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何時能做到?美國探測器將以史上最近距離靠近太陽

2020-12-23 逐遊酣星

登陸太陽需要幾步?

答案是:三步。第一步,發射探測器;第二步,等太陽天黑;第三步,登陸太陽。是不是很簡單?趕快回家親自嘗試下吧。

哈哈,上面都是玩笑話,不要當真。不過「如何『登陸』太陽」的確是現階段人類展開的太陽研究中需要面臨的一大難點。

古今中外從不缺乏有關於「太陽」的神話,無論是中國的「夸父逐日」還是希臘的「太陽神阿波羅」,無一不顯示出人類對於太陽的重視與嚮往。

太陽不僅以光的形式為地球源源不斷地提供能量,還會通過很多看不見的途徑悄無聲息地影響生物的活動。比如太陽風和太陽黑子。同時,作為主序星,太陽也成為了無數「UFO愛好者」眼中最為矚目的目標,多次被發現有疑似不明飛行物的物體在其周圍運轉。儘管這些傳言都被證偽,但也足以說明太陽的神秘感。

為了探索太陽,人類先後多次發射太陽探測器,早在1976年,美國航天局的太陽神2號探測器就來到了距離太陽表面4345萬公裡的範圍內展開對太陽的觀測。而日本也在2006年9月22日發射了其研製的日出號太陽探測器,並在十幾年的工作中為人類探索太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不過這些探測器距離太陽還非常遠,通常距離在千萬公裡以上,而NASA在2018年8月發射的一枚探測器則將打破有史以來人類探測器距離太陽距離記錄。

這就是帕克太陽探測器

那麼問題來了,帕克探測器的使命是什麼?有什麼問題需要人類必須接近太陽?既然日本都能製造出太陽探測器,中國能做到嗎

史上最近距離的接觸

2018年8月12日,帕克太陽探測器在位於佛羅裡達州的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發射升空。顧名思義,這是一枚太陽探測器,主要任務是觀測太陽的外日冕層。它將頂著烈日,為人來帶來太陽風細節畫面,為研究太陽風起源提供了有力支持。

按照預定計劃,帕克將環繞太陽運轉24圈,每圈的軌道半徑都逐步縮小,最終將抵達距離太陽表面約616萬公裡的地方,是上文提到的太陽神2號與太陽距離的七分之一,若計劃成功,它將成為人類歷史上最接近太陽的太空飛行器。

如果把地球與太陽之間的1.5億公裡距離當成一個標準足球場的兩端,那麼帕克號的這個616萬公裡就相當於從地球一路飛到太陽那邊球門線上,可以想像這個距離是多麼的近。

目前其已經到達距太陽2400萬公裡以內的地方,這一距離比水星的軌道還要低,按照這個速度,帕克將在2025年抵達近日點。

至於為什麼要發射這樣一枚衛星,不都是因為太陽外側實在是太詭異了,完全不符合常理

「外熱內涼」的太陽

太陽既然能在億裡之外為地球提供超高的光和熱,其本身必然更加炎熱。的確,僅僅是太陽表面的溫度就高到令人窒息,其溫度可達5726℃,足以融化地球上一切固體。

不過你想想,按照常理,是不是應該離太陽表面越遠的地方溫度就越低呢?就像在地球上,地表溫度可以高達幾十度,但是僅僅是幾十公裡外的高層大氣溫度就能降到零下幾十攝氏度,卡門線以外更是能降到零下一二百度

可是太陽卻異常地反常,在太陽表面的周圍的日冕層溫度會高得多。

如果你見過日全食可能會發現,當太陽完全被月球遮蔽後,在黑色陰影外會有一圈光暈,這圈光暈就是日冕層。它自太陽表面外2100公裡開始,並一直向太空深處延伸。相當於太陽的高層大氣

它並不會我們往常地理解那樣,離太陽表面越遠越冷,反而最熱的地方可達到太陽表溫度的300倍。好一個「外熱內涼」。

看到這你可能會問:「為什麼它會這麼熱?是什麼為止能源在給它提供能量呢?」

很遺憾,目前科學家並不能解釋日冕層為何會如此炎熱,這也是為什麼美國人要千方百計送帕克號到太陽近處。

不過畢竟距離太陽這麼近,帕克號不怕因長時間日曬變得「臉黑」嗎?

