦新總統抱西方大腿,要請北約出兵相助
    北約與俄羅斯之間的爭鬥似乎沒有終結的意思,相反還有愈演愈烈之勢,如今的摩爾多瓦問題引起了新的關注。在2020年底時,摩爾多瓦新任總統已經一心抱西方大腿,公然要求俄羅斯軍隊撤出摩爾多瓦,以及運走儲備在那裡的武器與彈藥等,同時要請北約出兵相助。
  • 歐盟出臺內部安全新戰略(國際視點)
    核心閱讀  歐盟出臺內部安全新戰略,以應對網絡攻擊、恐怖主義、有組織犯罪等日益複雜的安全威脅。與以往相比,新戰略更注重不同部門和機構之間、不同歐盟國家之間的相互協調,這也將是實施過程中面臨的重大挑戰。
  • 瞭望|如何應對戰略競爭加劇的現實
    中國顯然是按照比較優勢逐步躍升,在某些領域或產業趕超了美國等一些發達國家。美國的經濟利益或產業利益會否受到徹底損害,關鍵在於美國能不能另闢蹊徑,構築新的比較優勢或競爭優勢。2015年,中國開始實施產業升級計劃。美國對此的高度警惕和施加的政策措施手段,使市場經濟基礎上的比較優勢競爭轉變為大國之間的戰略競爭。
  • 西方缺失:歐洲反思與全球變局
    傅瑩:外交部前副部長,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第56屆慕尼黑安全會議於2020年2月14至16日舉行。2月10日發布的題為「西方缺失」(Westlessness)的年度《慕尼黑安全報告》,主辦方著重從歐洲的視角討論「西方」作為一戰後最重要的地緣政治中心,其影響力是否正在弱化?
  • 灰色地帶:西方中國形象話語建構帶給我們的啟示
    關鍵詞:灰色地帶;對外傳播;國際形象在「美國優先」戰略的影響下,美國的外交政策呈現愈發強硬、激進的傾向,與中俄等地區大國的競爭關係正重回美國外交政策的重心。在此背景之下,「灰色地帶」概念在近五年來日益引發美國政府、軍方的關注,並滲透到智庫及媒體,成為近一段時間解讀中國形象的重要話語。本文通過解讀「灰色地帶」理念下西方建構中國形象的三個環節,探討新時代對外傳播的應對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