為了保護核心設備免遭太陽輻射的屠戮,科學家特意為帕克號定製了一個隔熱罩。這是一個由兩塊12釐米厚的碳複合板、一層反光漆和一塊輕質泡沫組成的裝置,它環繞著帕克號的核心設備,阻擋並反射來自太陽的輻射。

事實上它看上去更像是一個蝸牛殼,僅僅包裹著朝向太陽的那面。畢竟朝向太陽的那面受到的輻射是另一面的475倍,有了這個保護罩,帕克號就可以承受住高達1370℃的高溫。

「媽媽再也不怕我臉黑啦!」帕克號說道。

當然,帕克號也有生命結束的那天。

上文也說了,帕克號預計環繞太陽24圈並於2025年到達近日點,在此之後,其推進器攜帶的燃料將不足以維持其工作,帕克號將會調轉身子,將無保護的那面朝向太陽,慢慢被高溫分解成宇宙塵埃,結束自己的使命。

帕克太陽探測器也算是生的精彩、死的壯烈。不過我們中國何時才有能力造出這樣的探測器呢

2021年發射

早在2003年,中國就曾提出過觀測太陽的「夸父計劃」,但是因為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實現。

而根據2018年9月15日中科院院士汪景琇的名為《觸摸太陽——人類認識宇宙的新徵程》的報告,我國預計在2021年發射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

沒錯,它的名字就是「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與帕克不同,它將會被發射到地球與太陽引力構成的拉格朗日點上,可能是L2點,這是一個能夠穩定維持衛星位置的點。

中國科學家希望趕在下一個太陽活動峰年的前夕(即2021年),將其射入軌道,以完整記錄太陽活動第25周的「太陽風暴」

希望我國類似探測計劃能儘快展開。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

喜歡文章歡迎評論收藏轉發,也可以點個關注點個讚,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NEOWISE彗星靠近太陽時被探測器相機抓拍到
    [PConline 資訊]據外媒Slashgear報導稱,在帕克太陽探測器(Parker Solar Probe)將這顆快速移動的近地彗星捕獲在相機上之後,機緣巧合下,幫助產生新發現了NEOWISE彗星的驚人圖像。
  • 史上最近距離太陽照片公布,科學家從中發現驚人現象
    據《The Verge》雜誌報導,美國宇航局剛剛發布了迄今為止在最接近太陽的地方拍攝的太陽照片(不要與解析度最高的太陽照片混淆),這是由美國宇航局(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合作研製的太陽軌道器提供的。
  • 探測器遠離地球上億千米,表面一百萬度!繼續靠近,發現未見畫面
    太陽的表面超過5500K,內核溫度超過1300萬K,這個溫度下地球上可能沒有任何物質擋得住,但事實上帕克太陽探測器就在非常靠近太陽的地方執行任務,那麼從理論上看,能不能找到一種材料可以經受住太陽的熱量呢?地球上最耐熱的材料是什麼?
  • 地球上能有什麼物質靠近太陽而不融化,甚至隔離太陽的熱量?
    而日冕則是位於太陽大氣最外層的部分,是由高溫、低密度的等離子體所組成的,亮度非常之低,但溫度卻高達了百萬度。所以要靠近太陽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但是聰明的人類總是能想辦法辦到。帕克太陽探測器這是人類史上唯一一次進入了太陽日冕對太陽進行觀測的飛行器,距離太陽的表面僅僅只有9個太陽的半徑,也就是大約625900千米的距離。
  • 2024年人類探測器將首次進入太陽大氣層,最後焚毀在太陽表面
    太陽是我們太陽系的中心,也是我們地球生命得以延續的主要依靠,因為有太陽的存在,地球上的萬物才有生長繁衍的機會。千百年來,人們一直都想了解太陽,但都由於太陽距離太過遙遠,溫度太高,一直沒有真正實現。到目前為止,人類先後向太陽發射了各種探測器總共15次,到達距離太陽最近的地方,也是在距離太陽,大氣層外圍約4,800萬千米,只能遠觀太陽活動,算不上是完整的太陽之旅。2018年8月12日下午,一個名為帕克的全球首個日冕飛船,在美國的佛羅裡達州發射升空,它是目前人類飛行最快的探測器,時速達到80萬千米,一分鐘能從北京飛到美國的芝加哥。
  • ESA公布人類史上最近距離拍攝的太陽圖像
    ·天文學·人類歷史上最近太陽圖像發布這是太陽軌道飛行器5月30日拍攝的高清太陽表面照片。圖片來源:ESA昨日,歐洲空間局(ESA)發布人類歷史上從最近距離拍攝的太陽圖像,拍下圖像的則是今年2月發射的太陽軌道飛行器(Solar Orbiter),拍攝時其正位於金星和水星軌道之間,與太陽距離大約是日地距離的一半。太陽軌道飛行器與2月9日發射升空後,於6月中旬首次近距離接近太陽。目前,太陽軌道器運行在第一個軌道上,距離太陽大約7700萬公裡。
  • 任何物體靠近太陽都會被汽化,但這項技術可能讓人類觸摸到太陽
    太陽的溫度這麼高,地球上還沒有任何一樣東西可以抵擋住太陽的溫度,要是我們靠近太陽的話,不說人了,就是地球也會很快地被汽化掉,然後形成離子狀態,被太陽吸收,變成就太陽的一部分。其實這個不能完全否定,因為人類現在正在研製可以控制的核驟變技術,在核驟變的瞬間會產生高達幾千萬甚至是上億攝氏度的溫度,地球上當然不可能承受這個高的物體,但科學家們卻可以利用人造磁場將能量控制在一定的空間範圍之內,所以,按照這個放下發展下去,人類有沒有可能接觸到太陽呢?
  • 中國火星探測器天問1號距離地球有1億公裡,火星會成第2個地球嗎?
    2020年有人說是航天豐收的一年,我國的嫦娥五號探測器,已經成功在月球上採樣返回,據說不久後返回器將與軌道器分離,再通過打水漂的方式返回地球。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已經在地球1億公裡外的軌道上繼續前進,對比登月技術火星探測又有什麼不同呢?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
  • 在太陽的邊緣瘋狂試探,「帕克」太陽探測器即將迎來近日點!
    據美國航空航天局預測,「帕克」的第三次近日點將發生在今年的9月1日。此前,在4月4日,「帕克」剛剛完成了它的第二次近太陽探測,並以2414公裡記錄為距離太陽最近的太空船。顯然,一周以後這一數據將會被它自己再一次刷新。
  • 太空探測器遠離地球幾億公裡,距離那麼遠人們如何能遙控?
    太空無人探測隨著人類科學技術的發展以及深空探測的需要,人們將目光逐漸從地球轉移向了茫茫宇宙,為了探知地球外圍空間環境、天體物理、生命科學等諸多前沿領域的第一手資料,同時又解決現有技術條件下載人深空探測的瓶頸問題,無人太空探測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發展,無論是月球、近地行星,還是太陽
  • 太陽耀斑與宇宙輻射間有何種聯繫?歐航局也將發射太陽探測器
    人類也發射了幾個太陽探測器探測太陽,而目前為止,仍在運行的是現在最先進的帕克太陽探測器,通過帕克探測器所得的數據,人類揭開了太陽耀斑(恆星耀斑)與宇宙輻射之間的關係。這也不難看出,太陽耀斑與宇宙輻射之間,存在著共生不共滅的聯繫。歐航局將發射太陽探測器,對太陽的大氣層,風和磁場進行進一步研究當然,除了研究太陽磁暴與宇宙輻射之外,太陽眾多秘密之中,讓科學家們垂涎的也還有太陽大氣層,恆星風與磁場,所以歐航局製造了人類的又一個太陽探測器,準備去揭開太陽的更多秘密。
  • 歐洲航天局發射太陽軌道探測器:可耐500攝氏度高溫 將揭開太陽風秘密
    圖片來源:ESA 歐洲航天局(European Space Agency)上周日啟動了迄今為止最雄心勃勃的項目之一,從佛羅裡達州卡納維拉爾角(Cape Canaveral)發射太陽軌道探測器
  • 沒有自己的太陽觀測衛星,中國錯失前沿性原創發現
    據估計,如果超強太陽風暴正面襲擊地球,僅難以修復的電網癱瘓,就將給北美地區造成萬億美元級別的巨大損失。去年8月11日,帕克太陽風探測器在美國卡納維拉爾角空軍基地由Delta-4重型火箭發射升空。與以往的探測器相比,帕克太陽探測器將前所未有的靠近太陽,揭開太陽風產生原理的秘密。
  • 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不會被融化,甚至完全隔熱?
    文/濤聲依舊地球上有什麼物質能靠近太陽,不會被融化,甚至完全隔熱?太陽在絕大部分人的眼中是一個巨大的火球,散發著高溫和光臨,太陽作為一個恆星,在大多人的眼中都是如此,太陽的高溫往往也都是難以想像的,即便和地球距離1.5億公裡,所造成的溫度仍然有時候讓人類難以忍受,很多人為了隔熱研發出了各種各樣的製冷措施以及隔熱材料,有的材料甚至能夠抵擋上千攝氏度的高溫,說到這裡有人提出了這樣的疑問,地球上是否存在著某一種物質,可以抵擋太陽的高溫,可以靠近太陽並且不被融化呢
  • 美日歐攜手研發新一代太陽探測器,印度也加入戰團
    根據《科技日報》6月13日的報導,日本、歐洲和美國將攜手研發新一代的太陽探測器,名字叫「Solar-C_EUVST」,如果研發過程一切順利,在2025年前後將發射它去探測太陽,屆時人類對於太陽的了解,也會有更深層次的進展。新一代太陽探測器的任務是什麼?
  • 離太陽最近的恆星是比鄰星,假如它靠近太陽會發生什麼?
    我們今天看到的太陽系,有一顆太陽和八大行星,然而中國民間流傳著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的神話故事,這些生動的故事情節真的只是人們想像出來的嗎?太陽系以前是什麼樣子的呢?他們不僅在太陽系內部尋找證據,還在太陽系以外探索與太陽系類似的星系,觀察那裡是不是正在上演著兩顆恆星擦肩而過的精彩大戲,關注兩顆恆星靠近時它們周圍的行星、彗星或者小行星在引力的影響下,表現出怎樣的行為。在距離地球約300光年的十字星座方向,有一顆恆星叫做HD 106906,它比太陽年輕多了,只有大約1500萬年的歷史。
  • 中國火星探測器離成功有多遠?俄專家:太難了,考驗7個月後到來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23日報導,俄科學院航天研究所核行星學科室主任伊戈爾.米特羅法諾夫表示,中國向火星發射的著陸平臺和火星車能做到環繞、著陸一步到位絕無僅有,絕對是一項野心勃勃的計劃,但是太難了。其最大的難點是著陸火星,一旦成功就證明中國加入了火星大國之列。
  • 距離地球最遠的探測器,飛了整整41年,看完令人絕望!
    旅行者一號上世紀70年代美國宇航局研製並發射了一顆重達825.5kg的無人外太陽系空間探測器,這就是大名鼎鼎的旅行者1號。因為它很可能會是離開地球最遠的探測器之一。因此,科學家還考慮到了旅行者1號在未來被外星人截獲的可能性。因此,在旅行者一號中還放置了一張銅質磁碟唱片。
  • 地球軌道將有10米大小行星靠近,比氣象衛星還要近!
    地球軌道將有10米大小行星靠近,比氣象衛星還要近!小行星被認為是影響人類安全的因素之一,因為早在人類出現之前的6500萬年前,就發生了一次史詩級的隕石大撞擊,導致大部分的生物從地球上消失不見,為了預防此類的事情再次發生,在人類科技有能力之後,就制定了追蹤計劃,對地球軌道附近的小行星進行實時的監測和追蹤,防止它們靠近地球對地球安全造成影響。
  • 太陽系中最小的行星,距離太陽58000公裡,水星到底有水嗎?
    水星距離太陽只有58,000公裡,相當於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33.28%,是整個太陽系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同時水星也是太陽系中體積最小的行星,被稱為小老弟,水星的體積只有地球的1/6,跟月球大小差不多。由於水星體積過小,而且太靠近太陽,在太陽巨大光斑的照射之下,水星顯示為一個極小的黑點,人類在地球上很難通過肉眼分辨水星。